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D-二聚体共识解读与应用进展_第1页
临床D-二聚体共识解读与应用进展_第2页
临床D-二聚体共识解读与应用进展_第3页
临床D-二聚体共识解读与应用进展_第4页
临床D-二聚体共识解读与应用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二聚体共识解读与应用进展■D-二聚体的病理生理■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检测方法性能评价影响因素结果报告■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MENUPA纤维蛋白原鲜游FDPs舒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包含X、Y、D.纤维蛋白多聚体(未交联》Xm纤溶影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不含FPA和FP8的

X.Y、B.E

片段)纤维蛋白多聚体

(未交联》FXⅢ一

FXIIa—→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包含I-olignor,D-二聚体)0MD注

:FPA

为纤维蛋白肽A;FPB

为纤维蛋白肽B;FDPs

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X-oligomer为

X-寡聚体图

1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生成示意图D-二聚体半衰期:8h;通过肾脏及网状内皮系统清除;·

D-

二聚体的病理生理轩维蛋白单体聚合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交联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单体XⅢXⅢ交联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容稿纤客编纤治稿凝立海凝血形新鸿赘0方法学:·

全血凝集检测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或酶联免疫荧光法;·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

化学发光法;推荐意见1:(1)同一医疗机构应采用同一种D-二聚体检测方法(强推荐);(2)不同检测系统间D-二聚体检测结果难以相互比较,连续检测建议使用同一检测系统(强推荐);(3)检验工作者应熟悉本实验室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检测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等(强推荐)。D-

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检测方法·

精密度:批内精密度正常质控品或血浆标本的CV≤15%,

异常质控品或血浆标本

CV≤10%;日间精密度CV≤15%,当D-二聚体用于VTE排除诊断时,

cut-off值检测

结果的日间精密度CV应≤7.5%(部分商品化试剂有困难)。·

线性范围:

D-二聚体线性范围应尽量宽广,检测上限应尽量覆盖疾病所需浓度范

。推荐的可报告范围?报告上限一般至少在10ug/mL

FEU以上,也不必过宽。·

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根据D-二聚体检测结果排除VTE

(若申明此用途)时,

D-二聚体在cut-off值浓度水平处的敏感度应≥97%,阴性预测值应≥98%(可信

区间的下限≥95%)。(部分商品化试剂有困难)。·cut-off

值:实验室应使用经临床验证的cut-off值,因为该诊断阈值在临床决

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很多试剂未经严格临床验证)D-

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性能评价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性能评价D-二聚体对VTE

的诊断能力评价(某系统为例):Table

2TestCharacteristicsofD-dimertest

using

conventional

and

age-adjusted

Cutoff.LowPIPCut-off:05μg/mlModeratePTPLow&ModeratePTPAge-adjustedCut-offCut-off:0.5μg/mlAge-adjustedCut-offCut-off:0.5μg/mlAge-adjustedCut-off100(56.6-100)77.5(672-853)100(942-100)21.7(9.7-41.9)as

95%CLpredictivevalue;PPV,positiveSensitivity%Speafiaty%NPV%PPV%100(56.6-100)

73.8(63.2-82.1)

100(93.9-100)

19.2(85-379)94.3(81.4-98.4)

78.7(73.2-83.3)

99(96.5-99.7)

38.0(28.5-48.4)predictivevalue.943(81.4-98.4)

862(81.4-89.9)

99.1(96.8-99.8)

485(37.1-60.2)敏感度≥97%并不容易Valuesin

parenthesis

are

given

PTP:pretestprobability;NPV,negative84.1(79.8-87.6)

99.3(97.5-99.8)

41.8(32.2-52.0)77.5(72.7-81.6)

99.2(97.2-99.8)

33.6(25.6-42.8)9595(83.5-98.6)(83.5-98.6)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影响因素1.

