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全省施工图审查技术研讨会资料暖通专业江苏省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核中心编写说明为统一审查标准,规范审查行为,提高审查质量,根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工作要求,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施工图审查分会于2016年2~5月对收集到的全省各施工图审查机构反映的审图技术疑难问题进行了整理,组织省内专家进行研讨和答复,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共形成涉及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五个专业技术问答,供全省施工图审查人员在工作中参考使用。问答编写的依据是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政府职能部门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力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本技术问答的编写,得到广大施工图审查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的积极支持。张建忠、夏卓平、邱建中、唐超权、魏霖、陈火明、王卫平等(排名不分先后),参与技术问答的整理、讨论、修改、审定等系列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江苏省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核中心也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本技术问答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具体意见和建议请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江苏省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核中心,电子邮箱:jssgt_nj@163.com,联系电话二O一六年八月 (8) (11)1.(1)当平时排风与事故排风合用风机设置在屋顶,其设置位置已脱离“放散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注:已脱离《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划分的爆炸危险区域),但排除的放散物包含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是(2)用于厨房的平时排风(不包括炉灶排油烟),事故排风和消防排烟,能否合用一个风井接出室外?用于消防排烟的排烟风机需采用防爆型通风设备吗?条:1)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放散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设备。第6.5.1爆危险物质的房间中的送风、排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通风(2)用于燃气厨房的平时全面排风(不包括炉灶排油烟),事故排风和消防批设置时(接入竖井的各风管应有止回或自动关断措施)时,排烟系统不需采用防爆制措施(包括风机的室内外便于操作地点设置手动控制装置、消防风机联动控制措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每小时5次。变电所是相对密闭的环境,当发生气体喷射灭火后,气体灭火剂不容易排除,安装排风系统可帮助排除残留气体灭火剂,所以设置气体灭火设备房间的排风系统,是灭火后排除房间废气,属于灾后排风,不属于事故通风。同样,事故排风不属于3.GB50016-2014第5.4.12条:如果下一层非人员密集场所,常(负)压燃气锅炉房距离通向屋面安全出口不小于6m,可直接设于屋面?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13J811-1第5-33的附图看,根据GB50016-2014第5.4.12(强条),布置在民用建筑内的锅炉房需满足规定:设置在屋顶上的常(负)压燃气锅炉,距离通向屋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小于6m。请问某住宅小区供暖系统按单元设置,供暖供回水温度80℃/60℃,采用多台额定热功率小于100Kw室外型无压燃气热水炉,露天设置在屋面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如采用额定热功率200Kw以上常(负)压燃气热水锅炉,必须设置锅炉房,且锅炉房还必须考虑防爆泄压设计吗?答:《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14第5.4.12条规定,常压(负压)燃气锅炉的下一层为非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部门(如公共浴室、教室、餐厅、影剧院的观众厅、会议室、候车室、档案室的阅览室、商店、银行、候诊室)、住宅、办公及客房),且距离屋面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小于6m时,可直接设于屋面。《特种设备监察安全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第99条对锅炉的含义解释:“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住宅小区供暖系统按单元设置,供暖供回水温度80℃/60℃,采用多台额定热功率小于100Kw室外型无压燃气热水炉,容积式燃气热水器属于非锅炉范畴,可采用露天设置,直接安装在屋面,不受GB50016-2014第5.4.12条制约,但燃气设备及燃气管线距离安全出口距离可以参照执行。采用200Kw以上常(负)压燃气热水锅炉,设置锅炉房时,设计应执行《锅炉第15.1.2条规定:锅炉房的外墙、楼地面或屋面,应有相应的防爆措施,并应有相当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的泄压面积,泄压方向不得朝向人员聚集的场所、房间和人行通道,泄压处也不得与这些地方相邻。地下锅炉房采用竖井泄爆方式时,竖井的净横断面积,应满足泄压面积的要求。当泄压面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采用在锅炉房的内墙和顶部(顶棚)敷设金属爆炸减压板作补充4.GB50016-2014第条:燃油锅炉房的事故排风量按不少于6次/h计算(可以不用按12次/h计算)?答:《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14第9.3.16条:燃油或燃气锅炉房应设置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当采取机械通风时,机械通风设施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通风量应燃油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3次/h确定,事故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h确定;(2)燃气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h确定,事故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确定。