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安全培训:守护校园,你我同行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参加我们的地震安全培训课程。地震是一种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但通过适当的准备和正确的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伤亡和损失。本次培训旨在提升大家应对地震的能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掌握必要的地震安全知识和技能。地震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尤其在校园这样的集体环境中,掌握正确的应对知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希望能够构建一个更安全的校园环境,让每一位同学在面对地震时能够镇定自若,科学应对。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的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球表面产生的振动现象。这种能量释放通常发生在地球板块的边界处,当板块之间积累的压力突然释放时,就会产生地震。地震的成因主要包括:板块运动:地球表面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不断运动,相互挤压或分离,形成了大多数地震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前后常伴随地震,由岩浆活动引起断层活动:地壳内部的断层突然错动,释放能量人类活动:如水库蓄水、地下核爆炸等可能诱发地震地震的规模通常用两个不同的指标来衡量:震级与烈度的区别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客观的物理量,与震源深度和距离无关烈度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最外层,厚度约5-70公里,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位于地壳下方,厚度约2900公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分为外核(液态)和内核(固态)板块的定义和种类地壳和上地幔最上部分组成了坚硬的岩石圈,岩石圈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根据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大陆板块:主要由硅铝质组成,较轻海洋板块:主要由硅镁质组成,较重板块运动的主要形式根据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碰撞边界两个板块相向运动并相互碰撞,形成山脉。例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这种碰撞区域常发生强烈地震。张裂边界两个板块相互远离,中间形成裂谷,海水可能灌入形成新的海洋。例如大西洋中脊是典型的张裂边界。转换边界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是最常见的地震类型,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这类地震由地壳内部的断层活动或板块边界处的应力释放引起。构造地震通常能量较大,破坏力强,且分布范围广泛。典型分布区域: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西洋中脊地震带等。火山地震火山地震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当岩浆上升或火山气体运动时,会引起周围岩层的破裂或振动,从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通常发生在火山活动频繁的区域,震级较小,但可能是火山喷发的前兆。特点:多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不大,但频率高,常成群出现。诱发地震诱发地震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震。主要包括:水库诱发地震(如三峡水库)、矿山开采诱发地震、地下核爆炸诱发地震、油气开采诱发地震等。特点:这类地震通常震级较小,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触发较大规模的地震,因此需要在相关工程活动中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和监测。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地震,如崩塌地震(由山体崩塌引起)、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等,但这些类型在总体地震中所占比例较小。了解地震的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发生的机制,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震减灾措施。