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复兴 布瓦洛《诗的艺术》_第1页
理论的复兴 布瓦洛《诗的艺术》_第2页
理论的复兴 布瓦洛《诗的艺术》_第3页
理论的复兴 布瓦洛《诗的艺术》_第4页
理论的复兴 布瓦洛《诗的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论的复兴布瓦洛《诗的艺术》古代文论本身就不怎么兴旺,经历了亚里士多德的顶峰以后,就一蹶不振了。之后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面,别说是文论呢,就是文论依托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都不怎么兴盛,直到文艺复兴以后,文学才回暖重新开展起来。文学创作慢慢开展起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也开始随之兴盛,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批评,讲道理理论性不够啊,所以我们直接跳过。到了新古典主义,批评蔚然成风,终于在其中诞生了《诗的艺术》这样一部理论结构比拟完善,理论视角比拟宽广的著作。尤其可贵的是,在唯理论的影响下,本作致力于以理性为纲要,建立具有普遍性的文学理论,这种理论自觉性是文学理论这门学科重新开张的标志。当然本书也免不了要为当时兴盛的古典主义文学加以总结和辩护,也因此让本书也可以被定位为一本单纯地反映了时代文学风貌的批评论著,也可以视为"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经典一一但是这么吹这本书,我觉得是没吹到点子上,没有把这本书的理论高度吹出来。最后,一般概括这本书的思想,都采用什么三原那么说和四原那么说,我们有六要素理论对其观点进行重构,就不必采用这种naive的概括形式了。I理性!秩序!自然!笛卡尔的唯理论是当时在思想领域盛行的一派思想,随着古典主义运动的推进,崇尚科学和理性的唯理论先进思想也吹进野蛮落后的文艺领域(一直以来,即使是现在,文学相对于其他文化领域在思想上依然是比拟落后的,相比于历史哲学或者其他社科学科,文学的门槛简直低得可怜……个人意见)。在当时的理性精神盛行的年代,人们追求的是文学理论的普遍性,要给一般意义的文学提出一个泛用性的理论框架,布瓦洛就是首个明确以完整著作的形式确立文学理性原那么的理论家(算是个好的开始,但是我们会发现,后面的美学又把路走偏了,就很气)。在《诗的艺术》的开头,布瓦洛就花了一章的篇幅确定理性应当是文学创作的核心,他继承古罗马文论学者贺拉斯的得体(合式)理论,将其开展为理性,理性那么表达为对秩序的追求。这个原那么贯穿了布瓦洛文论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在他的作品理论,还是在他的创作理论,还是在他的类型和文学史理论中,统统回响着对理性和秩序的向往。虽然没有明说,但我想理性还有一个隐含的意思,这才是真正值得一吹的一一那就是文学理论的自我觉察。这东西挺玄乎的,虽然说20世纪以后这玩意就滥大街了,不过在这之前,这可是个稀罕东西,只有少数几个理论家才能暂且脱离具体的文学批评,在内心深处保存一只冷静审慎的眼,真正在做文学理论,而不是做着文学评论文学批评顺便提两句原理。理性的一个表现还有重视理智胜过情感,他反对缺乏感情而流于冷漠的枯燥议论,但是情感必须服从理性,也就是理性压过感性。因为理性的原那么,布瓦洛的文学本体论强调一个模仿自然。模仿论是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论中开展而来的,自不必多提,倒是模仿的对象很有时代感。布瓦洛模仿的是自然,但是这个自然却指的是人性,而这个人性是由理性所认定的。人性自然既然这么模糊,那自然就可以瞎解释,所以这里面就掺杂了不少新古典主义的私货,布瓦洛把自然人性的范围局限在宫廷生活和城市生活,尤其是集中在上层的生活,还认为普遍永恒的人性就表现为人物的性格类型。另外,模仿自然也和真实性这个概念有关,布瓦洛对于真实性并没有特别看重,他认为符合理性的艺术真实是高于经验真实、现实真实的。I类型论和文学史论布瓦洛这本《诗的艺术》中间两章是介绍当时法国文坛各种文体的具体规范,常常因为给文体排了等级座次而饱受诟病。