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课件_第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课件_第2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课件_第3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课件_第4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课件第一页,共35页。阅读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带着问题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题眼”2、读文时,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答题时,必须再读题,找“题眼”4、答题时,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再仔细反复研读相关段落,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篇。第二页,共35页。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第三页,共35页。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

(1)核心人物

(《表哥驾到》)

(2)核心事物

(《淡淡的茉莉》)

(3)核心事件(《刘邓大军渡黄河》)(4)时间(《木偶戏》)(5)地点(《礁盘》)(6)作者的感情(《感激》)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联系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第四页,共35页。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第五页,共35页。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第六页,共35页。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第七页,共35页。一、为文章拟标题1、核心人物(《爱因斯坦和小女孩》)2、核心事件(《负荆请罪》(《司马光砸缸》)3、核心事物(《搭石》)4、作者情感

(《感激》)第八页,共35页。二、词语理解1、分析词素解释词语。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3、用近义词代换法或反义词否定法解释词语。4、联系生活实际解释词语。5、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6、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第九页,共35页。

1、分析词素解释词语。

【例】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思路分析:

“如梦初醒”中“如”是像的意思,“梦”是做梦的意思,“初”是开始,“醒”是头脑由迷糊而清楚,那么这个词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像是刚从做梦中清醒过来。再比如“麦垄”中“麦”就是农作物小麦,“垄”就是农作物的行或行与行之间的空地。“麦垄”说的就是一行行的麦子。第十页,共35页。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例】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天游峰的扫路人》)思路分析:

读上下文,我们就不难解释这两个词语了。“望而却步”说的是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石阶,让人望了就不敢向前了;“半途而废”说的是因为山高石阶多,有人走到一半就停步不再往前走了。第十一页,共35页。

3、用近义词代换法或反义词否定法解释词语。【例】①蔺大人,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蔺相如》)②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草原》)思路分析:文中需要理解的词,可以通过找它们的近、反义词来替换。“宽恕”词义就是饶恕,“昏庸”就是糊涂的意思。“羞涩”的反义词是“大方”,”羞涩“的近义词即不大方。第十二页,共35页。4、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例】“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分别是什么意思?思路分析:前句中的“坐”不是现在所理解的坐下来的意思,全句也不是说停下车子,坐下来欣赏,非常喜爱枫林傍晚的景色。后句中的“走”就是现代汉语中“跑”的意思。古汉语中表达走的意思用“跑”,表达跑的意思用“走”第十三页,共35页。

5、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例】A、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B、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螳螂捕蝉》)思路分析:汉语中有许多一词多义的现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就各不相同。A句中“死”是生物失去生命的意思,跟“活”相对;而B句中是不可更改的意思。第十四页,共35页。三、句子理解句子含义的解答: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理解)这句话。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第十五页,共35页。三、句子理解

1、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3、从比喻、象征意义中理解句子。

4、联系背景理解句子。

5、联系文章的中心理解句子。

6、抓住句式的特点理解句子。

7、注意句子的作用理解句子。

8、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9、比较分析,避免歧义理解句子。第十六页,共35页。(一)、分析修辞手法1、(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反语、双关)第十七页,共35页。1.比喻、拟人:运用XX的修辞手法,把XX比喻成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分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敲锣人的操作比喻成精巧的机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敲锣人的技艺高超。敲锣人手脚并用,浑如奇巧的机器,脚尖踏着响,脚跟踢着响,膝盖曲直之间也响,手中一对.......第十八页,共35页。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第十九页,共35页。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第二十页,共35页。3.设问、反问:设问:引起读者对……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人生活在世界上,难道个个都注定要过上痛苦的生活吗?决不!”分析:运用设问句的形式,引起了读者对人们生活现状原因的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第二十一页,共35页。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第二十二页,共35页。(二)、分析重点字词

问: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第二十三页,共35页。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第二十四页,共35页。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第二十五页,共35页。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第二十六页,共35页。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第二十七页,共35页。1、文首: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四、某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第二十八页,共35页。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升华感情,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第二十九页,共35页。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第三十页,共35页。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第三十一页,共35页。五、内容概括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第三十二页,共35页。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第三十三页,共35页。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