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1页
江苏省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2页
江苏省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3页
江苏省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4页
江苏省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1.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协两人类。地理环境关系的用度.理解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

。发展问题。(人地协调观)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

2.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分析土地退化的原因、综合治理的措施(综合思维)

地区存在的环境。发展问题.以

3.通过材料、区域图.认识牛.态脆弱区区地位北、地理要素特征.(区域认知)

及综合治理措施。

I.收集相欠资料•分析我国某一典地士.态脆弱M的环境特征及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地理实

践力)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生态脆弱区

1.基本概念:

(1)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

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⑵土地退化: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最下降、生史之遍低的过程,表现

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①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生态交错区。(J)

②生态脆弱区自然资源缺乏。(X)

③荒漠化就是沙漠化严重的地区。(X)

④土壤盐碱化属于土地退化.(V)

2.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

(1)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

(2)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苛:21世纪初,80%以上的基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

重要的沙尘源区。

[连一连]将下列地区与对应的土地退化连线。

塔里木盆地次生盐溃化

华北平原石漠化

东南丘陵沙漠化

云得高原红漳化

【思考】

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

提示:荒漠化有多种类型和形成途径,而土地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1)基本概念: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生王里地区的过渡地带。

(2)气候影响: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①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处于我国半干旱与干旱地带。(X)

②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呈带状、西窄东宽。

③气候变暖时北方农牧交错带会出现牧进农退现象。(X)

④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大批农民越过长城将草原开垦为农田。(J)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原因:

原因表现

降水量具

自年降水量大多在300~400亳米,降水变率大,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

有临界性

然季。

且变率大

大风集中于冬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降水稀少,因此地表

因多大风

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饨

过度在降水较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好,农区向牧区扩展.在降水少的

开垦年份,农作物就会减产,甚至绝收,为维持生计,会扩大耕地面积

过度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我直量,但过度放牧的后果是

放牧草场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不合理的开矿、横宠、道路建设等,也会造成_L地退化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①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是土地退化。(V)

②一般认为,年平均降水量200亳米是旱作农业的低限。(X)

③北方农牧交错带大风集中于冬春季节。(J)

④北方农牧交错带过度开垦主要向东、向南扩展。(X)

⑤北方农牧交错带过度放牧,能提高牲畜的数量和质量。(X)

【思考】

北方农牧交错带中各地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相同吗?

提示:导致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有很多,但不同区域的主导人为原因不同,其

结果都是导致了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而导致风蚀、水蚀、沙漠侵吞,从而使土地退化。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基本原则:

(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2)综合运用生物、建、钮、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具体措施:

措施内容

优化土地利用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

结构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在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适当人工补种植物,防沙固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

构筑防护体系

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地养地,自然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

恢复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使退化草场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对草

和数量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

控制人口过快

发展,提高人口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素质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①北方农牧交错带治理的第一要务是恢复自然环境。(V)

②20世纪初,我国就开始了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综合治理。(X)

③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浬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V)

④在北方农牧交错带都可采取以地养地、自然恢复。(X)

⑤肉牛比山羊对草场的破坏严重。(X)

【思考】

云贵高原石漠化给当地居民带来哪些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

提示:危害:水旱灾害频发;土地承载能力下降,压缩当地居民生存空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贫困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治理对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

业;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生态移民等。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能力1分析生态脆弱区及土地退化的原因

1.正确认识生态脆弱区:

(1)从成因看: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往往是气候变异

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其脆弱的生态产生强烈干扰,造成牛.态系统的破坏。

(2)从分布看:生态脆弱区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

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⑶从表现看:牛东脆弱区的土地易退化,早现出荒漠化景观,,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

土地

土地土壤土壤肥刀

退化石漠化土壤盐碱化

沙化侵蚀下降

表现

黄土高原南方西北干旱东北平原

我国的三北

地区、南方喀斯特灌溉区、黑土

分布地区

低山丘陵地区分布地区华北半湿涧区分布区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①干旱是上地退化的潜在原因。

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如图所示:

((

Y河流欠发育卜国瑞睁一(形成戈壁.沙漠户

征风沙易活动卜

)也啜器篝I)

-------------■(土地退化的潜在威胁〕

②气候异常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如图所示:

加剧

(

现使脆弱的

退

异生态环境

常失衡

)

(3)北方农牧交错带十.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首先是人口的压力,人口的激增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其次是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方式,人类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利用加速了土地的退化。其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①过度樵采。

退

②过度放牧。

形成新一轮

③过度开垦。

(存在着土地]〔

经(

遭植被恢

荒漠化威胁城

区•复困难.

肥继续遭

缺少防护差

)、受风蚀,

林保护一

另外,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不当,也会加剧土地退化,比如在绿洲地区、河流中上游过度利用水

资源来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生态恶化和次生盐渍化。

・教材二次开发-图表解读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示意(教材P24图2.11)

(1)(区域认知)我国的农、牧生产活动大致分界线是什么?

