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体危废物管理办法一、总则(一)目的为加强公司固体危废物的管理,规范固体危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活动,防止固体危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本办法。(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固体危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废弃化学品、医疗废物等。(三)基本原则1.依法管理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固体危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固体危废物的管理工作。2.预防为主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固体危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环境的风险。3.分类管理原则:根据固体危废物的特性、危害程度等进行分类管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4.全过程控制原则:对固体危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各个环节符合环保要求。二、固体危废物的分类与鉴别(一)分类标准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固体危废物进行如下分类:1.HW01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2.HW02医药废物:如废药品、废药物制剂等。3.HW03废药物、药品:具体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细分。4.HW04农药废物:农药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5.HW05木材防腐剂废物:废弃的木材防腐剂等。6.HW06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如废苯、废甲苯、废二甲苯等。7.HW07热处理含氰废物: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氰废物。8.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机油、废润滑油等。9.HW09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如油水分离产生的废物。10.HW10多氯(溴)联苯类废物:含多氯(溴)联苯的废物。11.HW11精(蒸)馏残渣:蒸馏、精馏过程中产生的残渣。12.HW12染料、涂料废物:废弃的染料、涂料等。13.HW13有机树脂类废物:废树脂等。14.HW14新化学物质废物:新化学物质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15.HW15爆炸性废物: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废物。16.HW16感光材料废物:如废胶片、废相纸等。17.HW17表面处理废物:电镀、涂装等表面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18.HW18焚烧处置残渣:焚烧固体危废物产生的残渣。19.HW19含金属羰基化合物废物:含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废物。20.HW20含铍废物:含铍的废物。21.HW21含铬废物:含铬的废物。22.HW22含镉废物:含镉的废物。23.HW23含铅废物:含铅的废物。24.HW24含砷废物:含砷的废物。25.HW25含硒废物:含硒的废物。26.HW26含汞废物:含汞的废物。27.HW27含铊废物:含铊的废物。28.HW28含锑废物:含锑的废物。29.HW29含碲废物:含碲的废物。30.HW30含锌废物:含锌的废物。31.HW31含钡废物:含钡的废物。32.HW32无机氟化物废物:含无机氟化物的废物。33.HW33无机氰化物废物:含无机氰化物的废物。34.HW34废酸:废硫酸、废盐酸等。35.HW35废碱:废氢氧化钠、废氢氧化钾等。36.HW36石棉废物:含石棉的废物。37.HW37有机磷化合物废物:含有机磷化合物的废物。38.HW38有机氰化物废物:含有机氰化物的废物。39.HW39含酚废物:含酚的废物。40.HW40含醚废物:含醚的废物。41.HW41卤化有机溶剂废物:卤化有机溶剂废物。42.HW42有机溶剂废物:除卤化有机溶剂外的有机溶剂废物。43.HW43含多氯苯并呋喃类废物:含多氯苯并呋喃类的废物。44.HW44含多氯二苯并二噁英类废物:含多氯二苯并二噁英类的废物。45.HW45含有机卤化物废物:含有机卤化物的废物。46.HW46含镍废物:含镍的废物。47.HW47含钡废物:含钡的废物。48.HW48有色金属冶炼废物: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物。49.HW49其他废物:不属于上述类别的危险废物。(二)鉴别程序1.当公司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无法明确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时,由产生部门填写《固体危废物鉴别申请表》,详细说明废弃物的来源、成分、产生量等信息。2.环保部门收到申请表后,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初步评估,根据固体危废物的特性及相关标准,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鉴别。3.如需进一步鉴别,委托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检测分析。监测机构应按照国家规定的鉴别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并出具鉴别报告。4.环保部门根据鉴别报告,确定固体废弃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如属于危险废物,应按照本办法进行管理;如不属于危险废物,则按照一般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三、固体危废物的产生管理(一)源头控制1.各生产部门应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减少固体危废物的产生量。在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固体危废物的减量化措施,从源头上降低危险废物的产生风险。2.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对在固体危废物减量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二)申报登记1.公司每年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对固体危废物的产生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情况进行申报登记。申报登记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并按时提交给当地环保部门。2.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申报登记工作,对申报登记数据进行审核和汇总,并建立公司固体危废物管理台账。台账应详细记录固体危废物的产生、转移、处置等全过程信息,以便于查询和追溯。四、固体危废物的收集与贮存管理(一)收集要求1.固体危废物的收集应遵循分类收集的原则,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危险废物应分别收集,不得混合收集。2.收集容器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具有防渗漏、防扩散、防挥发等功能。容器应粘贴符合国家标准的危险废物标签,标明废物的名称、类别、数量、产生日期、危险特性等信息。3.收集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固体危废物泄漏、扩散和污染环境。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4.收集频率应根据固体危废物的产生量和贮存能力合理确定,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及时收集和妥善贮存。(二)贮存要求1.公司应设置专门的固体危废物贮存场所,贮存场所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贮存场所应具备防雨、防晒、防风、防火、防盗等功能,地面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危险废物泄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2.贮存场所应按照危险废物的种类、特性进行分区贮存,不同类别的危险废物应分开存放,并设置明显的标识。严禁将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混合贮存。3.固体危废物的贮存期限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期限。超过贮存期限的危险废物,应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4.贮存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如消防器材、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等。同时,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贮存场所的安全。五、固体危废物的运输管理(一)运输单位资质1.