《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第15.3.7条: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燃油、燃气锅炉房的锅炉间,应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其通风装置应防爆,新风量必须1锅炉房设置在首层时,对采用燃油作燃料的,其正常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3次,事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干6次;对采用燃气作燃料的,其正常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6次,事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2锅炉房设置在半地下或半地下室时,其正常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6次,事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3锅炉房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室时,其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4送入锅炉房的新风总量,必须大于锅炉房3次的换气量;5送入控制室的新风量,应按量大班操作人员计算。注:换气量中不包括锅炉燃烧所需空气量。《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14第9.3.16条与《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第15.3.7条相矛盾,其中《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第15.3.7条中对于设置在其他建筑物内的燃油锅炉房,关于是否设计独立的送排风系统、通风风机防爆性能及对半地下或半地下室、地下或地下室内的燃油锅炉房的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事故排风换气次数均严于《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14第9.3.16条规定,所以对燃油锅炉房事故通风设计应执行《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5.通风、空调送排风土建风道内是否需要衬镀锌风管?排烟风道、加压送风风道是否需要内衬镀锌风管?答:《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第4.2.5条:4)砖、混凝土风道的允许漏风量不应大于矩形低压系统风管规定值的1.5倍…。土建风道内壁应光滑、严密不漏风,在经过楼板、顶棚和墙壁处风道应连续,砖砌风道内壁应抹M2.5砂浆,最薄处厚度不应小于10mm。当土建风道未达到上述要求时,不得安装与之相连的风管构件。但由于部分土建管井管井偏小,施工工艺复杂,隐蔽性大,部分工程已显示漏风量无法达到施工规范要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第4.3.18条:空气调节系统不应利用土建风道作为送风道和输送冷热处理后的新风风道,当受条件限制利用土建风道时,应采用可靠的防漏风和绝热措施。通风、空调送排风系统采用金属、非金属风管或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5.1.1条:3排烟风管、排烟用补风风道、加压送风和事故通风风道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8度及8度以下地下的多层建筑、宜采用镀锌钢板或钢板制作;2)高层建筑及9度地区的建筑应采用热镀锌钢板或钢板制作。所以建议排烟风管、加压送风风井采用钢板风管或内衬镀锌钢板风管,特别是对于相邻设置的加压送风井及排烟风井,保证其严密防漏风措施,保证消防安全。6.对于公共建筑内公共厨房的事故通风,在公共厨房有面积不满足不小于地面面积的10%时,是否要设置事故通风,还是仅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即可?答: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第10.5.3条规定“商业用气设备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液化石油气除外)或地上密闭房间时,应符合下列要求:5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通风量应满足下列规定:1)正常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时;事故通风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时;不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3次/h...”,所以地上使用天然气的密闭厨房应设置事故通风。对于地上具有外窗的公共建筑内厨房,根据【苏公消防(2013)4号】“关于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和监督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二章节“关于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4大型商业建筑中明火餐饮应集中设置,符合规范要求。餐饮厨房燃气接入应满足《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要求,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应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厨房应采取防泄漏及事故排风措施”的要求,应设置事故通风措施。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者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该条没有明确说明有外窗可不设置事故通风,因此只要满足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者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均应设置事故通风系统。7.《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第7.3.4条,根据不同建筑类型给出了不同的换气次数,住宅小区地下汽车库排风量设计是否可以按这个设计,而不是按换气次数6次/h?与汽车库相连的大于500平方的自行车库是否设排烟设施?答:《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第7.3不同的换气次数,住宅小区地下汽车库排风量设计可按照《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第7.3.4条执行。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自行车库应设排烟设施。8.