样本采集:·

可使用血浆或全血样本进行D-二聚体检测。推荐采用含3.2%柠檬酸钠的抗凝血浆

进行D-二聚体检测,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9:1。·

照WS/T359-2011

的要求采集血浆样本(与一般凝血检验要求一致)。·

采样量偏低可能导致D-二聚体结果偏低,样本中有血凝块则可导致D-二聚体结果

偏高。·

实验室在分析前及审核显著异常结果时应检查样本质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影响因素·

即使没有肉眼可见的凝块,也不能排除微小凝块(或小凝块体外降解),

排查方法:混匀标本后放置2小时,再离心测D-dimer

水平,若继续升高提

示存在体外凝血激活与继发纤溶,标本不合格。D-D1D-D2·D-D1≈D-D2:

不提示微小凝块;·D-D1<<D-D2:

提示存在微小凝块(标本采集不顺利);混合放置两小时3000rpm10min离心D-

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

影响因素2.样本运送和处理:·

样本应在室温环境(15~22℃)下、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转运至实验室,样本测

试前可于室温或4℃保存24h。·

对于标本类型要求为血浆的检测系统,推荐以1500×g

离心15min获取乏血小板血浆。提高离心力可缩短离心时间,有助于改善急诊样本周转时间,但实验室需验证所用离心条件的可靠性。每年1次或2次验证离心后乏血小板血浆中

PLT

计数是否<10*10^9/

L3.分析干扰物质:·

现有研究多数未发现一般程度的脂血、黄疸对D-二聚体检测有明显影响。·

严重的脂血可通过将血浆高速离心(例如室温下10000×g

离心10min)后吸取

下层血浆的方法减少影响。·

标本中较低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

(Hb<3.0g/L)对D-二聚体检测的干扰一般是可

接受的。对于溶血标本的拒收原则建议结合制造商声明和实验室自己的质量规则

或标准操作程序来确定。·

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副蛋白的干扰可导致免疫法D-二聚体检测结果假阳性

。与其他D-二聚体检测方法比较或同时检测FDP

可发现此类干扰。·

当出现无法解释的D-二聚体升高(例如不孕症就诊患者)时应怀疑上述干扰。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影响因素不孕症女性,因D-二聚体结果偏高已注射低分子

肝素数月,反映治疗效果不佳——D-二聚体水平

始终不降低;考虑嗜异性抗体干扰导致D-dimer假阳性;×检验报告单详情姓名:身份证:检验项目检测机构

:检验报告D-二聚体(正常范围:纤维蛋白(正常范围:AT-IⅢ正常范围::DD,FDP,AT-Ⅲ结果D-Di)

8.57mg/L(FEU0-0.55原)降解产物(FDP)

<2.50mg/L0-575.30%75-125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影响因素案例: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影响因素案例:患者女,58岁,骨科手术后D-dimer显著升高,担心

静脉血栓风险,行下肢彩超未见异常。凝血指标:PT:13.9s(Ref:11.5-14.5)APTT:37.8s(Ref:29-42)FIB:1.15

g/L(Ref:2.0-4.0)TT:20.1s(Ref:14-19)D-dimer:>20.0

ug/mL

(Ref:<0.5)了解用药史:患者术后应用巴曲亭止血,停药后凝血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类别D-二聚体水平升高生理因素高龄、妊娠、剧烈运动后药物因素应用血凝酶类药、降纤药、溶栓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干扰因素样本体外凝血激活(血凝块形成),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副蛋白等【推荐意见3】(1)实验室应根据所用D-二聚体检测系统的方法学、制造商申明和自己的验证结果来确定标本的拒

收原则(强推荐);(2)解读D-二聚体检测结果时,应始终考虑样本因素、生理状态及药物的影响(强推荐)。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影响因素可引起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常见非病理因素D-

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

结果报告1.报告方式:·D-二聚体定量检测有两种报告单位,即纤维蛋白原等价单位

(fibrinogenequivalent

unit,FEU)和D-二聚体单位

(D-dimer

unit,DDU)。纤维蛋白原相

对分子质量为340000,

D-二聚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95000,

FEU和DDU之间存

在约2倍的关系。·

实验室在报告D-二聚体结果时,应选择厂家推荐的方式进行报告,并在报告

单上明确标注。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2.正常参考区间和cut-off值:·

正常参考区间数据来源于正常健康人群,可由厂商试剂说明书提供或实验

室自建,如选择使用来源于厂商提供的正常参考区间时,在使用前应进行

。·

特定健康人群的D-二聚体结果偏高(如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如有需要

可建立特定人群的参考区间。·D-二聚体cut-off值一般特指用于VTE

排除诊断的最佳截断值,来自D-二聚

体对疑似VTE

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其数值多与正常参考区间上限不同

,例如某试剂参考区间为0~420μg/L,但cut-off

值为500μg/L。·

议在D-二聚体报告中注明正常参考区间及用于VTE排除诊断的相应

cut-off

值(如适用)。孕前<13周14-20周21-27周28-34周>35周参考值(ug/mL)<0.5<0.64<1.54<2.60<3.01<3.19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文献报道的基于某系统的D-二聚体不同孕期参考区间:D-

