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图是豌豆植株人工杂交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②分别表示父本和母本B.操作③表示去雄C.操作④表示授粉D.④操作后需要对雌蕊进行套袋A[提供花粉的是父本,接受花粉的是母本,A项错误;③④分别表示去雄和传粉,B、C项正确;传粉后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应及时对雌蕊进行套袋,D项正确。]2.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B.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C.甲×乙→甲∶乙=1∶1→甲为显性性状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C[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这是显性性状的概念,A正确;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用性状分离的概念判断显隐性,B正确;测交实验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用配子法判断纯合子与杂合子,D正确。]3.下列有关遗传学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是指生物的任何可以鉴别的形态或生理的特征B.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C.显性性状是指杂合子显现出来的性状D.隐性性状是指在杂合子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B[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4.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杂合子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纯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D.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A[纯合子自交后代是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会发生性状分离。]5.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5株高茎,第16株豌豆的表型()A.一定为矮茎B.一定为高茎2C.是矮茎的可能性大D.是高茎的可能性大D[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表型的理论比值是高茎∶矮茎=3∶1,那高茎的可能性为75%。自交后代彼此独立,互不影响,故第16株豌豆为高茎的可能性也为75%,大于矮茎的可能性。]6.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7.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表示为()A.GG×ggB.GG×GgC.Gg×GgC[由图知,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中高茎∶矮茎≈3∶1,符合杂合子自交的实验结果,故选C。]8.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此4仔的性状表现可能是()A.②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D[杂合子在交配产仔时,一胎虽然产了4仔,但每一仔都是由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受精)形成的,是相互独立的,每一仔的性状都是3/4的概率为黑色,1/4的概率为白9.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2)操作①叫作________,操作②叫作_______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__________,操作过程中________,操作后________。(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________色。3遗传因子组成有________,且比值为________。[解析](1)(2)涉及豌豆杂交实验方法,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必须适时(3)杂种为Aa,植株开的花为红色。2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3∶1,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Aa、aa,其比值为(2)去雄传粉要在花粉成熟之前进行要干净、全部、彻底要套袋10.某农场放养的羊群中有黑、白两种毛色的羊。已知毛色受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既有白羊,也有黑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羊毛的黑色和白色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2)上述两只白羊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它们生下的小羊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为________。(3)两只白羊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白羊和黑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两只白羊再生一只黑羊的概率是________;若上述两只白羊又生了一只白色子羊,该羊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3)性状分离在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C.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C[隐性性状并非一直不能表现出来,只是在子一代中不能表现出来;亲本的表型可以都为显性,也可以都是隐性;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并非只有一对相对性状,而只是研究其中的一对相对性状。]412.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且高茎∶矮茎=3∶1。关于实现F2中高茎∶矮茎=3∶1的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②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含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④只需要①项条件,而不需要②③项条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C[若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不能随机结合,或一些种子由于条件不适宜不能萌发或正常生长,则会影响到最后的统计结果,使得实验很难出现3∶1的比例。]13.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玉米黄粒和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Y和y控制),将纯种黄粒和白粒玉米间行种植(如图),收获时所得玉黄粒有有白粒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黄粒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1)在玉米中,黄粒对白粒是________性,在黄粒玉米果穗上,黄粒玉米中胚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白粒玉米果穗上黄粒胚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2)某同学为了获得杂种F1来验证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为准确起见,他应选用上述________玉米果穗上结的________玉米粒来进行播种。杂交实验中,对母本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与豌豆相比,最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2)白粒黄粒套袋、传粉、再套袋(3)雌雄同株单性花,避免人工去雄的操作51.如图表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操作中不规范或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袋中的小球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产生的配子B.甲、乙两袋中小球的数量一定要相同C.该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每次抓完小球记录后需将小球放回原袋B[甲、乙两袋中的小球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产生的雌雄配子,A正确;甲、乙两袋中的小球数量不相同也可,只要保证每袋中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即可,B错误;该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每次抓完小球记录后,需将小球放回原袋,否则两袋中两种“配子”的比例不再是1∶1,D正确。]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D.性状表现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D[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既会出现纯合子,也会出现杂合子;一般情况下,对于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来说,其性状表现相同,但遗传因子组成有纯合和杂合之分。]