公司委托外部运输单位运输固体危废物时,应选择具有相应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单位,并与其签订运输合同。运输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责任。2.运输单位应具备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等相关资质证书,并确保运输车辆和驾驶员符合危险货物运输的要求。(二)运输要求1.固体危废物的运输应采用专门的运输车辆,并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时间行驶。运输车辆应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以便实时监控运输过程。2.运输车辆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如泄漏应急处理装置、灭火器等。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危险废物泄漏、扩散和污染环境。3.运输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对运输车辆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车辆性能良好,安全设施齐全有效。4.在运输过程中,如发生危险废物泄漏、事故等情况,运输单位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六、固体危废物的利用与处置管理(一)利用管理1.公司应优先考虑对固体危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减少危险废物的处置量。对有条件进行综合利用的危险废物,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利用。2.利用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固体危废物进行安全、有效的利用。利用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3.公司应建立固体危废物利用台账,详细记录利用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来源、去向等信息。利用台账应与申报登记台账、转移联单台账等相互衔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二)处置管理1.对于无法进行综合利用的固体危废物,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处置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处置后的环境指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2.在委托处置前,公司应与处置单位签订处置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置费用、处置期限等相关事项。3.处置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接收公司委托处置的固体危废物,并按照规定的处置工艺和标准进行处置。处置过程中应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处置工作符合环保要求。4.公司应建立固体危废物处置台账,详细记录处置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委托处置单位、处置日期等信息。处置台账应与申报登记台账、转移联单台账等相互印证,便于对危险废物的处置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七、固体危废物管理的监督与检查(一)内部监督1.环保部门负责对公司固体危废物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固体危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进行检查。2.检查内容包括固体危废物的分类管理情况、申报登记情况、贮存场所的规范运行情况、运输过程的安全情况、利用处置单位的资质及运行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相关部门限期整改。3.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部门,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二)外部监督1.公司应主动接受当地环保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积极配合做好各项环保工作。对环保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应认真落实,按时完成整改任务。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环保部门报送固体危废物管理情况报告,及时汇报公司固体危废物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等。八、固体危废物管理的应急管理(一)应急预案制定1.公司应制定完善的固体危废物管理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应急预案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固体危废物事故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并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2.应急预案应包括危险废物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以及与当地政府、环保部门、消防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同时,应明确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配备、维护和管理要求。(二)应急演练1.公司应定期组织固体危废物管理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确保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2.应急演练应包括桌面演练、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演练内容应涵盖事故报告、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应急救援等各个环节。演练结束后,应及时对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三)应急处置1.在固体危废物管理过程中,如发生突发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2.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消防部门等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同时,应做好事故现场的清理和恢复工作,消除事故影响。九、培训与宣传(一)培训1.公司应定期组织固体危废物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固体危废物管理水平。培训内容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固体危废物分类鉴别、收集贮存运输要求、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2.培训对象包括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生产操作人员、环保工作人员等。培训方式可采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效果。3.对新入职员工应进行固体危废物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前庭蜗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山西省大同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CN222963691U 一种三维边坡监测雷达支架 (四川天府新区北理工创新装备研究院)
- 2025年铁路抢答题目及答案
- CN120108607B 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智能材料性质预测系统 (广东铂崛科技有限公司)
- CN120106525B 基于跨模态数据对齐的无人设备自主任务优化方法及系统 (江苏飞睿得科技有限公司)
- CN120102030B 气象驱动的危化品泄漏智能示踪方法 (南京和电科技有限公司)
- unit1艺术课件教学课件
- twi安全培训心得课件
- 企业治安防范教育培训
- 五年级冀教版数学下学期应用题专项水平练习题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 T-SDLPA 0001-2024 研究型病房建设和配置标准
- 2024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道路运输安全)》真题及答案
- 凝中国心铸中华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小学民族团结爱国主题班会课件
-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学设计
- DL∕T 1576-2016 6kV~35kV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香氛系统市场深度调查及前景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 小学数学速算方法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