但是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没人吹这种研究方法表达出来的文学整体视角,而且我也看不出来排座次定规范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布瓦洛将悲剧、喜剧和史剧定为主要文体,将牧歌、悲歌、颂歌、十四行诗等定为次要文体,而又给每个文体立下了明确的规范,要求文体的纯洁性和规定性的格调,不能逾矩。我们在这里会看到布瓦洛对于文学整体的共时性理解,他将当时法国的文坛看成是多种文体(也即文学类型)的共时集合,而这些文体之间存在着等级的差异,有的在主导地位,有的在次要地位,这已经和后来俄国形式主义的迪尼亚诺夫的文学史观点差距不远了。虽然由于对于规范性的过分强调而导致具体的操作有些僵化(实际上是因为这些论调并非是单纯的研究性描述,而是有建构性的企图,要求规范和约束混乱的文坛),但是这个整体思路确实很赞。就历时性而言,布瓦洛没有提出什么新东西,还是把新古典主义的古典原那么,就是照着古希腊古罗马学习的那套观点又说了一遍。他认为古希腊古罗马的古代文学表达了理性原那么和自然原那么,所以作者要学习这些经典作品。这种观点虽然后面被人批倒批臭了,但是在当时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首先是你学习的时候也要自己判断一下学啥不学啥,那肯定是学那些历经流传而不朽的作品啊,其次就是学习古代不代表不创新,布瓦洛本人不也吹高乃依创造了“新型悲剧"吗……对了,布瓦洛自己最推崇的风格是“典雅",这个概念很能概括新古典主义的整体风格。典雅这个词也指新古典主义崇尚的文风,但是布瓦洛本人是反对片面追求华丽辞藻、附庸风雅的写作的。I作品论略有走向僵化的得体论对于贺拉斯而言,其得体论主要讲的就是作品内部的秩序井然。接续了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文论传统的布瓦洛也基本接纳了这种作品观,也强调作家要用理性原那么安排作品的整体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尤其是在情节安排上,要充分符合严整性。同样是接续传统观点,在作品内部的各个层次之间,布瓦洛认为言辞要服从于思想,音韵要服从于义理。但是呢,其作品论在总结新古典主义创作经验的过程中,走向了僵化和模式化,这就给后世留下可供攻击的弱点了。本书中,在情节安排上,有著名的"三一律",而在人物塑造上,有著名的"类型说"。前者要求故事必须是在同一地点,一天之内发生的一个故事,很僵化。后者要求人物符合其单一的性格人设,老的就要怎样小的就要怎样吝啬鬼就要怎样,也很僵化。虽然在当时具体的创作之中,这些规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高明的写作者也能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发挥能动性,写出优秀作品,但是在新古典主义的创作和批评衰落之后,这些说的太满的话就被拿出来疯狂批斗嘲讽。也是怪这话说的太狭隘了,不怪后人锤。I贯穿于文学活动中的道德原那么布瓦洛很重视道德问题,他谈啥艺术问题都不免要谈谈道德。但是他谈道德问题主要是在对作家的劝诫中最突出,他要求作家在创作态度、职业道德和一般人格上都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这样才能写出高雅的作品。创作态度上,布瓦洛要求作家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创作,切忌平庸,要在理性的指导下沉着写作,反复修改,还要虚心接受批评,从而写作出优秀的作品。而在职业道德上一一这个是整本书都值得一吹的点,因为新古典主义的运动最大的亮点是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文学场域,场域内部活动需要遵循一些准那么,布瓦洛劝诫作家的很多方面就是从这个角度谈的,算是很早就对文学的这个要素进行了暗示一一布瓦洛要求作家不要一味追求名利,好名者会嫉妒其他作者,还会虚伪地欺世盗名,而好利者那么迎合读者下限,有伤风化。而在个人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