3.下列不是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的目的的是()A.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B.验证孟德尔所提假说的正确性C.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D.检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D[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以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A正确、D错误;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其所提假说的正确性,从而验证了分离定律,B、C正确。]4.孟德尔对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的观点。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观点的是()6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所得的F1全为红花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所得的F1全为粉红花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性状分离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C[要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同时否定融合遗传观点,则F2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即可,C正确。]5.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D.“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实验现象。]6.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数量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A.BB、Bb、bbB.bb、Bb、BBC.Bb、BB、bbD.Bb、bb、BBC[由题意知,甲(B_)×丙(bb)→有毛腿和光腿,且数量比为1∶1,甲应为Bb,乙(B_)×丙(bb)→全为光腿,则乙为BB,故选C。]7.金鱼躯体的透明程度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完全透明与不透明的金鱼杂交,F1都表现为半透明。让F1与完全透明的金鱼杂交,后代表型为()A.半透明B.完全透明和半透明C.完全透明D.完全透明和不透明B[假设决定不透明的遗传因子为A,决定透明的遗传因子为a,根据题意,不透明金鱼(AA)和透明金鱼(aa)杂交,F1(Aa)都表现为半透明。让F1与完全透明的金鱼杂交,即Aa×aa→1Aa(半透明金鱼)∶1aa(完全透明金鱼)。假设决定不透明和透明的遗传因子为a和A,得到的结论相同。]8.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该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且其比例为1∶1B.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7D.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A[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3∶1,其根本原因9.萝卜的花有白、红、紫三种颜色,该性状由遗传因子R、r控制。下表为三组不同类型植株之间的杂交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子代性状表现及数量一紫花×白花二紫花×红花紫花413,红花406A.白花、紫花、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rr、Rr、RRB.白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开白花,红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开红花C.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所得的子代中,既没有红花也没有白花D.可用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或红花植株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A[该对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有三种,且由组别三可知,紫花植株与紫花植株的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花∶紫花∶白花≈1∶2∶1,说明R对r为不完全显性,且紫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但根据三组杂交实验的结果均不能判断出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rr、RR,还是RR、rr,A错误。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均为纯合子,二者分别自交,其子代都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二者杂交,则其子代都开紫花,B、C正确。杂交组合Rr×rr和Rr×RR的子代中各有两种不同的表型,且比例均为1∶1,故都可用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10.如图为山羊的毛色遗传图解(相关遗传因子用A和a表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B.图中黑色山羊均为纯合子C.4和5再生一个白色雄性山羊的概率为3/4D.7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C[因为4和5都是白色个体,但它们生有一个黑色的后代6,故白色对黑色为显性,A正确。因为黑色为隐性,所以凡是黑色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是aa,B正确。因为4和5均为显性个体,所以它们都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A,又因为它们生有黑8色后代,所以另一个遗传因子都是a,故4和5的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所以它们再生育一个白色后代(A_)的概率为3/4,这些后代中雌雄各占一半,故4和5再生一个白色雄性山羊的概率=3/4×1/2=3/8,C错误。因为4和5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故白色个体7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分别是1/3AA和2/3Aa,D正确。]11.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作出这一判断是根据(2)P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F1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F2的红果中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________。(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是________,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交得F3,F3中能稳定遗传的红果所占比例果与黄果杂交产生后代中有红果与黄果两种性状,说明P中红果是杂合子Dd;F1中红果由配子D与d结合而成,其自交后代中DD∶Dd=1∶2。(3)杂合子P红果与隐性纯合子P黄果杂交,相当于测交。(4)F1黄果植株为隐性纯合子,其遗传因子组成是dd,由于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5)红果有DD与Dd两种可能遗传因子组成,DD自交后仍为DD;Dd自交后能产生DD、Dd、dd三种组成,其中dd表现黄果性状被淘汰,因此让红果植株连续多代自交后纯合子DD比例升高。(6)F2中红果所占比例为1/2×3/4=3/8×(1/3+2/3×1/4)=3/16。(2)DdDdDD∶Dd=1∶2(3)测交(4)黄果dd黄果为隐性性状,只产生一种12.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9(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组。(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型的情况是(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A组中“红花×红花”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定白色为隐性性状。依据C组不能作出判断,因为若亲代全为显性纯合子或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后代也会出现这种情况。(2)B组亲本中的任意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遗传因子的比为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5∶1。如果设显性遗传因子为R,则RR∶Rr=2∶1。(4)第二组的情况与第一组不同,第一组类似于群体调查结果,第二组为两亲本杂交情况,由D组可判定为测交类型,亲本一个为杂合子,一个为隐性纯合子;再根据E组可判定紫茎亲本为隐性纯合子。(5)杂合子自交,后代将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6)亲本中的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杂交组合有多种情况(如A组可能有RR×RR、RR×Rr、Rr×Rr三种情况;B组有RR×rr、Rr×rr两种情况),所以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13.