根据GB50016-2014第9.3.9(强条),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某公共建筑工程地下一层设置燃气常压热水锅炉,设计除了考虑采取采用防爆风机、风管采用金属风管及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外,排风机不可以安装在地下室吗?答:燃气热水机房内的排风设备可设置在地下室内。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3.1.1条“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为甲、乙类生产场所,据GB50016-2014第3.3.4条:甲、乙类生产场所(仓库)不应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据GB50019-2015第6.9.16条:用于甲、乙类厂房、仓库及其他厂房中有爆炸危险区域的通风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宜设置在生产厂房外或单独的通风机房中。所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9.3.9条是针对于甲乙类工业厂房或仓库平时的排风系统而言:甲乙类生产厂房以及其他建筑物排除有爆炸危险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风管及其风机都必须设置于地面以上,不得设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而设于地下一层的燃气常压热水锅炉房,其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丁类生产厂房,套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5.4.12条: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所以其排风设施可设于地下室或直接设于锅炉房内,不必在地面设置。9.GB50736-2012第6.3.2(强条),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用于排除余热、余湿和有害气体时(含氢气时除外),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4m。觉得设计中为消除余热,按条文要求实施较难,该如何处理?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除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4m;(2)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1m;(3)用于排出密度大于空气的有害气体时,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排风口,其下缘至地板距离不大于0.3m;(4)因建筑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设施。 《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T3004-2011第4.3.4条: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用于排除可燃气体或蒸汽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4m;(2)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1m;(3)用于排出密度大于空气的有害气体时,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排风口,其下缘至地板距离不大于0.3m;(4)因建筑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设施。从两规范条文来看,主要差异在第一条,而《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T3004-2011第4.3.4条比《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第6.3.2条更明确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第6.3.9条:事故或爆炸危险性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应采取导流措施。当发生事故向室内放散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或蒸汽时,室内吸风口应设在地面以上0.3m~1.0m处;放散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或蒸汽时,室内吸风口应布置,其上缘距顶棚不得大于0.4m。10.是否允许甲、乙类房间采用防爆分体空调?根据《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所均不得采用循环空气:(1)甲、乙类厂房或仓库;(2)空气中含有的爆炸危险粉尘、纤维,且含尘浓度大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值的25%的丙类厂房或仓库;(3)空气中含有的易燃易爆气体,且气体浓度大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值的10%的其他厂房当送风管无风管止回阀时,全新风空调机组应为防爆型;免维护蓄电池室当夏季通风不能满足设备对室内温度要求时,宜设置具有防爆性能的空调装置等;11.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地下汽车库的排风百叶口,如果贴临住宅的话需离地面2.5米,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实施,该条文如何执行?答:按《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第3.2.8条执行:地下车库排风口宜设于下风口,并应作消声处理。排风口不应朝向相邻建筑的可开启外窗;当排风口与人员活动场所的距离小于10时,朝向人员活动场所的排风口地步距人员活动地坪的高度不应小于2.5m。即当汽车库地面排风口不是朝向人员活动场所,或周围为绿地等非人员活动场所,排风口底部的高度只要满足适当的防、排水要求,防止地面水从排风口倒灌进入建筑即可。同时机动车库的排风风井不宜与住宅的起居室、卧室等对噪声及振动有特殊要二、绿色节能DGJ32/TJ111-2010等)条文该如何执行(如可再生能源三选一应用的条件,能耗监测系统设置的条件等)答: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应满足《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第8.2.2条规定,同时应执行《江苏省绿色发展条例》第三十七条:新建的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应当至少利用一种可再生能源。新建住宅和宾馆、医院等公共建筑应当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能耗监测系统设置的条件均按《江苏省绿色建筑设2.很多工业厂区内会同时含有部分如综合楼等公共建筑,或厂房建筑中含有独立的办公区等,这种情况空调的冷热源往往是合用的,水系统的耗电输冷(热)比往往无法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审图时如何处理?