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汉词块比较为翼助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腾飞_第1页
以英汉词块比较为翼助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腾飞_第2页
以英汉词块比较为翼助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腾飞_第3页
以英汉词块比较为翼助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腾飞_第4页
以英汉词块比较为翼助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腾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英汉词块比较为翼,助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腾飞一、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在高中英语教学体系中,写作作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学生需具备运用英语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能力,能够写出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语言准确的短文。这不仅是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英语中不可或缺的考查内容,对学生的总成绩有着关键影响。然而,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他们写作水平的提升。词汇方面,学生词汇量匮乏,难以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精准表达自己的想法,常出现用词单调、重复的情况。在表达“重要的”这一含义时,学生往往只会使用“important”,而不知“significant”“vital”“crucial”等更为高级的词汇。此外,词汇搭配错误频出,由于对英语词汇的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掌握不足,学生常写出如“makeaprogress”(正确应为“makeprogress”)、“doagreateffort”(正确应为“makeagreateffort”)这样的错误表达。语法层面,学生对复杂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句子时态、语态混乱,主谓不一致等问题屡见不鲜。“Ihavewenttotheparkyesterday”(正确应为“Iwenttotheparkyesterday”)这类时态错误的句子在学生作文中并不少见。句法上,学生多依赖简单句,句子结构单一,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难以构建复杂、流畅的语篇。篇章组织方面,学生缺乏清晰的写作思路和逻辑框架,文章主题不明确,段落之间过渡生硬,无法有效地传达信息和表达观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传统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孤立讲解,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语境的创设,导致学生虽掌握了一定的语法和词汇知识,但在实际写作中却无法灵活运用。另一方面,汉语作为学生的母语,其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对英语写作产生了强烈的负迁移作用。学生在写作时,常不自觉地按照汉语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从而产生大量中式英语,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地道性。英汉词块比较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词块作为一种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的预制性语言单位,具有形式固定、语义完整、使用频率高的特点。“bytheway”“intheend”“asfarasIknow”等词块,在英语交流和写作中被广泛使用。通过对英汉词块的比较研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英汉语言在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有效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提高英语写作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对比英汉在描述天气时的词块表达,汉语中常用“天气晴朗”,而英语则习惯用“It'ssunny”,这种对比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英汉词块比较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英语词块,扩大词汇量,提升语言运用的流利度和准确性。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快速提取和运用合适的词块,不仅可以提高写作速度,还能使文章更加自然、流畅,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描述观点时,使用“frommyperspective”“inmyopinion”等词块,能让表达更加地道、专业。1.2研究目的与方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英汉词块比较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解决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词块的特点、结构和使用规律,揭示英汉语言的差异,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本研究还期望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丰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国内外关于英汉词块对比、英语写作教学以及词块理论在语言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学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在梳理词块理论的发展历程时,详细研读了Becker、Nattinger、DeCarrico、MichaelLewis等学者关于词块的定义和理论阐述,明确词块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相关文献的分析,深入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案例分析法:选取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学生的英语作文以及英语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片段作为案例,对其中的英汉词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深入剖析这些案例中词块的使用频率、语境、语义功能以及在句子和篇章中的作用,总结出英汉词块在实际运用中的差异和规律。在分析英语教材课文时,重点关注其中的高频词块,如“inaddition”“asaresult”“onthecontrary”等在表达逻辑关系和衔接语篇方面的作用。通过对学生作文案例的分析,找出学生在词块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如词块误用、搭配错误等。实证研究法:选取一定数量的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英汉词块比较的教学方法,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英汉词块,加强词块的学习和运用训练;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测试,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词汇运用、语法准确性、句子结构、篇章连贯性等方面。通过对测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比两组学生的成绩差异,验证基于英汉词块比较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在实验过程中,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英汉词块比较教学方法的感受和反馈,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词块的研究起步较早,理论发展较为成熟。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Becker率先提出“词块”概念,指出语言是以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板块结构进行记忆、存储、输出和使用,打破了传统上对词汇和语法孤立研究的局面。此后,Nattinger和DeCarrico于1992年将语言中约定俗成的词汇短语定义为词块,强调其稳定的搭配和特定语用功能。1993年,MichaelLewis在《TheLexicalApproach》中进一步阐述词块理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时多依赖预先编制好的词块,而非临时构建新语句。这些理论为词块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词块的分类和特点研究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Biber等将词块分为四类:多词单位、搭配、短语框架和句子构建器。多词单位如“bytheway”,搭配如“makeadecision”,短语框架像“inmyopinion”,句子构建器例如“Itis+adj.+forsb.todosth.”。