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开关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础概述》4200字】_第1页
【《微波开关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础概述》4200字】_第2页
【《微波开关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础概述》4200字】_第3页
【《微波开关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础概述》4200字】_第4页
【《微波开关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础概述》42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波开关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础概述目录TOC\o"1-3"\h\u30879微波开关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础概述 1295861.1开关设计原理 1208381.2散射参数理论 283371.3开关的主要技术指标 3151131.3.1插入损耗 3199441.3.2隔离度 4163601.3.3回波损耗 4137561.4有源器件分析 5198961.5无源器件分析 6170341.5.1微带线 6292351.5.2电阻 6111521.5.3电感 736771.5.4电容 91.1开关设计原理在现代微波开关的设计中,核心器件就是FET开关管。整个开关系统的状态切换几乎都是由FET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来决定的,或者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元件。故而FET晶体管本身就有着“开关特性”。耗尽型MOSFET管截面图和输出特性曲线如下所示:(a)(b)图.SEQ图\*ARABIC1耗尽型MOSFET管。(a)MOSFET截面图;(b)MOSFET输出特性曲线耗尽型FET管的SiO2绝缘层中掺有大量的正离子Na+或K+,渗进衬底,产生沟道,故而在无外加电压时也会有沟道的存在。当外加电压使Vgs>0时,沟道会变宽,当Vgs<0时,沟道变窄甚至夹断,没有电流流通,即此时处于截止区。根据这个特性,可将耗尽型FET管用来设计开关。1.2散射参数理论散射参数即S参数在射频微波电路中应用广泛,是电路设计中常用的分析工具之一。在低频电路中,信号波长较长,元器件的尺寸(一般小于波长的十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将之视为一个节点,故称这种电路为节点电路,使用常规的电压、电流定律来进行电路计算。而在高频(微波)电路中,波长较短,元件的尺寸就不能再视为节点了,故常规的电路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了,这时我们就需要采用电磁场理论中的反射和传输模式来分析电路。器件内部的电磁波干扰,使电压和电流失去了一致性,此时我们可以将实际的微波器件(系统)简化为微波网络,用端口网络去描述器件和电路的参数,即S参数。下面以一个二端口的网络模型为例简单说明一下S参数的含义。如图2所示:图SEQ图\*ARABIC2二端口网络模型二端口网络一共有四个S参数,分别是S11、S22、S12、S21。其中Sab表示能量b端口注入,在a端口测得的能量。各个参数的物理意义如下表所示:表SEQ表\*ARABIC1S参数物理意义S参数物理意义S11端口2匹配时,端口1的反射系数S22端口1匹配时,端口2的反射系数S12端口1匹配时,端口2到端口1的反向传输系数S21端口2匹配时,端口1到端口2的正向传输系数在微波开关等效的二端口网络中,Port1接输入信号为输入端,Port2接输出信号为输出端。那么S11、S22分别表示输入/输出的回波损耗,即表示有多少能量被反射回输入端/输出端。而S21表示插入损耗,即有多少能量被传输到输出端,其值越大表示传输的效率越高。1.3开关的主要技术指标微波开关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三个,分别是插入损耗,隔离度,回波损耗。但是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这三个性能指标相互制约,追求低插入损耗时可能会降低其隔离度,所以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设计指标去衡量取舍,达到要求的指标,让开关整体的性能达到“最优”,这也是本文重点需要研究的点。1.3.1插入损耗插入损耗(IL,InsertionLoss)是指传输网络中插入元器件而产生的负载功率消耗,越小越好。在开关电路中,如果开关处于导通工作状态,那么信号流经开关这一导通支路时所产生的功率消耗就是插入损耗。在开关电路中插入消耗主要由于晶体管产生。其计算如式(1.1)所示:IL(1.SEQ式\*ARABIC1)1.3.2隔离度 FET管在不同的偏压情况下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而所呈现的源极与衬底,漏极与源极,漏极与衬底之间的寄生效应也是不同的。但是当大功率射频信号流经某一支路时,过大的电压摆幅会将原本处于关闭状态的晶体管导通,导致一条支路上的信号会泄露到另一条支路上,因此隔离度(ISO,Isolation)可以表示为当开关关闭时,输入端口泄露到输出端口的信号功率与输入功率之间的差值,即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信号衰减度,是衡量开关截止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可以用开关关闭时的S21参数来衡量。1.3.3回波损耗回波损耗(RL,ReturnLoss)又名反射损耗,顾名思义就是有多少能量被反射到信号的源端,回波损耗越低就代表能量的利用率越高,可用S11、S22分别表示输入回波损耗和输出回波损耗。在开关电路中,可用其衡量端口阻抗匹配程度。如果输出阻抗与负载未匹配,大量信号就会反射回输入端,回波损耗大,传输效率降低。