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防治制度_第1页
环境污染防治制度_第2页
环境污染防治制度_第3页
环境污染防治制度_第4页
环境污染防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性首要的法则,是要维护本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心,是对于其本身所应有的关心;并且一种人一旦达成有理智的年纪,能够自行判断维护自己生存的适宜办法时,他就从这时候起成为自己的主人——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页第七章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第一节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一、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概念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是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已知或未知的某些物质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发生变化,从而引发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生态变化、生物物种减少或灭绝以及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环境的有效运用或破坏环境的现象。二、环境污染防治法

环境污染防治法是国家为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对产生或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行为进行控制,以达成保护生活环境、进而保护人体建康和财产安全目的而制订的同类法律的总称。现在我国有关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重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增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与环保亲密有关的重要法律;国务院也制订了《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报废汽车回收管理方法》、《都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行政法规;国务院还先后同意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

态环保纲要》、《国家环保“十五”计划》等环保法规性文献。国家环保部先后公布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有机食品认证、重要流域许可证管理等一批环保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献。在国际环境立法方面:中国先后参加制订并订立了《巴塞尔公约修正案》、《京都议定书》、《生物安全卡特赫拉议定书》、《有关危险化学品和农药国际贸易事先知情同意程序(PIC)的鹿特丹公约》、《有关持久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乐尔摩公约》等双边环境公约,同时还鉴暑了若干新的双边环境合同。截止2002年9月底,我国已制订环境法律保护法律25项,其中污染控制法5项。

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一、大气污染及其危害(一)大气污染在自然地理学上,普通将随处球引力旋转、围绕地球周边大概1400公里范畴内的空间称为大气层,也称大气圈。大气是指从地球周边的表面直到距地球地面空间一定范畴的大气圈所存在的由多个气体所构成的混合体。大气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要素,是人类和地球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一切生命过程、一切植物及微生物都离不开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造成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方面特性的变化、危害人身健康或财产安全以及破环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的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在中国,现在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污染物重要有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铅、苯并[a]芘以及氧化物等十大类。(二)大气污染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对工业生产的危害。3.对农业的危害。4.对动物的危害。5.对财产(器物的)损害。6.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二、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一)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改革1953年原劳动部——《工厂安全卫生规程》;1956年国务院——《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和《有关避免厂矿公司中矽尘危害的决定》,是新中国最早的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行政法规;20世纪70年代——《工业三废排放试行原则》和《工业公司设计卫生原则》,以原则的形式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作了定量的规定。1979年——《环保法(试行)》中初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1984年《有关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1987年9月5日——《大气污染防治法》;《都市烟尘控制区管理方法》和《有关发展民用型煤的暂行方法》以及1990年《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方法》1991年5月24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原则》以及多个大气污染物排放原则。

到90年代,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规定,我国于1995年8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了修改,将法律条文由原来的41条增加到50条。其修改的重要内容是增加了对公司实施清洁生产工艺、国家对落后工艺和设备实施裁减制度以及防治燃煤污染大气的控制对策和方法的规定。针对中国大气污染的严重状况,2000年再次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三、大气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民政府领导、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按职权划分,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与部门分工负责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一)各级人民政府防治大气污染职责的规定。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环保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用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保护和改善大气污染。(二)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的规定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实施的是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其它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严禁使用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名录和限期严禁生产、严禁销售、严禁进口、严禁使用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设备名录;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原则,在锅炉产品原则中规定对应的规定;达不到规定规定的锅炉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三)防治大气污染监督管理制度的规定(1)实施大气污染事故报告解决和采用应急方法制度。(2)实施清洁生产,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实施裁减制度。(3)加强区域性大气污染防治,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定制度。(四)对重点大气污染物的法律控制1.防治煤烟产生的大气污染A、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不符合排放原则的锅炉B、新建、扩建排放二氧化硫的火电厂和其它大中型公司不得超原则的规定C、发展都市集中供热2.避免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的规定首先,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物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原则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出规定排放原则的机动车船,在其不符合污染物排放原则时,不得在道路上行驶,维修单位应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规定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另首先,有关生产和消费使用清洁能源机动车船的规定。国家激励生产和消费使用清洁能源的机动车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5条还对机动车船排放污染年检作了有关规定。3.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的规定对于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严格限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向大气排放条类工业尾气者须报本地环保部门同意;向大气排放含放射性的气体和溶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防护的规定;向大气排放恶性臭气体的排污单位,必须采用方法避免周边居民受到污染等。