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遗传因子组成未知)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见下表,如果杂交Ⅳ亲本中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亲本中的灰色雄鼠杂交,结果最可能是()ⅣA.都是灰色C.1/2是灰色雌×××××B.都是白色D.1/4是白色00A[由杂交组合Ⅱ或Ⅳ判断灰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因此Ⅱ组合中的灰色为杂合子,Ⅳ中的灰色为纯合子,因此Ⅳ亲本中的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亲本中的灰色雄鼠杂交,最可能都是灰色。]14.雌蜂(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蜜蜂的体色中,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符合分离定律。现有褐色雄蜂与纯合黑色雌蜂杂交,则子一代蜜蜂的体色为()A.全部是褐色B.褐色与黑色的比例为3∶1C.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D.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C[设褐色遗传因子为A,黑色遗传因子为a。则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由题意知,蜂王和工蜂为雌蜂,子一代雌蜂的体色都为褐色,雄蜂的体色都是黑色。]15.在一些性状遗传中,具有某种遗传因子组成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数量比为2∶1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数量比为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遗传因子用A表示,隐性遗传因(1)黄色鼠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黑色鼠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2)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解析]根据B组中黄色鼠的后代出现黑色鼠可知,B组亲本黄色个体为杂合子(Aa),且黄色对黑色为显性,黑色个体都是隐性纯合子(aa)。由B组亲本黄色个体为杂合子(Aa)可知,其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AA(黄色)∶2Aa(黄色)∶1aa(黑色),AA个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则存活的黄色鼠遗传因子组成为Aa。1.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C[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材正确、科学,即选用了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利用其优点,做了大量实验,C项说法错误。]2.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A.测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的比例为3∶1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子代所占的比例为5/8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的比例为3∶1D.测交结果中红色非甜子代所占的比例为1/2C[F1测交,其子代有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故黄色非甜与红色甜的比例为1∶1,A错误;F1自交,其子代有四种表型,其比例为9∶3∶3∶1,其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黄色甜与红色非甜所占比例分别为3/16、3/16,故其所占比例为3/8,B错误;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均符合分离定律,故F1自交后代中黄色∶红色=3∶1,非甜∶甜=3∶1,C正确;F1测交子代中红色非甜所占比例为1/4,D错误。]3.豌豆的子叶黄色(Y)、种子圆粒(R)均为显性。两种豌豆杂交的子一代表现为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让子一代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A[由子一代中圆粒∶皱粒=3∶1知,亲代的基因型组合为Rr×Rr;由子一代中黄色∶绿色=1∶1知,亲代的基因型组合为Yy×yy,故亲代的基因型组合为YyRr×yyRr。则子一代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1/3YyRR或2/3YyRr,绿色皱粒的基因型为yyrr,则F2的性状分离比每对先按分离定律而后组合即得结果4.豌豆中,当C、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呈红色。一株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这些红花豌豆自交,后代中红花豌豆的比例A.5/8B.3/8C.3/16D.9/16A[一株红花豌豆(C_R_)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可推知该红花亲本基因型为CcRr,因此后代中红花豌豆的基因型为CcRR∶CcRr=1∶2,因此这些红花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花的概率为1/3×3/4+2/3×9/16=5/8。]5.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的现状,被提名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关于杂交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水稻利用了不同亲本染色体重组的原理B.杂交能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C.杂交后代表现出优良性状就成为优良品种D.该育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D[杂交水稻利用了不同亲本基因重组的原理,A错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杂交能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中,B错误;表现出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不一定就是优良品种,如显性杂合子,其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同时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杂交育种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因此该育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D正确。]6.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aBbB.AabbC.aaBbD.aabbB[P:AaBbד某南瓜”,将两对相对性状分开考虑,根据子代表型倒推双亲的基因型。从题图可看出,F1中白色∶黄色=3∶1,盘状∶球状=1∶1,所以“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7.某种蛙眼色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A_B_A_bbA_B_A_bb、aabb基因型现有蓝眼蛙与紫眼蛙杂交,F1有蓝眼和绿眼两种表型,理论上F1蓝眼蛙∶绿眼蛙为A[蓝眼蛙(A_B_)与紫眼蛙(aaB_)杂交,F1有蓝眼(A_B_)和绿眼(A_bb、aabb)两种表型,据此推断亲本蓝眼蛙的基因型为AABb,紫眼蛙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AaB_(蓝眼蛙)∶Aabb(绿眼蛙)=3∶1。]8.假定某植物五对等位基因是相互自由组合的,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后代中,两对等位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A.1/2B.1/4C.1/16D.1/64B[本题的解题思路是把基因自由组合类问题转换成基因分离定律问题去解决。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分对计算,其中DD×dd一定得到Dd,在剩下的4对基因组合中,出现杂合体和纯合体的概率都是1/2;要满足题意,则需要除D、d之外的4对基因组合中,有一对为杂合体,另外三对均为纯合体,其概率是4×1/2×1/2×1/2×1/2=1/4;其中4是指“在4对基因组合(Aa×Aa,Bb×BB,Cc×CC,Ee×Ee)中,有且只有一对出现杂合体的情况有4种”,每一次出现一杂三纯的概率是1/2×1/2×1/2×1/2。]9.以下关于表型和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型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如高茎和矮茎B.基因型不能通过眼睛观察,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C.在相同环境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D.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D[本题考查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及关系。表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但不一定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A错误;基因型一般通过表型来推知,不能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B错误;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的基因型可能是DD或Dd,C错误;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D正确。]