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生物学高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
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以下哪项不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A、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
B、生物体能够进行生长和发育
C、生物体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体能够进行繁殖
2、在下列关于DNA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DNA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
B、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C、DNA分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负责传递遗传信息
D、DNA分子在生物体内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3、题干:在以下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是在所有生物体内进行的生理过程
B、光合作用主要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进行
C、光合作用不需要光照即可进行
D、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葡萄糖
4、题干:以下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
C、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
D、细胞壁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5、题干: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层组成的半透膜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是通道蛋白
C.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层是随机排列的
D.细胞膜上的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6、题干: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是光反应,第二阶段是暗反应
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C.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可以产生氧气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川绿体基质中进行
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都是乳酸。
B、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多。
D、所有细胞呼吸过程都产生水。
8、关于DNA分子结构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是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是随机的。
C、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平行的,且方向相同。
D、DNA分子的复制是通过RNA模板进行的。
9、在下列哪个过程中,细胞内ATP水平会显著增加?
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B.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
C.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二阶段
D.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一阶段
10、以下哪个生物过程与细胞壁的形成无关?
A.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B.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C.动物细胞壁由细胞膜和细胞质构成
D.植物细胞壁在成熟过程中会形成木质素
11、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染色体数目加倍?
A.问期
B.前期
C.后期
D.末期
12、下列关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脂质双层排列在细胞膜内,蛋白质镶嵌在脂质双层中
B.蛋白质完全镶嵌在脂质双层中,脂质双层排列在细胞膜内
C.脂质双层排列在细胞膜内,蛋白质部分或全部嵌入脂质双层中
D.脂质双层排列在细胞膜外,蛋白质完全或部分嵌入脂质双层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以下哪些属于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A、能进行新陈代谢
B、能进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由一个细胞组成
E、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下列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E、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
3、题干:下列关于生物体细胞分裂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B.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同时分裂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都会消失
4、题干:以下关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C.糖蛋白的组成单位是单糖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但它们的分子结陶不同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第一题
题目:
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取了两种不同基因型的豌豆
(甲、乙)进行实验。实验设计如下:将两种豌豆种子分别置于四个不同浓度的蔗糖溶
液(A、B、C、D,浓度依次递增)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其根长和茎长。实验结果如
下表所示。
蔗糖溶液浓度甲豌豆乙豌豆
根长茎长根长茎长
A5cm10cm6cm12cm
B4cm9cm5cm11cm
C3cm8cm4cm10cm
D2cm7cm3cm9cm
(1)分析表中数据,说明蔗糖溶液浓度对豌豆根长和茎长的影响。
(2)哪种豌豆对蔗糖溶液浓度的变化更为敏感?请说明理由。
(3)如果进一步探究蔗糖溶液对豌豆生长的影响机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至
少答出两点)
第二题
题目:
某研究小组在调查某湖泊生态系统时,发现该湖泊中存在多种生物。其中,蓝藻(一
种原核生物)和水绵(一种真核生物)是两种主要的光合作用生物。研究小组进一步发
现,在夏季高温期间,蓝藻的数量明显增加,而水绵的数量有所减少。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蓝藻与水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分析夏季高温条件下蓝藻数量增加的原因。
3.说明这种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三题
题目:以下是一组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实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数据:
1.实验组:在一片森林中,研究人员设置了三个不同的样地,分别种植了不同的植
物种类,观察了三个月后,三个样地的植物种类丰富度、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
•样地A:种植了10种植物,植物种类丰富度为20,生物量为500克,土壤有机
质含量为3机
•样地B:种植了5种植物,植物种类丰富度为15,生物量为300克,JL壤有机质
含量为2%0
•样地C:种植了3种植物,植物种类丰富度为10,生物量为200克,土壤有机质
含量为l%o
2.对照组:在相同的森林环境中,未进行任何人为干预,自然生长的植物种类丰富
度为30,生物量为800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
问题:
1.分析实验数据,说明样地A、B、C与对照组在植物种类丰富度、生物量及土壤有
机质含量方面的差异。
2.结合生态学原理,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3.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以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四题
题目:
在生物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某种植物(设为甲)的幼苗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光合
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1.将长势相同的甲植物幼苗均分为四组,编号A、B、C、D,并置于密闭且透明的
容器中,各组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2.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容器中COZ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21
组别光照强度(Umol-m--s-)CO2浓度变化(Pmol/L)
A0+20
B50+10
C1000
D200-30
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1)表中A组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2)B组实验中,甲植物幼苗的呼吸作用速率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关系如何?
为什么?
(3)D组实验条件下,甲植物幼苗在5小时内固定的CO?量为多少?