地震的危害:直接和间接1地震的直接危害建筑物损毁与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地面破裂:断层错动导致道路、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破坏山体滑坡:山区地震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掩埋村庄和道路地面沉降与抬升:改变地形地貌,影响河流流向和水文环境2地震的间接危害海啸:海底地震可能引发巨大海啸,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火灾:地震导致燃气管道破裂,电线短路引发火灾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洪水、瘟疫等环境污染:化工厂泄漏、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3地震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损失:基础设施重建、生产中断、商业活动停滞社会问题:失业、无家可归、治安混乱等心理创伤:恐惧、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文化遗产损失: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的破坏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中国近代史上破坏性最强的地震之一,直接造成约69,000人死亡,374,000人受伤,失踪18,000多人。这次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结构和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地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的物理破坏,也有长期的社会和心理影响。了解这些危害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地震防范的重要性,并在地震发生前、中、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影响。中国的地震带分布中国的地震构造背景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到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形成了复杂的地震构造环境。中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震带: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台湾、福建等省份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分布在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包括西藏、新疆、四川等地区南北地震带:从云南经四川、甘肃、宁夏到内蒙古,是中国大陆内部最活跃的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山东等省份重点防御地区根据历史地震记录和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国的重点防震减灾地区包括:1四川-云南地区位于南北地震带上,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如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2新疆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如乌什地震、和田地震等。3台湾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我国地震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如集集大地震。4华北地区历史上发生过唐山地震等多次严重地震,人口密集,是重点防御地区。了解你所在地区的地震风险至关重要。建议同学们通过当地地震局或防灾减灾部门的官方网站,了解所在地区的地震带分布情况、历史地震记录以及地震风险评估结果,做好相应的防震准备。地震前的准备:家庭篇制定家庭应急计划一个完善的家庭应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确定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位置规划家庭疏散路线,至少准备两条备选路线确定家庭集合点,一个在住所附近,一个在较远处指定家庭联络人,最好是居住在外地的亲友准备重要文件的备份,如身份证、户口本、产权证等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熟悉应急计划并定期演练检查和加固房屋固定高大家具:使用L型金属支架将书柜、衣柜等固定在墙上安装防震锁:为柜门安装防震锁,防止物品散落检查电气线路:确保电线不老化,避免短路引发火灾检查燃气管道:定期检查燃气管道是否老化、松动加固悬挂物:确保吊灯、吊扇等固定牢固准备应急物资家庭应急包应放在易于取用的地方,内容应包括:饮用水每人每天至少3升水,储备3天的用量。选择密封瓶装水,定期更换。食品选择不易腐坏的食品,如压缩饼干、罐头食品、能量棒等,定期检查保质期。急救用品包括创可贴、绷带、消毒液、常用药品等。家庭成员应掌握基本急救知识。照明工具手电筒、应急灯、荧光棒等,配备足够的备用电池或选择太阳能充电产品。通信工具便携式收音机、备用手机电池或充电宝,重要联系人电话列表。工具多功能工具刀、哨子、绳索、胶带、防水火柴或打火机等。地震前的准备:学校篇学校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对于保障师生安全至关重要。每位学生应熟悉学校的应急预案,了解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行动。学校疏散演练熟悉疏散路线:记住教室到安全地带的最短路线了解集合地点:知道班级在操场或其他安全地点的集合位置掌握疏散信号:能够辨识地震警报或疏散指令学习有序撤离:不推挤、不拥挤,跟随老师指示行动参与定期演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地震演练活动教室安全措施了解教室内的安全区域:通常是承重墙附近、结实的课桌下避开危险物品:远离窗户、吊灯、书架等可能倒塌或破碎的物品保持通道畅通:书包和个人物品不要堆放在过道上熟悉紧急出口:了解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的紧急出口位置学习地震知识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地震安全教育活动外,学生还应主动学习地震相关知识:1地震基础知识了解地震的成因、类型、震级烈度等基本概念,认识地震的科学本质,避免恐慌。