10.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请回答(1)水稻的大穗(A)对小穗(a)为显性。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表现出小穗,应淘汰;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表现出大穗,需进一步自(2)水稻的晚熟(B)对早熟(b)为显性,现利用现有纯合子水稻品种,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①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选择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两亲本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F1所结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水稻中表现为大穗早熟的概率是______,在这些大穗早熟植株中约有______是符合育种要求的。[解析](1)根据分离定律,Aa自交,子一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有1/4aa小穗要淘汰掉,大穗的基因型有两种,分别为AA、Aa,需要进一步进行连续自交,然后逐代淘汰小穗aa,慢慢就能获得纯化的大穗品系。(2)水稻的晚熟(B)和早熟(b)与大穗(A)和小穗(a)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属于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上的应用。①育种目标是获得大穗早熟的品系AAbb,纯合亲本的选择是AABB和aabb,杂交得F1(AaBb),这样A、b基因就集中到子一代个体上。②F1所结种子为F1自交所得F2,F2中分离比为9∶3∶3∶1,其中1/16AAbb、2/16Aabb属于重新组合的大穗早熟植株,因此大穗早熟植株中有1/3AAbb是符合育种要求的纯合品系。(2)①AABBaabb将基因A和b集中到同一个体上11.利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具有两个显性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①材料的选择:所选的原始材料是人们在生产中多年栽培过的,分别具有我们所期望的个别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②杂交一次,得F1是杂合子,不管在性状上是否完全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都不能直接用于扩大栽培③让F1自交,得F2(性状的重新组合一般是在F2中出现),选出在性状上符合要求的品种,这些品种的基因型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④把初步选出的品种进行隔离自交,根据F3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可以确定被隔离的亲本是否是纯合子A[①材料的选择:所选的原始材料是人们在生产中多年栽培过的、分别具有我们所期望的个别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①正确;②杂交一次,得F1是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不管在性状上是否完全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都不能直接用于扩大栽培,②正确;③让F1自交,得F2(性状的重新组合一般是在F2中出现),选出在性状上符合要求的品种,这些品种的基因型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比例为1∶2,③正确;④把初步选出的品种进行隔离自交,根据F3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可以确定被隔离的亲本是否是纯合子,如果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如果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④正确。故选A。]12.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再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圆∶黄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B[解答本题的疑难点在于不能把性状分离比分解成孟德尔分离比,突破点是将两对相对性状分开考虑。根据F2中黄∶绿=3∶5可知,对于黄、绿这对相对性状来说,F1中一种个体自交后代全部是绿,基因型为yy,另一种个体自交后代中黄∶绿=3∶1,基因型为Yy;同理,对于圆粒、皱粒这对相对性状来说,F1中一种个体基因型为rr,另一种个体基因型为Rr。综上所述,亲本的基因型应为YyRr、yyrr。]13.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杂合子宽叶玉米表现为高产;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A.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为3∶1B.有9种基因型C.高产抗病类型占1/4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D[分析题意可知,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后代F1的成熟植株中有茸毛和无茸毛的基因型分别为2/3Dd、1/3dd,因此,后代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为2∶1,A项错误;基因型为AaDd的玉米自交,后代幼苗的基因型有9种,但由于基因型为__DD的幼苗死亡,因此,后代中成熟植株只有6种基因型,B项错误;F1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AaDd,所占比例为1/2×2/3=1/3,C项错误;F1的成熟植株中宽叶有茸毛的基因型为AADd或AaDd,所占比例为1/4×2/3+2/4×2/3=1/2,D项正确。]14.番茄是自花受粉植物,已知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正常果形(F)对多棱果(f)为显性。以上两对遗传因子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红色多棱果品种、黄色正常果形品种和黄色多棱果品种(三个品种均为纯合子),育种专家期望获得红色正常果形的新品种,为此进行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1)应选用________和________作为杂交亲本。(2)上述两亲本杂交产生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性状为________。2中表现红色正常果形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__,F2中能稳定遗传的红色正常果形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__。15.(2016·全国卷Ⅱ)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解析](1)由实验3有毛白肉A与无毛黄肉C杂交的子代都是有毛黄肉,可判断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性状,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2)依据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对应关系,可确定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是D_ff,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是ddF_,因有毛白肉A和无毛黄肉B的子代果皮都表现为有毛,则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是DDff;又因有毛白肉A和无毛黄肉B的子代黄肉∶白肉为1∶1,则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是ddFf;由有毛白肉A(DDff)与无毛黄肉C(ddF_)的子代全部为有毛黄肉可以推测,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为ddFF。(3)无基因型为DdFf,其自交后代表型为有毛黄肉(9D_F_)∶有毛白肉(3D_ff)∶无毛黄肉(3ddF_)∶无毛白肉(1ddff)=9∶3∶3∶1。(5)实验2中无毛黄肉B(ddFf)与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和ddFf。[答案](1)有毛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一次,核DNA分子含量减半两次B.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粒数目始终相同C[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仅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分裂一次,核DNA分子含量在减正确;初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C错误;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和着丝粒数目相同,D正确。]2.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卵原细胞先进行减数分裂,再通过变形形成成熟卵细胞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C.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减数分裂结束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A[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数目的一半;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卵细胞的形成不需经过变形。]