工厂排放恶臭被责令停产案工厂排放恶臭被责令停产案

案情介绍:厦门市某台资公司成立于1990年年初,重要生产多个沐浴设备、建材及机械五金、阀门及水管道器材零配件等产品。生产工序中的黄铜锻造过程中有刺鼻的恶臭气体排出。厦门市环保局在审批该公司报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示:“同旨在水产学院的机械厂兴建某台资公司,对大气污染严重的锻造及噪声较严重的工序应放到工业区的冶炼厂进行生产……”而该公司在1990年下六个月,私自将黄铜锻造车间迁入位于文教区的分厂并投入生产。该车间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恶臭气体不仅污染周边的环境,并且直接损害了与之毗邻的体育学院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部分师生夜间入眠难、口干、喉痛、胸闷。从1989年至1992年间,全院师生的呼吸遭病、皮肤病及神经系统紊乱病患者逐年增加,因而干扰了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为此体育学院师生及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人多次反映该公司排放恶臭气体,强烈规定环保局责令该合资公司搬出黄铜锻造车间。1992年7月1日,厦门市环保局作出特环保字(1992)055号决定,责令该公司自1992年7月5日起,在分厂停止使用产生恶臭的树脂壳模浇铸工艺,但该公司未完全执行。同年9月,厦门市环保局对该厂作出罚款5000元的处分决定。即使后来该厂提出了治理污染的方法和计划,但并不能达成消除恶臭的效果。为此,1992年12月9日厦门市环保局作出特环保字(1992)103号“有关勒令某台资公司停止使用文教分辨厂锻造车间的决定”,通令该公司文教分辨厂锻造车间于1993年5月1日之前停止生产,从1992年12月20日起,该车间每日18时至次日6时不得开炉;每次使用炉数不得超出2个。该公司不服,向省环保局申请复议。1993年3月3日,省环保局作出复议决定,维持厦门市环保局(1992)103号决定。该公司不服,于1993年4月18日向特区基层人民法院起诉,1993年4月26日一审法院判决维持厦门市环保局的处分决定;该厂继续上诉,厦门市中级法院于1993年6月2日判决驳回该厂的上诉。问题一:体育学院师生、人大代表等向环保局反映的行为与否正当?除此之外,尚有和谋求救助的办法?问题二:环保局对台资公司的解决与否正当?问题三: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对于该案的解决与否适宜?[法理和法律分析]1、《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本案中,原告违反规定,在生产中向外排放恶臭气体污染大气环境,体育学院师生及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环保局反映状况,规定解决,既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也是在推行自己的义务。2、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是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在实践中,由各地的环保局负责解决环境污染纠纷和污染环境的行为的查处工作。《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法理和法律分析]定,环保部门和其它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区范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行为有权予以行政处分。该法第47条规定,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成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规定的规定,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能够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下列的罚款。厦门市环保局在审批原告报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时批复:“同旨在水产学院的机械厂兴建某台资公司,对大气[法理和法律分析]污染严重的锻造及噪声较严重的工序应放到工业区的冶炼厂进行生产……”,但是原告却违反该规定,私自将黄铜锻造车间迁入位于文教区的分厂并投入生产。车间排放的恶臭气体污染周边了环境,直接损害了与之毗邻的体育学院师生的身体健康,尽管该公司提出了治理污染的方法和计划,但并不能达成消除恶臭的效果。因此,厦门市环保局依法对其作出停止使用文教分辨厂锻造车间的决定,是符正当律规定的。第三节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一、水及水污染概述(一)水污染水环境也称水体,是指江河、湖泊、河口、海湾、渠道、水库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积聚体,不仅涉及水,还涉及水中的悬浮物,水生物和底泥等。《水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该法所称的水体,重要涉及江河、湖面、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而不涉及海洋。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60条解释,所谓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造成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变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运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在污染物之中,包含普通污染物和有毒污染物两种:普通污染物是指能够造成水污染的物质;有毒污染物是指那些直接或者间接为生物摄入体内后,造成该生物或者其后裔发病、行为反常、遗传变形或者死亡的污染物。(二)水污染的危害1.危害人体健康。2.影响渔业生产,危害农业生产。3.其它方面的危害。二、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一)水污染防治的立法沿革1、有关饮用水的规定:1955年国家制订了《自来水水质暂行原则》、1956年国务院还公布了《工厂安全卫生规程》专门对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废水解决等作出了规定,1959年中国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2、有关工业污水:1957年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注意解决工矿公司排出有毒废水、废气问题的告知》,初次对防治水污染提出了具体规定。1979年的《环保法(试行)》,初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水污染的防治作了原则性规定。1984年的《水污染防治法》是中国第一部防治水污染的综合性专门法律,为了《水污染防治法》的具体实施,国务院在1989年同意国家环保局公布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污水综合排放原则》。1995年,国务院公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6年,《水污染防治法》经修改后重新公布施行。2000年3月20日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又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与时俱进增加某些新的范畴。(二)水污防治的法律规定1.各级人民政府水污染防治职责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2.水环境质量原则和污染物排放原则水环境原则是水污染防治中的技术规范。在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中,经常涉及的是水环境质量原则和水污染排放原则。(1)水环境质量原则水环境质量原则是指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水的正常使用,而对水体中污染物和其它物质的最高浓度所作的规定。对于国家水环境质量原则由环保部制订。对国家水环境质量原则中未作规定的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能够制订地方原则,但必须要报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备案。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能够根据国家拟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流域水体的使用功效以及有关地区的经济、技术条件,拟定该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省界水体合用的水环境质量原则,报国务院同意后施行。现在我国水环境质量原则重要有《地表水环境质量原则》(GB3838-88)是水环境原则体系的核心、《渔业水质原则》(GB11607-89)、《饮用水卫生原则》、《农用浇灌水质原则》(GB5084-92)等4个原则。地表水水质原则的等级有五类:I类——重要合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重要合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Ⅲ类——重要合用于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重要合用于普通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重要合用于农业用水区及普通景观规定水域。(2)水污染排放原则水污染排放原则由环保部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原则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订国家水污染物排放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原则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能够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原则;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原则中已作规定的项目,能够制订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原则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原则。地方水污染物排放原则须报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备案。向已有地方水污染物排放原则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原则。环保部和省级政府,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的规定和国家或者地方的经济、技术条件,适时修订水环境质量原则和水污染物排放原则。现行原则为《污水综合排放原则》(GB8978-1996)。另外,尚有《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原则》、《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原则》3.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1)水污染防治的监督规划与合理布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开发、运用和调节、调度水资源的时候,应当统筹兼顾、维护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国家拟定的重要江河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省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跨省、跨县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环保部门和有关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家规划和实际状况编制规划报国务院同意。经同意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是防治水污染的基本根据,规划的修定须经原同意机关同意。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对造成水污染的公司进行整顿和技术改造,采用综合防治方法,提高水的重复运用率,合理运用资源、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与对重要江河流域管理体制国家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省级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削减和控制本行政区域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贯彻到市、县人民政府。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规定,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贯彻到排污单位。具体方法和实施环节由国务院规定。对超出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有关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献。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对未按照规定完毕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予以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对未按照规定完毕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市、县予以公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对违反本法规定、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公司予以公布。省级人民政府能够根据本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拟定本行政区域实施总量削减和控制的重点水污染物。(3)都市污水的解决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环保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组织编制全国城乡污水解决设施建设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建设、经济综合宏观调控、环保、水行政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城乡污水解决设施建设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乡污水解决设施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城乡污水集中解决设施及配套管网,并加强对城乡污水集中解决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

