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20.01
CCSP56
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3301/T0398—2023
智慧河道生态健康评估规范
2023-02-28发布2023-03-28实施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1/T0398—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1
5生态健康评估体系...................................................................2
6评估指标及赋分.....................................................................2
7综合评价..........................................................................11
附录A(规范性)评价范围和周期......................................................13
附录B(资料性)智慧河道生态健康评价公众调查表......................................14
参考文献.............................................................................15
I
DB3301/T039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杭州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城市水设施和河道保护管理中心、杭州市拱墅区城市河道保护管理中心、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杭州市标准化学会、杭州万维质量发展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春华、褚晓敏、张晔、米帅、范能、芦芹、王文杰、沈文杰、詹昊彦、郑颖、
楼骞、胡骐、吴振华、俞炜挺、周佳、周莎、张晴、孙卓。
II
DB3301/T0398—2023
智慧河道生态健康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慧河道生态健康评估的基本要求、生态健康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及赋分、综合评价
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智慧河道生态健康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智慧河道smartriver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化设施设备和
智慧河道监管平台感知、采集、分析和处理河道数据,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河道。
河道生态健康评估riverecologicalhealthassessment
从河道水文、水质、形态、生物、社会服务功能状况和河道管理行动水平等方面,对河道生态系统
的健康程度开展评价的活动。
4基本要求
生态健康评估的河道应列入城市河道名录,且已采用智能化设施设备、智慧河道监管平台进行管
理。平台可包括以下功能:
a)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对河道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河道、河岸、河床、闸泵站等基础信息;
b)河道水文管理系统:实时获取河道每个站点水位、流量、流速等水文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历
史数据、预警和统计报表等功能;
c)河道水质管理系统:以人工检测数据为主、自动监测数据为辅,包括水质数据管理、统计分析、
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等功能;
d)水生态管理系统:包括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信息;
e)闸泵远程管理系统:实时采集各水闸、泵站的运行状态信息,包括运行监控、状态异常预警和
信息管理等功能;
1
DB3301/T0398—2023
f)河道巡查养护系统:基于物联网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巡查问题的及时上报与反
馈、工作人员巡查轨迹的可视化、巡河日志的电子化功能;
g)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对监控点(河岸、亲水平台、垂钓点、闸门、泵站、监测站等)进行实时
视频监控,包括视频监控、录像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
智慧河道生态健康评估一般以整体河道为评估单元,也可以各级河长负责的河段为评估单元;一
个评估单元可以划分为多个评价河段,通过对各个河段进行评估后,综合得出评估单元的评价结果。
河道各评估指标调查监测的范围和周期按附录A的要求开展。
5生态健康评估体系
智慧河道生态健康评估指标包括水文、水质、形态、生物、社会服务和河道管理等六个类别,具体
见表1。
表1河道评估指标体系表
序号类别层类别层权重指标层指标层权重指标类型
