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里县
水资源综合规划(修编)
(2020—2035年)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二二年十二月
前言
龙里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腹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北部。总国土面积
1521km2。先后获得中国刺梨之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物流实验基地、
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中国最美健康养生旅游名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刺梨名县
等荣誉称号,是贵州省同步小康达标县,贵州省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先导区
——黔中龙溪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先导区。2020年首次跻身西部百强县行列,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州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4年位居
贵州省县域第一方阵前2位。县人民政府驻冠山街道,是全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
心。县境内河流源短流急、岩溶发育,过境水量虽然丰富,但开发利用难度大且
开发成本高,工程型与资源型缺水问题较为突出。
2015年,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受龙里县水利局委托,编制《龙
里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以下简称《综合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近
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对龙里县供需预测及优化配置,有
效指导了全县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龙里县过去五年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
了有力保障。
《黔中龙溪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先导区》规划提出先导区城市人口按42万
人(含旅游人口折算的常住人口,约占城市人口的10%,4万人),经济社会的
快速发展对龙里县水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规划》规划水平年
仅到2030年,已难以满足新要求、新变化下的龙里县远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
护要求,需要根据龙里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需求开展龙里县水资源综合
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
根据龙里县境内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
结合龙里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化
控制性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应对洪涝旱灾害能力,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维护良好水生态环境,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
发力”的治水思路,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谋划一批区域重大水源工程、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工
程等,结合龙里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
1
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上,逐步建成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节约用水体系、
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
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龙里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编制龙里县水资
源综合规划是十分必要的。2021年,受龙里县水务管理局委托,贵州省水利水
电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下属规划院,承担了《龙里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过程中多次现场踏勘以及与县政府部门、企业等座谈沟通,报告初稿征询地
方部门及领导意见。本次规划根据龙里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
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拟定龙里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洪、供
水、灌溉、发电、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针对龙里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
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对全县水资源
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划。
根据龙里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情况,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在前次规划的基准
上,以2020年为现状基准年,2025年、2035年为近、远期规划水平年,以构建
节约用水体系、龙里县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体系,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
复体系以及水务综合管理体系等四大体系为核心,提出重点城镇及园区的供水保
障方案,谋划一批区域重大水源工程、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水环境保护与水生
态修复工程。
1、规划目标包括:1)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35年龙里县年末常住总人口
78.4万人(含旅游常住人口),其中城镇人口62.7万人(含旅游常住人口),
农村人口15.7万人,城镇化率80%;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3.93亿元,其中第一
产业19.56亿元,第二产业440.43亿元,第三产业253.95亿元,三产结构
2.7:61.7:35.6;耕地面积30.9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9万亩,旱地灌溉面
积13.53万亩,烤烟灌溉面积1.67万亩,经果林灌溉面积4.33万亩,耕地灌溉
率达到83%,农村人口人均灌溉面积1.91亩;大牲畜4.82万头,小牲畜16.68
万头。2)水安全体系建设目标。①节约用水体系,到2035年节水型社会建设成
效显著,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0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14m3,工业用
水重复利用率大于60%;管网漏损率不超过5%,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5%,再
生水利用率达到40%。②防洪治涝体系,2035年龙里县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小
于0.5%。③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2035年龙里县水资源总量8.50亿m3,水资
源开发利用量28849万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9.2%;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20577
2
万m3(保证率P=80%);经济社会发展多年平均用水量19465万m3,人均用水
量262m3。④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2035年龙里县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
区水质指标达标率100%,新增水土流失预防面积560km2,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面积170km2。⑤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2035年龙里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0亿
m3;万元GDP用水量29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m3,灌溉水利用系数达
到0.50。
2、规划总体布局包括:1)节约用水体系总体布局,从农业、工业、城镇三
个方面,开展节水工作,大力推动节水体制机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增强全社会节