这些分类有助于更系统地理解词块的构成和功能。词块具有形式固定、语义完整、使用频率高、语用功能明确等特点,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samatteroffact”这一词块,语义明确,常用于引出事实或强调观点,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频繁出现。在英语写作教学应用方面,国外研究成果颇丰。一些研究表明,词块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流利度和准确性。通过对学生进行词块专项训练,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更快速地组织语言,减少语法错误,使文章表达更加流畅。另一项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对比实验发现,接受词块教学的学生在写作成绩上显著高于未接受词块教学的学生,尤其在词汇运用和篇章连贯性方面表现出色。还有研究关注词块在不同文体写作中的应用,发现学生掌握不同文体常用的词块,能够更好地适应写作要求,提高写作质量。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inconclusion”“ontheonehand...ontheotherhand”等词块,能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1.3.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词块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词块理论的引进和介绍,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结合国内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许多学者对英汉词块的特点、结构和使用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语言在词块层面的差异。研究发现,英语词块在形式上更为固定,语法结构较为严谨;而汉语词块相对灵活,语义表达更注重整体性和意境。在描述时间时,英语常用“atthemoment”“inthepast”等固定词块,汉语则可能用“此时此刻”“过去”等更灵活的表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有研究表明,将词块教学融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研究发现,经过词块教学训练的实验组学生,在写作的词汇丰富度、语法准确性、句子复杂度和篇章连贯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还有学者提出了多种基于词块的教学策略,如词块背诵、情境运用、写作练习等。让学生背诵常用词块,并在给定情境中运用词块进行写作,能够增强学生对词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此外,一些研究关注学生在词块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词块识别困难、搭配错误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加强词块识别训练和搭配练习,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提高词块运用水平。1.3.3研究现状总结国内外关于英汉词块对比及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部分研究对英汉词块的对比分析不够深入,未能全面揭示两种语言词块在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细微差异。在词块教学应用研究中,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验证多基于短期实验,缺乏长期跟踪研究,难以确定教学策略的长期效果。针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虽提出了多种教学策略,但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对于如何将词块教学与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更好地结合,相关研究较少涉及。本研究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深入探讨英汉词块对比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二、英汉词块相关理论基础2.1词块的定义与分类词块,作为语言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在语言学界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解释。语言学家Becker于1975年率先提出“预制语块”的概念,他认为词块是一种多词词汇现象,其结构呈现出固定或半固定的模式化特征,在言语交际中充当着最小的单位。这一开创性的定义为后续词块研究奠定了基础,使得词块开始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成为研究语言结构和使用的新视角。Nattinger和DeCarrico在1992年进一步发展了词块的定义,他们指出词块是一种长短不一的多词词汇现象,处于词汇和句法的中间地带,集功能与形式于一体。这种定义强调了词块不仅具有词汇的语义承载功能,还具备一定的句法结构特征,在语言表达中有着独特的作用。MichaelLewis在1993年提出词块是语法化的词汇,即按照一定语法规则生成的语言单位。这一定义突出了词块与语法的紧密联系,表明词块在语言运用中能够遵循语法规则,同时又具有词汇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使用时无需过度关注语法结构,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和准确性。Wray在2002年将词块定义为一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这一定义强调了词块的预制性和整体性,说明词块在语言使用者的记忆中是作为一个整体被存储和提取的,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表达意义,减少语言处理的时间和精力消耗。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词块可被理解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整体性的语言单位,它在形式、语义和功能上都具有相对固定的特征。“inthemorning”“byaccident”“assoonaspossible”等词块,它们的组成形式相对固定,语义明确,在语言表达中有着特定的功能和用法。词块的稳定性体现在其结构和语义在一定程度上不易发生变化,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保持相对一致的意义和用法。而整体性则表现为词块作为一个整体被记忆和使用,在语言生成和理解过程中能够快速被提取和运用,无需对其内部结构进行重新分析和组合。词块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词块的本质和特点。从结构角度来看,词块可分为固定短语、惯用表达、短语限制结构和句子构造块四类。固定短语,如“intheend”“atfirstsight”等,其结构和意义都高度固定,在语言使用中几乎不会发生变化,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词块形式。“intheend”始终表示“最后,最终”的意思,在句子中的用法和位置也相对固定。惯用表达,像“Howdoyoudo?”“Thankyouverymuch”等,虽然形式固定,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语义侧重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Howdoyoudo?”通常用于初次见面时的问候,而在某些特定语境下,也可能带有调侃或其他特殊含义。短语限制结构,例如“themore...themore...”“as...as...”等,这类词块中的部分词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替换,但整体结构保持不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可变性。“themoreyoustudy,themoreyouknow”中,“themore”后面的内容可以根据表达需要进行替换,但“themore...themore...”的结构始终不变。句子构造块,如“notonly...butalso...”“itis...that...”等,为句子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框架,在语言表达中起着组织和连接句子成分的重要作用,能够使表达更加流畅、逻辑更加清晰。“Notonlydidhepasstheexam,butalsohegotahighscore”中,“notonly...butalso...”结构将两个句子有机地连接起来,强调了递进关系。从功能角度出发,词块可分为社交互动、话语标记、必要话题和词汇短语四类。社交互动词块主要用于实现人际间的互动和交流,如问候(“Hello”“Goodmorning”)、感谢(“Thanksalot”“Thankyouforyourhelp”)、道歉(“I'msorry”“Excuseme”)等,这些词块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频繁使用,能够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话语标记词块用于组织和连接话语,如转折(“but”“however”)、因果(“so”“therefore”)、总结(“inconclusion”“tosumup”)等,它们能够清晰地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语篇更加连贯、有条理。在论述观点时,使用“however”可以引出与前文相反的观点,增强论述的逻辑性。必要话题词块涉及一些常见的话题和场景,如日常生活(“gotoschool”“dosomeshopping”)、学习工作(“studyhard”“finishtheproject”)、休闲娱乐(“watchTV”“playbasketball”)等,这些词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相应的话题讨论中经常出现。