1水文0.1生态流量/水位满足程度-基本指标(定量指标)
2水质优劣程度0.6基本指标(定量指标)
水质0.2
3底泥污染状况0.4备选指标(定量指标)
4河流纵向连通性0.3基本指标(定量指标)
5形态0.1岸线生态性指标0.4基本指标(定性指标)
6生态缓冲带指标0.3备选指标(定量指标)
7鱼类保有指标0.2基本指标(定量指标)
8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0.2备选指标(定量指标)
9生物0.2水生植物群落状况0.2备选指标(定量指标)
10鸟类状况指标0.2备选指标(定量指标)
11生态治理设施0.2备选指标(定性指标)
12防洪工程达标率0.2基本指标(定量指标)
13排污口设置0.2基本指标(定性指标)
14绿化覆盖率0.1备选指标(定量指标)
社会服务0.2人文景观
15景观舒适度0.2备选指标(定性指标)
16公众满意度0.2基本指标(定量指标)
17供水保障程度0.1备选指标(定量指标)
18智能化设施0.3基本指标(定性指标)
19河道管理0.2管理制度0.3基本指标(定性指标)
20管理实施0.4基本指标(定性指标)
注1:基本指标为智慧河道生态健康评估必须评估的指标,备选指标需根据河道自身特点选择性开展评估
注2:备选指标无需进行评估时,将备选指标的权重以平衡法方式分配到同一类别层下的其他指标,按各指标权重
比例进行分配
6评估指标及赋分
水文
2
DB3301/T0398—2023
通过生态流量/水位满足程度评价河道流量/水位过程的生态适宜程度。通过智慧河道监管平台获
取生态流量/水位数据,可采用生态流量计算法或生态水位计算法进行计算。
a)生态流量计算法:分别计算4月~9月及10月~次年3月最小日均流量占多年平均流量(近
3年)的百分比,分别匹配对照评分,取二者的最低评分为河道流量/水位满足程度评分。生
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见表2。
表2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表
(10月~次年3月)最小日均流量占比(%)(4月~9月)最小日均流量占比(%)赋分
≥30≥50100
[20,30)[40,50)80
[10,20)[30,40)60
[5,10)[20,30)20
<5<200
b)生态水位计算法:生态水位釆用近3年的年最低水位作为生态水位,计算全年河流逐日水位满
足生态水位的百分比,作为指标评分值。生态水位满足程度赋分见表3。
表3生态水位满足程度赋分表
最低水位满足天数占比(%)赋分
≥95100
[80,95)80
[70,80)40
[60,70)20
<600
水质
6.2.1水质优劣程度
6.2.1.1评价河流水质状况。水样的采样布点、监测频率及监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SL219的规定,水
质评价应符合GB3838的规定。水质优劣程度赋分见表4。
表4水质优劣程度赋分表
水质类别IIIIIIIVV
赋分10090807060
6.2.1.2根据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河道溶解氧(DO)、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
pH值、透明度等检测项目,每有一个检测项目超过当前水质类别要求的,在该级水质类别评分基础上
加1.5分。具体见表5。
表5水质检测项目表
检测项目IIIIIIIVV
溶解氧(DO)饱和率90%(或
6532
≥7.5)
3
DB3301/T0398—2023
表5水质检测项目表(续)
检测项目IIIIIIIVV
氨氮(NH3-N)
0.150.511.52
≤
高锰酸盐指数
(CODMn)2461015
≤
总磷(TP)
0.020.10.20.30.4
≤
pH值6~9
透明度40cm~50cm
6.2.2底泥污染状况
评价河道底泥污染程度。采用底泥污染指标即底泥中每一项污染物浓度占对应标准值的百分比进
行评价。底泥污染指标赋分时选用超标浓度最高的污染物倍数值,底泥污染状况赋分见表6。污染物浓
度标准值可参考GB15618执行。
表6底泥污染状况赋分表
底泥污染指标赋分
≤1100
(1,2]60
(2,3]40
(3,5]20
>50
形态
6.3.1河流纵向连通性
根据单位河长内影响河流连通性的建筑物或设施数量评价,有生态流量或生态水量保障,且能正常
运行的不在统计范围内。河流纵向连通性赋分见表7,赋分时采用线性插值法。
表7河流纵向连通性赋分表
河流纵向连通性指标(个/km)赋分
0100
(0,0.1][80,100)
(0.1,0.25][40,80)
(0.25,0.5][20,40)
(0.5,1)(0,20)
≥10
6.3.2岸线生态性指标
4
DB3301/T0398—2023
6.3.2.1指没有经过人为干扰的自然岸线和经治理修复后具有自然岸线形态和生态功能的生态堤岸长
度之和占评价岸线长度的比例。结合智慧河道监管平台河岸档案,按表8对生态岸线进行赋分。
表8岸线类型赋分表
岸线类型赋分
自然岸线100
人工植被护坡,抛石、干砌石等天然材料护脚80
抛石、堆石、干砌石等天然材料护坡60
人工植被护坡,浆砌石、混凝土等硬化材料护脚40
浆砌石、混凝土等硬化材料护坡0
6.3.2.2根据各类型岸线长度占比,按式(1)计算评估岸线生态性指标得分。
푃퐿
퐼=∑푏푖푏푖··········································································(1)
푏푒퐿
式中:
i——评价河段按岸线划分的类型数;
Ibe——岸线生态性指标;
Pbi——i类型岸线赋分值;
Lbi——i类型岸线长度,km;
L——评估河段岸线总长度,km。
6.3.3生态缓冲带指标
6.3.3.1由河道生态缓冲带宽度及其植被覆盖度综合确定。根据宽度将生态缓冲带划分为若干段,生
