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头宗罪-背诵和默写_第1页
古诗文教学头宗罪-背诵和默写_第2页
古诗文教学头宗罪-背诵和默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文教学头宗罪-背诵和默写今天,学习李密的《陈情表》,讲到“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孩子们纷纷喊道:“初中背默《出师表》,堕泪!高中背默《陈情表》,堕泪!”说到文的背诵与默写,每一个中小学生,恐怕都是一把辛酸泪。几个同事的孩子,都在读小学。每有古诗背诵的任务,咿咿呀呀背完了,问孩子们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小脑袋摇得拨浪鼓似的,职业病发作起来,说给你们讲讲吧,小脑袋摇得人头晕眼花:“不要不要不要啊,老师只要求背过来!”闲时大家交流,原来莫不如此。目前,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文篇目,可谓不少矣。仅以苏教版为例,小学生有配套教材《古诗文诵读》(拼音版),小学阶段,必背75首古诗。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古诗54首,一年级8首,二年级7首,三年级11首,四年级10首,五年级7首,六年级11首;小学教材上没有古文,不过据我了解,有部分小学语文老师自己会略有补充。很多学校,对于必背的75首古诗,会要求课前诵读,会有古诗台赛,甚至会有考级。然而,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学古诗,只要能背出来,背得越多越流利,古诗考级、汇演,书声琅琅,最是极好,至于涵义,以及品味鉴赏,这些就不考虑了。谈到小学的古诗文教学,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诵读,感受文字的优美,慢慢地就可以体会古诗文的涵义了。”(《京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将达到100篇》北京青年报,2014.9.11.)事实上,大部分中小学的语文教师,也确实是在这样教授古诗文。考试就是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考试又不考诗句的涵义,只要能准确地写出来,填空默写,上下句完美衔接,就能拿到分。大部分地方的中考,除了默写之外,是不考古诗鉴赏的。即便有些地方中考有古诗鉴赏,也不过是对高考题的模仿,考一些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之类的模式化考题,答这种题目,甚至不需要读懂,只要知道答题套路,用练就的模板一套,即可八九不离十,拿到分数。既然有捷径可走,也就没有多少人会费力不讨好,花费精力,教孩子们如何去品读鉴赏古了。比如苏教版的初中配套教材《古诗文诵读》,共6册,初中三年,一年2本,由于中考的原因,初三2本,多不做要求。1至4册共古诗文315首(篇)。也是只要求背诵而已。再比如上海,初中是4年制,六年级也属于初中序列。上海并无古诗文诵读的配套读本。教材每个单元有2首每周一诗,四年共120首,只要求背诵默写;此外,从六年级到八年级有单元2个,宋词单元2个,元曲单元1个,每个单元4首左右,共20首。编排在其他单元,与现代文主题配伍的古诗,大约不超过10首。所有这些,也是只要求背诵默写。“慢慢地”,孩子们读到了高中,提起杜牧的《山行》,都会背,却没有几人知道“坐”是“因为”的意思,问起“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出处,几乎都能答出是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却几乎谁都不知道“值”的涵义。多年的机械背诵,使孩子们早已养成了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的习惯,背诵一首古诗或者一篇古文,像小和尚念经一般,一字字一句句哼哼唧唧,重复又重复,唧唧复唧唧,背诵时,一口气从头哼到尾,千万不敢喘气,一喘气就会中断,一中断必须从头再来,孩子们背诵,凭借的不是悟性灵性,更不是逻辑关系梳理,意群归纳分,更不要说揣回味涵泳体会,主要是靠——“惯性”。背诵,成了一个物理运动,而不是思维活动,更没有情感体验。中小学的古诗文教学,可谓层层欠账。小学应该是培养兴趣的阶段,机械的背诵,让孩子视背诗为苦役,只为完成任务,追求量的积累,鹦鹉学舌,食而不化;初中本应该是学会审美的阶段,严苛的默写,让孩子见古诗文而生厌,以得分为目的,急功近利,不求甚解;面对这种情况,高中老师,别无他法,只得从头教:培养阅读兴趣,教授背诵方法,乃至理解字词,介绍作家生平,讲述时代背景……可是,十年所遗漏的知识,三年时间能弥补多少?十年所养成的陋习,更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更何况,高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重点本来就不应在此。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除去必修1—5中的35篇(首)古诗文外,还有《唐诗宋词选读》、《唐宋八大家选读》、《论孟选读》、《史记选读》四本教材,其古诗文教学任务量大且难,如果重点都放在填补基础知识上,真真是煮鹤焚琴!而事实上,高考除了有10分左右的古诗鉴赏题,还有10分左右的古诗文默写题,10分左右的文言译题,10分左右的实词虚词题,比较而言,古诗文默写比鉴赏可更容易抓住分数,甚至,只要你以抓出血来的力度抓,抓个满分也不是问题。其次,就是盯紧译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识记和梳理了!所以,以识记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为主导的古习与以背诵默写为要务的古诗学习——这种焚琴煮鹤的现象,也便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蔚然成风。那么,造成中小学古诗文教学唯背诵默写为要义之现状的罪魁祸首就是考试吗?其实,考试可以成为指挥棒,也可以成为挡箭牌。在此问题上,它既是指挥棒,又是挡箭牌。甚至,更多地,是一块挡箭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诗文诵读》丛书(《古诗文诵读》编写组,2002-01-01版)的内容简介,这样写道: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诵读。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的修身与治学,这就是所谓的“底子”。现今的人文教育常常提及的“一辈子”的念,也许正是先人在有意无意间落实了的'教学原则。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有游离民族语文特点的倾向,对语文教学的传统否定甚多。其实,传统的蒙学教育能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中有生命力,必有它的合理之处。比如说记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熟练,以理解为最终目的,这在早期教育中是切实可行的方法。现在流行的模式是“教师讲书,学生做题”,读书读少了,背诵则更少。其实,与其让学生去死记硬背那些应试的东西,不如让学生背一些古诗文。这套丛书的编写者所持之观点,与前面所引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先生之观点,如出一辙。按照这种观点,孩提时代学古诗文,就应该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