城乡污水集中解决设施的运行单位,应当对城乡污水集中解决设施的出水水质负责。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采用防渗漏等方法,避免造成水污染。(4)饮用水水源和其它特殊水体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分辨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能够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设立排污口。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它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在金昌实习时看见水源地有网箱养殖)。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用方法,避免污染饮用水水体。严禁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水环保的需要,能够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采用严禁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化肥、农药以及限制种植养殖等方法。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它含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排污口。在保护区附近新建排污口,应当确保保护区水体不受污染。三、水污染事故处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公司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公司事业单位,应当制订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时进行演习。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公司事业单位,应当采用方法,避免在解决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公司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它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刻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用应急方法,并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环保主管部门报告。环保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有关部门。

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的渔业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解决。其它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接受调查解决;给渔业造成损害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告知渔业主管部门参加调查解决。四、跨行政区水污染纠纷协商解决制度杜臣诉长春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排放污水污染案

[案情介绍]长春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央直属公司,下列简称“中汽一公司”)排放的污水,流经绿园区西新乡小开元村村民崔延亭等人所居住的二二社,注入长春市绿园区西新乡的西新水库。每年蓄水期间,由于蓄水面积扩大,中汽一公司排放的污水将崔延亭、杜臣等181人居住地区附近的耕地及饮用水污染。为此,崔延亭、杜臣等人多次上访。长春市环保局接到他们的反映后,对污水进行了监测化验,确认了污染源,组织人力修复了自来水设备,并与政府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崔延亭等人及小开元村村民委员会、中汽一公司、绿园区西新乡政府等就解决饮用水污染问题进行调解,后因崔延亭等人对合同的内容有异议而未达成合同。为此,崔延亭等181人于1998年4月以长春市环保局没有推行法定职责为由,向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规定判令长春市环保局推行行政职责。南关区人民法院通过调查审理,认为长春市中汽一公司属于中央直属公司,长春市环保局不含有对其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法定职责,因此,判决对崔延亭等人规定环保局推行对中汽一公司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法定职责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但南关区人民法院认为,长春市环保局对中汽一公司含有环境监督管理权,对崔延亭等人申请因环境污染造成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应在调解不成的状况下作出解决决定,因此,判决责令长春市环保局在一种月内推行法定职责,对181名村民与造成污染的公司和西新乡政府之间的环境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作出解决决定长春市环保局对南关区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不服,认为该判决与法律规定相悖,遂上诉于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1999年6月,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终审判决:撤销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1998)南行初字286号行政判决;驳回被上诉人崔延亭等181人的诉讼请求。

问题一:长春市环保局责令中汽一公司限期治理与否正当?问题二:南关区法院判决环保局作出中汽一公司对崔延亭等人的赔偿责任与否正当?杜臣诉长春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排放污水污染案法理分析

