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简单装置,制作酸奶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1课时课题设计简单装置,制作酸奶教材分析本活动是第13章“科学的饮食”后的跨学科实践,融合生物学(乳酸菌发酵)、物理学(恒温控制)、工程技术(装置设计)等知识。教材要求学生通过设计恒温装置、制作酸奶、测定酸度,理解微生物代谢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应用能力,同时强化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意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酸奶制作的原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及所需环境条件(温度、pH等)。2.描述恒温装置的设计原理,解释其控制温度的机制。3.学会测定酸奶酸度的方法,分析发酵时间、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通过乳酸菌发酵过程,理解生物代谢与环境的适应关系。科学思维:基于实验数据(酸度、口感)分析影响发酵的因素,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科学探究:经历“设计方案→制作装置→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的完整过程,提升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跨学科实践:综合运用生物学、物理学知识设计装置,体会学科间的联系。社会责任: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酸奶制作的原理(乳酸菌发酵)及关键步骤(灭菌、接种、发酵)。2.恒温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控制温度为乳酸菌提供适宜环境)。【教学难点】1.分析不同发酵条件(温度、时间)对酸奶酸度和口感的影响。
2.解决装置制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温度不稳定、灭菌不彻底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1.展示超市常见的酸奶产品图片,提问:“同学们都喝过酸奶,你们知道酸奶是如何从牛奶变成的吗?为什么酸奶会有酸味?”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测:“酸奶的制作可能与哪种微生物有关?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让它顺利发酵?”3.明确活动主题:“今天我们将通过跨学科实践,自己设计恒温装置,制作酸奶,并探究影响酸奶口感的因素。”1.观察图片,自由发言,猜测酸奶制作的可能过程(如“需要细菌”“可能需要保温”等)。2.小组简短讨论,提出关于酸奶制作的疑问(如“为什么要保温?”“酸奶的酸味从哪里来?”)。新知探究活动1:理解酸奶制作的原理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24页,提问:“酸奶制作的关键微生物是什么?它的代谢需要哪些条件?”(乳酸菌;适宜温度37℃左右,酸性环境pH≈6)2.“乳酸菌发酵会使牛奶发生哪些变化?”(乳糖→乳酸,牛奶变酸、凝固)播放乳酸菌发酵的微观动画,直观展示乳酸菌分解乳糖产生乳酸的过程。3.强调实验关键步骤:灭菌(杀灭杂菌)、接种(加入乳酸菌)、发酵(恒温培养)、储存(低温保存)。1.阅读教材,结合动画理解乳酸菌的代谢特点,记录关键信息(微生物种类、适宜温度、发酵产物)。2.小组讨论:“为什么制作过程中需要灭菌?如果灭菌不彻底会有什么后果?”(防止杂菌污染导致牛奶变质)活动2:设计与制作恒温装置1.提出任务:“乳酸菌发酵需要稳定的温度(37℃左右),请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易恒温装置,材料可选用泡沫箱、加热线、温控器等。”2.提供设计提示:(1)保温材料选择(泡沫箱保温性好);(2)加热装置(绝缘加热线提供热量);(3)温度控制(温控器监测并调节温度,防止过热);(4)安全性(加热线需绝缘,避免短路)。3.展示教材图13-21(自制恒温装置示意图),引导学生画出设计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及作用。4.巡视指导,对设计不合理的小组提出修改建议(如“如何保证箱内温度均匀?”“温控器应放在哪个位置更精准?”)。1.小组分工:讨论装置结构、绘制设计图、分配制作任务(如材料准备、组装、测试)。2.设计图需包含:泡沫箱(外壳)、加热线(发热)、温控器(监测温度)、温度计(校准)、放置酸奶容器的空间。3.展示设计方案,其他小组提出改进意见(如“增加隔热膜减少热量损失”)。