水意识,实施重大节水工程,着力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2)水
资源开发利用体系总体布局,合理安排供水、灌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构建以三
岔河水库、富洪水库、铁厂水库、沙子田水库、水尾水库等5座中型水利枢纽工
程为核心,石板滩水库改扩建、枧槽冲水库、歪寨水库、大竹芒水库、猴子沟水
库、大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为纽带,小型工程为辅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今
冬明春水网建设项目——龙里县库库连通供水工程,大力提高城市供水能力,不
断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严格限制在河流水资源承载
能力范围内;3)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总体布局,合理把握开发利用的
红线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
加强水土保持,维护优良的水生态环境;4)防洪治涝体系总体布局,包括4处
中小河流治理、13处重点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防洪非工程措施,以及9处涝区
治理;5)水资源管理体系总体布局,包括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
综合管理制度和管理能力等。
3、规划总投资:至2035年龙里县水资源规划总投资108.1239亿元(不含
防洪治涝和规划水电站投资)。
3
目录
1综合说明...................................................................................................................1
1.1基本概况..........................................................................................................1
1.2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3
1.3总体规划..........................................................................................................5
1.4防洪减灾..........................................................................................................7
1.5节约用水规划..................................................................................................7
1.6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及需水预测......................................................................9
1.7水资源开发....................................................................................................12
1.8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优化配置................................................................15
1.9水力发电规划................................................................................................19
1.10水资源配置重点工程实施意见..................................................................20
1.11水资源保护..................................................................................................20
1.12水土保持和环境影响初步评价..................................................................21
1.13水资源管理..................................................................................................21
1.14结论与建议..................................................................................................22
2地区概况.................................................................................................................26
2.1自然概况........................................................................................................26
2.2社会经济概况................................................................................................32
2.3水资源分区....................................................................................................35
3水资源调查评价.....................................................................................................36
3.1降水................................................................................................................36
3.2蒸发................................................................................................................37
3.3径流................................................................................................................38
3.4河流泥沙........................................................................................................39
3.5地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39
3.6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52
3.7水资源总量....................................................................................................52
3.8地表水水质....................................................................................................55
I
4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58
4.1水资源开发状况............................................................................................58
4.2水资源利用状况............................................................................................64
5总体规划.................................................................................................................67
5.1指导思想和原则............................................................................................67
5.2规划依据........................................................................................................68
5.3规划范围、规划水平年及规划目标............................................................72
5.4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总体布局....................................................................74
6防洪减灾.................................................................................................................76
6.1防洪规划........................................................................................................76
