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原子光谱法第九章原子光谱法主要内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九章原子光谱法9.1原子吸收光谱法一、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原子吸收光谱法由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瓦尔什于二十世纪五十年提出,在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的比较:相同点:都是依据样品对入射光的吸收进行测量的;两种方法都遵循朗伯-比耳定律;就设备而言,均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或原子化器)、检测器。不同点:吸收物质的状态不同。紫外可见光谱:溶液中分子、离子,宽带分子光谱,可以使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基态原子蒸气,窄带原子光谱,必须使用锐线光源。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单色器与吸收池的位置不同。紫外可见:光源→单色器→比色皿。原子吸收: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火焰原子吸收法检出限可达ng·mL-1级,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可达10-13~10-14g。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特点:选择性好。每种元素原子结构不同,吸收各自不同的特征光谱。精密度高。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相对误差可小于1%,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一般为3-5%。分析速度快。光谱干扰少。原子吸收谱线少,一般没有共存元素的光谱重叠。大多数情况下对被测元素不产生干扰。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应用范围广。可测定元素周期表上大多数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有些可间接进行分析。仪器比较简单,价格较低廉,一般实验室都可配备。常用的原子化温度(3000k)测定难熔元素,如W、Nb、Ta、Zr、Hf、稀土等及非金属元素,原子化效率低,检出能力差,受化学干扰较严重,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不能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因为每测定一个元素都需要与之相对应的一个空心阴极灯(也称元素灯),一次只能测一个元素。第九章原子光谱法第九章原子光谱法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态原子吸收火焰的热能或适当波长的辐射能,上升到激发态。激发态原子又很快回到基态,并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共振吸收线:原子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共振发射线:原子外层电子从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的谱线。共振线:共振发射线和共振吸收线都简称为共振线。各种元素的共振线不同,并各有其特征性。定性依据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基态原子对入射光的吸收程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N—基态原子总数;K—原子吸收系数;L—原子蒸气厚度。A=KNL由于蒸气中基态原子数目接近被测元素原子的总数,且与被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A=kC定量依据第九章原子光谱法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工作过程都是:由锐线光源发射出被测元素的共振线,通过原子化系统被基态原子吸收,吸收后的谱线经过分光系统分出并投射到检测系统,进行放大测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系统4部分组成。第九章原子光谱法1、光源(1)作用: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光谱。(2)种类: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蒸气放电灯。结构阳极:钨或镍棒阴极:待测元素金属内充低压惰性气体工作原理:辉光放电特点:只有一个操作参数(灯电流)灯电流的选择原则:在保证放电稳定和有适当光强输出情况下,尽量选用低的工作电流。2、原子化器作用:将试样转化为气态的基态原子,并吸收光源发出的特征光谱。(1)火焰原子化法雾化器作用:将试液均匀雾化,除去较大的雾滴。