答案一:根据《环保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中央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公司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者市、县下列人民政府管辖的公司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可见,限期治理的决定权属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本案中,中汽一公司属于中央直属公司,作为长春市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长春市环保局是无权管辖的,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只能是吉林省人民政府。答案二:根据《环保法》第41条的规定,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单位应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有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能够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保部门或者其它根据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解决。但这种纠纷是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如本案中中汽一公司与崔延亭、杜臣等人,他们之间并不存在附属关系,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解释,这种纠纷实质上是民事纠纷。第41条规定当事人请求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对污染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进行解决的形式,事实上是环境行政管理机关以第三人的身份介入到环境民事纠纷中进行的行政调解,这种调解并非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形式,进行解决也不是环保局必须推行的职责,其解决成果不能变化这类纠纷民事争议的性质,当事人不服解决决定仅能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而不能以作出解决决定的环境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第四节海洋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一、海洋污染概述海洋污染是:“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涉及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涉及打鱼和海洋的其它正当用途在内的多个海洋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海洋污染重要危害以下:(1)损害海洋生物资源。(2)危害人体健康。(3)妨碍渔业和海上其它正当活动。(4)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二、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的合用范畴《海洋环保法》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它海域。《海洋环保法》特别规定了“域外合用”的状况,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排放有害物质,倾倒废弃物,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损害的,也合用该法。三、海洋环保的重要法律规定(一)有关海洋环保的普通规定1.海洋环保监督管理体制的规定2.实施海洋环境原则制度:由国务院制订,现在仍然施行的是1997年原环保局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制订的《海水水质原则》,Ⅰ类合用于海洋养殖、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Ⅱ类合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Ⅲ类合用于普通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Ⅳ类合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3.对重点海域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4.排污收费和限期治理等制度5.实施海洋环境监测及监视信息管理制度6.实施国家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制度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重大海上溢油污染事故应急计划。海事行政部门负责制订船舶重大海上溢油事故应急计划。沿海可能发生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制订应急计划报本地环保部门与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海洋生态保护规定1.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规定 凡含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1)典型的海洋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以及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海洋自然生态区域;(2)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或者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含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滨海湿地、入海河口和海湾等;(4)含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5)其它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2.开发、运用海洋海岛及周边海域资源的规定3.对渔业、养殖业的环保管理《海洋环保法》规定,国家激励发展生态渔业建设,推广多个生态渔业生产方式,改善海洋生态状况。新建、改建、扩建海水养殖场,还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海水养殖应当科学拟定养殖密度,并应当合理投饵、施肥,对的使用药品,避免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三)避免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陆源污染物,是指由陆地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避免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重要是避免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直接向海域排放、避免在海岸滩涂设立废弃物堆放场或解决场以及避免沿海农田施用化肥农药等污染海洋、避免陆源污染物通过江河进入海洋环境。(1)向海域排放陆源污染物,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原则和规定。