6.2治涝规划........................................................................................................81
7节约用水规划.........................................................................................................85
7.1节约目标及任务............................................................................................85
7.2节水措施........................................................................................................86
7.3规划水平年用水水平分析............................................................................92
8社会经济发展及需水预测.....................................................................................94
8.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94
8.2总体发展分析................................................................................................95
8.3社会经济发展预测........................................................................................99
8.4需水预测......................................................................................................104
9规划水源工程........................................................................................................116
9.1规划工程水文计算......................................................................................116
9.2规划工程地质条件......................................................................................143
9.3规划中型水库..............................................................................................177
10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优化配置.....................................................................185
10.1水资源配置目标........................................................................................185
10.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85
10.3水资源总体配置........................................................................................188
11重点领域水资源保障.........................................................................................193
11.1农村供水安全保障....................................................................................193
II
11.2城市供水安全保障....................................................................................197
11.3镇驻地供水规划........................................................................................207
11.4粮食安全供水保障....................................................................................209
11.5重要园区供水保障....................................................................................218
12水力发电规划.....................................................................................................229
13水资源保护.........................................................................................................230
13.1水资源保护目标及任务............................................................................230
13.2纳污能力分析............................................................................................230
13.3污染物和入河量预测................................................................................231
13.4重点水域水资源保护................................................................................238
13.5水资源保护措施........................................................................................238
14水库淹没.............................................................................................................242
14.1水库淹没处理范围及淹没损失................................................................242
14.2移民安置规划............................................................................................243
14.3各水库淹没补偿投资估算........................................................................243
15环境影响评价.....................................................................................................246
15.1评价依据及评价范围................................................................................246
15.2环境保护目标............................................................................................247
15.3规划协调性分析........................................................................................248
15.4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251
15.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55
15.6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259
15.7环境监测及跟踪评价................................................................................261
15.8环保投资....................................................................................................263
15.9评价结论及建议........................................................................................263
16水土保持规划.....................................................................................................264
16.1水土流失现状............................................................................................264
16.2水土流失危害分析....................................................................................264
16.3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65
16.4规划原则及目标........................................................................................267
