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统编版一年级历史《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1页
高中统编版一年级历史《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2页
高中统编版一年级历史《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3页
高中统编版一年级历史《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4页
高中统编版一年级历史《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高一年级历史主讲人: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明清时期政治制度明朝清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军机处奏折制度大兴文字狱

明清时期的内陆边疆与治理明朝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清朝沿海形势与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时期面临的挑战知识结构朱元璋(明太祖)国号:大明定都:应天府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明朝元末农民起义朱棣明成祖迁都北京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皇太极(清太宗)改族名为满洲国号:大清前清1351年1368年1421年1616年1636年1644年1840年明清时期的朝代更替一、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皇帝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央中书省(宰相)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皇祖训·祖训首章》撤中书省废除宰相权分六部内阁“票拟”“批红”宦官专权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设立内阁(明成祖)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观念,宰相制度是“贤人政治”的体现,可以适度弥补君主世袭带来的一些弊病。废除宰相之后,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机能大为削弱,政治正常运作受到严重影响,其恶果在明朝中、后期得到了充分体现。故后人云“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2.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清高宗实录》奏折制度康熙(1661-1722)雍正(1722-1735)乾隆(1735-1795)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康乾盛世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一般文书皇帝官员内阁票拟后进呈几经转手,易泄机密奏折制度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皇帝官员密封呈送批红返回迅速,机密直接,广泛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大事军机处皇帝例行事务兼职充任皇帝监督作用:决策效率提高,对官僚机构控制强化性质:辅佐皇帝的中枢秘书机构

影响: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乾隆曾标榜自己“从未以语言文字责人”,然乾隆一朝有案可查的文字狱即高达130余起,因之被处死的达160余人,其中凌迟处死的22人。

——张研《清史十五讲》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帝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元明皇帝内阁吏户礼兵刑工秦皇帝太尉丞相诸卿御史大夫总结: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历程汉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诸卿宋皇帝中书门下三司枢密院三司使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清皇帝内阁吏户礼兵刑工军机处唐皇帝中书省吏门下省户礼兵刑工尚书省一、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二、明清时期内陆边疆与治理乌思藏1.明朝的内陆边疆西北:与俺答汗订立和议,俺答汗接受册封西南:封授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行都指挥使司等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2.清朝疆域的奠定中央:理藩院东南: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设东北三将军辖区西北: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新疆设伊犁将军;蒙古设盟、旗西南: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地方内地十八省设总督、巡抚;省之下设道、府、县东北三将军辖区

奉天、吉林、黑龙江西北二将军辖区

新疆(设伊犁将军,基层行政委任维吾尔族伯克管理)、乌里雅苏台青藏二办事大臣辖区

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内蒙古设盟、旗两级单位(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中央理藩院掌管蒙古族及藏族等民族事务清朝对地方管理的特点2.有效控制3.因地制宜,因俗而治4.中央设专门机构1.灵活多样方式5.抗击侵略,打击分裂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逐渐定型南至南海诸岛元宋明清唐:发展宋元:加强秦:建立汉:巩固明清:稳固先秦:奠定基础总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版图变化二、明清时期内陆边疆与治理三、明清时期面临的挑战一、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1.明朝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用,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和平发展是中国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政策。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习近平访德演讲(2014.3.30)

郑和船队大规模的访问对那些国家形成了巨大的文明冲击。一时间,“仰慕中国衣冠礼仪,乞冠带还国”之类的记载比比皆是。在这股“依华风”的热潮下,各国纷纷的遣使来华。

——何芳川《文明视角下的郑和远航》明成祖还加强对南海诸岛包括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诸群岛的经营和管理。我国很早就对这些岛屿进行勘查和经营。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下西洋,都对所经的南海岛屿进行反复的勘查,并对一些岛屿进行命名。——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1.和平交往发展2.传播中华文明3.对南海岛屿行使主权,经营管理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明朝沿海形势与戚继光抗倭倭寇16世纪中期葡萄牙:澳门17世纪荷兰:台湾明前期倭寇骚扰朝廷实行“海禁”民间走私猖獗与倭寇混杂烧杀抢掠明朝中后期,戚继光、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稳定沿海形势,朝廷放松限制。

主动交往捍卫主权被动应对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明中后期——国势衰落——戚继光抗倭葡西荷殖民

国家东来明朝的对外关系2.清朝沿海形势与闭关锁国英国等来华贸易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殖民者对中国进行渗透,从这年开始,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不得再往厦门、宁波等地。此外,清朝政府又制定了很多限制外商的禁例(防范外夷规条),如外商不得在广东省城过冬,外商需听中国行商的管束,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等。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的轨道。明清王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变革的影响,但在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层面,仍然没有脱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惯性,并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杨共乐《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中国篇》

16世纪17世纪18世纪意大利西葡荷兰英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明朝中后期明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