(2)有关入海排污口的规定入海排污口位置选择:动力条件好的选址原则,经科学论证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另外最佳为为深海离岸排放。(3)禁限方法:实施排放陆源污染物申报登记制度;严禁向海域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和高、中水平放射性废水;严格限制向海域排放低水平放射性废水;确需排放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辐射防护规定;严格控制向海域排放含有不易降解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废水;含病原体的医疗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必须通过解决,符合国家有关排放原则后,方能排入海域;含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应当严格控制向海湾、半封闭海及其它自净能力较差的海域排放;海洋热污染是指大量含热废水排入海域,引发局部海水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减少,水质恶化、危害海洋生物的现象,为此《海洋环保法》第36条规定:“向海域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用有效方法,确保邻近鱼业水域的水温符合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原则,避免热污染对水产资源的危害”。(4)避免化学农药污染海洋环境的规定。《海洋环保法》第37条规定:沿海农田、林场施用化学农药,必须执行国家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原则,并且应当合理使用化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5)避免岸滩废弃物污染规定。《海洋环保法》第38条规定在岸滩弃置、堆放和解决尾矿、矿渣、煤灰渣、垃圾和其它固体废物的,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四)避免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的规定海岸工程是指在海岸带上建造对海洋环境有影响的基本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重要涉及港口、油码头及其专用码头、潮汐发电工程、岸边油库、围海工程、入海河口处的水利和航运工程、渔业工程以及其它变化海岸、滩涂、海床和底土自然形状的建设工程、造地工程,以及挖沙采石活动等。海岸工程是污染海洋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1)对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并把防治污染所需资金纳入建设项目投资计划;(2)对建造海岸工程者,规定必须采用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和海洋水产资源方法,如在鱼蟹回游通道筑坝,要建造对应的过鱼设施;(3)在港口和油码头应当设立残油、废油、含油污水和废弃物的接受和解决设施,并配备必要的防污器材和监视、报警装置;(4)应当全方面规划,加强对海洋的开发运用管理,对围海造地或其它围海工程,以及采砂石,应当严格控制;在依法划定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滨风景名胜区、重要渔业水域及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不得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海岸工程项目建设或者其它活动;(5)规定严禁在沿海陆域内新建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工业生产项目;严禁毁坏海岸防护林、风景林、风景石和红树林(mangrove)、珊瑚礁(coralreef);严格限制在海岸采挖砂石。对于露天开采海滨矿和从岸上打井开采海底矿产资源的,规定必须采用有效方法,避免污染海洋环境。(五)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污染的规定(1)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编报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三同时”制度;(2)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行为规范。首先,不得使用含超原则放射性物质或者易溶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另首先,海洋工程建设项目需要爆破作业时,必须采用有效方法,保护海洋资源。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及输油过程中,必须采用有效方法,避免溢油事故的发生;(3)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必须通过解决达标后才干排放;残油、废油必须予以回收,不得排放入海。经回收解决后排放的,其含油量不得超出国家规定的原则。钻井所使用的油基泥浆和其它有毒复合泥浆不得排放入海。水基泥浆和无毒复合泥浆及钻屑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及其有关海上设施,不得向海域处置含油的工业垃圾。处置其它工业垃圾,不得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海上试油时,应当确保油气充足燃烧,油和油性混合物不得排放入海。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必须按有关规定编制溢油应急计划,报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六)避免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污染的规定倾倒,是指通过船舶、航空器、平台或者其它载运工具,向海洋处置废弃物和其它有害物质行为,涉及弃置船舶、航空器、平台及其辅助设施和其它浮开工具的行为。但不涉及船舶、航空器及其它载运工具和设施正常操作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倾废活动已成为海洋污染最严重的因素。1、海洋倾倒废弃物分类的规定。第一类为严禁倾倒的废弃物,即毒性大或长久不能分解及严重防害海上航行、渔业等活动的物质;第二类为需要获得特别的许可证才干倾倒的,即对海洋生物没有剧毒性,但能通过生物富集污染水产品或危害航行、渔业等活动的物质;第三类为不属于前两类物质的其它低毒性或无毒的,即要事先获得普通许可证即可倾倒的物质;2、海洋倾废许可证制度的规定。3、划定倾倒区的规定。4、海洋倾废单位义务的规定。获准倾倒废弃物的单位,首先应当按许可证注明的期限及条件,到指定的区域进行倾倒。废弃物装载之后,同意部门应予核算。运用船舶倾倒废弃物的,还须经由驶出港的港务监督核算;另首先,在倾倒时应当具体统计倾倒状况,并在倾倒后向同意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倾倒废弃物的船舶还须向驶出港的港务监督作出书面报告。5、严禁在海上焚烧废弃物。(七)避免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1、对于不同种类或吨位的船舶分别作出规定。非油轮应当设有对应的必须设有防污设备、器材,油轮必须备有油类统计簿,并且应当按照吨位的不同而设专用容器,回收残油、废油。对于载运2000吨以上的散装货油的船舶,还应当持有有效的《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它财务确保书》,或《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信用证书》,或提供其它财务信用确保。非油轮排放含油污水必须恪守国家有关排放原则的规定,并如实地记入油类统计簿。载运有毒、含腐蚀性货品的船舶,排放洗舱水和其它残存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船舶污水排放的规定,并如实地记入航海日志。核动力船舶和载运放射物质的船舶,排放放射性物质,必须恪守国家放射防护的规定和原则;2、避免装、卸油作业造成油类污染海洋。船舶进行加油和装卸油作业时,必须恪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漏油事故。造船、修船、拆船和打捞船单位,均应备有避免污染器材和设备。进行作业时,应当采用防止方法,避免油类、油性混合物和废弃物污染海域;3、船舶污染报告解决规定。船舶应当恪守海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定的规定,避免因碰撞、触礁、搁浅、火灾或者爆炸等引发的海难事故,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对于船舶非正常排放油类、油性混合物和其它有害物质,或有毒、含腐蚀性货品落水造成污染时,应当立刻采用方法,控制和消除污染,并向就近的港务监督报告,接受调查解决;4、与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的衔接。国家完善并实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按照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由船东和货主共同承当风险的原则,建立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实施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的具体方法由国务院规定;5、船舶装运污染危害性货品规范。载运含有污染危害性货品进出港口的船舶,其承运人、货品全部人或者代理人,必须事先向海事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同意后,方可进出港口、过境停留或者装卸作业;交付船舶装运污染危害性货品的单证、包装、标志、数量限制等,必须符合对所装货品的有关规定。需要船舶的装运污染危害性不明的货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事先进行评定;装卸油类及有毒有害货品的作业,船岸双方必须遵安全防污操作规程;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厂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备有足够的用于解决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受设施,并使该设施处在良好状态;装卸油类的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必须编制溢油污染应急计划,并配备对应的溢油污染应急设备和器材。6、船舶有关作业申报制度。进行下列活动,应当事先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同意或者核准:①船舶在港区水域内使用焚烧炉;②船舶在港区水域内进行洗舱、清舱、驱气、排放压载水、残油、含油污水接受、舷外拷铲及油漆等作业;③船舶、码头、设施使用化学消油剂;

④船舶冲洗沾有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甲板;⑤船舶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品的过驳作业;⑥从事船舶水上拆解、打捞、修造和其它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7)船舶海难事故解决。船舶发生海难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强制采用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的方法。对在公海上因发生海难事故,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重大污染损害后果或者含有污染威胁的船舶、海上设施,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采用与实际的或者可能发生的损害相称的必要方法。(8)监视义务。全部船舶都有监视海上污染的义务,在发现海上污染事故或者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时,必须立刻向就近的根据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报告。民用航空器发现海上排污或者污染事件,必须及时向就近的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报告。接到报告的单位,应当立刻向根据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通报。河北省乐亭县特大渔业污染赔偿案[案情介绍]天津海事法院于2001年5月受理了河北省乐亭县农民孙有礼等18人诉被告迁安第一造纸厂、迁安市濡远造纸厂、迁安市华丰造纸厂、迁安市自新福利造纸厂、迁安市友情化工厂、河北省迁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市冀滦纸业有限公司、迁安市书画纸业有限公司、河北华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养殖损害赔偿案。