提示:大体以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通辽、张北、榆林、兰州、玉树至拉

萨附近)为界。以东、以南是种植业为主的农区,以西、以北是畜牧业为主的牧区。

(2)(综合思维)农牧交错帝的植被由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提示:草原一草原荒漠一荒漠。

(3)(区域认知)影响该区农牧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什么?

提示:水分。

》典例示范:

读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地退化D.土壤侵蚀

(2)甲、乙两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相近,其中较为严重的是甲,其理由不包括()

A.地势起伏大,土层薄

B.处于各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C.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土地生产力高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题目(1:题目⑵

图中最主要的生态环境不是甲地生态环境问题

问题严重的理由

生态环境问题分布位置

思甲地的位置及环境特点

及环境特点

答土壤侵蚀处于各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D选D,(2)选B。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第

(2)题,甲区域位于东南丘陵地区,这里地势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

地生产力高,因此甲区域生态环境较乙区域严重。甲区域不处于各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

教师

专用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

完成(1)、⑵题。

)

(1)图中,甲表示()

A.土壤盐碱化

B.河流下游水位上升

C.河流下游流量减少

D.流动沙丘向绿洲移动

(2)导致和田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A.①@©B.②③④C.@@@D.①③④

【解析】(1)选C,(2)选B。第(1)题,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

地扩大使河流中上游用水增加,从而导致河流卜游流量减少。第(2)题,风沙侵袭和燃料短缺

不是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加剧的人类活动有砍伐森林、不合理灌溉和盲目扩大耕地。

能力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合人口、资

治源和环境

理协调发展

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D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西部地区,不同的区域合理用水的措施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卜游

内陆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设置沙

障工程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5)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农牧交错带牲畜数置控制在草

的退化草场场承载力范围内

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

调要牲畜结构)一坏严重的畜种比重T恢复草场)

L(增加肉牛等比重

(6)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营造薪炭林.兴建

决沼气池,推广省柴

砍柴戈薪措

〔破百后就1施灶,利用风能、太

阳能等新能源

(7)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II素质”

2典例示范A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

⑴、⑵题.

20世纪20世纪20世纪20世纪20世纪

时间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强沙尘

58131423

暴次数/次

土地沙化速度/156021002460

(平方千米/年)

(I)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十壤盐碱化面枳扩大

⑵为了减缓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土地沙化速度加快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北方农牧交错带,逐步推行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

【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可从以下思路入手。

区域位置一环境特点自然原因》环境问题一治理措施

人文原因/

【解析】(1)选A,(2)选C.第(1)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我国的

,土地沙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区;我国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

失;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与土地沙化关系不大;华北地区的土

壤盐碱化与土地沙化关系不大。第(2)题,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会增加

用水量,加剧干旱,导致土地沙化速度加快;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会增加用

水量,导致土地沙化速度加快;在北方农牧交错带,逐步推行退耕还草,利于减轻土地沙化和

强沙尘暴现象;为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是不合理的,应在

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展经济活动。

教师专用<

不同的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土地退化发生、发展的主要人为因素

有所不同。治理措施应因地而异。

教师

专用【补偿训练】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工程措施,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入沙

丘中形成1米义1米左右的方格网。读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完成⑴、

(2)题。

P沙丘

—草方格沙障

--铁路

笏;河流

(1)图中草方格沙障的作用主要有()

①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草方格沙障成本

④增强植物蒸腾,增加降水量

A.①@B.③④C.①@D.②③

(2)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铁路免遭风沙掩埋

B.减轻沙坡头土地沙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的概率

D.提高秸秆利用率

【解析】(1)选A,(2)选Ao第(1)题,草方格沙障不仅能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削减风力,还可

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第(2)题,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

铁路,使其免遭风沙掩埋;草方格沙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抑制土地沙化的目的,但不是图

示沙障的主要目的;图示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沙障是一种防治土地

沙化的工程措施,不是为了提高桔秆利用率。

核心素养•情境探究

库布齐沙漠的治理

从黄沙漫漫到草木葱茏,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中国坚持不懈推进防沙治沙

事业,率先实现荒漠化土地面积零增长,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长

FI标作出重要贡献。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科学治沙,科技先行。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人们发明了甘草平移、容器植树、无人机植树

等10()多种沙漠生态新技术。在库布齐沙漠,目前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可达到85%。

(1)(区域认知)库布齐沙漠所在地区应主要发展何种农业生产活动?

提示:主要发展畜牧业。

(2)(综合思维)库布齐沙漠的治理中,人们采取了多种生物措施防治荒漠化,其主要的目的是

什么?

提示: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防治沙漠侵吞。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读

我国“贫困县分布与生态施弱区关系图”,完成1、2题。

1.我国贫困县与生态脆弱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没有贫困县

B.生态脆弱区人口分布稀少

C.生态脆弱区自然条件恶劣

D.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

2.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主要是过度放牧导致生态脆弱

B.乙地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

C.内地地表水短缺是生态推弱主要原因

I).全球气候变化对丁地生态没有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