态缓冲带平均宽度赋分见表9,采用内插法计算。
表9生态缓冲带平均宽度赋分表
生态缓冲带宽度类型(m)赋分
≥20100
[10,20)[80,100)
[5,10)[60,80)
[3,5)[40,60)
[0,3)[0,40)
6.3.3.2根据各类型岸线长度占比,按式(2)计算评估河段生态缓冲带指标得分。
푃퐿퐶
퐼=∑푤푖푤푖푣푖········································································(2)
푏푧퐿
式中:
i——评价河段按宽度划分的类型数;
Ibz——生态缓冲带指标;
Pwi——i宽度类型生态缓冲带平均宽度得分;
Lwi——i宽度类型生态缓冲带长度,km;
Cvi——i宽度类型生态缓冲带植被盖度,%;
L——评估河段岸线总长度,km。
5
DB3301/T0398—2023
生物
6.4.1鱼类保有指标
评估现有鱼类种数与历史参考点鱼类种数的差异状况。通过智慧河道监管平台水生动物、珍稀物种、
外来物种的生态资源统计数据,按式(3)计算,鱼类保有指标赋分见表10。对于无法获取历史鱼类监
测数据的评估区域,可采用调查的方法确定。
퐹푂
퐹푅=×100%······································································(3)
퐹퐸
式中:
FR——鱼类保有指标,%;
FO——评估河道调査获得的鱼类种类数量(剔除外来物种),种;
FE——20世纪80年代或以前评估河道的鱼类种类数量,种。
表10鱼类保有指标赋分表
土著鱼类保有指标/%赋分
100100
[85,100)80
[60,85)40
[40,60)20
<400
注:应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6.4.2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标(BIBI)通过对比参考点和受损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状况进
行评价。基于候选指标库选取核心评价指标,对评价河道底栖生物调查数据按照评价参数分值计算方法,
计算BIBI指标监测值,根据河道所在水生态分区BIBI最佳期望值,按式(4)计算BIBI指标,大型底栖
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标赋分见表11。
퐵퐼퐵퐼푂
퐵퐼퐵퐼푆=×100···································································(4)
퐵퐼퐵퐼퐸
式中:
BIBIS——评价河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标赋分;
BIBIO——评价河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标监测值;
BIBIE——河道所在水生态分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标最佳期望值。
表11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标赋分表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标赋分
1.62100
1.0380
0.3160
0.130
00
6
DB3301/T0398—2023
6.4.3水生植物群落状况
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通过智慧河道监管平台水生植物的
生态资源统计数据,结合对断面区域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外来物种入侵状况进行调查,按照丰富、较
丰富、一般、较少4个等级分析水生植物群落状况。水生植物群落状况赋分见表12,取各断面赋分平均
值作为水生植物群落状况得分。
表12水生植物群落状况赋分表
水生植物群落状况指标描述赋分
丰富水生植物种类很多(≥10),配置合理[90,100]
较丰富水生植物种类多(≥5且<10),配置较合理[80,90)
一般水生植物种类尚多(≥3且<5),植株数量不多且散布[60,80)
较少水生植物种类单一(≥1且<3),植株数量很少且稀疏[30,60)
注:应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6.4.4鸟类状况指标
调查评价河道内鸟类的种类、数量。通过智慧河道监管平台和现场观测记录(如照片)作为赋分依
据。鸟类状况指标赋分见表13。
表13鸟类状况指标赋分表
鸟类观测状况指标描述赋分
丰富种类很多(≥5),常见[90,100]
较丰富种类比较多(≥3且<5),较常见[80,90)
一般种类比较少(≥1且<3),偶尔可见[60,80)
较少种类单一,难以观测到[30,60)
6.4.5生态治理设施
评价生态治理设备配备情况。查看智慧河道监管平台生态设施以及智河治河系统报表情况,按表14
中各项评价因素进行评价赋分。
表14生态治理设施赋分表
生态治理设施情况赋分
全河段生态治理设施(如生态浮岛、生物处理装置、曝气设施、河道水体循环设备、
[90,100]
环境保护设施等)配置符合生态治理需求,设备均能正常运行
重点河段生态治理设施配置符合生态治理需求,设备均能正常运行[80,90)
重点河段生态治理设施配置基本符合生态治理需求[60,80)
重点河段生态治理设施配置不符合生态治理需求[0,60)
社会服务
6.5.1防洪工程达标率
7
DB3301/T0398—2023
评价河道堤防及沿河口门建筑物防洪达标情况。河道防洪达标率统计达到防洪标准的堤防长度占
堤防总长度的比例,有堤防交叉建筑物的,应考虑堤防交叉建设物防洪标准达标比例,按式(5)计算。