1997年以来,乐亭县农民孙有礼等18人为发展海水养殖业,带动农民致富,集资合作在大清河、滦河入海口滩涂开办、经营海水养殖场。2000年10月上旬,来自迁安第一造纸厂、河北省迁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公司的工业污水突然沿滦河河道和滦乐灌渠大量排放到滦河口、大清河口海域,涌入原告的6家养殖场,致使即将成熟上市的文蛤、青蛤、毛蚶、蛏子以及梭鱼、鲈鱼等滩涂贝类、鱼类成批死亡。原告诉称,位于迁安市境内的这9家公司所排污水超标,造成特大渔业污染事故,给原告带来约2000万元的巨大损失,规定这些公司排除污染危害,停止向滦河排放污水并赔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各被告均否认本次污染事故是其排污所致。河北省迁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拿出本地环保部门颁发的达标排放证书和多个文献,以此证明该公司属于政府承认的达标排放公司。案发后,秦皇岛市引青工程水质监测中心的水质检测报告、河北省有关环保部门监测数据以及农业部渔业环境监测中心黄渤海区监测站的鉴定报告表明,各被告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OD、悬浮物等对养殖生物有害的物质,其中8家公司为超标排放(河北省迁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属达标排放),各被告的污水排入滦河流至下游积聚,使原告养殖滩涂水域内的渔业水质严重超标,致使贝类、鱼类死亡。

天津海事法院于2001年12月17日、2002年3月21日曾两次公开开庭审理此案。通过当庭举证、质证、辩论,在大量事实面前,此案终于有了成果。经天津海事法院认定,位于迁安市境内的8家公司所排污水超标,水中含有悬浮物、重金属、挥发哇酚等大量有害物质。污水沿滦河河道和滦乐灌渠大量排放到滦河口、大清河口海域,涌入原告的6家养殖场,致使即将成熟上市的文蛤、青蛤、毛蚶、蛏子以及梭鱼、鲈鱼等滩涂贝类、鱼类成批死亡。经评定,本次污染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累计为1365.97万元。河北省迁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属达标排放,能够不受行政处分,但并不意味着其行为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损害成果;污染物排放原则不是拟定排污者与否承当民事赔偿责任的界限,鉴于该公司的举证局限性以证明其排放的污水不能达成原告的养殖水域,不能充足证明其排放污水的行为与原告损害事实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该公司也应承当损害赔偿责任。天津海事法院经审理于2002年4月12日依法作出一审判决:被告河北省迁安市9家造纸厂、化工厂因污染赔偿原告1365。9777元,并立刻停止侵害,不得再排放污水人海,避免继续污染原告养殖区域。

思考题:(1)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2)环境侵权行为的违法性问题。

(3)环境民事责任的承当形式。

第五节环境噪声防治法律制度

一、环境噪声概述1.环境噪声的概念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边环境的噪声”。环境噪声重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以及自然噪声。(1)含有无形性和多发性,一次污染;(2)环境噪声是感觉性公害;(3)环境噪声含有影响范畴上的局限性、分散性和临时性;(4)环境噪声含有危害性及其危害的不易评定性。环境噪声污染(ambientnoisepollution),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出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原则,并干扰别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律规定(一)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的沿革(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的规定我国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方面实施的是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三)有关环境噪声原则的规定1.声环境质量原则和环境噪声排放原则的制分权2.声环境质量原则。《都市区域环境噪声原则》(GB3096—93)。《都市区域环境噪声原则》将都市区域的类别划分为0~4五大类。0类原则。(昼间50dB,夜间40dB)合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并且规定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原则执行。1类原则。(昼间55dB,夜间45dB)合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考该类原则执行。2类原则。(昼间60dB,夜间50dB)合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原则(昼间65dB,夜间55dB)合用于工业区。4类原则(昼间70dB,夜间55dB)合用于都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mainroad)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道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原则。另外,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出原则值15dB。该原则还规定了都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除此之外,我国还制订有《都市港口及江河两岸区域环境噪声原则》(GB11339—89)、《机场周边飞机噪声环境原则》(GB96600—88)等声环境质量原则。3.环境噪声排放原则。现在我国的环境噪声排放原则重要有:《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噪声限值》(GB16169—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16170—1996)、《工业公司厂界噪声原则》(GB12348—90)、《厂界噪声测量办法》(GB12349—90)、《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办法》(GB12525—90)、《机动车辆允许噪声原则》(GB1495—79)等。(三)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必须按照国家环保局制订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1992年)的程序,向所在地环保部门申报拥有的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种类、数量以及正常作业条件下所发出的噪声值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种类、数量,当噪声值和防治设施有重大变化时,也必须及时申报,并采用应有的防治方法。(四)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1、建筑施工噪声要达标排放。2、实施事先申报制度。开工以前15日申报项目、施工场合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用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法的状况,环保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应认真进行审查,并督促其严格按照申报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3.严禁夜间在居民区、文教区、疗养区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抢修抢险除外)。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4.非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规定或者特殊需要必须持续作业者,严禁夜间在都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五)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交通运输噪声是指机动车辆(涉及汽车和摩托车)、铁路机车、机动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边生活环境的声音。1.控制机动车辆性能。2.控制交通工具排放的噪声。3.划定机动车辆禁驶和禁用声响装置的地段和时间。4.交通枢纽使用喇叭音量控制。5.限制航空器在都市上空飞行,在起飞、降落时产生的噪声,应符合航空器噪声排放原则。六、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之外的干扰周边生活环境的声音。生活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中环境噪声污染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对商业噪声的控制。2.对娱乐场合噪声的防治。3.对高音喇叭等音像器材的规定。4.加强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管制的规定。某卡拉音乐厅不服环保局行政处分案[案情介绍]

