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明月》教案设计
一、课题《明月》二、教材分析《明月》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优美散文。这篇课文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明月下的美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材开篇直接点明“月,世世代代,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向往”,奠定了全文对明月赞美与向往的情感基调。接着,作者从不同的场景描绘明月,“小时候,在坑边的场院里,我依偎在妈妈怀里,数天上的星星,看月亮”,这一描述将读者带入温馨的童年场景,勾起人们对美好童年时光的回忆。“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此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明月照耀下的乡村美景,让学生感受到明月的光辉以及乡村夜晚的宁静祥和。教材还通过描写“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明月下乡村夜晚的生机与活力。在文章结尾,“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再次强调“走月亮”这一主题,表达出作者对和阿妈一起在明月下漫步的美好感受,以及对这种温馨生活的珍惜。这篇课文不仅语言优美,富有韵律,而且意境深远,适合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洱海、鹅卵石、风俗、稻穗、闪烁”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学习作者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文中描写明月的优美语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明月下乡村夜晚的美好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感受作者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的意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明月下乡村夜晚的美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3.学习作者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复杂情感。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意境,通过想象画面等方式,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场景,感受文本的魅力。3.让学生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五、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明月下乡村夜晚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4.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活动-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空,常常会看到一轮明月高悬。明月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许多诗人都写下了赞美明月的诗篇。现在,老师先来考考大家,谁能背诵一首和明月有关的古诗呢?(请几位同学背诵古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同学们背得都非常好!明月在诗人的笔下,充满了诗意和美感。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新的课文,去感受另一种独特的明月之美。(板书课题:明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背诵和明月有关的古诗,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重点讲解“洱”(ěr)、“风俗”(fēngsú)、“稻穗”(dàosuì)、“闪烁”(shǎnshuò)等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如结合图片理解“鹅卵石”,通过动作演示理解“跃出”等。-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朗读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我”和阿妈在明月下走月亮的情景。2.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扫除阅读障碍,同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明月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并思考这些语句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明月的。(学生默读课文,进行圈画)-指名汇报找到的语句,教师相机指导。-出示“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引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有什么作用?(强调了月光照耀的范围之广,突出了明月的明亮和柔和)-让学生想象画面,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出明月照耀下的美丽景色)-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明月的明亮和柔和,读出对明月的赞美之情。-出示“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这段话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明月下的乡村夜晚?(从听觉、视觉、嗅觉三个角度)-让学生找出表示声音的词(唱着、拍打着、泼剌一声),体会从听觉角度描写的妙处;找出表示颜色的词(银光),感受从视觉角度描写的生动;说说闻到的香味,理解从嗅觉角度描写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乡村夜晚的生机与活力。-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我”和阿妈在走月亮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如“我和阿妈走月亮,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等,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走月亮时的愉悦、幸福心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和阿妈走月亮的语句,读出这种愉悦、幸福的心情。2.设计意图通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品味描写明月的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教师活动-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明月》,学习了生字词,还一起感受了明月下乡村夜晚的美好景色。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生字词你们还记得吗?(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2.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生字词,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铺垫。课程指导,巩固提升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描写明月的语句和写作方法,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明月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生回答)-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出示一些描写景物的词语,如“微风、花朵、小溪”等,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从多个角度描写一种景物。(学生进行仿写,教师巡视指导)-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评价时,重点从是否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语句是否通顺、情感是否真挚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发挥想象力。-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我”和阿妈走月亮,不仅仅是欣赏了美丽的景色,还蕴含着什么更深的情感?(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读出对这种美好夜晚的赞美和怀念之情。2.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朗读、仿写等活动,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拓展延伸1.教师活动-同学们,明月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感受。除了课文中所描绘的,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明月也常常被赋予丰富的情感。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描写明月的精彩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片段,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关于明月的描写,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片段中的明月和我们课文中的明月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的情感表达?(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作者描写明月的角度、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描写明月的文学作品,如古诗词、散文等,感受不同作者笔下明月的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开展“我眼中的明月”主题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明月的理解和感受,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明月。(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选取部分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创作的思路和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介绍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2.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和绘画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明月的魅力,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2.把自己课堂上仿写的片段进行修改完善,整理到作文本上。3.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和明月有关的诗词,背诵下来,并和家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七、教学反思在《明月》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明月下乡村夜晚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成功之处在于,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朗读感悟法,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朗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借助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明月下乡村夜晚的美景,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积极思考,思维得到了碰撞。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学习写作方法。通过对文中描写明月的语句进行分析,学生明白了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在仿写练习中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提高了写作能力。同时,对课文情感的挖掘也比较深入,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时间把控上,有时对学生的回答讨论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自主选拔面试题型及答案
- 2025年推广策划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关于水痘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速电路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职业的态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物流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丹麦德国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acm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土考试试题讲解及答案
- (高清版)DB13∕T 2549-2017 河道采砂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 市场化改革中的政策挑战试题及答案
- 写生基地住宿协议书
- 福建省泉州2025年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中国宫腔镜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血小板生成素》课件
- 销售顾问面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集团:煤制氢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报告
- 融资租赁公司管理制度
- AI驱动的智能汽车故障诊断系统
-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版)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