反射系数Γ是反射波和入射波电压之比,公式如下:Γ=(1.SEQ式\*ARABIC2)其中Z0是电路的特征阻抗,Z回波损耗是反射波和入射波的功率之比,公式如下:RL=−20(1.SEQ式\*ARABIC3)有时候我们也会用输入,输出的驻波比(VSWR)来衡量开关的性能,公式如下:VSWR=(1.SEQ式\*ARABIC4)驻波比为1时,代表阻抗完全匹配,此时回波损耗为0,没有能量反射即全部能量辐射出去了;当驻波比无穷大时,表示能量全都反射回输入端了。1.4有源器件分析本次课题研究采用的是0.15μm的GaAspHEMT(pseudomorphicHighElectronMobilityTransistor,砷化镓赝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工艺进行设计的。设计开关时使用到的是工艺库中提供的耗尽型晶体管。如图3所示,开关管的栅极(GATE)作为控制端,而源极(SOURCE)与漏极(DRAIN)作为射频端。(a)(b)图3开关型晶体管。(a)原理图符号;(b)版图结构当对栅极施加0偏压时,源漏极之间由二维电子气形成沟道导通,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沟道等效为一个小电阻Ron;当对栅极施加负偏压时,源漏之间沟道关闭,呈高阻状态,开关视为关断状态,沟道等效为一个电容Coff和一个电阻Roff图4等效电路模型[1]1.5无源器件分析本次设计中还需要用到微带线,电阻,电容,电感等无源器件,工艺库中也有相应的模型与等效电路。1.5.1微带线本次设计中多次用到了微带线作为电路连接匹配单元,其等效结构如下:图5微带线截面图由图可知,微带线是由基片介质上的带状金属与接地金属层构成的,使用了MET1、MET2或者双层金属结构。本次设计使用的工艺库中MET1金属层的厚度为1.33μm。MET2顶层金属的厚度为4μm,其厚度较大且与衬底间的耦合较小,其损耗较小,故而常常使用顶层金属作为器件之间的互连线。工艺库中所提供的两种微带线结构,一种是常规矩形微带线,一种是T型微带线。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电路性能,还需要尽量减小尺寸,使整体电路体积较小。另外,要注意微带线的电流传输所能承受的最大值,防止因为电流过大而烧坏微带线。本次使用的工艺库中,金属层MET1层能承受的最大电流密度为4mA/μm,而MET2为6mA/μm。1.5.2电阻电阻在电路设计中可用于反馈电路,偏置电路等。本次设计使用的工艺库中提供了两种电阻,分别是以薄膜材料形成电阻层的薄膜电阻(TFR,thinfilmresistor)与通过掺杂形成导电层的体电阻(MSR)。以下是两种电阻原理图符号和立体结构图:(a)(b)图6TFR与MSR的原理图符号和立体结构图。(a)TFR与MSR的原理图符号;(b)TFR与MSR立体结构图上图是本次工艺库中W=50μm,L=50μm的两种电阻的原理图符号,可以看出在相同尺寸时体电阻的阻值比薄膜电阻高三倍。本次设计中使用电阻是在开关管的栅(G)端起到是隔离信号的作用,防止射频信号流入直流信号源对其产生影响,阻值较大,为减小电路尺寸故而选择体电阻(MSR)。1.5.3电感电感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源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设计中,例如匹配网络,谐振网络,滤波网络等,本次设计中电感就用于阻抗匹配。电感有多种类型结构,本次设计使用的工艺库中提供了一种平面螺旋电感,其易整合,成本低,结构紧凑,具有电感值低,品质因素高等特性,故而该类电感广泛应用于射频集成电路中。平面螺旋电感可以根据不同的缠绕形状,分为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结构与圆形结构。接下来以工艺库中提供的圆形结构的螺旋电感为例进行说明。如下是圆形螺旋电感的原理图符号与平面示意图:(a)(b)图7圆形螺旋电感的原理图符号与平面示意图。(a)圆形螺旋电感的原理图符号;(b)圆形螺旋电感平面示意图图中所示W(Width)是线圈的宽度,S(Spacing)是线圈缠绕时之间的间距,D(Diameter)是线圈的内径,此外还有一个参数T(NumberofTurn)线圈的匝数。图8圆形螺旋电感立体示意图以上是工艺库中的电感立体结构图,可以看出该电感用双层金属的微带线作为线圈进行缠绕,缠绕至中心后经过空气桥由内部连接到外部。平面螺旋电感主要有两个性能参数,品质因数Q与电感值L。品质因数Q的大小是用来表示电感性能好坏的一个指标。其定义为一个周期内电感中存储能量和消耗能量的比值。品质因数Q越高说明电感的损耗就越少,故而我们在设计中优先选用品质因数高Q的电感。影响电感的品质因数主要有两个方面,结构与工艺。在几何结构方面,圆形螺旋电感结构紧凑,故而有着较高的品质因数Q。在工艺制造方面,可以采用高阻抗衬底材料,或者增大金属层与衬底之间的隔离度以提高品质因数Q。电感值L就是电感量,其在一定频率的条件下为定值。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电感的结构,各类尺寸如前面提到的线宽间距等,还与其工艺材料有关,金属层的电导率,衬底层的电阻率等等。我翻阅了部分资料,大部分都是对方形螺旋电感的电感值的计算,且算法都较为复杂。故而建议在电路设计中采用相关软件对其进行EM仿真,得到电感结构的散射(S)参数数据文件,通过Y与S参数之间的转换公式得到电感值的计算公式[15]Y(1.SEQ式\*ARABIC5)L=(imag(1/(Y(1,1))))/(2×pi×freq)(1.SEQ式\*ARABIC6)此外电感还有另一项比较重要的技术指标,自谐振频率。因为电感中存在寄生电容,随着频率的增加,寄生电容的影响渐渐变大。当到达一个临界点时,此时电感与寄生电容之间满足谐振条件,整个电感就会等效于一个电阻。如果频率继续增大,过了谐振的临界点,整个器件将会失去电感特性呈电容特性。1.5.4电容电容也常常在电路设计中起到阻抗匹配的效果,此外还有隔直流、去耦合、负载及定时等作用。本次设计中主要起到的是阻隔直流的作用,使用的电容是工艺库中的MIM型电容,其平面图与立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图9电容平面与立体结构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电容上下两层是顶层金属MET2(深绿层)和金属MET1层(浅绿层),中间是电介质层(白色边框透明层),旁边红色边框层是用于连接两层金属的通孔。为了方便连接电路,最底端的MET1层接入输入输出端口。根据工艺库的文件,我们可以得知白色边框透明层的电介质层的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