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且在《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适用于工业建筑。工业厂区内的综合楼或厂房建筑中的办公区空调冷热源与其他工业建筑物共用,则其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耗电输冷(热)比[EC(H)R-a]值不作要求。3.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中4.3.22条,对空调风系统和通风系统风量大于10000m3/h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做了要求,系统风量小于100是否没有要求?统的风量大于10000m3/h时,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s)不宜大于表4.3.22的数值…”,对风量大于10000m3/h的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的单位风量耗功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未涉及风量小于10000m3/h的空调风系统和通风系统,施工图审查对风量小于10000m3/h的空调、通风系统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值不作要求。4.地下汽车库设CO传感器,传感器的数量有无要求?CO浓度大于30mg/m3时,所在防烟分区排风机运行,当CO浓度降至多少数值(20mg/m3?25mg/m3?)时,风机停止运行较为合理?对于满足自然通风的地下车库建筑,是否还需要设置CO浓度监测器?设计规范》JGJ100-2015等规范对地下汽车库设置CO浓度传感器设《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第6.3.8条条文说明中提到“CO浓度传感器的布置方式:当采用传统的风管机械进、排风系统时,传感器宜分散设置,当采用诱导式通风系统时,传感器应设置在排风口附近”;《全国民用建气体浓度感应器,其布置方式为:1当采用喷射导流式机械通风方式时,传感器应设置在排风口处。2当采用常规机械通风方式时,传感器应采用多点分散设置”。所以,根据汽车库通风方式,可按汽车库一个通风系统担负区域,设置一至两个CO浓度检测点,高度为2.0m,并与通风系统联动,进行多台并联风机台数控制或可调速风机变频控制等。(2)汽车库通风系统采用CO浓度对风机启、停控制,当车库内CO浓度超过30mg/m3时,开启通风系统。当汽车库内无人员经常停留时,可根据汽车库汽车库数量、汽车的排放特性及风机的启停频率,设计人员设定排风风机停止运行CO浓(3)《江苏省绿色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第8.5.3条“设有机械通风的地下车库应对CO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所以对于地下汽车库停车区设置自然通风,且CO浓度达到稀释废气标准时,可不设CO浓度监测装置。5.根据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大于300m2单体为甲类建筑,其中大于300m2、小于20000m2的单体节能水平是65%?50%?还是不需要写节能水平?答:《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中未明确单体公共建筑的节能率设计标准,对于举例中的“建筑面积大于300m2单体为甲类建筑,其中大于300m2、小于20000m2的单体”,《江苏省公共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工程概况中的节能水平不作要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目标的确定与分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徐伟、刘忠江、孔德宇)一文中提到“基于典型公共建筑模型数据库进行计算或分析2015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本标准2005版相比,由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改善,供暖空调设备和照明设备能效的提升,产生的全国公共建筑能耗整体降低21.6%,综合考虑标准中对可再生能源应用、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及全新风供冷、冷却塔免费供冷等节能技术措施,本次标准修订后全国公共建筑整体总能耗降低约30%(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建筑,节能65%以上)。该节能率是综合考虑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加权后的计算值,反应的是本标准修订并执行后全国公共建筑的三、建筑防火及防排烟设计1.与GBS0016-2014配套使用的防排烟技术规程何时能正式出台?在其正式出台前,涉及问题如何执行?答:根据公安部(2015)第98号文《关于执行新版消防技术规范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三条规定:鉴于新制订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尚未批准发布,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审核按照下列规定执行:防烟与排烟系统设置场所执行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其他具体系统设计仍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的有关规定。即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正式出版前,对于施工图中需要设置防排烟系统场所的审查,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8.5“防烟和排烟设施”章节条文进行审查,而对于防烟系统设置、排烟系统设置、防烟和排烟系统设计计算、系统控制等仍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规定。2.GB50016-2014第8.5.2条2及GB50016-2006第9.1.3条1,对丁类生产场所设置排烟设施的表达有所不同:应理解为总建筑面积,还是仍确定为任一层建筑面积?〈2)新规范名称定为“丁类生产车间”,GB50016-2006第9.1.3条1名称为“丁类可以是丁类厂房的一部分,如8000m²的单层厂房,设有2个4000m²的“丁类生产车间”,则就可不设排烟设施?(2)举例中的8000m²的单层厂房,设有2个4000m²的“丁类生产车间”,其面积小于GB50016-2014第8.5.2-2条中的应设置排烟设施场所丁类生产车间的规定面积,所以可不设排烟设施。3.地下层内走道如具备自然排烟条件,计算自然排烟口所需有效面积时,是否可仅按内走道建筑面积为计算依据?(注:前提是各房间建筑面积均小于50m²)答: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地下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时,自然排烟口有效面积,可按走道和相邻最大房间间面积之和换算。走道自然排烟口与自然补风口的设置应满足相关要求。自然排烟口、补风口面积尚应考虑早期烟气热压能克服阻力与地面排烟口背压因数,与地面建筑相比适当放大。