3.(2018·全国卷Ⅲ)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Ⅰ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B错误;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仅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4.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B.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是两个精细胞C[该细胞分裂模式图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也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A、B正确;细胞质进行的是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错误、D正确。]5.如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B.此细胞为减数分裂Ⅱ中期C.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D.细胞分裂后一定形成两个精子B[由题图可知,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染色单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所以其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是精细胞。]6.如图所示为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分裂过程可发生于睾丸或卵巢中B.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C.该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交换部分片段D.该生物体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的细胞中含2或4条染色体D[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故只能发生于睾丸中,不会发生于卵巢中,A、B项错误;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部分片段发生于四分体时期,而图示为减数分裂Ⅰ后期,C项错误;该生物体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分裂Ⅱ其他时期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D项正确。]7.如图表示人类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在甲、乙、丙、丁四个连续时期的统计数据。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时期的细胞表示卵原细胞B.乙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丙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正在发生分裂D.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乙和丙C[分析可知,图中阴影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空白表示核DNA分子数。甲时期的细胞表示卵原细胞,乙时期为减数分裂Ⅰ时期,丙时期为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丁时期的细胞表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A项正确;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项正确;只有减数分裂Ⅱ的后期才发生着丝粒分裂,C项错误;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乙和丙,D项正确。]8.某植物的正常细胞中含10条染色体、10个核DNA分子,且细胞中存在纺锤丝,则该细胞可能处于()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末期C.减数分裂Ⅰ后期D.减数分裂Ⅱ后期D[由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可知,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又由细胞中存在纺锤丝可知,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9.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处于减数分裂Ⅰ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图②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图③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D[图①表示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②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内无姐妹染色单体;图③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该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4条;此分裂过程可能是精子的形成过程。]10.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属于减数分裂Ⅰ,b属于减数分裂ⅡB.①与④过程中核DNA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C.a过程可使精原细胞的数目增加,b过程能产生生殖细胞D.对应互换发生的时期是②和⑤C[a属于有丝分裂,b属于减数分裂,A错误;①④过程核DNA含量增加的原因都是DNA复制,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可使精原细胞的数目增加,减数分裂过程能产生生殖细胞,C正确;对应互换发生在⑤,②对应有丝分裂时期,不会发生对应互换,D错误。]11.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3)就图2乙细胞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填分裂时期)的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图示可知,图1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情况,AB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是因为着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应处于图1中的DE段;图2中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每条染色体都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都有2个DNA分子,处于图1中的BC段。(3)图2中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共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Ⅰ后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12.如图所示,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色体的是________。(2)图1中Ⅱ时期的数量关系对应图2中的________,由Ⅱ变为Ⅲ,相当于图2中________的过程。(4)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绘出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解析](1)染色单体的数量可以为0,由此可确定b表示染色单体。图1中的Ⅰ为原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与图2中的乙相对应。由Ⅱ变为Ⅲ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初级卵母细胞(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3)由第(2)小题知初级卵母细胞(乙)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4)绘图的第一步是标出横、纵坐标的含义。本题中绘图时要特别注意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其中的关键变化点有:间期DNA分子复制,DNA含量逐渐加倍后,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13.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二倍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f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C[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结构,不会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A错误;图乙中有染色单体,图乙不可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不可能发生着丝粒分裂,B错误;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则为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和减数分裂Ⅰ过程,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该过程中,C正确;若图丙表示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f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不可能出现四分体,D错误。]