词汇短语词块则是由多个单词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较强的表达功能,能够准确地传达特定的语义信息。“makeadecision”(做出决定)、“takecareof”(照顾)等词汇短语词块,在语言表达中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复杂的概念。2.2英汉词块的特点对比英汉词块在形式、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在结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不同。深入了解这些特点对比,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词块的运用,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地道性。英语词块重形合,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英语词块往往通过各种连接词、介词、关系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达词语之间的关系,使词块的结构紧密,层次分明。“inorderto”(为了)这一词块,通过介词“in”和“to”的搭配,明确表达了目的关系,在句子中使用时,能够清晰地表明行为的目的。“notonly...butalso...”(不仅……而且……)这一并列连词构成的词块,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强调递进关系,使句子的逻辑更加严密。“Thebooknotonlyprovidesinterestingstoriesbutalsooffersvaluableinsights”(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有趣的故事,而且还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通过该词块的运用,句子的语义层次更加清晰。英语词块的搭配相对固定,具有较强的习惯性和约定俗成性。“makeadecision”(做出决定)、“takecareof”(照顾)、“payattentionto”(注意)等词块,其中的动词与名词或介词的搭配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在表达“做出决定”时,只能用“makeadecision”,而不能用“doadecision”。这种固定搭配是英语语言长期发展的结果,反映了英语使用者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汉语词块则重意合,在结构上较为灵活,更注重语义的连贯和整体的表达效果。汉语词块往往通过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和逻辑事理来连接,较少使用形式上的连接词。“她聪明漂亮”,直接通过“聪明”和“漂亮”两个形容词的并列,表达了对“她”的描述,无需使用连接词。在汉语中,词块的顺序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调整,而不影响整体的语义。“我喜欢苹果”和“苹果我喜欢”,虽然词序不同,但语义基本相同。汉语词块的语义更加注重整体性和意境的传达,常常通过简洁的词语组合来表达丰富的内涵。“世外桃源”这一词块,通过简洁的四个字,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理想境界,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海阔天空”,形象地描绘出大海的辽阔和天空的广阔,给人以开阔、自由的联想。英汉词块在文化内涵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英语词块常常与西方的文化、历史、宗教等背景紧密相关。“aPandora'sbox”(潘多拉的盒子)源于古希腊神话,用来比喻“灾祸之源”。如果不了解这一文化背景,就很难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一词块。“theappleofone'seye”(掌上明珠),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珍贵事物的比喻方式。汉语词块则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成语、典故、诗词等。“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望梅止渴”源自曹操行军途中的故事,形容用空想或假象来安慰自己。这些汉语词块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寓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3词块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词块理论在语言学习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更高效、更地道的语言学习途径,对提高语言综合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词块理论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度。传统的语言学习模式注重单个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学习,学习者在表达时需要临时组合词汇和运用语法规则,这往往导致表达速度缓慢,出现停顿和犹豫。而词块作为预制性的语言单位,在记忆中以整体形式存储,使用时可直接提取。在日常交流中,当表达观点时,学习者可以迅速说出“inmyopinion”“frommyperspective”等词块,无需在脑海中逐个思考单词的拼写和语法搭配。在描述事件的发展时,“astimegoesby”“inthemeantime”等词块能够让表达更加流畅自然。这大大减少了语言处理的时间,使学习者能够更快速、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语言输出的流利度。研究表明,经过词块训练的学习者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的停顿次数明显减少,表达的流畅性得到显著提升。词块理论对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英语中的词汇搭配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习惯性,学习者如果仅凭语法规则随意组合词汇,很容易出现搭配错误。而词块包含了正确的词汇搭配和语法结构,学习者通过学习和记忆词块,能够掌握大量自然、地道的表达方式。“makeadecision”(做出决定)、“takepartin”(参加)、“payattentionto”(注意)等词块,学习者记住这些固定搭配,就可以避免诸如“doadecision”“joininaparty”(正确应为“takepartinaparty”或“attendaparty”)、“paynoticeto”(正确应为“payattentionto”)等错误。在写作中,正确运用词块能够减少语法错误和词汇误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规范。词块理论还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地道性。词块是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固定或半固定表达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用信息。学习者掌握了这些词块,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国家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使自己的语言更加接近英语母语者的水平。“apieceofcake”(小菜一碟)、“breakaleg”(祝你好运)、“kickthebucket”(去世)等习语和俗语,这些词块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如果学习者能够恰当地运用,不仅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还能展现出对英语文化的深入理解。在写作中,使用地道的词块能够提升文章的质量和档次,使读者感受到更加纯正的英语风格。词块理论对语言学习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准确性和地道性上,还对语言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者在学习和运用词块的过程中,逐渐熟悉英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能够培养英语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能够帮助学习者在理解和表达英语时,更加自然地运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先在脑海中进行汉语思维,再进行翻译。当学习者看到或听到“It'sapieceofcake”时,能够直接理解其含义为“很容易”,而不是先将其逐字翻译为“它是一块蛋糕”,再去理解其隐喻意义。在写作中,具备英语思维能够使学习者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写出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文章。三、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3.1教学现状调查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状况,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展开了详细的调查。调查范围涵盖了多所不同层次的高中学校,确保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整体情况。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问卷内容涉及教师对词块教学的认知程度、在写作教学中对词块的重视程度、采用的词块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词块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的教师表示对词块理论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而70%的教师只是略有知晓,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从未听说过词块理论。