位于某市区的宝岛卡拉OK音乐厅(下列简称宝岛音乐厅)于1989年7月建立。1993年7月8日,市环保局(下列简称市环保局)委托区环境监测站对宝岛音乐厅向外界排放噪声进行监测,监测点设在宝岛音乐厅大门外1米处,监测成果为向界外排放值为65.8分贝。市环保局据此认定宝岛音乐厅的排放值为65.8分贝。1993年11月25日,市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13条、《某省征收排污费实施方法》第2条之规定,以市环保(1993)086号文,决某卡拉音乐厅不服环保局行政处分案定对宝岛音乐厅征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宝岛音乐厅未予理睬。市环保局又于1994年1月18日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13条、《某省征收排污费实施方法》第2条第8条第1款之规定,以某环保(1994)018号行政处分决定书,对宝岛音乐厅处以罚款3000元;追缴1993年10月份起的超标排污费3200元。宝岛音乐厅不服,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宝岛音乐厅诉称,宝岛音乐厅属于文化娱乐活动场合,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应属于社会生活噪声,不存在征收超标噪声排污费的问题;再者,对歌某卡拉音乐厅不服环保局行政处分案舞厅噪声的监督管理应由公安部门实施,市环保局对原告的处分属超越职权,请求法院依法撤销被告的处分决定,以维护原告的正当权益。被告市环保局辩称,原告因防治环境噪声污染设施不完善,经监测达65.8分贝,噪声超标排放,污染环境。被告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6条、第13条、第37条,《某省征收排污费实施方法》第2条、第3条、第17条、第18条之规定,依法对其征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是完全对的的,并未超越权限。原告以该噪声属于社会生活噪声和应受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为由排斥环保某卡拉音乐厅不服环保局行政处分案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是错误的,请求法院维持其作出的处分决定。区人民法院审查认为,被告对原告征收排污费并无超越职权和违法现象,原告以服从处分为由申请撤诉应予准许。据此,根据《行政诉讼法》51条之规定,于1994年4月18日作出裁定:准予原告申请撤回起诉。

思考题(1)环境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责任的构成。

(2)环境行政相对人承当责任的形式。某卡拉音乐厅不服环保局行政处分案答案1环境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责任的构成。

环境行政责任是指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环境行政法律规范或不推行环境行政法律义务而依法应承当的否认的法律后果。由于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分为环境行政管理主体(重要是各级环保行政机关及其它含有法定环保职责的行政机关、单位)和环境行政相对人,因此,环境行政责任可分为环境行政管理主体的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行政相对人的环境行政责任。某卡拉音乐厅不服环保局行政处分案环境行政相对人的环境行政责任须含有以下构成要件:

(1)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

(2)存在承当责任的法律根据。

根据当代国家法治行政的原理,不仅规定权利义务的法定,并且规定对有关责任的追究也必须是法定的。因此,不仅行政责任的方式须为法律规范所确认,并且行政责任的内容也必须为法律规范所确认。《环保法》及有关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对噪声排放单位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当的法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本案中作某卡拉音乐厅不服环保局行政处分案为被告的环保机关是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行政处分,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的。(3)行为人主观上含有故意或故失。

2.环境行政相对人承当行政责任的方式

(1)承认错误、赔礼道歉。(2)接受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一种惩戒性的行政责任追究形式,涉及精神罚、财产罚、行为罚和人身罚。

(3)推行法定的义务。(4)恢复原状、返还原物。

(5)赔偿损失。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一、固体废物防治法(一)固体废物概述1.固体废物的概念固体废物是指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涉及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简称废物、普通也称作废弃物。2.固体废物污染:废物含有相对性;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因不适宜地排放、贮存、运输、运用、处置固体废物而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3.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首先,占用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污染土壤。另首先,固体废物还会污染大气和水体。最后,固体废物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固体废物向森林、草原、荒地等自然环境乱排滥放,会影响本地微生物及动植物的正常繁殖和生长,对本地的生态平衡构成威胁,从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律规定1.中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立法的沿革1989年《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我国1991年9月4日加入。1995年10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体制3.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管理原则(1)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2)对固体废物实施分类管理的原则(3)对固体废物实施全过程管理的原则对固体废物进行全过程管理是指对产生、收集、贮存、运输、运用、处置的全部环节都进行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4.防治工业固体废物和其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所谓“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1)对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建设项目执行环境污染防治基本法律制度(2)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首先,界定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推行清洁生产,裁减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另首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规划,以推广使用能够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并建立、健全公司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最后,建立专用贮存设施场合。(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其它严禁性规范严禁私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合;在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严禁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设施、场合和生活垃圾填埋场。(4)对固体废物转移的控制固体废物转移是指将固体废物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的活动,它不涉及同一固体废物产生源内部的转移。固体废物转移可分为国内转移、越境转移和过境转移。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4.防治都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规定

