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点感染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穿刺点感染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穿刺点感染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穿刺点感染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穿刺点感染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穿刺点感染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穿刺点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大肠杆菌C.白色念珠菌答案:A2.预防穿刺点感染,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是()A.酒精B.碘伏C.新洁尔灭答案:B3.穿刺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无分泌物,属于穿刺点感染的()A.轻度B.中度C.重度答案:A4.更换穿刺部位敷料的时间间隔一般是()A.每天B.2-3天C.一周答案:B5.为降低穿刺点感染风险,穿刺针应选择()A.粗针B.细针C.无所谓答案:B6.穿刺点感染后,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应用抗生素B.更换穿刺部位C.局部消毒答案:C7.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可减少感染,一般穿刺后多久避免沾水()A.4小时B.12小时C.24小时答案:C8.下列哪种情况会增加穿刺点感染几率()A.严格无菌操作B.长期留置穿刺针C.定期更换敷料答案:B9.穿刺点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空气传播B.接触传播C.飞沫传播答案:B10.预防穿刺点感染,患者自身应注意()A.增加营养B.少活动C.多吃水果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穿刺点感染()A.无菌操作不严格B.患者免疫力低下C.穿刺部位潮湿答案:ABC2.预防穿刺点感染的措施包括()A.严格筛选穿刺部位B.规范使用敷料C.合理使用抗生素答案:ABC3.穿刺点感染的表现有()A.局部红肿B.疼痛C.有分泌物答案:ABC4.对穿刺点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点有()A.密切观察局部情况B.及时更换敷料C.遵医嘱用药答案:ABC5.选择穿刺部位时应考虑()A.皮肤完整性B.有无瘢痕C.血管条件答案:ABC6.属于预防穿刺点感染的物品有()A.无菌手套B.合适的穿刺针C.优质敷料答案:ABC7.医护人员在穿刺操作中应做到()A.洗手B.戴口罩C.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答案:ABC8.穿刺后促进穿刺点愈合、减少感染的方法有()A.适当固定穿刺针B.避免局部受压C.保持良好血液循环答案:ABC9.穿刺点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A.局部处理B.全身应用抗生素C.加强营养支持答案:ABC10.患者教育对预防穿刺点感染的内容有()A.保持局部清洁B.避免搔抓C.了解感染症状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1.只要严格消毒,穿刺时可不戴无菌手套。()答案:错2.穿刺部位有轻微疼痛一定是感染了。()答案:错3.定期更换穿刺部位能降低感染风险。()答案:对4.碘伏消毒后无需脱碘。()答案:对5.患者自身营养状况对穿刺点感染无影响。()答案:错6.穿刺后立即用湿毛巾擦拭穿刺部位。()答案:错7.穿刺针越粗,感染风险越低。()答案:错8.发现穿刺点感染应立即拔出穿刺针。()答案:错9.紫外线照射穿刺部位可预防感染。()答案:错10.医护人员操作前不洗手不会导致穿刺点感染。()答案: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1.简述预防穿刺点感染的关键措施。答案:严格无菌操作,包括医护人员洗手、戴口罩手套等;规范选择和消毒穿刺部位;合理使用敷料并定期更换;妥善固定穿刺针,避免局部受压;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如加强营养。2.穿刺点感染的局部处理方法有哪些?答案:首先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清除分泌物。若有红肿,可局部湿敷消肿。若形成脓肿,需在严格无菌下切开引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3.如何判断穿刺点感染的严重程度?答案:轻度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无分泌物;中度除红肿疼痛外,有少量分泌物;重度则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有较多脓性分泌物,甚至伴有局部发热、全身症状等。4.患者在穿刺后应如何配合预防穿刺点感染?答案: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搔抓;按医护人员要求定期更换敷料;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自身免疫力;若穿刺部位出现异常如疼痛、红肿等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1.讨论在临床工作中,如何提高医护人员对穿刺点感染预防的重视程度?答案:开展相关培训,让医护人员深入了解穿刺点感染的危害、原因及预防措施。建立监督机制,对操作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设立奖励制度,对预防工作做得好的人员给予奖励。分享感染案例,增强其防范意识。2.探讨在家庭护理中,预防穿刺点感染的难点及解决办法。答案:难点在于患者及家属无菌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难以保证环境无菌等。解决办法是加强健康教育,教会正确护理方法;提供详细书面指导;定期电话随访,及时解答疑问;必要时上门指导,确保操作规范。3.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穿刺点感染的特点及预防重点。答案:儿童皮肤娇嫩,依从性差,易因搔抓感染,预防重点是妥善固定穿刺针,做好家长及儿童教育。成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好,但可能因工作活动等致穿刺部位受压,要注意固定及避免局部摩擦。老年人免疫力低,愈合慢,需加强营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