无相关防洪规划时,可参照GB50201确定。防洪工程达标率赋分见表15。
푅퐷퐴푆퐿1
퐹퐷푅퐼=(+)××100%······················································(5)
푅퐷푆푆퐿2
式中:
FDRI——河道防洪工程达标率,%;
RDA——河流达到防洪标准的堤防长度,m;
RD——河流堤防总长度,m;
SL——河流堤防交叉建筑物达标个数,个;
SSL——河流堤防交叉建筑物总个数,个。
表15防洪工程达标率赋分表
防洪工程达标率/%赋分
≥95100
[90,95)75
[85,90)50
[70,85)25
<700
6.5.2排污口设置
评估入河排污口布局合规程度及其混合区规模。查看智慧河道监管平台排口档案,并结合实地观察,
取其中最差状况确定最终得分,入河排污口设置赋分见表16。
表16入河排污口设置赋分表
入河排污口设置情况赋分
河道水域无入河排污口[80,100]
1)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均无入河排污口
[60,80)
2)仅排污控制区有入河排污口,且不影响邻近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其他水功能区无入河排污口
1)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均无入河排污口
[40,60)
2)取水口上游1km内无排污口;排污口形成的污水带(混合区)长度小于1km,或宽度小于1/4河宽
1)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存在入河排污口
[20,40)
2)取水口上游1km内有排污口;排污口形成的污水带(混合区)长度大于1km,或宽度为1/4~1/2河宽
1)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存在入河排污口
[0,20)
2)取水口上游0.5km内有排污口;排污口形成的污水带(混合区)长度大于2km,或宽度大于1/2河宽
6.5.3人文景观
6.5.3.1绿化覆盖率
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河道蓝线范围内总面积的比值,重点评估河岸带陆向范围乔木、灌木
和草本植物的覆盖状况。根据智慧河道监管平台绿地档案,按照式(6)计算,绿化覆盖率赋分见表17。
푆
퐺퐶=푉×100%······································································(6)
푆퐵
8
DB3301/T0398—2023
式中:
GC——绿化覆盖率,%;
2
SV——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km;
2
SB——河道蓝线范围内总面积,km。
表17绿化覆盖率赋分表
绿化覆盖率(%)赋分
≥40100
[30,40)75
[20,30)50
[10,20)25
<100
6.5.3.2景观舒适度
景观舒适度反映河道景观观赏性、亲水性以及水文化开发建设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根据智慧河道监
管平台城市家具、景观桥梁等信息,并结合实地观察,按表18中各项评价因素进行分项评价赋分,最后
取各项赋分的平均值作为指标值。
表18景观舒适度赋分表
观赏性亲水便利性水文化建设赋分
舒适,河道景观和谐,有良好观赏性亲水设施便利文化价值开发、保存完好[80,100]
较舒适,河道景观较和谐,有较好观赏性亲水设施配套较好文化价值开发、保存较好[60,80)
舒适程度较低,河道景观一般,观赏性一般亲水设施较少文化价值开发、保存一般[40,60)
舒适度低,河道景观观赏性较差亲水设施少文化价值开发、保存较差[20,40)
不舒适,河道观赏性差亲水设施配套性差文化价值开发、保存差[0,20)
6.5.4公众满意度
评价公众对河道环境、水质水量、涉水景观等的满意程度,采用公众调查方法评价,其赋分取评价
流域(区域)内参与调查的公众赋分的平均值。公众满意度赋分见表19,赋分采用区间内线性插值,智
慧河道生态健康评价公众调查表见附录B。
表19公众满意度赋分表
公众满意度赋分
[95,100]100
[80,95)[80,100)
[60,80)[60,80)
[30,60)[30,60)
[0,30)[0,30)
6.5.5供水保障程度
9
DB3301/T0398—2023
采用综合供水保证率评估,以实际平均日供水量为权重,统计河道所有供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供
水保证程度等于一年内河道逐日水位或流量达到供水保证水位或流量的天数占年内总天数的百分比,
按式(7)计算。供水保障程度赋分见表20,赋分采用区间内线性插值。
퐷표
푅푔푠=×100%······································································(7)
퐷푛
式中:
Rgs——供水保证程度,%;
Do——水位或流量达到供水保证水位或流量的天数,天;
Dn——一年内总天数,天。
表20供水保障程度赋分表
供水保证程度赋分
[95,100]100
[85,95)[85,100)
[60,85)[60,85)
[20,60)[20,60]
[0,20)[0,20]
河道管理
6.6.1智能化设施
评价河道空间管控手段的先进性。按表21中各项评价因素进行分项评价赋分,最后取各项赋分的平
均值作为指标值。
表21智能化设施赋分表
监控巡检监测赋分
全河段采用智能化手段(如无人机、无采用水位监测仪、流量仪、水
视频监控覆盖全河段100
人船或遥感影像等)开展全覆盖巡查质检测仪等进行实时监测
大部分河道采用智能化手段(如无人
有视频监控,但未能覆盖全有采用水位监测仪、流量仪、
机、无人船或遥感影像等)开展全覆盖80