14.下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以及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②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DNA分子③在MN段,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和体细胞数目相同的DNA④在IJ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C[由于间期DNA复制加倍,图中实线表示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DNA数量的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量的变化,①错误;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相等,即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DNA分子,②正确;在MN段,着丝粒分裂,经减数分裂Ⅰ染色体数目减半后又暂时加倍,所以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和体细胞数目相同的DNA,③正确;IJ段是减数分裂Ⅰ,在四分体时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在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④正确。]15.图1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此动物处于某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1)此动物一定是________(填“雌性”或“雄性”),依据是图2中的________,此图和另一性别的同一时期的区别是_________。在__________期。(3)图2中丙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________期。(4)图2中丁细胞的子细胞称为________。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间发生了________。[解析](1)图2中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质均等分配,由此可判断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雌性个体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时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配;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甲至乙过程是有丝分裂。(2)图1中CD段,染色体数∶核DNA数=1∶2,即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图2中丙细胞和丁细胞中均含染色单体,故二者与图1中的CD段对应;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3)图2中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4)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其上所含基因应该完全相同,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答案](1)雄性丙细胞雌性个体内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有丝(2)丙、丁着丝粒分裂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4)精细胞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1.卵原细胞内含有Aa、Bb两对同源染色体,已知此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其产生的3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A.AB、Ab、AbB.Aa、Bb、ABC.Ab、aB、abD.Ab、aB、aBD[由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推知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Ab;第一极体形成的两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均为aB,因此D选项正确。]2.下列材料中,最适合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是()A.蚕豆的花药B.成熟花粉粒C.蚕豆的根尖D.马蛔虫的受精卵A[蚕豆的根尖细胞和马蛔虫的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不能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成熟花粉粒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过程。]3.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是由于有()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C[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4.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C.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变异D.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C[精卵融合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相互识别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A错误。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而后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B错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C正确。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有父方和母方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一半,后代不可能继承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D错误。]5.有性生殖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不包括()A.染色体复制后精确平分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的交叉互换D.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6.人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这是因为()A.卵细胞含有更多的染色体B.形成合子时卵细胞起主导作用C.卵细胞为受精卵的发育贮存营养物质D.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C[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进入卵细胞,两者的细胞核融合后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的发育初期,受精卵主要依靠卵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裂和生长,所以卵细胞的体积比较大,故选C。]7.果蝇的受精卵有8条染色体,其中4条来自母本,4条来自父本。当受精卵发育成成虫,成虫又开始产生配子时,下面关于其中一个配子中染色体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4条来自父本或4条来自母本B.2条来自父本,2条来自母本C.1条来自一个亲本,另3条来自另一个亲本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D[受精卵发育成的成虫,其性母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既有来自父本的也有来自母本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A、B、C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1个有3对同源染色体AaBbCc(A和a、B和b、C和c表示同源染色体,下同)的卵原细胞实际能产生几种类型的卵细胞?1个有3对同源染色体AaBbCc的精原细胞实际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1个体细胞中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AaBbCc)的生物体实际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A[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1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精子,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这4个精子两两相同,有2种类型;1个体细胞中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能产生23种类型的精子,即8种。]9.