(4)若其他条件不变,将D组的光照强度降低至50umol-m-2-s-1,一段时
间后,该组容器中C02浓度将如何变化?并解释原因。
第五题
(共10分)
已知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红色与白色,B/b
控制深色与浅色。当存在A基因时,植物的花表现为红色;若无A基因,则花色由B/b
决定,BB为深色,bb为浅色。假设两株杂合体(AaBb)植物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写出这两株植物杂交通过后代所有可能的基因型,并计算每种基因型的
比例。
2.(3分)列表说明后代中各种花色的表现型及其相应的比例。
3.(3分)如果观察到后代中出现了一株白花浅色的植株,解释这种表现型如何
根据上述遗传规则产生。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生物学高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以下哪项不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A、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
B、生物体能够进行生长和发育
C、生物体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体能够进行繁殖
答案:C
解析: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对刺激的反应、遗传和变异
以及繁殖等。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不是所有生物体都必须具备的特征。
因此,选项C是不正确的。
2、在下列关于DNA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DNA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
B、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C、DNA分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负责传递遗传信息
D、DNA分子在生物体内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解析: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遗费信息的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负责嗤递遗传信息。DNA分子在生物体内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参与
蛋白质的合成,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3、题干:在以下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是在所有生物体内进行的生理过程
B、光合作用主要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进行
C、光合作用不需要光照即可进行
D、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葡萄糖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是植物、某些细菌和藻类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
氧气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选项A错误,因为光合作用不是所有生物都
具备的过程;选项C错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选项D错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
和氧气。
4、题干:以下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
C、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
D、细胞壁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答案:D
解析: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真菌细胞和某些细菌细胞特有的结构,它提供细胞的支
持和保护作用。选项D错误,因为细胞壁不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还存在于其他类型的
细胞中;选项A、B、C都是正确的描述。
5、题干: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层组成的半透膜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是通道蛋白
C.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层是随机排列的
D.细胞膜上的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答案:A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层结构,形成半透膜,
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选项B错误,因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仅仅是通道蛋白,还有受
体蛋白、酶等。选项C错误,磷脂双层在细胞膜中是定向排列的。选项D虽然糖蛋白是
细胞膜上的一种结构,但题干要求选择描述细胞膜结构的正确描述,因此选A。
6、题干: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是光反应,第二阶段是暗反应
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C.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可以产生氧气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上,主要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产生氧气。喑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主
要作用是将光反应产生的叱学能用于合成有机物。选项A错误,因为光反应和暗反应的
顺序是光反应先发生,然后是暗反应。选项B错误,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
选项D虽然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但题干要求选择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描述,因
此选C。
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都是乳酸。
B、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多。
D、所有细胞呼吸过程都产生水。
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水和二
氧化碳,而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
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
存在错误描述。
8、关于DNA分子结构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是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是随机的。
C、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平行的,且方向相同。
D、DNA分子的复制是通过RNA模板进行的。
答案:A
解析:DNA分子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这两条链以双螺旋的形式排列,这是DNA分
子的基本结构特点。碱基对排列顺序是特定的,遵循A-T、C-G的配对原则,不是随机
的。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而不是方向相同。DNA分子的复制是通过DNA模
板进行的,而不是RNA模板。因此,选项A正确,其他选项均存在错误描述。
9、在下列哪个过程中,细胞内ATP水平会显著增加?
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休复制
B.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
C.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二阶段
D.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一阶段
答案:C
解析•:在细胞内,ATP水平在细胞进行能量代谢时会有所波动。在上述选项中,只
有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会生成大量的ATP,因此细胞内ATP水平会显著
增加。
10、以下哪个生物过程与细胞壁的形成无关?
A.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B.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C.动物细胞壁由细胞膜和细胞质构成
D.植物细胞壁在成熟过程中会形成木质素
答案:C
解析: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它们的细胞结构仅由细胞膜和细胞质构成。因此,与
动物细胞壁的形成无关的选项是C。其他选项A、B、D分别描述了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
胞壁的组成成分及其形成过程。
11、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染色体数目加倍?