III
16.5水土保持分区及总体布局........................................................................268
16.6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269
16.7监测网络规划............................................................................................274
16.8水土保持投资............................................................................................275
17投资估算.............................................................................................................276
17.1投资估算依据............................................................................................276
17.2投资估算....................................................................................................277
18水资源配置重点工程实施意见与效果评价.....................................................280
18.1水资源配置重点工程选择原则................................................................280
18.2近期工程实施意见....................................................................................280
18.3实施效果评价............................................................................................281
19水资源管理.........................................................................................................282
19.1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282
19.2管理模式及机构设置建议........................................................................283
19.3管理设施规划............................................................................................284
20规划保障措施.....................................................................................................286
21结论与建议.........................................................................................................289
21.1结论............................................................................................................289
21.2建议............................................................................................................291
IV
1综合说明
1.1基本概况
1.1.1地理位置
龙里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腹地,黔南苗族自治州中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6°
45′~107°15′、北纬26°10′~26°49′之间,东西宽33.0km,南北长
73.0km,东与贵定,南与惠水,北与开阳县连接,西靠贵阳市乌当区、花溪区。
总国土面积1521km2,占黔南州总面积的5.81%。占贵州省总面积的0.86%。
1.1.2水文气象
龙里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
沛。多年平均气温14.8℃,多年平均降水量1147.2mm。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
旱、冰雹、秋季低温绵雨、倒春寒、霜冻等。
1
1.1.3河流水系
龙里县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的支流分水岭地带,降
水量丰富。全县共有河流、溪涧102条,其中长江流域92条,珠江流域10条,
河流总长度644km。流域面积20km2以上的主要河流23条,其中乌江水系21
条,珠江红水河水系2条,主要河流有南明河、三元河、湾滩河。
1.1.4区域地质
龙里县地处苗岭山脉中段,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域红河水系的支流分
水岭地区,属黔中南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隆起,山地、丘陵、盆地、
河谷相互交错。
区域内出露地层自寒武系中上统(∈2-3)至三叠系下统(T1),第四系(Q)
零星分布。区域内一级构造单元为扬子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有北部的黔北台隆
及南部的黔南台陷,北部为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南部为贵定SN向构造变形区。
测区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主要为0.05g(中部龙山
镇至三元一带为0.1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主要为Ⅵ度(中部局部可达Ⅶ度),
属中硬场地区,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1.1.5土壤植被
龙里县土壤主要有黄棕壤、黄壤、石灰土、冷烂泥田和胶泥田;全县土壤侵
蚀面积208.65km2,占13.7%,生态环境评价质量为良。县内植被在低海拔地区
为常绿阔叶林,在石灰岩地区多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现有森林以次生的栎
林、马尾松林、杉木林为主,森林覆盖率63.41%。
1.1.6自然资源
龙里县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硫铁、赤铁、褐铁、重晶石、高岭土、
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硅、钾等。县境内有龙里莲花水利风景区、龙里生态
科技示范园、龙架山森林公园、猴子沟景区、茶香刺梨等旅游景观。
1.1.7社会经济
龙里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省城贵阳市的东大门、黔南州的北大门,“南
下经济通道”的重要窗口和门户。龙里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州中北部。总面
2
积1521km2,辖5镇1街道,五镇:龙山镇、谷脚镇、醒狮镇、洗马镇、湾滩河
镇;一街:冠山街道办事处。县人民政府驻冠山街道办事处。2020年年末,龙
里县总人口50.49万人(按常住人口统计,下同),城镇化率61.5%;全县居住
有汉族、布依族、苗族等20余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44.2%。
龙里县位于省会贵阳近郊,是入黔咽喉、四会五达之地。距龙洞堡国际机场
20km;有湘黔、黔桂、贵广、沪昆4条过境铁路(高铁)通三湘下两广;210
国道,厦蓉、贵新高速横贯东西,贵龙城市干道和龙溪城市干道镶嵌黔中、直达
贵阳,加上贵黄高速、贵龙纵线二期、龙水路,规划建设的贵阳旅游环线、双龙
北线,有10条快速通道与贵阳互通。
到2020年底,全县生产总值220.23亿元,比2019年增长7.3%,其中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39亿元、114.22亿元、91.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
长6.4%、7.6%、7.0%;三次产业结构为6.5:51.9:41.6。县人均GDP约为89853
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2.97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到21.25亿元;2020年末,龙
里县总耕地面积32.2万亩;园地10.3万亩、林地157.5万亩、草地2.4万亩。实
灌面积11.88万亩,其中田7.46万亩。乡村人口人均实际灌溉面积达到0.61亩;
大牲畜4.48万头,小牲畜14.37万头。
1.2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1.2.1水资源调查评价
1.2.1.1水资源总量
龙里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不含入境)为8.50亿m3,其中南明河区2.47
亿m3;清水河干流区5.29亿m3;蒙江区0.59亿m3;六硐河区0.16亿m3。
龙里县地下总水资源量为2.03亿m3,占总水资源量的23.9%,其中南明河
区0.60亿m3,清水河干流区1.27亿m3,蒙江区0.13亿m3,六硐河区0.04亿
m3。
1.2.1.2水资源可利用量
龙里县水资源可利用水量为28849万m3,水资源可利用率为39.2%,其中
南明河区9665万m3;清水河干流区17350万m3;蒙江区1467万m3;六硐河区
367万m3。
3
1.2.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1.2.2.1水资源开发状况
