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上册 第1单元《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2课时》课件_第1页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上册 第1单元《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2课时》课件_第2页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上册 第1单元《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2课时》课件_第3页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上册 第1单元《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2课时》课件_第4页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上册 第1单元《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2课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二课时1.电头和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发电地点。导语:交代了颁奖、机构、时间及获奖者应具备的条件。课文细读品味2.说一说第2段体现了新闻的哪些特点?第②段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课文细读品味3.说一说新闻语言的特点?“发现”一词,突出了两位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的卓越贡献,体现了新闻语言的严谨性。“卓有成就”指成绩、效果显著。“颇有建树”指很有功绩,用这两个词评价获奖者的成就,很有分寸,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客观、准确。课文细读品味4.作者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二者分离保证了诺贝尔奖奖项评议的公正性。公正性是权威性的基础。就当时而言,诺贝尔奖只是首次颁发,特别需要强调其权威性,但如果明确写出,需要大量文字(比如介绍奖项评议者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操守),并非消息所能承担,因此,作者巧妙地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既客观,又简洁。课文细读品味1.事实准确、翔实。这则消息虽然很短,却全面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相关信息,包括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以及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金的来源等,清晰、准确、翔实。特色总结2.语言客观、准确。本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简练、平实。在可能涉及主观评价的地方,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严谨。“发现”一词,突出了两位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的卓越贡献,体现了新闻语言的严谨性。“卓有成就”指成绩、效果显著。“颇有建树”指很有功绩,用这两个词评价获奖者的成就,很有分寸,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客观、准确。特色总结3.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本文按事实的重要程度递减的原则,把最重要的内容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程度依次写下去,具体来说就是:课文第一段先介绍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一重要事实;第二段介绍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获奖者情况是这则消息最主要的内容,所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第三段介绍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便于读者更加了解这一奖项;最后一段写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源,以及资金管理权和奖项评议权的分离。特色总结一课一法【中考考点】拟写新闻标题【考点解析】拟写新闻标题是新闻类试题中的常考题型,考查我们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新闻标题拟写法一课一法【设题形式】(1)[中考·威海]请你为“材料五”这则消息拟写标题。(2)[中考·深圳]参观完纪念馆后,小组通讯员写了一篇新闻稿,请你参考范例拟写标题。(3)[中考·衢州]材料二的活动将写成报道向衢州本地媒体投稿,请根据以上探究,拟写一则能突出新闻价值的标题。一课一法【答题技巧】标题要结合新闻的结构特点来拟写,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注意题目中对字数的限制,形式一般为短句,句末不用标点符号。方法如下:(1)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指新闻中概括性强、判断性强的句子。一般在新闻的导语中出现得比较多,有时也出现在中间或结尾部分。(2)要素概括法。找出新闻的六要素,总结成标题。一课一法(3)提取中心法。从新闻的叙述过程中提取与中心有关的信息,然后总结出答案。(4)分层筛选法。先对新闻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层意,去次取主,筛选出关键句(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然后进行句与句之间的连缀整合。(5)形式规范:表达形式多为“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一课一德一行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伽利略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达·芬奇古人言一课一德一行古人行“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这句话出自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屡次科考不中的逆境里,宋应星把多年走访大江南北了解到的生产方式和工农技术记载下来,又查阅很多文献记载,还画出诸多设备的操作图,花了数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天工开物》这部巨著。全书共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和手工业诸如机械、兵器、火药、纺织、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一课一德一行宋应星对上述技术经验进行梳理和概括,令它们成系统、有条理,更易于流传。最难能可贵的是,宋应星坚决驳斥鬼怪迷信之说,主张对事物的考察要用“试见”和“试验”的科学方法。对未经亲自检验的事物和现象,他不会随便下断言,十分严谨客观。晚年,他把书中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教授给乡邻,福泽百姓。一课一德一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在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搭载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25年前,我国第一艘神舟飞船从这里升空,在太空遨游21小时后顺利返回,成功实现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25年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又从这里奔赴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实现中国人在太空的第5次“会师”。今人行一课一德一行科技强国的未来,既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科学精神的传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