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世界地理与经济发展课件第4章 亚洲_第1页
中科大世界地理与经济发展课件第4章 亚洲_第2页
中科大世界地理与经济发展课件第4章 亚洲_第3页
中科大世界地理与经济发展课件第4章 亚洲_第4页
中科大世界地理与经济发展课件第4章 亚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

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

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我们亚洲,健儿更风流

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啦——亚洲雄风震天吼第四讲亚洲第一节概述最大的洲

亚洲总面积为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亚洲人口33.5亿(1995)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4%民族1000多个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1/2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第二节东亚日本

与中国一衣带水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峰连富士山

郭沫若从水俣病到长寿国2004年日本:女性平均寿命高达85.59岁平均寿命连续20年蝉联世界首位男性平均寿命为78.64岁位列世界第二1日本的自然地理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等四大岛及其附近3900多个岛屿组成海岸线总长3万公里地表崎岖,多火山、地震人口众多平均每平方千米336.8人2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从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9世纪下半叶,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近代思想家,推动和促成了“明治维新”

3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阶段1946-1955是经济恢复阶段.(1)进行民主改革,调整生产关系

(2)朝鲜战争的刺激(3)实行“重点生产方式”1956-1973高速增长的时期

平均年增长率为15.1%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形成了以机械、钢铁、炼油、石油化工为中心的工业体系

1973年后:稳定与波动交织的增长

技术革命和两次石油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国内重化工业化带来的工业污染、公害严重等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及时进行工业结构调整4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一)实行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扩大设备投资和资金来源。

(二)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实行有效的国家干预(三)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四)重视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

(五)不断改革经营管理,调整劳资关系,经济发展有一个较稳定的环境

亭亭白桦悠悠碧空

微微南来风

木兰花开山岗上

北国之春天

啊北国之春天已来临

城里不知季节变换

不知季节已变换

妈妈从家乡寄来包裹

送来寒衣御严冬

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

何时能回你怀中

残雪消融溪流淙淙

独木桥自横

嫩芽初上落叶松

北国之春天

啊北国之春天已来临

虽然我们内心已相爱

至今尚未吐真情

分别已经五年整

我的姑娘你可安宁

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

何时能回你怀中

棠棣丛丛朝雾蒙蒙

水车小屋静

传来一阵阵儿歌声

啊北国之春已来临

家兄很象老父亲

一对沉默寡言人

闲来可曾愁沽酒

偶尔相对饮几杯

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

何时能回你怀中思考题:如何认识日本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思考题:江苏省与韩国隔黄海相望,地理位置相似,面积大致相等试比较两者经济发展的异同第三节东南亚

一、概述

1地理

由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及马来群岛组成,共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等11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407万平方千米,占亚洲的1/10以克拉地峡为界:

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2历史发展:开发较晚16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开始侵入东南亚二战后纷纷独立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3人口状况

古代人口比较稀少近代人口增长迅速原因:A19世纪和20世纪初,外来移民大量迁入B20世纪自然增长率持续偏高4经济与资源第一产业在东南亚占重要比重

稻谷和橡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开发的矿产种类多但产值绝大部分来自石油和天然气近几十年制造业的发展迅速

二、新加坡1地理和历史:

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由主岛及54个小岛组成,总面积641平方千米(面积有多种版本),最近统计为400万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824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经济畸形发展,工业十分落后,转口贸易占80%以上的比重,是典型的单一殖民地经济结构。新加坡1959年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共和国,取得自治,1963年9月加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退出马来西亚独立。经过短短30—40年的发展,成为一个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国家,发达的经济体

2新加坡的发展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投资和金融中心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

3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一、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实行经济发展战略

50年代的转口贸易转变为60年代初的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又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60年代转向出口替代战略

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出口替代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政策。又称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或出口导向工业化政策,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70年代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由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1965年后的37年间(截止到2000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8%以上。2002年人均GDP为37401新元(约合20887美元)

根据2006年的美元兑换率,新加坡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30亿美元,按照440万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0200美元。第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起飞创造了条件

第三广泛利用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对利用外资始终保持开放态度

第四政府对经济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

第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视职工培训

第六国内政局长期稳定第四节南亚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南亚概述1含义:喜马拉雅山南侧到印度洋的广大地区,面积430万平方千米。其北部有一系列崇山峻岭,把它同亚洲其他部分隔开,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南亚各国均为发展中国家

