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_第4页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

李贺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作者简介背景链接《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某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也许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课文朗读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比方敌军攻城的气势。坍塌。乐府曲名。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诗歌解读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句解】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如同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运用比方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压”字形象地描绘出敌兵来势的凶猛,也烘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第二句借日光显示守军的威武雄壮、严阵以待。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句解】

肃杀的秋色里,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结成暗紫色。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剧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句解】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悄悄赶赴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部队夜袭,浴血奋战。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困难重重。烘托出将士们毫不灰心的精神。抵达。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句解】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指宝剑。

尾联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保国的决心。主旨:

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展示了将士们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它写得好在哪里?在修辞运用上,它运用了比方、夸张的手法,把敌军比作“黑云”,把将士们的在日光下反光的铠甲比作“金鳞”,“城欲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以“黑云”“城欲摧”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以“金鳞开”体现我军严阵以待的气势。实战演习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体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展现的画面。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如同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赤壁(杜牧)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文集》。作者简介《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因此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类型。不仅是对历史的歌咏,更包括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此诗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背景链接课文朗读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戟:古代的兵器。折戟:折断的戟。销:销蚀将:拿,取。认前朝:识别出是前朝的遗物。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戟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是前朝的兵器。

前两句诗借“折戟”这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兴感之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周郎:周瑜。铜雀:铜雀台。二乔:东吴美女。假如不是东风给周郎以便,大乔和小乔就会被深锁在铜台。以二乔的命运代表东吴的命运,能以小见大,感情体现更含蓄。主旨概括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即物起兴,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渔家傲

李清照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均有一种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文体知识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因曲调整拍的不一样,又辨别为令、引、近、慢等。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很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宋代许多学者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进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作者简介课文朗读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诗歌解读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黎明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仿佛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发明了这样一种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怎样理解“接”、“连”、“转”、“舞”的含义?“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诗歌解读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种态度温和、关怀人民疾苦的天帝形象。

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去。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同“漫”,空,徒然。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又慨叹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诗歌解读

诗歌解读

“路长”“日暮”反应了词人晚年孤单无依的痛苦经历。一种“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诗歌解读

请说说你对“学诗谩有惊人句”的理解。

这句词的字面意思是:我学习作诗,徒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又有什么用呢?深层意思有两层:

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

二是感慨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写得好又有何用?试赏析“谩”字的妙处。“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老式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诗歌解读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吹得。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词人想像大鹏同样乘风去那没有离散、没有战乱、没有悲伤的仙境,含蓄地体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这首词在写作上突出的特点就是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斥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李清照本是词中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家,这首词却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小结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种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体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主旨概括渔家傲意象: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壮丽动词贴切以“帝所”寄寓美好的但愿动词:接、连、转、舞结构梳理意境:雄奇瑰丽,虚实结合天帝形象:慈祥温和细读《赤壁》《渔家做》,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体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有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与否合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素读”诗词,防止“知人论世”蜕变为“以背景、生平解诗”,引导学生注意从内部理解诗歌。实战演习參考答案:杜牧的《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波折地体现了自己空有理想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李清照的《渔家傲》,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体现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オ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四、《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实战演习参照答案:思想感情方面,两首诗都体现了对亲人的怀念、牵挂,但《春望》更体现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伤,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相比较而言,《春望》的感情沉郁。《月夜》的感情深挚。参照答案:写作手法方面,两首诗都很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无愧于杜甫“诗史”的美名。但两首诗在展开诗歌想象的方面颇不相似。《春望》想象之词较少,重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伤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均用虚写,即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怀念,实际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怀念。清人浦起龙评析《月夜》的写法为:“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读杜心解》)这种写头在古典诗歌中并不罕见,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实也是如此,把亲人之间的怀念之情写得婉转有致,深切感人。参照答案:从此外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