燃烧器第九章原子光谱法火焰作用:使试样蒸发、干燥、解离(还原),产生大量基态原子。原则:保证待测元素充分离解为基态原子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温火焰。种类空气-乙炔火焰,2600K乙炔-氧化亚氮(笑气)火焰,3300K空气-丙烷(煤气)火焰,2200K根据待测元素性质选择火焰类型。第九章原子光谱法火焰燃气与助燃气比例(空气-乙炔):1)贫燃火焰:助燃气量大,火焰温度低,氧化性较强,适用于碱金属元素测定。2)化学计量火焰:燃助比与化学计量比(1:4)相近,火焰温度高,干扰少,稳定,常用。3)富燃火焰:燃料气量大,火焰温度稍低,还原性较强,测定较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Mo、Cr、稀土等。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干燥(2)石墨炉原子化法目的:蒸发除去溶剂。温度:稍高于溶剂的沸点。灰化目的:除去易挥发的基体和有机物,减少分子吸收。温度:在保证被测元素不损失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高的灰化温度以减少灰化时间。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原子化目的:使待测元素成为基态原子。温度:1800~3000℃。净化目的:高温除去管内残渣。操作:停止载气,以延长基态原子在石墨管中的停留时间,提高分析的灵敏度。第九章原子光谱法(3)原子化法特点火焰原子化法石墨炉原子化法1)精密度高1)精密度低3)不能直接分析固体试样3)可分析固体试样2)灵敏度高,原子化效率可达90%。2)灵敏度低,原子化效率一般为10%。5)重现性好。5)重现性差。6)装置简单、快速。6)装置复杂、速度慢。4)基体干扰小,化学干扰大。4)基体干扰大,化学干扰小。第九章原子光谱法3、分光系统4、检测系统检测器、放大器、对数变换器、读数显示装置。主要由色散元件、凹面镜、狭缝组成。棱镜、光栅(最常用)作用: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第九章原子光谱法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定量方法1、定性分析
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激发至第一激发态(或由第一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吸收(或发射)的能量不同,因而各种元素的共振线有其特征性,这种共振线是元素的特征谱线。对于特定的元素来说,其特征谱线具有特定的特征,这是原子吸收光谱的定性依据。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方法有两种: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1)标准曲线法在浓度合适的范围内,配置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得其吸光度A,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待测元素相应的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A-C标准曲线。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测出待测试样溶液的吸光度Ax,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2、定量分析第九章原子光谱法第九章原子光谱法使用标准曲线法的注意事项:
标准溶液的浓度应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直线范围;应用相同的试剂处理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扣除空白值;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操作条件保持恒定;由于喷雾效率和火焰状态经常变动,标准曲线的斜率也随之变动,因此每次测定前应用标准溶液对吸光度进行检查和校正。标准曲线法简便、快速,但仅适用于组成简单的试样。第九章原子光谱法(2)标准加入法当试样组成复杂、待测元素含量很低或难以配置与试样组成基本相似的标准样品时,可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分别取相同量的待测液(浓度为Cx)若干份,其中一份不加入标准溶液,其他几分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标准溶液(浓度为C0),稀释至相同体积,依次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C0、2C0、3C0……,测定吸光度,然后以吸光度对加入的标准溶液浓度作图得一校正曲线,将该曲线外推至与浓度轴相交,其交点至远点的距离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Cx。1234cxcx+c0cx+2c0cx+3c0A0A1A2A3A0A1A2A30c02c03c0cx第九章原子光谱法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待测溶液的浓度也可由标准溶液的浓度及所测得的待测试液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求得。根据比尔定律:第九章原子光谱法五、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消除方法1、物理干扰物理干扰时指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物理特性的变化而引起的吸收强度变化的效应。它主要影响试样喷入火焰的速度、雾化效率、雾滴大小及分布、溶剂与固体微粒的蒸发等。这类干扰是非选择性的,对试样中各元素的测定影响基本相同。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干扰比较小。这是由方法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但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在试样转化为基态原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很严重的。