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5.2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5.2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5.2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5.2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5月22日是袁老离开我们的第四年1461天,思念从未停止人们送别他、怀念他、铭记他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无边的思念袁隆平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5.2社会历史的发展——我国粮食的发展之路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课标要求素养解读1.了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3.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坚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科学精神】认识社会基本矛盾,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Contents总议题:我国粮食的发展之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0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02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PART01【议学情境一】民以食为天,粮食一直都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粮食,国计民生的基石,国家安全的底线。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袁隆平曾说:“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议一议:“粮食能够救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从人民群众角度谈谈粮食为何如此重要?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重要性(1)地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了生活,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需要进行通过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重要性(2)作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小脚女人和手推磨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机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2)含义:①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即人,人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劳动过程中所加工的事物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含义:②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如公有制、私有制如按劳分配、平均分配、按需分配如剥削与被剥削、平等决定作用

议一议:根据上图,思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何辩证关系?社会的性质、社会形态的变化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议学情境二】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3)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传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农村土地荒废,产业化水平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后,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议一议:根据上诉情境,你还能得出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何种结论?【议学情境三】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关系:小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议学情境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包括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水平;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储备调控等要求。

议一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规划》属于国家什么范畴?这对指导我国粮食经济发展有何作用?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含义①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财税制度、社保政策等②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政治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拓展】政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与之相应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观念(思想)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价值观、文化传媒等。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判一判:生产力VS生产关系、经济基础VS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教育惩戒制度》人民解放军按劳分配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机器生产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适应不适应巩固和完善阻碍其发展和变革先进的落后的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前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小结: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方法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2)普遍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之谜使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课堂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江西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完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推进投资便利化,推行经营主体“极速开办、极简变更、极畅退山、极优服务”新模式,降低金融、水电等生产要素综合成本;建设数字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推进涉企司法公高效,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以良法善治护航企业发展。营商环境的优化,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参考答案】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江西省通过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完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江西省通过建设数字政府、转变政府职能、规范监管执法行为、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④因此,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PART02【议学情境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有持续多年增产,也有连续几年减产,但总体上呈波动式增长。从我国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看,可大致分为改革前后两个时期:(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前,连年战争导致土地大量荒芜,百业凋敝。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分田到户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快速增加。1959-1961年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粮食产量有所下降。1978年突破6000亿斤,为有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议学情境五】(二)改革开放以来(1979-2018年):1979-1999年,我国粮食产量不断攀越新台阶,基本解决了粮食生产总量不足的问题。2000-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较大幅度波动。进入新世纪后,由于种植结构调整等原因,我国粮食连年减产。2004-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恢复性增产并向更高水平迈进。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并取消农业税,粮食产量恢复。2013-2018年,我国粮食在高起点上稳步前进。

议一议:(1)阅读材料,讨论我国粮食发展遇到了哪些挑战?但总体道路如何?(2)思考从我国粮食曲折发展史来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矛盾性质:对抗性的矛盾(3)解决方式: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斗争:经济罢工、游行示威政治斗争:武装起义、战争、夺取政权思想斗争:思想宣传陈胜吴广起义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矛盾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3)解决方式: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解决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作用: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

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的意义和目的: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共产主义社会(1)地位: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2)目标: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3)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动力)邓小平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课堂总结】社会历史的发展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总趋势实现方式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前进的、上升的【课堂练习】1.新时代文物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文物保护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文物事业发展需要,有必要对文物保护法进行修改。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进行了三次审议并通过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了(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我国的立法机关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科学立法③立法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合理配置权力和责任

④当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推动社会进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课堂练习】2.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变化情况,2024年9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这表明(

)①调整生产关系就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③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反映社会存在及其变化 ④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要兼顾多方面的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课堂练习】3.《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提高无产阶级的地位,使之成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并且尽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