龙里县境内设计供水总量为14402万m3,其中:蓄水工程(含山塘)328
处,设计供水量5923万m3;引水工程213处,设计供水量1780万m3;提水工
程8处,设计供水量1722万m3;机井取水工程16处,设计供水量9.09万m3;
规模以下小微型工程现状供水量4968万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6.9%。
1.2.2.2水资源利用状况
龙里县现状用水量1.17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767万m3,林牧渔畜
用水量180万m3,工业用水量3123万m3,城镇公共用水量197万m3,居民生
活用水量500万m3,生态环境用水量20万m3。
龙里县现状水资源开发程度13.8%,其中清水河干流区15.2%;南明河区
10.4%;蒙江区15.1%;六硐河区11.1%。现状2020年,县境内各分区中,清水
河干流区县城城区用水集中,工业及灌溉主要分布在此,水资源开发条件很好,
水资源量丰富;南明河区水资源开发条件较好,水资源量较丰富;蒙江区和六硐
河区面域较小,水资源量较为有限。
现状,龙里县人均用水量约232m3(含旅游常住人口);万元GDP用水量
约53.2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约33.7m3;龙里县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约
607m3/亩。本区域还有一定的节水潜力,本区域的用水水平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满足龙里县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龙里县水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区域内水资源时
间上分布不均,丰水期水资源富足,枯水期水资源缺乏、供水相对紧张。2)水
资源较为丰富,但利用率低,有石板滩、搽耳岩等2座病险水库带病运行。3)
部分工程的灌溉用水被其它生产、生活用水所挤占。4)现有水利工程均为小型
工程,抵御旱灾能力弱。5)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薄弱,缺少蓄、引、提等骨干性
的水利工程,水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6)龙里县地形落差较大,山高水
低,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困难。明伏流相间,造成部分乡村用水困难。7)水资源
开发利用率不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弱。8)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9)
农业水价改革方兴未艾,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尚未建立。10)涉水事务监管能
4
力依然薄弱,重点取用水户在线监测尚未实现全覆盖,水库和灌区等重点水利工
程监测覆盖率低。
1.3总体规划
1.3.1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二十大精神和新国发二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
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
战略部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规划区域治理开发和区域管理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上,合理
配置区域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环境和水生态水景观建设,统筹考虑上、下游,城
市与农村,防洪与发电、航运、水资源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县级水行政管
理部门的有效监督管理提供规划依据,用规划来引导经济社会发展、规范全县水
资源开发行为,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和改善
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
以水资源“合理配置、综合利用、适度开发、加强节约、注重保护”,以及“在
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为原则,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按照区域水资
源分布特点与治理开发现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水资源综合配置
方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进步,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构建“人水和谐、供水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管理高效”的现代水利格局。
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强化水资源综合管
理能力,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及区域发
展致富。
1.3.2规划范围、规划水平年及规划目标
1.3.2.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龙里县全县,总面积1521km²。
1.3.2.2规划水平年
2020年作为现状基准年,2025年作为近期规划水平年,2035年作为远期
规划水平年。
5
1.3.2.3规划目标
2025年前,强化治理开发、促进水生态与环境保护。通过加强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建设,强化水利综合管理。全面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
防治,推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风险防控、隐患治理、事故处置、
应急保障水平,持续增强龙里县水安全保障能力。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控制在25%
左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以上,农田灌溉保证率到80%,灌溉水利
用系数达到0.495;水功能区主要控制指标达标率达到标准,水源地全部达标;
到2025年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为80km2;初步实现现代化管理。
2025年至2035年间,治理开发与保护并重,更加侧重保护。通过完善工程
措施、非工程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维护优良水生态与水环境,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到
34%左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8万亩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00;基
本实现水生态与环境健康发展;到2035年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为90km2;基
本实现现代化管理。
1.3.3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总体布局
(1)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总体布局
按照本次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规划新建水源工程36处,其
中中型水库5座(三岔河水库、富洪水库、铁厂水库、沙子田水库、水尾水库),
小(1)型水库20座、小(2)型水库8座,山塘3座。流域内新增供水能力1.94
亿m3,完全可以解决含龙里中心城区2035年57万人口(含旅游人口折算的常
住人口)的供水安全问题,提高城镇供水保证率,同时为龙里经济开发区及双龙
航空港经济区提供水源保障,另外多余的水量作为龙里县城乡及园区的应急储
备。建设今冬明春水网建设项目——龙里县库库连通供水工程,实现叫水冲水库
与枧槽冲水库联通,枧槽冲水库、三岔河水库及铁厂水库分别与猴子沟水库联通,
向龙里县中心城区供水的水库联通工程,提高中心城区供水保证率。
农业灌溉完成现有工程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并配套实施铁厂水库等
新建水源工程的灌区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8.04万亩。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按照贵
州省“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龙里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结合此次规划具
备农村供水的水源工程,是贵州省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中有力保障措施之一。
6
(2)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总体布局
逐步完善县境内所有城镇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
网),加强对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治理;加强水质监测站网建设;大力推
进生态建设,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区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植被得到恢复,对区域生态环境