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第一,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恪守都市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指定的地点倾倒、堆放都市生活垃圾,不得随意扔撒或堆放;按规定规定贮存、运输、处置都市生活垃圾,应当恪守国家有关环保和省、市环境卫生的规定,避免污染环境;第二,规定都市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并主动开展合理运用和无害化处置;第三,为了避免固燃煤造成都市生活垃圾的增多以及减少其它生活垃圾,该法规定都市生活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垃圾应当有计划地改善燃料构造,发展都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和其它清洁能源;组织净菜进城,减少都市垃圾;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收购网点,增进废物的回收和运用工作;第四,都市人民政府配套建设都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处置设施;建设都市生活垃圾的处置设施、场合,必须符合国务院环保和都市环境卫生原则。严禁私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都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合;确有必要关闭、闲置或者拆除都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合;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采用方法,避免环境污染;第五,施工单位必须及时清运、处置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并采用方法,避免环境污染。5.有关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特别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原则和鉴别办法认定的含有危险特性的废物。所谓危险特性,重要是指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映性、传染疾病性、放射性等。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1)实施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制(2)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制度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制度,是指有关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制作、使用和设立的一整套管理方法和办法。(3)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

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4)危险废物的转移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的转移涉及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国内转移、和过境转移。对危险废物的国内转移,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国际社会于1989年3月在巴塞尔订立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对可作原料的固体废物限制进口,对进口废物实施目录制和严格的审批制度,只有列入《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名录》中的废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物,由国家环境保总局审查同意,发给《进口废物同意证书》才充许进口;违反本法规定将受到对应的法律制裁。(5)有关危险废物的处置规定(6)有关危险废发生污染事故时的强制应急方法和解决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检查。因发生事故或其它突发性事件,造成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必须立刻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采用方法消除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并接受调查解决。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一)防治放射性污染的法律规定1.放射性污染概述(1)放射性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放射性物质能够包含在废水、废气、废渣和放射性产品中。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另一类是人工放射性物质。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属于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自然界的一部分构成自然环境的天然本底;《环保法》中所指的放射性污染,重要是指人工放射性物质,其中涉及人工开采、运输、冶炼和贮存的天然放射性物质。(2)放射性污染的危害2.防治放射性污染的法律规定《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1990年国家环保局公布了《放射性环境管理方法》、1993年公布《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等。在《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保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中也都有某些有关防治放射性污染的条款。另外尚有某些有关防治放射性污染的原则如《放射性卫生防护基本原则》(GB4792—84)、《核电站放射卫生防护原则》(ZBC157001—84)、《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等,综合起来,其重要内容以下: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1)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其重要对象涉及核电厂、核热电厂、提供热供汽工厂;核动力厂以外的其它反映堆;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后解决设施;放射性废物的解决和处置设施。监督管理的方法以下:规定民用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必须贯彻安全第一方针;实施核设施安全许可证制度,实施核安全监督员制度;实施核事故应急制度;(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保护的规定。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放射性同位素是指不涉及作为核燃料、核原料、核材料的其它放射性物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及中子发生器;伴有产生X线的电器产品是指不以产生X线为目的,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X线的电器产品。国务院于1989年公布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保护条例》,其重要涉及下列内容:涉及放射性“三废”排放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规定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使用、贮存场合和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场合必须设立防护方法,生产装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射线装置、放射防护器材,必须符合放射防护规定,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进口设备有放射性同位素仪表的单位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或个人,必须向本地卫生、公安、环保部门登记备案;国家对放射事故实施分级管理和报告、备案制度;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同时向所在地环境行政主部门报告,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解决;(3)避免医疗中放射性污染的规定(4)避免食品、药品放射性污染的规定。《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规定了饮用水、饮料、粮食、薯类、蔬菜、水果、豆类等16类食品中锶—89、锶—90、天然铀等7种放射性同位素的限制浓度和食品及水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日总摄入量。

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5)放射性“三废”治理和排放的规定。《放射防护规定》中规定,凡产生放射性“三废”的单位,应主动进行工艺流程改善,使不排或少排放射性物质,严禁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二)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法律规定1.电磁辐射概述电磁辐射是由加速度运动的电荷所产生的一种能量。任何一种带有电荷的物体均能在其周边产生电场,任何一种载流导体均能在周边产生磁场。当带电系统的电荷或电流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时,该系统所产的磁场也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不停向空间传输,并可达无限远处。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2.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法律规定(1)防治电磁辐射的立法国家环保局于1997年制订了《电磁辐射环保管理方法》。该条例规定的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输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涉及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任何从事上述电磁辐射的活动或进行伴有该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恪守该条例的规定,另外中国还制订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20—88)。第六节固体废物及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2)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法律规定①有关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并接受环保部门的审批及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者,由环保部门同意验收申请报告,并颁发《电磁辐射环境验收合格证》;②有关电磁辐射活动环境管理方法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