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案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_第1页
怀念母亲教案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_第2页
怀念母亲教案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_第3页
怀念母亲教案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_第4页
怀念母亲教案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念母亲教案(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案(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誊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3.感情朗读。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教学准备:同学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高尚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倾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随同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身的感受。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随同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小朋友,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身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哀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同学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经常进入梦乡或梦境。)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论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有感情地朗读。(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身的感受。同学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有感情地读。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教学说明】此局部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同学自身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同学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同学一起朗读、一起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身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送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同学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身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同学想象,再写一写。3.同学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终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身的祖国,不忘自身是一个中国人。板书:怀念母亲高尚的敬意真挚倾慕生身母亲=祖国母亲怀念母亲教案(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篇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8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思母之情。3、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失母之痛及对思念母亲的真挚感情。学习过程:一、创设学习情景,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8分钟)学习指导一: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在文中提到哪两位母亲?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20分钟)学习指导二:快速读课文,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作者对亲身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请画出来读一读,也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10分钟)1、看拼音,写词语。Zhenzhimenglongqiliangshibuxiayanqinshiyipianpinfanzhongtianzhihen2、把句子划线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1)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2)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无法安然入睡。()()(3)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连续在梦中出现。()3、按要求写句子。(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改为反问句)(2)我想到亲生母亲。我泪流不止。(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的崇高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学习过程:一、创设学习情景,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5分钟)学习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22分钟)学习指导二:细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用横线划怀念母亲教案(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篇三」一、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着的作者怀念母亲与怀念祖国的深厚情感。3、积累语言。二、教学重点、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老先生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三、教学准备: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赋得永久的悔》(ppt演示文稿)。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引出课题。1、师:(板书:季羡林)今年暑假,有着“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美誉的作家季羡林老生在北京逝世,这位被称为“国宝”的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轻轻地,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2、学生轻声呼唤季老的名字师:在老人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份不寻常的:“悔”,用他的话来说那是“永久的悔”。3、课件出示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师:同学们快速阅读,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最深刻的情感。学生阅读后谈体会师:从季老先生的“悔”,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他对母亲深深的的怀念,老先生把这种怀念直接写进他的另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怀念母亲》。

4、板书课题,指导读题。(设计意图:《赋得永久的悔》作为补充资料既能够增加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又能为学生感悟作者的怀念之情做好铺垫。)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1、师配乐范读课文。师:文章里摘录了作者1935年写的日记,离现在有74年了。年代比较久远了,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2、学生自由练读。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3、学生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设计意图:课文选编了作者上世纪三十年代写的日记,年代久远,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练习读好“难读的句子”,这些句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怀念之情。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作者怀念母亲对我们触动很深,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1、

从词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学生边默读边圈画,教师巡视,请学生将画下来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些词语: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凄凉

思潮起伏评价学生的板书,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师:说说为何要写上这些词。学生联系课文谈对词语的理解。师:从这些词中你们感觉到作者怀念母亲情之切。挑出一个词来,如从“频来入梦”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感觉到母亲总是走进作者的梦里来。师:只有他的亲生母亲不断走进他的

梦中吗?生:还有祖国母亲!师:请你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生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课文。2

、感受作者怀念母亲的情怀师:是啊,作者怀念的除了生身母亲还有祖国母亲。可是,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为什么。(1)学生再次阅读《赋得永久的悔》谈体会。(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名朗读日记。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怀念母亲的原因。(3)理解,感悟后引读:①“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②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3、感受作者怀念祖国的情怀师: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当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指名分别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出示:1935年11月16日的日记

(1)学生谈谈体会。

(2)重点指导理解“这种凄凉是甜蜜的”。师:一般我们在哪些情况下觉得凄凉?季老感到凄凉又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3)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老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4)朗读联系,读出“甜蜜的凄凉”。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11月16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月20日。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11月28日。4、学习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从而认识到:两个母亲的身份不同,对母亲的怀念却是永远不变,从中真正体会到作者真挚的情感。(设计意图:设计“由词语到句子”逐步体会作者的怀念之情,体现了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课文的主线:怀念母亲和怀念祖国既让学生分别体会,又进行综合感悟。)

(四)展示交流诗文、名言,抒发感情。师:关于母亲,关于母爱,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名言格句。你知道哪些?学生交流。师:非常好!老师也搜集了很多,有些你们已经说到了。我请同学读一读,让我们重温母爱,感受母爱!出示课件: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示名言格句,学生接读。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2、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5、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乔治赫伯特)6、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7、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8、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9、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他们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抱里。(冰心)(五)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在季老的人生名言里有这么一句话“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季老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了。何止季老?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啊!大家知道,今年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同学们也一定有很多祝福的话语要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的祝福写下来吧!学生写完后,配乐朗诵自己写给祖国母亲的祝福语。(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升华学生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板书设计6

怀念母亲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学生板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