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干扰效应应按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4类: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第九章原子光谱法配制与待测溶液具有相似组成的标准样品,是消除物理干扰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在不知道试样组成或无法匹配试样时,可采用标准加入法或稀释法来减小和消除物理干扰。属于这类干扰的因素有:试液的黏度,它影响试样喷入火焰的速度;表面张力,它影响雾滴的大小及分布;溶剂的蒸气压,它影响蒸发速度和凝聚损失;雾化气体的压力,它影响喷入量的多少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进入火焰中的待测元素的原子数量,从而影响吸光度的测定。此外大量基体元素的存在,总含盐量的增加,在火焰中蒸发和离解时要消耗大量的热量,也可能影响原子化效率。第九章原子光谱法2、化学干扰化学干扰时指液相中或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原子与其他组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从而影响被测元素化合物的解离及其原子化。典型的例子是待测元素与共存物作用生成了难挥发的化合物,使得参与吸收的基态原子数减少。例如:硫酸盐、磷酸盐对测定钙的干扰,就是由于它们与钙形成难挥发的化合物所致。同样,硅、钛形成难离解的氧化物,钨、硼、稀土元素灯生成难离解的碳化物,从而使有关元素不能有效离子化,都是化学干扰的离子。第九章原子光谱法消除化学干扰的方法有:化学分离、改变火焰种类和组成、加入释放剂和保护剂、使用基体改进剂等。改变火焰种类和组成可以改变火焰的温度、氧化-还原性质、背景噪声等情况,从而消除某些化学干扰。改良基体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的性质,硒在300℃~400℃开始挥发,如在干燥之前加入镍,使硒生成硒化镍,可将灰化温度提高到1200℃。加入基体改进剂后,可提高被测物质的稳定性或降低被测元素的原子化温度从而消除干扰。加入释放剂。加入一种过量的金属元素,与干扰元素形成更稳定或更难挥发的化合物,从而使待测元素释放出来。例如磷酸根干扰钙的测定,如加入La或Sr之后,La、Sr与磷酸根离子结合从而将钙释放出来,消除了磷酸盐对钙的干扰测定。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加入保护剂可以与待测元素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使待测元素不与干扰离子生成难挥发性化合物,起到“保护”待测元素不受干扰的作用。例如为了消除磷酸盐对钙
的干扰,也可以加入EDTA配位剂,使Ca转化为Ca-EDTA配合物,该配合物在火焰中易于原子化,这样也就消除了磷酸盐对钙的干扰。加入缓冲剂。在标准溶液和试液中均加入超过缓冲量(即干扰不再发生变化的最低限量)的干扰元素。当加入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干扰效应达到“饱和”点,这是干扰效应不再随干扰元素量的变化而变化。化学分离。上述几种方法抗干扰无效时,可以考虑用化学分离法:如萃取、离子交换、沉淀等分离手段,从试样中除去干扰元素或把待测元素分离出来。第九章原子光谱法3、电离干扰及消除在高温下原子电离,使基态原子的浓度减少,引起原子吸收信号降低,此种干扰称为电离干扰。电离效应随温度升高,随被测元素的电离能的增加而降低,随被测元素浓度的增高而减小。为了消除电离作用的影响,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火焰温度,另一方面应加入较大量的易电离元素,如碱金属钾、钠、铯等,加入的物质称为消电离剂。这些易电离元素在火焰中强烈电离从而减少了被测元素的电离概率。例如在测定钠时,可在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中加入1000mg/kg的钾或铯,即可消除电离干扰。第九章原子光谱法4、光谱干扰及消除在原子吸收中的光谱干扰主要是指以下3方面:光谱的重叠干扰、火焰发射光谱干扰、背景干扰。光谱的重叠干扰指当共存元素的吸收线波长与分析元素共振发射线的波长很接近时,两条谱线重合或部分重叠,原子吸收分析结果便不正确。若两谱线的波长差为0.03nm时,则认为重叠干扰是严重的。光谱重叠干扰很容易克服,当怀疑或已知有可能产生干扰共存元素时,只要另选分析线即可解决问题。第九章原子光谱法火焰发射光谱干扰:火焰发射是一种直流信号,在近代仪器中使用调制光源和同步检波放大来消除火焰和石墨炉的发射光谱的干扰。背景干扰:主要是由于分子吸收、光散射和火焰气体吸收等造成的。分子吸收是指在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氧化物及溶液中盐类和无机酸等分子对光辐射的吸收而产生的干扰,使吸收值增高。背景干扰消除的方法常用的有:用连续光源氘灯自动消除背景;用赛曼效应自动消除背景;用与吸收线邻近的一条非吸收线来消除背景;用不含待测元素的基体溶液来校正背景吸收等。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1、水中镉、铜、铅、锌的测定1)方法原理将水样或消解处理好的水样直接吸入火焰,火焰中形成的原子蒸气对光源发出的特征光产生吸收,其吸光度值与被测元素含量成正比。用标准曲线法求出水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或浓度。(1)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铜、铅、锌第九章原子光谱法2)仪器基本条件3)消解处理准确取100mL水样,加入5mLHNO3,加热(勿沸腾)消解至10mL左右,再加入5mLHNO3和2mLHClO4继续消解至1mL左右。