A.间期
B.前期
C.后期
D.末期
答案:C
解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在后期加倍。这是因为在后期,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个独立的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12、下列关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脂质双层排列在细胞膜内,蛋白质镶嵌在脂质双层中
B.蛋白质完全镶嵌在脂质双层中,脂质双层排列在细胞膜内
C.脂质双层排列在细胞膜内,蛋白质部分或全部嵌入脂质双层中
D.脂质双层排列在细胞膜外,蛋白质完全或部分嵌入脂质双层中
答案:C
解析: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描述了细胞膜的结构,其中脂质双层排列在细胞膜内,
蛋白质部分或全部嵌入脂质双层中。这种模型表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
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以下哪些属于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A、能进行新陈代谢
B、能进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由一个细胞组成
E、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A、B、C、E
解析: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繁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以及具有遗传
和变异的特性。选项D错误,因为虽然大多数生物体由一个细胞组成,但也有多细胞生
物体,如人类和植物等。
2、下列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E、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
答案:A、B、C、D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生产者(如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消费者(如动物)通过摄取生
产者或其他消费者来获取能量。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
物。选项E虽然包含了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但未涵盖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
3、题干:下列关于生物体细胞分裂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B.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同时分裂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次分裂后期分离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都会消失
答案:A、C
解析:A选项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形成两
个相同的细胞。B选项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分裂。C选
项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形成两个单倍体细
胞。D选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休最终会分开成为染色体,但减数分裂过程
中,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
4、题干:以下关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C.糖蛋白的组成单位是单糖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但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答案:A、B、D
解析:A选项正确,置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
选项正确,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C选项错误,糖蛋白的组成单位
是单糖和氨基酸。D选项正确,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但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淀
粉是由a-葡萄糖分子组成,而纤维素是由3-葡萄糖分子组成。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第一题
题目:
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取了两种不同基因型的豌豆
(甲、乙)进行实验。实验设计如下:将两种豌豆种子分别置于四个不同浓度的蔗糖溶
液(A、B、C、D,浓度依次递增)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其根长和茎长。实验结果如
下表所示。
蔗糖溶液浓度甲豌豆乙豌豆
根长茎长根长茎长
A5cm10cm6cm12cm
B4cm9cm5cm11cm
C3cm8cm4cm10cm
D2cm7cm3cm9cm
(1)分析表中数据,说明蔗糖溶液浓度对豌豆根长和茎长的影响。
(2)哪种豌豆对蔗糖溶液浓度的变化更为敏感?请说明理由。
(3)如果进一步探究蔗糖溶液对豌豆生长的影响机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至
少答出两点)
答案:
(1)蔗糖溶液浓度对豌豆的根长和茎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
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具体来说,无论是甲豌豆还是乙豌豆,随着蔗糖溶液浓度从A
增加到D,其根长和茎长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2)甲碗豆对蔗糖溶液浓度的变化更为敏感。理由是:在相同的蔗糖溶液浓度下,
甲豌豆的根长和茎长均小于乙豌豆,且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加,甲豌豆根长和茎长的
减少幅度也大于乙豌豆,说明甲豌豆的生长更容易受到蔗糖溶液浓度变化的影响。
(3)进一步探究蔗糖溶液对碗豆生长的影响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细胞渗透压变化:研究不同蔗糖浓度下豌豆细胞渗透压的变化情况,探讨渗透压
变化如何影响细胞吸水和生长。
2.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考察蔗糖溶液对豌豆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影响,包
括其完整性、透性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3.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研究蔗糖溶液是否影响豌豆体内与生长相关的酶的活性以及
特定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些变化与豌豆生长之间的关系。
4.植物激素调节:分析蔗糖溶液是否通过影响豌豆体内植物激素的合成、运输和分
布来间接调节其生长过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因素(特别是溶质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表格
数据分析,可以直观看出蔗糖溶液浓度对豌豆根长和茎长的抑制作用,并对比不同基因
型豌豆对蔗糖溶液浓度变叱的敏感性。进一步探究时,需要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和植物生理学等多个角度入手,综合考察蔗糖溶液布豌豆生长的多方面影响。
第二题
题目:
某研究小组在调查某湖泊生态系统时,发现该湖泊中存在多种生物。其中,蓝藻(一
种原核生物)和水绵(一种真核生物)是两种主要的光合作用生物。研究小组进一步发
现,在夏季高温期间,蓝藻的数量明显增加,而水绵的数量有所减少。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蓝藻与水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分析夏季高温条件下蓝藻数量增加的原因。
3.说明这种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
1.蓝藻与水绵的主要区别在于细胞结构上: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即无核膜包围),DNA直接分
布在细胞质中;它们也缺乏复杂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
•水绵则是一种真核生物,拥有被核膜包裹着的细胞核以及各种膜结合的细胞器,
包括但不限于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线粒体(负责能量生产)等。
2.夏季高温条件下蓝藻数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蓝藻通常具有较高的温度耐受性,能够更好地适应较高温度下的生长环境。
•高温可能会促进某些营养物质(如氮磷比)的变化,有利于蓝藻而非水绵的繁殖。
