附红细胞体病_第1页
附红细胞体病_第2页
附红细胞体病_第3页
附红细胞体病_第4页
附红细胞体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红细胞体病一、前言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需要全面了解附红细胞体病的相关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例病例来进行一次护理查房,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和护理要点的掌握。二、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因“发热、乏力、头晕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伴有寒战,全身乏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等不适。自行服用退热药物后体温可暂时下降,但数小时后又再次升高。当地诊所给予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查体:T39.2℃,P108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轻度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Hb90g/L,WBC3.5×10⁹/L,PLT80×10⁹/L;生化检查示ALT120U/L,AST100U/L,TBil35μmol/L,DBil15μmol/L;凝血功能正常。血涂片检查发现红细胞表面有圆形、椭圆形或短杆状的附红细胞体。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三、护理评估1.健康史:详细询问患者近期的生活史、职业史,是否有接触牲畜、蜱虫等可能感染附红细胞体的危险因素。患者从事畜牧业,经常与牲畜接触,近期有蜱虫叮咬史。2.身体状况-生命体征: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患者发热的热型及伴随症状。患者体温波动较大,呈弛张热型,伴有寒战。-皮肤黏膜:观察皮肤黏膜的颜色、有无黄疸、瘀点瘀斑等。患者巩膜轻度黄染,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肝脾情况:注意肝脾有无肿大,评估肝脏功能。患者肝脾肋下未触及。-血液系统表现:关注血常规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了解患者有无贫血、感染及出血倾向。患者存在贫血及血小板减少。3.心理社会状况:患者因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病程较长且病情反复,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存在担忧,担心影响工作和生活。同时,患者对附红细胞体病缺乏了解,存在恐惧心理。四、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附红细胞体感染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发热、贫血、乏力等因素有关。3.焦虑:与对疾病的担忧及缺乏相关知识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贫血导致皮肤营养不良有关。5.潜在并发症:感染、出血等。五、护理目标与措施1.护理目标-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发热症状缓解。-患者活动耐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适当的活动。-患者焦虑情绪减轻,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应对方式。-患者皮肤保持完整,无破损及压疮发生。-患者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2.护理措施-降温护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待体温恢复正常后改为每日测量2次。-当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时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避免冻伤。-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用药后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有无出汗、虚脱等情况。-休息与活动-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以降低机体消耗。-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量,如先在床边坐起,逐渐过渡到室内活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活动并给予相应处理。-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介绍附红细胞体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等,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信心。-鼓励患者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协助患者更换衣物、床单,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使用气垫床,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如骶尾部、足跟部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预防口腔感染。-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黏膜、肝脾情况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等,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关注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了解患者病情的转归。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感染-观察要点: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感染症状,监测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变化。-护理措施-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房清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出血-观察要点: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等出血倾向,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护理措施-避免患者受伤,如保持病房地面干燥,防止滑倒;避免使用锐器,减少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指导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排便,防止腹压升高导致出血。-若患者出现出血倾向,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如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等。七、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全面的了解,提高自我防护意识。2.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加强营养,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牲畜、蜱虫等传染源,如在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扎紧袖口、裤腿,涂抹驱虫剂等。3.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嘱患者按时服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4.康复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如出现发热、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八、总结通过对这例附红细胞体病患者的护理查房,我们对该病的护理要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降温、休息与活动、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活动耐力增强,焦虑情绪减轻,皮肤保持完整,未发生并发症。同时,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为患者的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附红细胞体病等传染病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