冷却后用蒸馏水溶解残渣,用酸洗过的中速滤纸过滤至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以0.2%HNO3消解后作为空白对照。按照表9.1仪器条件操作,测定水样中的镉、铜、铅、锌的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查出或用浓度直读法测出对应的金属元素的含量或浓度。第九章原子光谱法1)方法原理将水中被测金属离子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或KI络合后,用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萃取,萃取液吸入火焰进行测定。(2)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镉、铜、铅2)测定将仪器调零后,测定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查出或浓度直读法测出水中为镉、铜、铅的含量或浓度。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清洁地表水和经消解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受污染的地表水中微量的镉、铜(1~50μg/L)、铅(10~200μg/L)的测定。第九章原子光谱法1)方法原理将水样注入石墨管,在高温石墨炉中,样品完全蒸发解离形成的原子蒸气,对以镉、铜、铅空心阴极灯为光源产生的特征谱线(分别为228.9nm、324.7nm、283.3nm)产生吸收。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被测金属元素的含量或浓度。(3)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镉、铜、铅第九章原子光谱法2)加基体改良剂去除干扰水样中基体参加原子化过程中的气相反应,使被测元素的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增强或减弱,产生正干扰或负干扰。这类干扰可通过标准加入法或加入基体改良剂消除。背景吸收:水样中基体蒸发,在短波范围出现分子吸收或光散射,产生宽频带吸收。这类干扰只能通过连续光源背景校正法等加以校正或通过稀释水样降低基体浓度来消除或减少干扰。第九章原子光谱法3)仪器条件第九章原子光谱法4)测定取水样或消解后水样20μL注入石墨炉,以0.2%HNO3为空白对照,按照仪器条件参数测定吸光度,由标准曲线查出被测金属的浓度。可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取3份水样,加入标准溶液(第一份不加),使其加入标准溶液后的浓度分别为:镉依次为0.0、0.5、1.0μL/L,铜和铅依次为0.0、5.0、10.0μL/L。以0.2%HNO3为空白对照,用各溶液的吸光度(扣除空白)与对应的加入标准溶液浓度作图,将直线延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为水样中被测元素的浓度。该方法适用于清洁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微量镉(0.1~2μg/L)、铜和铅(1~50μg/L)的测定。第九章原子光谱法2、水中铁、锰的测定(1)方法原理铁、锰化合物在空气-乙炔火焰中易解离成基态原子,以铁、锰空心阴极灯为光源,分别于248.3nm和279.5nm处测定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查出或浓度直读法测出对应水样中的铁、锰的浓度。(2)仪器条件第九章原子光谱法(3)消解处理如清洁水样,可直接吸入进行测定。如测定总量或含有机物较高的水样,需进行消解处理。取100mL水样加入5mLHNO3(1:1),近沸状态下蒸发至干,冷却重复操作一次。用3mL(1:1)HCl溶液溶解残渣。过滤于50mL容量瓶中,以1%HCl定容至刻度。(4)测定以1%HCl将仪器调零后,按仪器条件,测定水样的吸光度(扣除空白),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水样中对应的铁、锰浓度。该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废水中铁、锰的测定。第九章原子光谱法9.2原子发射光谱法一、原子发射光谱法概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它一般是通过记录和测量元素的激发态原子所发出的特征辐射的波长和强度对其进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1、原子发射光谱法分类根据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的不同,发射光谱法通常可以分为摄谱分析法、光电直读法以及火焰光度法。第九章原子光谱法(1)摄谱分析法摄谱分析法采用感光板照相记录,将所拍摄的谱片在映谱仪和测微光度计上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具有多种元素同时测定的能力,而且较为灵敏、准确,测定光谱范围广。(2)光电直读法光电直读法是将元素特征的分析线强度通过光电转换元件转换为电信号,直接测量待测元素含量。该法分析速度快,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含量。(3)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法是以火焰为激发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由于火焰的温度较低,只能激发碱金属、碱土金属等激发能较低、谱线简单的元素。通常较多地用于钾、钠、钙等元素的测定。