河段水质检测仪等定期进行监测
巡查
有采用水位监测仪、流量仪、
重点河道采用智能化手段(如无人机、
仅在重点河段有视频监控水质检测仪等进行监测,但测40
无人船或遥感影像等)开展全覆盖巡查
量项目未全覆盖
没有采用水位监测仪、流量仪
无视频监控没有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巡查0
等进行监测
6.6.2管理制度
评价河道管理措施的完备性。管理制度赋分见表22。
10
DB3301/T0398—2023
表22管理制度赋分表
管理制度赋分
河道管理、养护责任明确,实行绩效考核;建立管理、养护、执法“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建立河道水
100
质监管制度、河岸排水口排查制度、河道淤积动态监控制度、设施跟踪监测制度等
河道管理、养护责任明确,实行绩效考核;建立管理、养护、执法“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建立河道管
60
理相关制度
河道管理、养护责任明确,实行绩效考核;建立河道管理相关制度40
未建立河道管理相关制度0
6.6.3管理实施
评价河道管理措施的合理性。按表23中各项评价因素进行分项评价赋分,最后取各项赋分的平均值
作为指标值。
表23管理实施赋分表
设备维护平台使用赋分
智能化设施基本能够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维使用智慧河道监管平台对全河段进行管理,并
100
护保养定期对平台进行维护
智能化设施基本能够正常运行基本使用智慧河道监管平台进行河道管理60
智能化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没有使用智慧河道监管平台进行河道管理0
7综合评价
综合计算方法
对河道生态健康进行综合评价时,按照类别层、指标层逐层加权的方法,计算得到河道生态健康最
终评价结果,计算公式见式(8)。
푚푛
푅퐻퐼푖=∑[푌푀퐵푚푤×∑(푍퐵푛푤×푍퐵푛푟)]·················································(8)
式中:
RHIi——第i评价河段生态健康综合赋分;
ZBnw——指标层第n个指标的权重(可按照专家咨询等方法因地制宜进行权重设置);
ZBnr——指标层第n个指标的赋分;
YMBmw——类别层第m个准则层的权重。
河道采用河段长度为权重按照式(9)进行河道生态健康赋分计算:
∑푅푠(푅퐻퐼×푊)
푅퐻퐼=푖=1푖푖·································································(9)
∑푅푠()
푖=1푊푖
式中:
i——评价单元按评价要求划分的评价河段数;
RHI——河道生态健康综合赋分;
RHIi——第i个评价河段生态健康综合赋分;
Wi——第i个评价河段的长度,km;
Rs——评价河段数量,个。
11
DB3301/T0398—2023
评价结果
7.2.1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将智慧河道生态健康状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对应河
道生态健康综合指标分别为≥80、70(含)~80、60(含)~70、<60,见表24。
表24智慧河道生态健康等级特征
生态健康等级生态健康综合指标等级特征
水体的水量、水质及其他自然条件足以支撑河道生态系统的稳
优秀≥80定运行,水质优良且无污染,水系完整、开放连通程度高,生
物多样性好,服务功能完整,河道管理规范、手段先进
水体的水量、水质及其他自然条件能较好地支撑河道生态系统
的稳定运行,水体污染程度低,水系完整、开放连通程度较
良好70(含)~80
高,生物物种较丰富,服务功能较完整,河道管理较规范、手
段较先进
水体的水量、水质及其他自然条件基本能支撑水生态系统的稳
定运行,水体污染程度低,水系完整和开放连通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品牌授权代理合同
- 2025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房屋买卖合同
- 资产委托经营协议书
- 二手交易协议书
- 2025授权合同家电产品广告授权协议
- 承作人安全协议书
- 2025企业间借款担保合同
- 2025年低空经济「智能安防」领域无人机技术升级应用报告
- 2025【各类合同范本】企业办公用品采购合同
- 2025年核能发电燃料采购合同协议
- 2025-2030老旧小区窗改造成本收益与政策支持研究报告
-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雅安中学2026届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书(14篇)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布置实施方案
- 2025年恙虫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 银行资产保全处置2025年策略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电厂化验实施培训
- 【2025年】宿州市巡察信息中心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笔试试卷【答案】
- 成都新易盛高速率光模块技术与产线扩产升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传热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