在写作教学中,明确将词块教学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的教师仅占25%,大部分教师(65%)虽然偶尔会提及词块,但并未系统地开展词块教学。对于词块教学方法,教师们的选择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简单的词块列举和讲解上,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评价学生词块学习效果时,超过50%的教师认为学生在词块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词块教学效果不理想。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则发放了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0份。问卷围绕学生对词块的认知、学习词块的方法、在写作中运用词块的情况以及对词块教学的看法等方面进行设计。调查发现,仅有20%的学生表示熟悉词块的概念,能够主动学习和积累词块的学生更是不足15%。在写作中,超过70%的学生表示很少或几乎不会运用词块,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如何运用以及对词块的记忆不够深刻。对于词块教学,大部分学生(60%)表示希望教师能够加强词块教学,认为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同时也指出当前词块教学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还对20名高中英语教师和3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进一步印证了问卷调查的结论。教师们普遍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很难将词块教学全面融入到日常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表示,虽然意识到词块教学的重要性,但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不知道如何开展词块教学。学生们则表示,在英语写作中,常常感到词汇匮乏,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知道一些词块,也很难在写作时自然地运用出来。他们希望教师能够提供更多的词块学习资料和练习机会,并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掌握词块。3.2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英语作文的深入分析以及与学生的交流访谈,发现当前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词汇运用方面,学生存在词汇量不足、用词单调以及搭配错误等问题。大部分学生的词汇储备有限,难以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描述“美丽的”这一概念时,学生往往只会使用“beautiful”,而很少想到“gorgeous”“splendid”“magnificent”等词汇。用词单调,文章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搭配规则掌握不够熟练,经常出现搭配错误。“makeabigprogress”(正确应为“makegreatprogress”)、“doalotofefforts”(正确应为“makealotofefforts”)等错误表达屡见不鲜。这些错误不仅影响了文章的准确性,也降低了文章的质量。语法错误也是学生写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时态和语态的错误频繁出现,学生不能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正确运用时态和语态。在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时,学生可能会误用一般现在时,如“Igototheparkyesterday”(正确应为“Iwenttotheparkyesterday”)。在被动语态的使用上,学生也容易出现错误,“Thebookwaswrotebyhim”(正确应为“Thebookwaswrittenbyhim”)。句子结构混乱,存在主谓不一致、成分残缺或冗余等问题。“Therehavemanystudentsintheclassroom”(正确应为“Therearemanystudentsintheclassroom”),此句中“therebe”句型使用错误,导致句子结构混乱。这些语法错误严重影响了句子的表达和文章的逻辑性,使读者难以理解作者的意图。句子结构方面,学生主要依赖简单句,句子结构单一,缺乏变化和多样性。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堆砌简单句,导致文章显得幼稚、单调,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Igotuplate.Imissedthebus.Iwaslateforschool.”这样的表达虽然语法正确,但句子之间缺乏衔接和过渡,读起来生硬、不流畅。在表达复杂的思想和观点时,学生缺乏运用复合句和复杂句的能力,难以准确地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阐述因果关系时,学生可能只会简单地使用“so”连接两个句子,而不会运用“because”“since”“asaresultof”等引导词或短语来构建更加复杂、准确的句子结构。语篇连贯性差也是学生写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写作时缺乏清晰的思路和逻辑框架,文章主题不明确,段落之间过渡生硬,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连贯手段。在论述观点时,学生可能会东一句西一句,没有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文章,导致读者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在段落之间,学生往往没有使用恰当的过渡词或短语,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松散、不紧凑。在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中,学生在论述了环境污染的现状后,直接跳到解决措施,没有使用“therefore”“thus”“inordertosolvethisproblem”等过渡词或短语来衔接上下文,使文章的逻辑性大打折扣。造成学生写作中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孤立讲解,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语境的创设,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法和词汇知识,但在实际写作中却无法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讲解语法规则和单词的词义,而很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汉语作为学生的母语,其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对英语写作产生了强烈的负迁移作用。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不自觉地按照汉语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从而产生大量中式英语。在表达“我非常喜欢它”时,学生可能会写成“Iverylikeit”,这是典型的受汉语思维影响的错误表达,正确的表达应该是“Ilikeitverymuch”。此外,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对英语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写作问题的重要原因。阅读量的不足使学生无法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写作练习的缺乏则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3.3英汉词块差异对写作的影响英汉词块在形式、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给学生带来了诸多挑战,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写作质量和表达效果。受汉语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出现中式英语表达,这是英汉词块差异导致的典型问题之一。汉语词块重意合,结构较为灵活,而英语词块重形合,结构严谨。学生在写作时,若直接按照汉语词块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就会产生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在表达“我非常喜欢它”时,学生受汉语“非常+动词”结构的影响,写成“Iverylikeit”,而正确的英语表达应该是“Ilikeitverymuch”。在描述“她很漂亮,而且很善良”时,学生可能会写成“Sheisverybeautiful,andsheisverykind”,这种表达虽然语法正确,但较为生硬,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在英语中,更地道的表达可能是“Sheisnotonlybeautifulbutalsokind”,使用“notonly...butalso...”这一词块来连接两个并列的形容词,使句子更加简洁、流畅,体现了英语词块的连接性和逻辑性。英汉词块在搭配上存在明显差异,学生若不熟悉英语词块的固定搭配,就容易出现词块搭配错误。英语中的很多词块搭配是约定俗成的,具有固定的形式和用法。“makeadecision”(做出决定)、“takepartin”(参加)、“payattentionto”(注意)等,这些搭配不能随意更改。