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

结果报告3.计量单位:·

目前有多种D-二聚体测量单位或其等价单位应用于临床,例如μg/L(等效

ng/ml)或mg/L(等效μg/ml)。·基于应用现状及规范化趋势,推荐使用μg/L或mg/L作为D-二聚体的计量单位,如500

μg/L

FEU

相当于0.5

mg/L

FEU。·若D-二聚体与FDPs同时报告,两者单位应尽量统一。D-

二聚体报告示例:D-二聚体:0.62

mg/L

FEU参考区间:<0.40

mg/L

FEU静脉血栓排除阈值:<0.50mg/L

FEU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

结果报告其他共识中未说明事项:■是否设置

D-dimer

危急值?不建议(何种风险?如何处置?设定值?均不确定)■是否实验室自行确定

VTE

排除阈值?不建议

(ICSH

指南);对制造商推荐的VTE排除阈值,实验室可通过回顾性分析进行验证。【推荐意见4】(1)实验室应使用来源明确且经本地验证的正常参考区间,同时标注当前检测系统用于VTE

诊断的cut-off值(

);(2)使用μg/L

或mg/L作为D-二聚体的测量单位,

FDPs

测量单位应与D-二聚体统

(推荐);(3)D-

二聚体报告应提供的要素包括:正常参考区间、

VTE

排除诊断cut-off

值(如已验证)、报

告方式

(FEU

或DDU)和计量单位(μg/L

、mg/L)(强推荐)。·

VTE

的排除;·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排除;·

DIC

的诊断;●新冠中的应用(预后评估、VTE

风险评估、指导抗凝);●

抗凝治疗监测;·

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

V

TE

风险评估及预后评估);·

急症住院患者VTE

风险评估;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疑似PE

患者评

估PE的临床可能性(验前概率评分)PE

可能/PE

高度可能D-

二聚体CT

肺动脉造影(≥cut-off值

)CT

肺动脉造影阴性排除

阳性确诊不治疗或进一步检查

疗DVT

可能性评估低度可能性中高度可能性D-二聚体检测超声检查阴

性(≥cut-off值

)造影或CT

影等影像学检查阳

阳性阴性诊断成立

排除诊断

诊断成立排除诊断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VTE的排除要点

:·

分别与针对DVT

和PE的Wells评分相结合;·

推荐使用年龄校正的cut-off

值;阴性排除

阳性确诊不治疗

疗图

3血

塞(PE)患

图阴

性(<cut-off值

)排除诊断图

2

栓(DVT)

诊断流程图[46]阴性(<cut-off值

)PE

不可能/PE

低、中度可能超声检查诊断成立阳

性阳

性阳

性210.00●PE□AD□160.00110.0060.001.00

10.00要

点:·推荐用于主动脉夹层临床低度可能性患者的

除;·

与其他指标结合可用于胸痛患者的鉴别;ClinChemLabMed2017;55(12):1948-1953

DE

GRUYTERD-

二聚体的临床应用——急性主动脉夹层Ning

Tang,Ziyong

Sun,Dengju

Li,JunYang,ShiyuYin

and

Qing

Guan*Combined

measurement

of

factor

XIll

and

D-dimeris

helpful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patientswith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D-dimer,μg/mLPE:肺栓塞;AD:

主动脉夹层;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SP:

自发性气胸。10.000.00ACS

△SPFXI

Ilantigen,%100.00要

:·

需结合其他指标共同判断;·

建议评估或验证所用D-二聚体检测系统相应的诊断DIC的cut-off

;D-

二聚体的临床应用——DIC

的诊断ItemPlatelet

count(x10⁹UOvert

DIC2021Score21Range<50≥50,<100Overt

DICRange<50≥50,<1002025SICRange<100≥100,<150D-dimer321Strong

increase(or

FDP)Moderate

increase

(or

FDP)->×7upper>×3uppernormal

limitnormal

limit=PT-INRFibrinogen

(mg/dL)211≥6s≥3s,<6s<100≥65≥3s,<6s<100>1.4>1.2,≤1.4(PT-INR)SOFA

score21--≥21Total

scorefor

DIC≥5≥5≥42025年ISTH

更新DIC

评分:D-二聚体赋值分别为3倍和7倍参考值上限。TABLE1The2025

new

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overt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nd