在土壤、血浆等试样分析中,火焰光度法至今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九章原子光谱法2、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原子发射光谱法可同时测定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每一样品经激发后,不同元素都发射特征光谱,这样就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分析速度快。原子发射光谱法可在几分钟内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性好。每种元素因其原子结构不同,发射各自不同的特征光谱。在分析化学中,这种性质上的差异,对于一些化学性质极相似的元素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例如铌和钽、锆和铪、十几种稀土元素用其他方法分析都很困难,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可以毫无困难地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分别加以测定。第九章原子光谱法灵敏度高。光源检出限可达0.1~10μg/g(或μg/m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光源可达ng/mL级。准确度较高。一般光源相对误差约为5~1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光源相对误差可达0.1%以下。试样用量少,应用范围广。不论气体、固体和液体样品,都可以直接激发。试样消耗少(一般只需几毫克到几十毫克试样即可进行全分析)。目前可以测定70多种元素。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一般光源只有1~2个数量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光源可达4~6个数量级。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氧、硫、氮、卤素等)谱线在远紫外区,一般的光谱仪尚无法检测。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如P、Se、Te等),只用于元素总量分析,而无法确定物质的空间结构和官能团,也无法进行元素价态和形态分析。第九章原子光谱法二、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电能、热能或光能)作用时,原子的外层电子就从基态跃迁到更高的能级状态,即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经约10-8s后,原子跃迁回基态或者其他较低的能级,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产生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于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第九章原子光谱法三、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定性定量分析1、定性分析每一条发射光谱的谱线的波长,与跃迁前后的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成反比。由于原子内的电子轨道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因此得到的光谱是线光谱。因为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产生的光谱也就不同,也就是说,每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有它自己的特征谱线。通过检测这些特征谱线是否出现,以鉴别某种元素是否存在,这是原子发射光谱法定性分析的依据。第九章原子光谱法(1)几个相关概念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由第一激发态(最低能级的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每种元素发射的特征谱线有多有少,多的可达几千条。在进行定性分析时,寻找和辨认谱线是光谱定性分析的关键1)共振线灵敏线是指各种元素谱线中强度比较大的谱线。通常指具有最容易激发或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它多是一些共振线。2)灵敏线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而使谱线中心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自吸收现象。3)自吸收线现象在光源中谱线的自吸收程度与光谱线的固有强度成正比,即谱线越强,自吸收越严重;弧层越厚,弧焰中被测元素的原子浓度越大,则自吸收现象越严重。在光源中谱线的辐射可以看作是从光源发光区域的中心轴辐射出来的。弧焰中心的温度最高,边缘的温度最低。由于弧焰边缘的温度较低,因而这里处于基态的同类原子较多,这些低能态的同类原子能吸收高能态原子发射出来的光。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元素的谱线强度随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减少而降低,并且在元素含量降低时其中有一部分灵敏度低、强度较弱的谱线渐次消失,即光谱线的数目减少,最后消失的谱线称为最后线。4)最后线一个元素的最后线往往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但实际上最后线不一定是最灵敏线。当元素含量较高时,由于光谱线中存在自吸收现象,从而影响其灵敏度,最后线不是最灵敏线;只有当元素含量较低,无自吸收现象时,最后线才是最灵敏线。