学生在写作中却常常出现搭配错误,将“makeadecision”写成“doadecision”,把“takepartin”写成“joinin”(“joinin”通常用于表示参加某项活动,但与“takepartin”的用法和语义侧重点有所不同)。在表达“提高水平”时,学生可能会错误地写成“risethelevel”,而正确的搭配应该是“improvethelevel”或“raisethelevel”。这些搭配错误不仅影响了句子的准确性,也使文章显得不够地道,降低了写作质量。语篇逻辑不连贯也是英汉词块差异对写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英语词块在语篇中具有较强的连接和连贯功能,能够清晰地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however”(然而)、“therefore”(因此)、“moreover”(此外)等词块,在英语写作中常用于表示转折、因果、递进等逻辑关系。汉语词块在语篇中的逻辑连接相对较为含蓄,更多地依赖语义和语境的连贯。学生在写作时,若不能正确运用英语词块来表达逻辑关系,就会导致语篇逻辑不连贯,文章结构松散。在论述观点时,学生可能会在没有使用恰当过渡词的情况下,突然转换话题,使读者难以理解文章的思路。在一篇讨论环境保护的作文中,学生在阐述了环境污染的现状后,直接跳到解决措施,没有使用“therefore”“thus”“inordertosolvethisproblem”等词块来衔接上下文,使文章的逻辑性大打折扣。在段落内部,学生也可能因为没有合理运用词块来组织句子,导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影响了文章的可读性。四、英汉词块比较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4.1培养学生词块意识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是将英汉词块比较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关键一步,它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词块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识别、积累和运用词块。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词块的讲解和介绍。在词汇教学环节,不仅要讲解单个单词的词义和用法,还要将相关的词块呈现给学生。在教授“mak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同时列举出“makeadecision”(做出决定)、“makeprogress”(取得进步)、“makesense”(有意义)等常见词块,并详细讲解它们的含义、用法和在句子中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词块的构成和特点,认识到词块在语言表达中的优势。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句,让学生体会词块在语境中的运用,加深对词块的理解。“Makingadecisionisnotalwayseasy,especiallywhenyouhavemanyoptions.”(做出决定并不总是容易的,尤其是当你有很多选择的时候。)通过这个例句,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makeadecision”这个词块在句子中的用法和表达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词块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强化词块意识。例如,开展词块填空练习,给出一些包含词块的句子,将其中的词块部分挖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填空。“Hefinallydecidedtotakepartinthecompetition.(他最终决定参加比赛。)”将“takepartin”挖空,让学生填写。还可以进行词块配对练习,将一些词块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分别列出,让学生进行配对。将“in”“on”“at”等介词与“themorning”“theweekend”“night”等时间短语进行配对,让学生找出正确的组合。通过这些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词块的形式和用法,提高对词块的敏感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词块卡片,将所学的词块写在卡片上,一面写词块,另一面写例句和用法,方便随时复习和记忆。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词块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包含丰富词块的英语文章,如经典文学作品、英语报刊杂志文章等,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词块,要求他们将遇到的词块标记出来,并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用法。在阅读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时,学生可能会遇到“takemeasurestodosth.”(采取措施做某事)、“beharmfulto”(对……有害)、“raiseawarenessof”(提高……的意识)等词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块在表达环保主题时的作用,以及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类似的词块来表达相关观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词块,交流对词块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词块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词块的运用。鼓励学生在观看英语电影、电视剧、听英语广播、歌曲时,注意其中的词块,并尝试模仿和运用。学生在观看英语电影时,可能会听到“it'sapieceofcake”(小菜一碟)、“breakaleg”(祝你好运)等习语词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词块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尝试运用这些词块进行交流。在口语练习中,学生可以尝试使用这些词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在朋友参加比赛前,对他说“Breakaleg!I'msureyou'lldowell.”(祝你好运!我相信你会做得很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词块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增强词块意识。4.2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比较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英汉词块比较是提升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关键策略。通过深入对比英汉词汇搭配、多义词块、合成词块等方面的差异,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词块,有效避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干扰。英汉词汇搭配存在显著差异。汉语中,“提高水平”是常见搭配;而在英语中,对应的表达是“improvethelevel”或“raisethelevel”,不能使用“risethelevel”,因为“rise”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接宾语。在描述“开/关”这一动作时,汉语中一个“开”或“关”可以搭配多种电器设备,如“开灯”“开电视”“关灯”“关电视”;但在英语中,“open”和“close”主要用于描述具体物体的打开或关闭,如“openthedoor”(开门)、“closethewindow”(关窗),而对于电器设备的开关,常用“turnon”和“turnoff”,如“turnonthelight”(开灯)、“turnofftheTV”(关电视)。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差异,通过大量的例句和练习,让学生熟悉英语词汇的固定搭配,强化记忆,避免因受汉语思维影响而出现搭配错误。可以给出一组句子,让学生判断并改正其中的词汇搭配错误:“HetriedtorisehisEnglishlevelbyreadingmorebooks.”(应改为“Hetriedtoimprove/raisehisEnglishlevelbyreadingmorebooks.”)“PleaseopentheTV.Iwanttowatchthenews.”(应改为“PleaseturnontheTV.Iwanttowatchthenews.”)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正确搭配的印象。多义词块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英语中的“takeon”有“承担”“呈现”“雇佣”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Hetookontheresponsibilityoforganizingtheevent.”(他承担起组织这次活动的责任。)“Thecityhastakenonanewlookinrecentyears.”(这座城市近年来呈现出崭新的面貌。)“Thecompanytookonseveralnewemployeeslastmonth.”(公司上个月雇佣了几名新员工。)汉语中虽然也有多义词,但在词块层面,其语义变化和搭配关系与英语有所不同。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英语多义词块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其区别。