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可以发生互换B.b过程没有染色单体C.c过程为着丝粒分裂导致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A[图中a表示减数分裂Ⅰ过程,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互换,A正确;b表示减数分裂Ⅱ,在着丝粒没有分裂前,仍有染色单体,B错误;c过该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10.下列关于“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用红色橡皮泥和黄色橡皮泥制作的两种染色体分别表示来自不同亲本B.将两条颜色、长度相同的染色单体中部用同种颜色的小块橡皮泥粘起来,小块橡皮泥代表着丝粒C.演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最少需要红色橡皮泥和黄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各一条D.该活动能模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C[该实验中,红色和黄色橡皮泥制作的两种染色体分别表示来自不同的亲本,A正确。两条颜色、长度相同的染色体中部用同种颜色的小块橡皮泥粘起来,代表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小块橡皮泥代表着丝粒,B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为演示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至少需要用橡皮泥先制作2条黄色和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再用同样的方法制作2条黄色和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但比上一次制作的长一些,C错误。可将代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橡皮泥互换一部分,来模拟互换现象,D正确。]11.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丝分裂过程发生在________段,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在________段。(2)L→M核DNA含量比K→L段增加一倍,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3)图中发生DNA复制过程的阶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4)受精作用后核DNA含量发生变化是由于________进行________分裂。[解析](1)据图示知,a段该细胞进行DNA复制后,DNA含量增加一倍,分裂结束后DNA保持原来数目,即2n→4n→2n,由此可判断有丝分裂过程发生在a段;b段细胞内DNA复制后含量增加一倍,后来减半两次,即2n→4n→2n→n,由此可判断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在b段。(2)L→M核DNA含量比K→L段增加一倍,原因是发生了受精作后,数目加倍,所以图中发生DNA复制过程的阶段有B→C、F→G、N→O。(4)经受精作用所形成的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其核DNA含量变化为2n→4n→2n。12.下图中甲是某高等生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是该生物一个细胞的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该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通过甲图中的[]__________形成的,在个体发育过程(2)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期。(3)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甲图中[](填数字)阶段;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____条。(4)乙图细胞的分裂方式与其他体细胞的分裂方式相比,其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具有这种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生殖的生物,其后代有利于在自然选择中进[答案](1)B受精作用C有丝分裂(2)③减数分裂Ⅱ后(4)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13.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B.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D[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A正确;精子和卵细胞都是减数分裂形成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两者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B正确;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C正确;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错误。]14.下面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的时期是OP段B.由D点到E点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在图中的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D.图中L→M段所示过程的进行,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图中,A→E段表示有丝分裂,F→K段表示减数分裂,L→M段表示受精作用,M→Q段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的时期是间期。由D点到E点是在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了两个子细胞。GH段是减数分裂Ⅰ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OP段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LM段表示受精作用,精子的细胞膜和卵细胞的细胞膜相互融15.图甲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图乙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2)图乙中8时期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中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和8~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4”或“12”)(6)图乙中6与11时期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7)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图甲中的A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刚刚分开,同侧存在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四分体刚刚分开,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2)图乙中曲线A表示核DNA相对含量,曲线B表示染色体的相对含量。8时期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之后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说明进行了受精作用。(3)有丝分裂后期之前和减数分裂Ⅱ后期之前都存在染色单体,即1~6区间和8~11区间。减数分裂Ⅱ时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即4~8区间。(4)根据曲线可知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10条。(5)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时期。(6)6和11时期的共同点是染色体暂时加倍,都存在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情况。(7)图甲中的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对应3~4时期。因为是雌性生物,所以减数分裂Ⅰ形成的是一个极体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5)4(6)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7)3~4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B[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会有;一条染色体可以有多个基因;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2.下列关于摩尔根所进行的果蝇杂交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类比推理法B.摩尔根第一次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假说C.第一次发现果蝇的性染色体D.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萨顿第一次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假说,而摩尔根是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A、B错误,D正确;20世纪初期,一些生物学家已经在一些昆虫的细胞里发现了性染色体,C错误。]3.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C.