活动3:制作酸奶并测定酸度1.指导学生按步骤操作(参考教材第24-25页):(1)灭菌:将鲜奶加热至沸腾(杀灭杂菌),冷却至37℃左右;(2)接种:向鲜奶中加入少量原味酸奶(含乳酸菌),搅拌均匀;(3)发酵:将混合液倒入无菌容器,放入自制恒温装置,设置温度37℃,发酵6-8小时;(4)测定酸度:发酵后用pH试纸检测酸奶的pH值,记录数据。2.强调实验注意事项:(1)容器需提前煮沸灭菌;(2)接种时避免杂菌污染(操作前洗手);(3)发酵时间需足够,观察酸奶是否凝固(成功标志:凝乳状、无异味)。3.提供实验记录表(如下),指导学生记录变量与结果: 1.分组操作,严格遵循灭菌→接种→发酵流程,记录实验现象(如牛奶何时开始凝固)。2.发酵完成后,用pH试纸测定酸度(对比标准比色卡读取pH值),品尝并描述口感(注意:仅品尝自制成功的酸奶,失败品需丢弃)。3.分析数据:“发酵时间越长,酸度如何变化?温度过高对酸奶品质有何影响?”(时间越长酸度越高;温度过高会杀死乳酸菌,导致发酵失败)活动4:展示交流与评价1.组织各小组展示成果:(1)恒温装置(说明设计亮点,如“用旧电热垫改造加热装置,降低成本”);(2)酸奶产品(描述状态、酸度、口感);(3)实验数据(分析温度、时间对酸度的影响)。2.引导互评:从“装置稳定性(温度波动范围)”“酸奶品质(无乳清析出、口感适中)”“创新性(材料回收利用)”三个维度进行评价。3.总结提升:“如何改进装置使温度更稳定?发酵时除了温度,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酸奶品质?”(如乳酸菌种类、牛奶浓度等)1.小组代表汇报实验过程与结果,展示设计图和数据记录表。2.互评其他小组的装置和酸奶,提出改进建议(如“在泡沫箱内加风扇使温度均匀”)。3.反思本组实验的不足(如“发酵时间不足导致酸度不够”),记录改进方案。【习题巩固】1.以下制作酸奶的步骤,顺序合理的是()①冷却
②将牛奶和糖混合
③煮沸
④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
⑤接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并盖严盖子②③①④⑤ B.②③①⑤④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②④⑤【答案】B【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详解】家庭制作酸奶时,先将容器灭菌消毒,然后进行如下步骤:②将牛奶和糖混合(相当于配置培养基)→③煮沸(高温灭菌)→①冷却(40-43℃)→⑤接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并盖严盖子→④放入容器中密封发酵(放在温暖的地方数小时),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奶豆腐是鲜奶发酵而成的形似豆腐的酸奶,制作流程大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菌种是醋酸菌 B.②有利于繁殖C.③可以继续发酵 D.④可杀死杂菌【答案】C【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酵母菌用于酿酒等。【详解】A.酸奶发酵过程中加入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发酵生成乳酸,①菌种是乳酸菌,不是醋酸菌,故A错误。B.②控出酸奶中的水分是为了将酸奶中多余的水分稀释出来,让酸奶变粘稠,是为了酸奶的风味,而不是利于繁殖,故B错误。C.③容器密封后,制造无氧环境,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产生乳酸。乳酸菌如果活跃起来,酸奶可以继续发酵,故C正确。D.④低温冷藏对杂菌的生长繁殖可以起到抑制的作用,并不能够杀死杂菌。低温冷藏可以延长酸奶的保藏期,抑制乳酸菌的活性,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保持酸奶的风味,故D错误。故选C。3.小轩尝试制作酸奶,他需要的菌种是()A.曲霉 B.酵母菌 C.醋酸菌 D.乳酸菌【答案】D【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详解】A.曲霉主要用于制作酱类、酱油等发酵食品,并不用于制作酸奶,A错误。B.酵母菌常用于面包制作和酿酒等,其发酵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酒精,与酸奶制作无关,B错误。C.醋酸菌是酿醋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不能用于制作酸奶,C错误。D.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下,能将牛奶中的乳糖等糖类转化为乳酸,使牛奶呈现出酸奶特有的风味和质地,是制作酸奶等必需的菌种,D正确。故选D。4.