较高的场所,其净高一半以上的自然排烟窗正常人站立伸手够不到,有部分设计院采用手动摇杆机构开启上部排烟窗,是否可行?答:可以采用手动摇杆机构开启上部排烟窗进行自然排高较高的场所”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与消防中心远程开启功能。5.对于住宅地下一层的楼梯间:GB50016-2014第6.4.2条第1款规定,“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部分的楼梯间或前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且地下室为自行车库、汽车停车库或机电32/J26-2006第8.4.14条是否还能用?答:咨询《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主编单位,DGJ32/J26-2006标准仍为有效版本,住宅地下一层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第8.4.14条规定。问题:公共自行车库的排烟量如何计算?新的汽车库防火设计规范出台后,地下自行车库的排烟量计算是否还能按6次/时计算还是按照60M3/h.m2计算?答:现防火设计规范对公共自行车库的排烟设计无具体规定,可参照原汽车库排烟系统设计,如按6次/时换气次数计算公共自行车库排烟量,或划分防烟分区,按单位面积排烟量指标,计算公共自行车库排烟量。:7.根据新《建规》GB50016-2014第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²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²,且经(1)、某地上戊类厂房内的某车间,车间面积约2万平米,为了生产需要,现在该车间内部隔了约100平米的无窗房间,请问该房间是否需要做排烟?(2)、某地上厂房内,根据生产需要隔了大约6个生产用房间(均无外窗),每个房间的建筑面积约40平米,这几个房间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²,请问这些房间需要做排烟吗?(3)、某地上厂房,根据生产需要在厂房内部隔有若干个建筑面积大于50平米的房间,请问在这些房间的墙上设置有内窗,请问这些房间还需要做机械排烟吗?房间内是否需要设排烟口?是否可以只在与之相邻的走道内设置排烟口?2答:对于问题(1)与(3),若分隔无外窗房间属于可燃物较多或有人经常停留,且面积大于50m²,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8.5.4条规定,房间3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对于问题(2),房间无需设置排烟设施。8.某戊类厂房中设置有一个大于面积大于300m²的丙类生产房间,该房间是否需要做排烟?某丙类厂房内设置一面积大于300m²的丁类仓库,该仓库采用一个单独的防火分区,请问该仓库是否需要设置排烟?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车间,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²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的规定,戊类厂房中设置有一个大于面积大于300m²的丙类生产房间应设置排烟设施;丙类厂房内设置一面积大于300m²的丁类仓库,该仓库采用一个单独的防火分区,如果有人经常停留,则应设置排烟设施。答:自然排烟窗不需要设置电动开启装置与消防系统联动,只需具有方便开启装置即可。10.某单层办公楼,中间有一走道,其长度超过40m但小于60m,走道长边没有外窗,而在走道两端分别设有外门,门上方没外窗,外门的开启面积大于走道面积的2%。请问该走道需要做机械排烟吗?答:走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此外门作用疏散安全出口,根据GB50016-2006第9.4.6条第3款“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所以此走道外门不能作为自然排烟口。当内走道长度大于20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8.5.3条第5款“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5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11.《建规》第8.1.9条要求防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条文说明中解释当确有困难时,排烟风机可以与其他通风空调风机的机房合用,是否可以理解为排烟风机可以吊装在空调机房内,合用机房时排烟风机周围是否还需要设置防火分隔措施?用于排烟补风的补风机是否可以吊装在吊顶内?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8.1.9条及其条文说明,排烟风机可与其他通风空调系统的风机房合用,但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风机不应与排烟风机合用,并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排烟风机可以吊装于空调机房内,无需设置防火围合措施。布置古屋面上时.风机应有防护措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8.1.9条:设置于建筑物内的防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不同的专用机房内,有关风机房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2.7条的规定,而排烟补风的补风风机属于防排烟风机,则应设置专用的风机房,不可以吊装于吊顶内。12.《建规》第6.3.5条要求“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时,防火阀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很多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都需达到3h甚至4h,普通的风管及保温等难以满足该要求,设计时应采取何种防火保护措施?答:为了防止烟气或火势蔓延到不同的防火区域,穿越墙体、楼板的风管或排烟管道应设置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在阀门之间的管道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可保证风管不会应受热变形而破坏整个分隔的有效性和完整性,风管的防火包裹构造可参照《建筑防火构造一》07J905-1第85-87页。13.超50m2的无窗房间需排烟,若房间有内窗,或外窗不可开启,是否等同考虑?内区房间单个面积小于50m2,总面积大于200m2,排烟设施怎么设置?是否每个房间需要设置排烟口?答:若房间只设置内窗,则房间按无窗房间处理,若面积大于50m²,则执行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设计排烟设施;若房间设置不可开启的外窗,且面积大于100m²时,则按GB50016-2014第8.5.3条规定应设置排烟设施,房间设置固定外内区房间若干面积小于50m²房间,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²可燃物较多时,该区域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除设于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14.