2自救互救技能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掌握使用灭火器、逃生绳等安全设备的方法。3心理调适能力培养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简单的减压技巧,如深呼吸、正向思考等。4信息获取途径了解可靠的灾情信息获取渠道,避免听信谣言;掌握如何向救援人员求救和提供有效信息。学校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每位学生都应积极配合学校的防震减灾工作,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地震前的准备:个人篇了解地震知识个人防震准备的第一步是了解地震知识,这包括:掌握地震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原理了解地震的前兆现象(但不要过分依赖)认识地震谣言与科学事实的区别学习地震相关的专业术语,如震源、震中等了解历史上的重大地震案例及经验教训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在地震救援到来前,自救互救能力可能是生存的关键:基本急救技能:止血、包扎、心肺复苏逃生技能:灭火、破拆、攀爬定向能力:在陌生环境中找到安全出口求救信号:掌握国际通用的求救手势和信号简易工具使用:如何利用身边物品制作简易救援工具保持冷静的心态面对地震等突发事件,心理素质至关重要:认知调整了解恐惧是正常反应,但可以通过理性思考来控制。告诉自己"我已经了解应对方法,我可以保护好自己"。情绪管理学习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在紧急情况下帮助自己保持冷静。预案准备提前想象地震场景并进行心理演练,形成条件反射,减少实际情况中的慌乱反应。积极态度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困难,这种信念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资源。个人防震准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练习新技能。通过全面的准备,每个人都能在地震发生时更加从容应对。地震中的自救:室内立即就近避震地震发生时,应遵循"蹲下、掩护、抓牢"三步原则:蹲下迅速蹲下或跪下,降低重心,减少摔倒风险。掩护用手或物品保护头部和颈部,躲在坚固的掩体下方。抓牢抓住掩体(如桌腿),随着掩体移动而移动,直到震动停止。选择安全位置结实的课桌或办公桌下:能够抵挡倒塌物内墙角落:尤其是承重墙附近,比外墙更安全楼梯间:通常结构较为坚固(但不是楼梯本身)卫生间:小空间,管道多,结构相对稳定远离危险区域地震发生时,应尽量远离以下危险区域:窗户:地震中容易破碎,玻璃碎片可能造成伤害外墙:容易开裂或倒塌高大家具:书柜、衣柜等可能倾倒吊灯、风扇:可能掉落造成伤害电器设备:可能引发火灾或触电玻璃制品:花瓶、镜子等易碎物品保护头部与关键部位如果无法找到坚固的掩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保护自己:用书包、枕头、衣物等保护头部用手臂护住头部和颈部蜷缩身体,保护胸腹部等要害避免站立,以防摔倒或被物体击中记住:在强震中,千万不要试图跑出建筑物!大多数伤亡是因为在逃跑过程中被倒塌物砸中或摔倒造成的。正确的做法是就地避震,等震动停止后再撤离。地震中的自救:室外迅速远离建筑物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室外,应该:迅速远离建筑物、围墙等高大结构远离至少建筑物高度的1.5倍距离注意避开可能倒塌的广告牌、招牌远离立交桥、高架路等大型构筑物不要在建筑物之间的窄巷中停留寻找空旷地带最安全的避震地点是开阔的空地:操场、广场、公园等开阔区域避开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的山坡下方远离河岸、湖边,防止可能的水位变化如果附近没有空旷地带,可寻找低矮且坚固的掩体避开危险物体室外环境中的一些特定物体在地震中可能造成危险:1电线杆和电缆地震可能导致电线杆倒塌或电缆断裂。断裂的电缆可能带电,造成触电危险。应远离所有电线杆和看起来松动的电缆。2树木高大的树木在地震中可能会倒塌或断裂,尤其是老树或本身就不稳固的树木。即使是树枝也可能掉落造成伤害。3玻璃幕墙现代建筑常用的玻璃幕墙在地震中极易破碎并坠落。这些玻璃碎片如同刀片一样危险,可能造成严重伤害。4管道和燃气设施地下管道可能破裂,特别是燃气管道,可能导致泄漏和爆炸。如果闻到燃气味,应立即远离并报告相关部门。注意余震主震后通常会发生一系列余震,有时余震的破坏力可能与主震相当:即使主震结束,也要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余震不要急于返回受损建筑物,余震可能导致已经受损的结构彻底倒塌在安全地带停留足够长的时间,直到确认余震活动减弱关注官方发布的余震预警信息地震中的互救确保自身安全在帮助他人之前,必须首先确保自身安全:评估环境风险:确认周围没有倒塌风险或其他危险检查自身状况:确认自己没有受伤或能够行动不要冒险:不要进入明显不安全的区域合理评估:了解自己的能力限制,不要尝试超出能力的救援拨打求救电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立即拨打紧急求救电话:119:消防救援110:警察120:医疗急救112:通用紧急求救拨打紧急电话时,应清晰简洁地提供以下信息:准确位置:包括街道、建筑物名称、楼层等事件描述:伤亡情况、被困人数、危险类型个人信息: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可以提供以下帮助:紧急救护为受伤者提供基本急救,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但不要随意移动有脊柱损伤嫌疑的伤者。心理安抚安抚惊恐的人群,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给予言语鼓励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保持冷静。资源共享分享食物、水、药品等必要物资,组织临时避难场所,协助弱势群体如老人、儿童、孕妇和残疾人。