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D.两实验都设计了正反交实验,排除亲本选择干扰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都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两实验均对F2的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B正确。两实验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C正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并未设计亲本的正反交实验,D错误。]4.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B[“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即子代雌性和雄性果蝇的眼色不同。设红眼为A控制、白眼为a控制。A项为XAXa×XAY→雌性都是红眼,雄性1/2红眼、1/2白眼,不能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B项为XaXa×XAY→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可以断子代果蝇性别。D项为XaXa×XaY→后代全是白眼,也不能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5.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B[根据题意,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因此,亲本雌果蝇一定为纯合体,由此排除C和D项;若选A项,则子代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的眼色会不同。因此,只有当雌性亲本为隐性个体,雄性亲本为显性个体时,才符合题中条件,即XrXr×XRY。]6.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②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上面三个叙述中()A.①为假说,②为结论,③为验证B.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结论C.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验证D.①为结论,②为假说,③为验证C[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所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他根据现象提出的问题是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做出的假说是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利用F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黑背(A)对彩背(a)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法存活。则黑背红眼雄果蝇与黑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中()A.雌果蝇中黑背白眼果蝇占1/3B.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C.黑背∶彩背=3∶1D.彩背白眼果蝇全为雄性D[黑背红眼雄果蝇(AaXWY)与黑背白眼雌果蝇(AaXwXw)杂交,后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A、B项错误;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法存活,所以后代中黑背(Aa)∶彩背(aa)=2∶1,C项错误;彩背白眼果蝇全为雄性,D项正确。]8.在果蝇杂交实验中,下列杂交实验成立:①朱红眼(雄)×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②暗红眼(雄)×暗红眼(雌)→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中朱红眼1/2、暗红眼1/2若让②杂交的后代中的暗红眼果蝇交配,所得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应是()A.1/2B.1/4C.1/8D.3/8C[①朱红眼(雄)×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首先可以判断暗红眼为显性;②暗红眼(雄)×暗红眼(雌)→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中朱红眼1/2、暗红眼1/2,可以推理出XBXb和XBY杂交得到XBXB、XBXb、XBY、XbY,其中暗红眼交配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可以通过XBXb和XBY杂交来推理,1/2×1/4=1/8。]9.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实验如下。根据以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实验1: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实验2:窄叶♀×阔叶→50%阔叶♀、50%窄叶A.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C.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D.实验1子代雌、雄植株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A[分析实验2可知,后代雌、雄性状表型不同,说明叶形是伴X染色体遗传,后代的雌性个体,分别从母本获得一个窄叶基因,从父本获得一个阔叶基因,而表现为阔叶,因此阔叶是显性性状,A错误;分析实验2可知,窄叶♀×阔叶→阔叶♀∶窄叶=1∶1,叶形在性别之间有差异,说明是伴性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分析实验1、2可知,实验1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是杂合子,实验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也是杂合子,所以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C正确;分析实验1可知,子代雄性个体不可能提供窄叶基因,因此后代不会出现雌性窄叶植株,D正确。]10.如图是荧光标记染色体上基因的照片,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是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最直接的证据B.从荧光点的分布来看,图中是一对含有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C.相同位置上的同种荧光点,说明这四个基因是相同基因D.该图可以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据图示可知,荧光点标记的为基因,故该图是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最直接证据;从荧光点的分布来看,位置相同,故说明图中是一对含有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同种荧光点,说明这四个基因可能是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根据不同荧光点的位置分布可以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1.图中甲表示某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乙表示该果蝇所产生的一个异常的生殖(1)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________期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______________期发生分离。(2)基因B、b与W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3)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次级精母细胞后期性染色体的组成为________。(4)图乙是一个异常的精细胞,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是在该精细胞形成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常年金融顾问聘请合同书-金融机构合规顾问版
- 2025版环境保护实习生实习及就业保障合同
- 2025年拖拉机租赁与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慧城市项目股权转让及建设合作合同
- 2025年校园厕所改造项目承包与运营合同
- 2025年度担保责任答辩状法律意见书撰写合同
- 2025版房地产项目配套铁栅栏安装工程合同
- 2025版桥梁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编制与审核指南
- 2025年度专业瓦工施工及安全协议合同
- 2025年度水电工程知识产权保护与许可合同
- 2023-2024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 烟草行业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培训
- 2024事业单位食堂考试题及答案
-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研究
- 光学设计 第3讲 色度学
- 孔子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 脑干损伤的急救处理与康复训练
- 2025年日历日程表含农历可打印
- 《艺术概论》课件-第二章 艺术的功能
- 吴《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课件
- 《热力发电厂》热力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