•在一些情况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会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这可能对需氧呼吸
作用较强的水绵不利,但对蓝藻影响较小。
3.这种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
•生物多样性减少:如果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将可能导致其他种类植物及
浮游动物生存空间受限,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水质恶化:蓝藻爆发会导致水中氧气耗尽,并且死亡后分解过程中释放有害物质,
污染水质。
•影响食物燧:由于蓝藻不是所有水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囚此它的过度增长可能会
破坏原有的食物网结构,影响到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不同类型微生物之间基本差异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要求考生能
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潜在后果。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类型
(原核vs真核)的特点来理解为何特定条件下某一类群能占据优势地位,并考虑这种
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长远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生态保护意识。
第三题
题目:以下是一组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实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数据:
1.实验组:在一片森林中,研究人员设置了三个不同的样地,分别种植了不同的植
物种类,观察了三个月后,三个样地的植物种类丰富度、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
•样地A:种植了10种植物,植物种类丰富度为20,生物量为500克,土壤有机
质含量为3%。
•样地B:种植了5种植物,植物种类丰富度为15,生物量为300克,土壤有机质
含量为2%o
•样地C:种植了3种植物,植物种类丰富度为10,生物量为200克,土壤有机质
含量为1%O
2.对照组:在相同的森林环境中,未进行任何人为干预,自然生长的植物种类丰富
度为30,生物量为800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
问题:
1.分析实验数据,说明样地A、B、C与对照组在植物种类丰富度、生物量及土壤有
机质含量方面的差异。
2.结合生态学原理,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3.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以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答案:
1.样地A、B、C与对照组在植物种类丰富度、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方面的差异
如下:
•植物种类丰富度:样地A>样地B>样地C,对照组>样地A、B、Co
•生物量:样地A>样地B>样地C,对照组>样地A、B、Co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照组>样地A>样地B>样地C。
2.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植物种类丰富度:样地A种植的植物种类最多,可能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量:样地A的生物量最高,可能与植物种类丰富度和植物生长条件有关。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照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可能与森林自然演替过程中有
机物的积累有关。
3.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建议:
•实施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如植树造林、树种混交等,以增加植物种类丰富
度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森林保护,防止过度采伐和破坏,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促进生态旅游,提高公众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识,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
第四题
题目:
在生物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某种植物(设为甲)的幼苗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光合
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1.将长势相同的甲植物幼苗均分为四组,编号A、B、C、D,并置于密闭且透明的
容器中,各组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2.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容器中C02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光照强度(-2-1浓度变化(口
Umol•m•s)CO2mol/L)
A0+20
B50+10
-2-1
组别光照强度(Umol•m-s)CO2浓度变化(Umol/L)
C1000
D200-30
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1)表中A组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2)B组实验中,甲植物幼苗的呼吸作用速率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关系如何?
为什么?
(3)D组实验条件下,甲植物幼苗在5小时内固定的C02量为多少?
(4)若其他条件不变,将D组的光照强度降低至50umol-m-2-s-,,一段时
间后,该组容器中CO?浓度将如何变化?并解释原因。
答案:
(1)A组的数据说明在黑暗条件下(光照强度为0),甲植物幼苗只进行呼吸作用,
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容器中的CO2浓度增加。
(2)B组熨验中,甲植物幼苗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u因为容器中的
C02浓度仍然增加,表明呼吸作用释放的C02多于光合作用吸收的0)2。
(3)D组实验条件下,甲植物幼苗在5小时内固定的0)2量可以通过0)2浓度变
化来计算。由于D组CO2浓度减少了30umol/L,因此5小时内固定的CO2量为30
umol/LX容器体积(未给出具体数值,但计算时应考虑)。若以单位体积计算,则为
30Pmol©
(4)若其他条件不变,将D组的光照强度降低至50nmol-m-2-s-',一段时
间后,该组容器中0)2浓度将增加。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后,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吸
收的CO?减少;而呼吸作用强度基本不变(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因此释放的COZ相
对增多,导致容器中C02浓度增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
(1)A组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此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通过呼吸作
用释放CO?,因此容器中CO2浓度增加。
(2)B组实验中,虽然给予了一定的光照强度,但容器中的CO?浓度仍然增加,
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窗台安装施工方案模板
- 建筑方案设计周志总结
- 材料网站建筑排版方案设计
- 教育科技行业市场推广策略与渠道组合方案:2025年市场拓展与品牌传播策略
- 机床维修施工方案怎么写
- 策划能力提升活动方案模板
- 相亲大会策划活动方案范文
- 2025-2030中国瓶盖扭力仪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健身项目施工方案怎么写
- 学校线上活动创意方案策划
- 燃气锅炉招投标文件范本含安装
- 《我设计的机器人》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特征尺寸测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CDSEM)行业发展策略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西工大附中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港航实务 皮丹丹 教材精讲班课件 60-第2章-2.8.1-航道整治的方法
- 智鼎在线测评题库88题
- 电缆敷设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 三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肾性贫血的诊治进展课件
- 八年级上册《生命 生态 安全》计划
- 《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