信息传递收集和传递准确信息,帮助联络失散家人,向救援人员提供被困人员的可能位置。避免二次伤害在救援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造成二次伤害:不要贸然进入危险区域,如摇摇欲坠的建筑不要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情况下移动重物不要在没有防护装备的情况下接触电线、燃气管道不要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使用专业救援设备地震后的应对:安全评估检查自身和周围环境地震停止后,首先要做的是检查自己和周围人员的状况:自我检查:检查身体是否有伤口、骨折等检查周围人员:观察是否有人受伤或被困环境观察:注意周围是否有危险,如火源、气体泄漏等穿戴防护:如有条件,穿上厚底鞋,戴上头盔或用厚衣物包裹头部评估建筑物安全在决定是否留在建筑物内或返回建筑物前,需要评估其安全性:1危险迹象观察建筑物是否有以下危险迹象:墙体开裂、地面不平、门窗变形、楼梯损坏、水管破裂、燃气泄漏、电线裸露等。2结构稳定性检查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是否稳定:柱子是否完好、梁是否变形、地基是否下沉等。如有明显结构损坏,应立即撤离。3专业评估等待专业人员(如建筑工程师、消防人员)的安全评估。不要仅凭个人判断认为建筑物安全,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了解政府信息获取官方发布的灾情信息和安全指导至关重要:信息渠道通过官方媒体(如电视、广播)、政府网站、应急管理部门的社交媒体账号获取最新信息。灾情通报了解地震震级、震中位置、受灾范围、伤亡情况等基本信息,评估灾害严重程度。避难指南获取关于临时避难所位置、安全撤离路线、物资发放点等实用信息。余震预警关注余震预警信息,了解可能发生的余震强度和时间,做好相应准备。安全评估是地震后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基础。正确的评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同时为救援和恢复工作提供准确信息。记住,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选择更加保守的行动方案。地震后的应对:紧急疏散按照预定路线疏散当需要从建筑物内疏散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按照预先规划的疏散路线行动如果主要疏散路线被阻断,使用备用路线不使用电梯,只使用楼梯避免推挤,保持队形,有序行进幼儿、老人和行动不便者优先疏散扶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保持冷静,有序撤离在疏散过程中,心态和行为至关重要:深呼吸,控制恐慌情绪不要跑动,以防摔倒不要大声喊叫,以免引起混乱保持队形,跟随引导人员指示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变化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避开障碍物地震后的环境中可能存在多种障碍物,疏散时需特别注意:1倒塌物避开倒塌或可能倒塌的墙体、天花板、书架等。如必须经过,要快速通过,不要在下方停留。2玻璃碎片地震可能导致大量玻璃破碎。行走时注意脚下,尽量避开玻璃碎片区域,必要时用厚布包裹鞋底。3裸露电线断裂的电线可能带电,造成触电危险。远离所有垂挂的电线,不要踩踏积水(可能带电)。4燃气泄漏区如闻到燃气味,不要开关任何电器或使用明火,尽快离开该区域并报告相关部门。听从指挥,服从救援人员指示专业救援人员拥有应对灾害的训练和装备,服从其指挥是确保安全的关键:积极配合救援人员的工作,不质疑或抵触其指令提供救援人员所需的信息,如被困人员可能的位置按照指定路线和方式撤离,不擅自行动到达安全区域后,在指定位置等候,不随意离开协助维持秩序,帮助传达救援人员的指示记住:有序的疏散比快速但混乱的疏散更安全有效。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秩序是最重要的。地震后的应对:急救措施检查伤情在提供急救前,需要先评估伤者的状况:检查意识:伤者是否清醒,能否对话检查呼吸:观察胸部起伏,感受呼吸检查脉搏:触摸颈部或手腕的脉搏检查出血:查看是否有明显外伤出血检查骨折:观察肢体是否变形、肿胀基本急救技能掌握以下基本急救技能,可在专业救援到来前挽救生命:心肺复苏(CPR)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伤者,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位置在胸骨下半部,频率约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止血包扎对于出血伤口,用干净布料直接压迫伤口,抬高出血部位。对于大出血,可在伤口近心端施加止血带,但记录时间。骨折固定怀疑骨折时,不要随意移动伤者。使用硬板或折叠的衣物等固定骨折部位,防止二次伤害。恢复体位对于昏迷但有呼吸的伤者,将其置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头后坠或呕吐物误吸。拨打急救电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拨打时需提供以下信息:准确位置:详细的地址,包括标志性建筑伤者情况:人数、伤势类型、严重程度已采取的措施:描述已经进行的急救措施联系方式:留下可以回拨的电话号码特殊需求:如是否需要特殊救援设备保持冷静,等待救援在救援到来前,需要:持续观察伤者状况,如有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安抚伤者情绪,给予心理支持防止伤者受凉,可用衣物或毯子覆盖为救援人员准备通道,协助搬运伤者记录伤者的情况变化,以便向医护人员报告急救措施可能是决定伤者生死的关键环节。作为学生,平时就应该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掌握一些简单但实用的急救技能。在灾害发生时,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会帮助你挽救他人的生命,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记住:急救的目的是维持生命体征,防止伤情恶化,而不是取代专业医疗。