酸奶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深受人们的喜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制作酸奶,查阅相关资料后,设计了简单的制作装置(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牛奶加糖煮开的目的是加快溶解糖B.牛奶冷却后加酸奶搅拌是进行接种C.加酸奶搅拌后应选用甲瓶进行发酵D.乳酸菌发酵时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答案】B【分析】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详解】A.将牛奶加糖煮开的目的是灭菌,这样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A错误。B.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将酸奶加入牛奶中,相当于接种步骤,B正确。C.甲瓶敞口,含有氧气,乙瓶加盖密封无氧气;乳酸菌属于厌氧菌,故应该选择乙瓶,C错误。D.制作酸奶需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在无氧气条件下乳酸菌通过分裂进行大量繁殖,分解糖类产生大量乳酸和少量的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B。5.某品牌酸奶的制作过程借鉴乌兰察布低温发酵工艺,口感细腻、益生菌活性更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高蛋白质含量的牛奶做酸奶可使酸奶品质更优B.低温长时间发酵可保留更多乳酸菌活性C.发酵完成后添加果粒或蜂蜜可调节酸奶口感D.酸奶的风味仅取决于发酵温度,与其他因素无关【答案】D【分析】酸奶制作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乳酸菌在适宜温度下分解乳糖产生乳酸。发酵温度、原料成分、菌种活性等均影响酸奶品质和风味。【详解】A.蛋白质是酸奶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高蛋白质含量的牛奶能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更丰富的营养底物,有助于发酵过程的进行,还能使酸奶在口感、营养等方面品质更优,A正确。B.乳酸菌在适宜温度下发酵,低温环境相对更温和,长时间发酵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温对乳酸菌活性的破坏,从而保留更多乳酸菌活性,B正确。C.果粒能增加酸奶的口感丰富度和咀嚼感,蜂蜜可增加甜味,在发酵完成后添加果粒或蜂蜜能根据不同需求调节酸奶口感,C正确。D.酸奶的风味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发酵温度外,还与所用牛奶的品质、乳酸菌的种类和数量、发酵时间、是否添加其他配料(如果粒、蜂蜜等)等因素有关,并非仅取决于发酵温度,D错误。故选D。在习题巩固环节,学生将完成以下活动:独立完成5道选择题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梳理本次活动的核心知识:酸奶制作原理:乳酸菌发酵(乳糖→乳酸);关键条件:适宜温度(37℃左右)、无菌环境;跨学科应用:生物学(微生物代谢)+物理学(温度控制)+工程技术(装置设计)。2.强调食品安全:自制酸奶需冷藏且储存时间短,购买市售酸奶时需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板书设计第14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汇报:抓常规、抓细节、抓落实我们不是喊口号
- 应对挫折课件
- 巡察选人用人课件
- 岩石圈三大类岩石课件
- 尾矿库安全环保培训课件
- 输液港介绍教学课件
- 小鸭子绘画课件
- 深圳市二手房交易税收筹划与合规服务合同范本
- 梁兰与陈明离婚协议书及财产分割及子女监护协议-@-2
- 跨境电商库存抵押贷款业务合作协议
- 航海英语会话(一)
- 道路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 高三数学备课组高考数学经验总结
- 鼎捷T100-V1.0-票据资金用户手册-简体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
- 惠东渔歌的历史流变
- 第一单元知识盘点(含字词、佳句、感知、考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有答案)
- 钻井工程钻柱课件
- 小学硬笔书法课教案(1-30节)
- 周口市医疗保障门诊特定药品保险申请表
- 校园物业考评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