有重大影响的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
体系;区域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生态环境得以恢复,生态系统走向良性循环;
河流干流及支流水质按功能区达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区域成为经济社
会快速发展、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
展区域。
(3)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总体布局
制定合理的流域管理目标、管理体制和机制。从水利规划、防洪抗旱、水资
源管理、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河湖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水土保持
监测和应急管理等具体方向分别制定综合管理制度建设意见,同时加强信息化建
设、科技、人才等能力建设,为管理打下基础。
1.4防洪减灾
龙里县防洪减灾治理主要是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及涝区治理。本次
规划纳入中小河流治理任务4条,即独木河、三元河、洗马河和大竹河,综合治
理长度69.4km,保护人口3.73万人,保护耕地3.22万亩,工程总投资39980万
元,均在近期实施;山洪沟治理工程13处,工程措施主要采取堤防、护岸及清
淤措施进行治理,经工程布置,综合治理总长3.36km,工程总投资25100万元,
近期实施5条、远期实施8条;涝区9处,涝区总面积31.25km2,治涝规划工程
总投资规模约9000万元,均在远期实施。
1.5节约用水规划
(1)节水目标
到2025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龙里县行政区域多年平均用水总量
1.6亿m3,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9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23m3(按当
年价计算);管网漏损率不超过7%,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5%,再生水利用率
7
达到25%;水功能区达标率为90%。
到2035年,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龙里县行政区域多年平均用水总量
1.9亿m3,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14m3;管网
漏损率不超过5%,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水功能
区达标率为95%。
(2)节水措施
加大农业节水,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大灌区续建配
套和节水改造力度,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推广精细灌溉,实施非充分灌
溉制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施灌溉渠道以管代渠、推进灌溉水计量进程,畜
牧渔业节水方式等;
加强工业节水,树立“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调整
产业结构,推广节水设备、工艺和技术,实行分质供水,在缺水地区严格控制高
耗水企业发展;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积极推行水
循环梯级利用;严格定额管理,不断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强化生活节水,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落实节水制度实施,加大非常规水源
利用,鼓励水循环系统建立,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
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加强城镇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多种措施推进农村生活节
水。
鼓励非常规水源利用(污水再生利用、雨水积蓄利用及少量矿井水利用)。
(3)结论
经济社会发展多年平均用水量约1.9465亿m³,高于全县2030年用水总量
管控指标1.41亿m³,仅高0.5365亿m³,人均用水量约262m³,作为“黔中新
型工业化示范县”需水量预测基本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以水资源承
载为基础,限制产业结构发展和布局,从而达到满足龙里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
度“三条红线”控制的要求,继续建设节水型社会。
8
1.6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及需水预测
1.6.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1.6.1.1人口与城镇化发展预测
2025年,龙里县总人口达到64.1万人(含旅游人口折算的常住人口,下同),
其中城镇人口44.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2035年,全县总人口达到78.4万
人,其中城镇人口62.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
1.6.1.2经济发展预测
2025年,龙里县GDP350.3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6.04亿元,第二产业
增加值204.0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87.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7.01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130.32亿元。
2035年,全县GDP713.9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9.56亿元,第二产业增
加值440.4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403.71亿元,建筑业增加值36.72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253.95亿元。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成果详见下表。
9
表1-1龙里县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成果表(1)
灌面(万亩)牲畜万头人口(万人)
项目()
序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
号
总总
城
分区合计田土烤烟经果林合计田土烤烟经果林大小大小人人城镇
镇
口口
一思南以上22.029.4910.520.951.0627.089.7612.910.953.464.5214.884.7516.4361.542.875.259.9
清水河干
49.537.463.853.9
1流区16.355.989.060.650.6619.646.1510.680.652.162.709.972.8411.01
2南明河区5.673.511.460.300.407.443.612.230.31.31.824.911.915.42125.411.46
二红水河2.040.630.430.720.262.830.630.620.720.860.070.220.070.252.623.22.8
1蒙江区0.50.220.1500.130.80.220.1500.430.030.050.030.062.423.12.8
2六硐河区1.540.410.280.720.132.030.410.470.720.430.040.170.040.190.200.10
合计24.0610.1210.951.671.3229.9110.3913.531.674.324.5915.14.8216.6864.144.878.462.7
10
表1-1龙里县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成果表(2)单位:亿元
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
项目
序号第二产业(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宠物营养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及培养途径
- 物联网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智慧交通营销方案
- 新疆杨施工方案
- 钢板箱施工方案
- 水箱清洗应急预案
- 大象酒吧营销方案
- 消防工资应急预案
- 宾馆网上营销方案
- 富邦营销方案
-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雪(-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详细解读课件
- 原创《金属材料各种组织金相图片》教学资料课件
- 个人学习-1 .华美企业文化培训
- 重塑商业模式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课件
- 芳香疗法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 2022年宝信软件发展现状及竞争优势分析
- 高级工电工题库:501-600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PPT课件(完整版)
- 初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考试填空题
- 某创业公司员工的自我修养PPT课件
- 《诗经_魏风_伐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