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

scoring

systems.D-

二聚体的临床应用——DIC

的诊断要

:(1)建议将D-二聚体作为COVID-19患者入院常规筛查项目之一,入院时的D-二聚

体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2)建议定期监测住院COVID-19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的D-二聚体(如>3

000μg/L)

提示VTE

风险增加,需考虑排查VTE及给予血栓预防措施;(3)对于D-二聚体升高、出血风险低的非危重型COVID-19住院患者,应用治疗

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优于预防剂量;(4)COVID-19

住院患者出院后,仍有D-二聚体升高者应用30d

预防剂量DOAC(如利伐沙班)优于不给予抗凝药物。D-

二聚体的临床应用——新冠D-二聚体:反映免疫血栓机制的凝血酶生成alternat

CFHFII十EnzymesFllaIPOJFXIla一FXlaM

XIandFXIlS100A8/9Gp1bCalprotectin

tes

platelnibitanticoagulaloFVIllaFVaFXIIFXIContacl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DAMPS)Thrombin

generationFllaMGB1

inducesTHMGBNETosis的促凝效应:CellsNeutrophilac

ili

tate

s

SeD-dimertivation

ofMonocyteTLRsHMGB1CFHTF要

:·

可用于评估口服抗凝药治疗患者(如房颤、瓣膜病)的预后;·

可用于判断VTE

患者是否需要延长抗凝及是否需要恢复抗凝;D-

二聚体的临床应用——抗凝治疗监测要

:(1)由于排除效率较低,不提倡将D-二聚体常规用于肿瘤患者VTE的排除;(2)D-

二聚体与其他临床因素(如Khorana评分)结合,可用于肿瘤患者VTE

风险的评估;(3)肿瘤治疗前,D-二聚体结果有助于实体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

(

D-D

数值

与肿瘤的生长、转移相关)。肿瘤筛查?

需更多数据支持;需考虑成本效益;D-

二聚体的临床应用——肿瘤要点

:1.

建立平台/人群特异性的,针对不同妊娠周期的D-二聚体参考区间;2.适用于妊娠期肺栓塞

(PE)诊断的YEARS方案

(N

EnglJ

Med.2019)

:对疑诊PE的孕妇,检测D-dimer并评估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

(DVT)

的临床表现;●

;·PE为最可能诊断;若患者满足≥一项,以D-dimer<0.5ug/mL为PE排除阈值;若患者均不满足,以D-dimer<1.0ug/mL为PE排除阈值。由此可安全地使39%的孕妇(2/3在妊娠早期)避免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D-

二聚体的临床应用——妊娠D-

二聚体的临床应用——急症患者VTE

风险评估急症:中风、急性心力衰竭、感染、炎症、呼吸衰竭、风湿病等制动≥7天ICU/CCU住院年龄>60岁易栓症住院期间下肢瘫痪当前肿瘤D-二聚体>2倍正常值上限既往VTE

0~1分:低风险2~3分:中风险≥4分:高风险每个因素增加1分每个因素增加2分每个因素增加3分总分住院患者接受超声检查以排查无症状DVT的条件:AGE>70yearsThrombophilianIMPROVE-DD评分:ActiveCancerIMPROVEDD>2.5Fig.3Flowchart

for

the

diugnosis

and

teatment

ofADVTAnticoagulantprophylaxis?RepeatCUS

after7

daysTherapeuticdoseof

anticoagulantCUSat

admissionD-二聚体的其他临床应用凝血标志物组合(MOCHA):D-dimer/FM/TAT/F1+2,2项升高为异常,可指征隐源性卒中抗凝治疗Table

2

Endpoints

stratified

by

MOCHA

markersEndpointsAbnormal

MOCHA

profile(n=53),n

(%)Normal

MOCHAprofile(n=79),n

(%)AF4(8)7(9)Malignancy11

(21)0(0)VTE5(9)0(0)Hypercoagulable

disorder6(11)0(0)Compositeoutcome24(45)7(9)Abbreviations:AF=atrialfibrillation;MOCHA=markersofcoagu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