2民族和宗教对南亚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3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与国家之间冲突及国内的不安定因素(2)经济发展战略不当(3)人口增长过快(4)自然条件的制约

二、印度1印度自然条件的特点

(1)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开发利用;

(2)热量丰富,降水丰沛;(3)

矿产储量大,但品种不全

自然条件有优势

2民族、宗教、种姓和人口

现有几百个民族和部族最大的印度斯坦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居民语言分属五大语系,使用人数在10万以上的语言有720种之多有15种被宪法列为主要语言宗教印度教占总人口83%伊斯兰教占11%还有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喇嘛教等。种姓制度四大种姓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分别代表僧侣、贵族、武士和平民)在四大种姓之外,还有被称为“不可接触者”或称“贱民”有约1亿人

3印度的经济发展

(年均增长率)

GNP

农业

工业人口1901~1946年1.20.3

2.00.81951~1980年3.5

2.7

6.12.21980~1993年5.2

3.0

6.22.1近年来2005年GDP达7750亿美元同比增长8.4%经济总量已超过英国和意大利,同法国相当,并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等尖端工业中达到了世界较先进水平;印度拥有一支人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的科技队伍。股票上市公司数量(7000家)以及计算机软件出口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印度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之一。三、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1关于世界是平的__

全球化中的中国与印度抺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1辆推土机——1989/11/9,围墙倒下第2辆推土机——1995/8/9,网景上市第3辆推土机——工作流(workflow)软件第4辆推土机——资源开放第5辆推土机——外包

第6辆推土机——离岸生产第7辆推土机——供应链第8辆推土机——内包

第9辆推土机——信息搜寻第10辆推土机——轻科技“类固醇”2中国与印度发展比较社会制度综合国力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经济外向(投资与外贸)吸引外资多基础建设大发展印度服务世界办公室印度内生(消费需求)运用外资少基础设施较薄弱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中互补与合作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谁的发展模式更具有可持续性?思考题:怎样认识班加罗尔的发展?第五节中亚和西亚中亚和西亚

分为:

有石油和没石油的有淡水和没淡水的有天然气和没天然气的西亚和中东的区别

中东和西亚大体相当中东:包括北非的埃及不包括阿富汗和地处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彊一、中亚(广义与狭义)1涵义:是中亚细亚的简称指狭义的亚洲中部地区包括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土库曼五国。面积4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500万。2中亚资源:非金属矿储量丰富: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煤、铁以及磷灰石哈萨克内陆与里海大陆架的石油和土库曼的天然气蕴藏丰富。中亚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缺水是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严重障碍

哈萨克斯坦:有油、有气、有水乌兹别克:有油、有气缺水土库曼:气多有油缺水吉尔吉斯:有水缺油塔吉克:有山有水缺油3战略地位重要中亚地处亚洲心脏的地理位置,是亚欧大陆矿产资源富集和发展工业潜力较大的地区之一。具有广阔开发前景并位居世界前列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在21世纪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潜力股二、西亚

1三洲五海之地古代丝绸之路

2西亚特点:(1)人口少,教徒多(2)人口分布同降水量的多寡成正相关

穆斯林所占比例(%)

99

阿富汗

98

叙利亚85

沙特

99

土耳其

98

黎巴嫩

54

塔尔99

伊拉克

96

塞浦路斯

18

阿联酋

99

96

以色列

13

99

科威特

95

也门99

约旦

90(3)各国在经济水平、发展速度、部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石油输出国8个: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1973~1982年,8国别计获得了高达1万亿美元的巨额石油收入,成了带动经济全面高涨的强大发动机非石油输出国:除以色列是发达国家外,其余为发展或国家(4)外籍劳工对加快西亚经济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5)城市化进程快,城乡二元经济依然存在3从石油武器到石油美元世界油极:阿拉伯一伊朗石油沉积盆地西亚石油储量占世界66%,开采量约为三分之一。中东战争

(土地、水、宗教)

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

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于当日下午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次日阿以战争爆发1949年2~7月,埃、黎、约、叙分别同以签订停战协定。巴勒斯坦除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均被以色列占领。近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借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和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五战争)

1967年阿、以矛盾和美、苏对中东的争夺加剧,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进一步向外扩张,借口埃及(当时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以色列占领了6.5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

1973年10月,埃、叙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向以色列开战。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派部队或飞机参战。第五次中东战争(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