可以选取一些包含多义词块的英语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多义词块的具体含义,然后与汉语中类似表达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提供一篇关于企业发展的文章,其中有句子“Ourcompanyistakingonnew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intheglobalmarket.”,引导学生分析“takingon”在此处的含义为“应对,迎接”,并思考汉语中与之对应的表达方式,如“迎接新挑战和机遇”,对比两者在语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合成词块也是英汉词块比较的重要内容。英语中的合成词块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单词组合而成,具有独特的语义和用法。“breakthrough”(突破)由“break”(打破)和“through”(通过)组成,“blackboard”(黑板)由“black”(黑色)和“board”(板)组成。汉语的合成词块同样丰富多样,但构成方式和语义理解与英语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英语合成词块的构成规律,帮助学生通过理解组成部分的含义来推测整个词块的意义。对于“sunrise”(日出),可以引导学生理解“sun”(太阳)和“rise”(升起)的含义,从而明白“sunrise”表示太阳升起的意思。教师还可以对比英汉合成词块在构成和语义上的不同,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汉语中“火车”是合成词,由“火”和“车”组成,最初是因为早期的火车以煤炭为燃料,运行时会冒出浓烟,像火一样,所以得名;而英语中“train”与“火”并无直接关联。通过这样的对比,拓宽学生的语言视野,提高学生对英语合成词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3句法教学中的词块应用英汉句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学生的英语写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学生的写作造成了较大的困扰。英语句子注重形合,常以主谓结构为主干,借助各种连接词、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构建复杂的句子结构,形成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而汉语句子倾向意合,多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将事件或情况逐一叙述,呈现出一种时间顺序的流水图式。“他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几本书,然后回家了”,在汉语中,通过动词的连用,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地表达了事件的过程。而在英语中,更可能表达为“Hewenttothelibraryyesterday,borrowedseveralbooks,andthenwenthome”,借助连接词“and”来连接三个动作,体现了英语句子的形合特点。在句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英汉词块比较,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句子的结构特点,构建正确的句子结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英语复合句和汉语流水句进行对比分析。“Althoughitwasrainingheavily,hestillwenttoschoolontime”(尽管雨下得很大,他仍然按时去上学),这是一个英语复合句,通过“al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表达了一种转折关系。而对应的汉语可能会表述为“雨下得很大,他还是按时去上学了”,更注重语义的连贯,通过语境来体现转折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英语复合句中连接词的作用,以及句子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明白英语句子是如何通过形合手段来表达复杂的语义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句子改写练习,将汉语流水句改写成英语复合句,或者将英语复合句改写成汉语流水句,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英汉句子结构差异的理解。将“我完成作业后,就去睡觉了”改写成英语句子,学生可以写成“AfterIfinishedmyhomework,Iwenttobed”,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使用“after”这个连接词来表达时间先后顺序。教师还可以通过词块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句子的常用结构和句型。“Itis+adj.+forsb.todosth.”(对某人来说做某事是……的)、“Therebe+sth.+doingsth.”(有某物正在做某事)、“Notonly...butalso...”(不仅……而且……)等,这些词块为学生构建句子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展示、模仿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这些词块的用法和结构。给出例句“ItisimportantforustolearnEnglishwell”(对我们来说学好英语很重要),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型,用其他形容词和动词短语进行造句,如“Itisnecessaryforstudentstodomoreexercises”(对学生来说做更多的练习是必要的)。教师还可以将这些词块与具体的写作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些词块,提高句子构建的能力。在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时,要求学生运用“Therebe+sth.+doingsth.”这个句型,描述环境污染的现状,学生可以写出“Therearemoreandmorefactoriespollutingtheairandwater”(有越来越多的工厂正在污染空气和水)。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英语句子的结构特点,提高写作中句子的准确性和多样性。4.4语篇教学中的词块运用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词块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和写作能力至关重要。英语语篇中存在着丰富的连接词块和主题词块,它们在构建语篇连贯性和逻辑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连接词块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标志,能够清晰地表达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英语写作中,恰当使用连接词块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however”(然而)用于表示转折关系,“therefore”(因此)用于表达因果关系,“moreover”(此外)用于补充说明,“inaddition”(另外)用于添加信息。在论述观点时,学生可以使用“firstly”“secondly”“lastbutnotleast”等连接词块来组织文章结构,使论述更具逻辑性。“Firstly,weshouldraisepeople'sawarenes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Secondly,thegovernmentshouldtakemoreeffectivemeasures.Lastbutnotleast,everyindividualshouldtakeactionindailylife.”通过这些连接词块的运用,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连接词块的用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如给出一些段落,让学生添加合适的连接词块,使其逻辑更加连贯。主题词块则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旨和核心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主题词块,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要点。在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中,“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machinelearning”(机器学习)、“bigdata”(大数据)等词块就是文章的主题词块,学生通过识别这些词块,能够快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词块展开写作,确保文章紧扣主题。