第九章原子光谱法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其光谱不同。有些元素的光谱比较简单(如氢等),但有些元素的原子结构比较复杂,所发射出的光谱线数量较多,有的谱线多达数千条。但是为了鉴定试样中某种元素存在与否,没有必要对该元素的谱线逐一核对,只需要检查少数几条灵敏线或最后线即可确定该元素的存在。这些用作鉴定元素存在及测定元素含量的谱线称为分析线。5)分析线第九章原子光谱法(2)铁光谱比较法和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铁光谱比较法采用铁的光谱作为波长的标尺,来判断其他元素的谱线。1)铁光谱比较法将要检出的纯物质或纯化合物与试样并列摄谱于同一感光板上,在映谱仪上检查试样光谱与纯物质光谱。若两种谱线出现在同一波长位置上,即可说明某一元素的某条谱线存在。2)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最通用的方法铁光谱做标尺有如下特点:谱线多,在210~660nm范围内有几千条谱线。谱线间相距都很近。铁光谱比较法可同时进行多元素定性鉴定。用于不常遇到的元素分析第九章原子光谱法2、定量分析光谱半定量分析可以给出试样中某元素的大致含量。若分析任务对准确度要求不高,多采用光谱半定量分析。1)光谱半定量分析光谱半定量分析常采用摄谱法中的比较黑度法。这个方法需要配置基体与试样组成近似的被测元素的标准系列。在相同的条件下,在同一感光板上标准系列与试样并列摄谱,然后在映谱仪上用目视法直接比较试样与标准系列中被测元素分析线的黑度。若黑度相同,则可作出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与标准样品中某一被测元素含量近似相等的判断。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础是光谱线的强度与元素的浓度的关系符合罗马金和赛伯所提出的经验公式:2)光谱定量分析发射吸收A与试样的蒸发、激发和发射的整个过程相关,与光源类型、工作条件、试样组分、元素化合物的形态以及谱线的自吸收现象有关,由激发能和元素在光源中的浓度等因素决定。元素含量很低时谱线自吸收很小,b=1;元素含量较高时平谱线自吸收较大,b<1。只有当b=1时,
是一条直线。第九章原子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内标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①内标法内标法是利用分析线和比较线强度比对元素含量的关系来进行光谱定量分析的方法。所选用的比较线称为内标线,提供内标线的元素称为内标元素。设被测元素和内标元素的含量分别为C和C0,分析线和内标线强度分别为I和I0,b和b0分别为分析线和内标线的自吸收系数,对分析线和内标线分别有:第九章原子光谱法②标准加入法在选定的分析条件下,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含有不同浓度的被测元素的标样激发光源,以分析线对强度I(或者分析线对强度比R或者lgR)对元素含量C(或者lgC)建立标准曲线,在同样的分析条件下,测量未知试样光谱的I,由标准曲线求得未知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C。标准曲线法是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应用广泛,特别适用于成批样品的分析。第九章原子光谱法③标准加入法在标准样品与未知样品基体匹配有困难时,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得到比标准曲线更好的分析结果。在几份未知试样中分别加入不同已知量的被测元素,在同一条件下激发光谱,测量不同加入量时的分析线对强度比。在被测元素含量很低时,自吸收系数b为1,谱线强度比R直接正比于元素含量C,将标准曲线R-C延长交于横坐标,交点至坐标原点的距离所对应的含量,即为未知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标准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 现代科技手段在文物征集中的应用与挑战
- 青年教师自我提升与教育家精神的内在关系分析
- 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 基于产业需求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
- 风电场选址分析与评估
- 特色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建议书(范文模板)
- 2025版节水灌溉农业种植合作合同书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代理合同第21版
- 湖北竹溪县2026届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灵芝栽培及采收技术规程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国内植保无人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银屑病的用药护理
- 家庭农场购销合同协议
- 企业级IT数据备份与恢复服务协议
- 2025新修订《代表法》五大亮点解读
- 公共浴室卫生管理制度
- 护理文献综述汇报
- 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艺装备》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西安交通大学】2025年电力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创新技术及应用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