在提供急救的同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地震后的应对:心理援助了解震后心理反应地震后出现一些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常见的反应包括:恐惧和焦虑:对余震的恐惧,对安全的担忧悲伤和抑郁:对失去亲人、家园的悲痛愤怒和烦躁:对现状的不满,情绪波动大麻木和疏离:情感反应减弱,与人疏远睡眠问题:失眠、噩梦、易惊醒回避行为:避免与地震相关的场所、话题闪回和侵入性记忆:反复回想地震场景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以下方法可以帮助缓解震后心理压力:接受情绪:允许自己感到害怕、悲伤或愤怒恢复规律:保持正常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保持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压力限制媒体:避免过度接触灾难相关新闻放松技巧:学习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方法积极参与:投身重建工作,找回控制感寻求支持和帮助社会支持是应对心理创伤的重要资源:1家庭支持与家人分享感受和经历,共同面对困难。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可以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2朋友支持与朋友保持联系,倾诉心声。有时候,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找到共鸣,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3学校支持学校通常会在灾后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主动寻求班主任、心理老师的帮助,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辅导活动。4专业帮助如果心理反应持续时间过长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识别严重心理问题的信号以下情况可能需要专业干预:持续的睡眠障碍:长时间失眠或噩梦不断情绪极端波动:情绪失控或过度麻木持续的闪回:反复、强烈地重现地震场景严重的回避行为:拒绝谈论地震,极度回避相关场所功能受损:无法完成学习、工作等日常活动自伤或自杀想法:出现伤害自己的想法或行为记住:寻求心理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自我照顾的重要方式。地震后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大多数人通过适当的支持和时间能够恢复。地震后的应对:生活保障获取食物和水地震后,食物和水的获取与管理至关重要:1水源安全地震可能导致自来水管道破裂或水源污染。应优先使用密封瓶装水;如需使用其他水源,应先进行净化处理(如煮沸至少3分钟)。2食物储备使用不易腐坏的食品,如饼干、罐头、干粮等。按照"先易腐后耐储"的原则食用。注意检查食品是否变质,不要食用有异味或包装破损的食品。3节约使用合理分配食物和水,避免浪费。制定食物和水的使用计划,尤其是在不确定救援时间的情况下。4救援物资了解救灾物资发放点的位置和发放时间,有序领取。如有条件,可协助分发物资给更需要的人。保持卫生灾后环境中,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进食前保持饮水卫生:使用干净的容器盛水,避免交叉污染食物卫生:彻底煮熟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品个人卫生:尽可能保持身体清洁,定期更换衣物环境卫生:协助维护临时居住点的清洁,正确处理垃圾厕所卫生:使用指定厕所或临时厕所,避免随地大小便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更换敷料关注信息及时、准确的信息对于灾后生活至关重要:官方渠道优先关注政府部门、应急管理机构、红十字会等官方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短语教学下载课件
- 直招军士考试题目及答案
- 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全一册)统编版(五四学制)
- 知道思修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动物朋友要友好
- 电器出游活动方案
- 线上雷锋活动方案
- 抗消化性溃疡药与用药护理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药物学基础-医学类-医药卫生大类
- 第十二课 关爱小鸟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四年级下册-吉美版
- 研讨元旦活动方案
- 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氩弧焊焊接不锈钢培训
- 《公共数据安全评估规范》
- 农产品直播带货策略
- 执业药师考试复习资料-《中药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记忆口诀
- 第2课《互联网应用新特征》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证券投资学》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
- 函数图像 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专题05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50题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50题
- 2022年安徽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