以“health”(健康)为主题词块,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持健康的短文,学生可以运用“keephealthy”(保持健康)、“balanceddiet”(均衡饮食)、“regularexercise”(定期锻炼)等相关词块来组织文章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篇中词块的运用,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英语范文,对其中的词块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观察范文中连接词块和主题词块的使用频率、位置和作用,让学生体会如何通过词块的运用使文章更加连贯、逻辑更加严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所学的词块,提高语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提供一篇关于传统文化保护的范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词块,并模仿该范文,运用相关词块写一篇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五、教学案例分析5.1案例选取与设计为了深入探究英汉词块比较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精心选取了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高中英语写作中常见的文体作为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这两种文体在语言表达、结构组织和逻辑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它们的研究,能够更全面地展现英汉词块比较在不同类型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5.1.1记叙文案例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件、描述人物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其重点在于清晰、生动地讲述故事,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般感受事件的发展过程。本次选取的记叙文写作主题为“AnUnforgettableExperience”(一次难忘的经历),旨在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运用英语进行叙述和描写,锻炼他们运用英语表达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能力。在基于英汉词块比较的教学过程设计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英汉词块的对比分析。教师给出一些与记叙文写作密切相关的词块,“atthebeginning”(一开始)、“intheend”(最后)、“suddenly”(突然)、“unexpectedly”(出乎意料地)等英语词块,让学生找出与之对应的汉语表达,并分析两者在形式、语义和使用语境上的差异。通过对比,学生发现英语词块在表达时间和逻辑关系时更为精确和具体,而汉语词块在语义表达上可能更为灵活。在描述事件发生的时间时,英语中常用具体的时间词块,如“at8o'clock”(在八点钟)、“onSundaymorning”(在周日早上);而汉语中可能会简单地说“早上”“昨天”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对写作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在英语写作中要更加注重词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词块积累活动。教师提供一些优秀的记叙文范文,让学生阅读并从中找出常用的词块,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学生可以将词块分为时间词块、地点词块、动作词块、情感词块等。在时间词块方面,学生可能会找到“atfirst”(起初)、“afterthat”(在那之后)、“meanwhile”(与此同时)等;动作词块如“runtowards”(朝……跑去)、“holdtightly”(紧紧握住)、“burstintotears”(突然大哭起来)等。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积累词块,还要注意词块在文中的用法和语境,理解它们如何为文章的叙述和描写服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burstintotears”这个词块在不同语境中的情感表达,是因为悲伤、喜悦还是其他原因而大哭,从而加深学生对词块语义和语用功能的理解。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给出一些写作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块进行记叙文的创作。写作提示可以包括事件的背景、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等。假设事件背景是一次学校组织的郊游,主要人物是“我”和同学们,关键情节是在郊游途中迷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setout”(出发)、“getlost”(迷路)、“findawayout”(找到出路)等词块来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词块的正确使用,避免出现中式英语和词块搭配错误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建议。写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学生相互阅读作文,找出对方作文中使用恰当的词块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在自评环节,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思考自己在词块运用、语法准确性、内容完整性等方面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可以提供一份评价量表,让学生根据量表中的评价指标进行互评和自评,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评价量表可以包括词块运用的准确性、丰富性、语法错误的数量、文章的连贯性等指标。通过互评和自评,学生能够从他人的作文中学习到更多的词块运用技巧,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5.1.2议论文案例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述作者观点和主张的文体,其关键在于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本次选取的议论文写作主题为“ShouldHighSchoolStudentsBeAllowedtoUseMobilePhonesatSchool?”(高中生应该被允许在学校使用手机吗?),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观点表达和逻辑论证的能力。在基于英汉词块比较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同样先引导学生进行英汉词块的对比。针对议论文的特点,教师给出一些表示观点、论证、转折、总结等逻辑关系的词块。“inmyopinion”(在我看来)、“frommyperspective”(从我的角度来看)、“firstofall”(首先)、“moreover”(此外)、“however”(然而)、“inconclusion”(总之)等英语词块,与相应的汉语表达进行对比。学生发现英语词块在表达逻辑关系时更加直接、明确,而汉语在表达相同逻辑关系时可能会通过语义的连贯来体现。在表达转折关系时,汉语中可能会说“但是”“可是”,而英语中常用“however”“but”等词块,并且在使用时通常会有逗号与句子其他部分隔开,使逻辑关系更加清晰。教师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英语词块在构建议论文逻辑框架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正确运用这些词块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词块的收集和整理。教师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该主题的英语议论文范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用于表达观点、论证观点和总结观点的词块,并进行分类记录。在表达观点的词块方面,学生可能会收集到“asfarasIamconcerned”(就我而言)、“personallyspeaking”(就个人而言)等;论证观点的词块如“forexample”(例如)、“inaddition”(此外)、“besides”(除此之外)等;总结观点的词块有“tosumup”(总之)、“allinall”(总而言之)等。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词块进行深入理解,分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法和语气差异。“inaddition”和“besides”都表示“此外”的意思,但在使用时,“inaddition”更常用于书面语,语气较为正式;“besides”则更口语化一些。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词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在写作练习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围绕“ShouldHighSchoolStudentsBeAllowedtoUseMobilePhonesatSchool?”这一主题,运用所学的词块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如关于高中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相关数据和案例,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注意运用词块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合理地组织论证过程。学生可以先用“inmyopinion”明确表达自己对高中生是否应该在学校使用手机的态度,然后通过“firstofall”“moreover”等词块列举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并运用“forexample”等词块举例说明。如果要反驳相反观点,则可以使用“however”进行转折,再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词块,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词块与句子其他部分的搭配和语法正确性。写作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内写得较好的作文,并分析其中词块的运用情况。