合用前室开窗3平米,开窗高度如何计算?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取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楼梯间,也可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楼住宅建筑一、二层商业网点上下为一个防火分区内,其16.GB50016-2014第条:楼梯间应能自然通风的具体指标是什么?(窗户的面积、高度、位置、方向、开启方式等)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6.4.1条: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条文及其条文中未对楼梯间自然通风的要求作具体描述。关于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的措施可参照现行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烟与排烟部分)GB50045-95(2005年版)第8.2章、《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烟与排烟部分)GB50016-2006第9.2章中规定,及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满足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同时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可开启外窗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处的可开启外窗应设置距地面高度为1.3m~1.5m的开启装置。”对自然排烟部位外窗的高度、外窗开启方向等可参考自然排烟要求。17.GB50016-2014第5.3.2条:中庭有没有具体的定义,什么样的情况才能被称为中庭?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未有中庭的术语或解释。18.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做加压送风系统时,仅对防烟楼梯间送风、前室不送风,消防部门是否认可?答:此问题可能是针对某些地方消防部门在审查防排烟系统时,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13J811-1改第8-7页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图示1作为唯一审查依据而提出的,而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9.3.1条及其条文说明:目前国内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1只对防烟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其前室不送风;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设置两个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进行加压送风;3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并在楼梯间通往前室的门上或墙上设置余压阀,将楼梯间超压的风量通过余压阀送至前室。同样《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8.3.1条及其条文说明也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与前室”组合关系及防烟设施设置部位所以,对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设计图中对防烟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系统,且加压风机风量满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第9.3.2条及《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8.3.2条规定,则可判定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加压防烟系统满足规范要求。最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在对中国建筑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风系统的设置,具体见复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关于规范第8.5.1条问题的复函本规范第8.5.1条对防烟设施的设置场所和部位作了规定,其中第1敷规定的部位为“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设施的当为独立前室的防烟楼梯问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时,可在楼梯间和前室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也可以仅在楼梯问设置机校加压送风系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馏家标难管理姐报,公安部消防局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科技处19.对于地下汽车库利用车库顶板上通风采光天窗自然排烟及自然补风,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要求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此时补风口不能满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镇法治宣传制度方案(3篇)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综合素质试卷与参考答案
- 2025年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吉安后河管理办法
- 名校教育管理办法
- 吴江土方管理办法
- 员工在职管理办法
- 售后旧件管理办法
- 商事登记管理办法
- 商店采购管理办法
- 水浒传每回内容梗概
- (译林版)二年级英语上册期中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 工地试验室安全培训内容
- 小儿哮喘病护理
- 了解PLC的PID控制原理
- 辽宁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健康照护赛项)理论参考试题及答案
- 中建桥面系及桥梁附属专项施工方案
- 2024年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大比武理论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有限空间专项安全检查表
- Unit 1 Making friends(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光伏电站设备评级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