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学生在词块运用方面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词块运用中出现的错误,如词块与语境不符、词块搭配错误等,进行集中讲解和纠正,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词块运用能力。5.2教学实施过程以记叙文“AnUnforgettableExperience”的教学为例,详细阐述教学实施过程。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展示一些与难忘经历相关的英语图片或视频片段,如一次激动人心的旅行、一场精彩的比赛、一次志愿者活动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回忆。教师提问:“Whatisanunforgettableexperienceinyourlife?”引导学生用英语简单描述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经历,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词汇和表达。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记录下学生使用的词块和表达方式,如“lastsummervacation”(去年暑假)、“haveagreattime”(玩得很开心)等,为后续的词块比较做铺垫。教师选取学生提到的一些典型的汉语和英语表达,进行初步的对比展示。学生提到“玩得很开心”,教师展示汉语表达和英语“haveagreattime”“enjoyoneself”“havefun”等多种英语词块表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英汉在表达同一语义时词块的差异。讲解环节:教师系统地讲解与记叙文写作密切相关的英语词块。按照时间顺序词块、动作词块、情感词块等分类进行讲解。在时间顺序词块方面,详细介绍“atthebeginning”(一开始)、“inthemiddle”(在中间)、“attheend”(最后)、“suddenly”(突然)、“meanwhile”(与此同时)等词块的用法和语义。教师通过例句展示:“Atthebeginningofthetrip,wewereallveryexcited.”(旅行一开始,我们都非常兴奋。)“Suddenly,itstartedtorainheavily.”(突然,下起了大雨。)让学生体会这些词块在描述事件发展时间顺序上的作用。对于动作词块,如“runtowards”(朝……跑去)、“jumpupanddown”(上蹿下跳)、“holdtightly”(紧紧握住)等,教师通过动作演示和例句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做出跑向某物的动作,同时说:“Herantowardsthefinishlinewithallhisstrength.”(他竭尽全力朝终点线跑去。)在讲解情感词块时,“feelexcited”(感到兴奋)、“bedisappointed”(感到失望)、“burstintotears”(突然大哭起来)等,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运用这些词块。假设情境为学生在比赛中失利,引导学生用“bedisappointed”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将英语词块与相应的汉语表达进行深入对比。对比“atthebeginning”和汉语“一开始”,指出英语词块更强调具体的时间点,而汉语表达相对更宽泛。在描述动作时,英语动作词块通常包含动词和介词或副词的搭配,具有更强的动作描述性;而汉语动作表达可能更简洁,语义更多依赖上下文。“runtowards”强调朝着某个方向跑,而汉语“朝……跑”则相对更简洁。教师还会对比英汉在表达情感时词块的差异,英语情感词块更注重情感的具体描述和程度表达,汉语则可能更含蓄。“burstintotears”生动地描绘出突然大哭的情景,而汉语中类似表达可能更简洁,如“大哭起来”。练习环节:教师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词块。进行词块填空练习,给出一些记叙文的句子,将其中的关键词块挖空,让学生填写正确的词块。“______thetrip,wevisitedmanyinterestingplaces.”(在旅行中,我们参观了许多有趣的地方。)学生需要填写“During”。还可以进行词块造句练习,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词块分别造一个句子,如用“intheend”造句:“Intheend,wefoundawaytosolvetheproblem.”(最后,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布置短文写作练习,提供一些写作提示,让学生运用所学词块写一篇关于自己难忘经历的短文。写作提示可以包括事件的背景、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等。假设事件背景是一次班级聚会,主要人物是“我”和同学们,关键情节是在聚会上表演节目。教师引导学生运用“organizeaparty”(组织聚会)、“performonstage”(在舞台上表演)、“haveawonderfultime”(度过一段美好时光)等词块来描述事件。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词块运用、语法等方面的错误。反馈环节:写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学生两两一组,相互阅读对方的作文,找出对方作文中使用恰当的词块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在互评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可以包括词块运用的准确性、丰富性、语法错误的数量、文章的连贯性等。学生在评价同学作文时,发现对方使用了“atfirst”“afterthat”等时间顺序词块,使文章的叙述很有条理,给予肯定;但同时也指出对方存在“makeabigprogress”这样的词块搭配错误,提出应改为“makegreatprogress”。在自评环节,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思考自己在词块运用、语法准确性、内容完整性等方面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全班展示和点评,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纠正。如果发现很多学生在描述情感时词块运用单一,教师可以再次强调相关情感词块的用法,并提供更多的例句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还会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5.3教学效果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基于英汉词块比较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效果,本研究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写作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在接受基于英汉词块比较的教学后,写作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写作平均成绩分别为70分和72分,两组成绩无明显差异。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写作平均成绩提升至82分,而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仅提高到76分。实验组学生成绩提升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英汉词块比较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从成绩分布来看,实验组学生在高分段(80分及以上)的人数比例从实验前的20%上升到了40%,而对照组在高分段的人数比例仅从25%上升到30%。实验组学生在低分段(60分以下)的人数比例则从15%下降到了5%,对照组低分段人数比例从10%下降到8%。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了基于英汉词块比较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写作成绩的积极作用。语言准确性和流利性是衡量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学生作文中语法错误、词汇搭配错误的统计分析,评估学生语言准确性的变化。实验前,实验组学生作文中平均每100词的语法错误为8处,词汇搭配错误为5处;对照组学生作文中平均每100词的语法错误为7处,词汇搭配错误为6处。实验后,实验组学生作文中平均每100词的语法错误减少到3处,词汇搭配错误减少到2处;对照组学生作文中平均每100词的语法错误减少到5处,词汇搭配错误减少到4处。实验组学生在语法和词汇搭配错误的减少幅度上明显大于对照组,表明基于英汉词块比较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语言流利性方面,通过分析学生作文的句子长度、句子间的连贯性以及写作速度等指标来评估。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后,句子平均长度从原来的12个词增加到15个词,句子间的连贯性明显增强,写作速度也有所提高;而对照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提升相对较小。这说明基于英汉词块比较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流利性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作文中词块运用频率和恰当性的分析也是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内容。实验前,实验组学生作文中平均每100词的词块运用频率为3次,词块运用恰当性比例为60%;对照组学生作文中平均每100词的词块运用频率为2次,词块运用恰当性比例为55%。实验后,实验组学生作文中平均每100词的词块运用频率增加到6次,词块运用恰当性比例提高到80%;对照组学生作文中平均每100词的词块运用频率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