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电网企业室外高温作业防护_第1页
(幻灯)电网企业室外高温作业防护_第2页
(幻灯)电网企业室外高温作业防护_第3页
(幻灯)电网企业室外高温作业防护_第4页
(幻灯)电网企业室外高温作业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网企业室外高温作业的防护

1.室外高温气候的形成

2.高温作业的有关术语概念

3.高温对人的健康影响问题

4.有关高温作业的标准

5.电网企业室外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一、室外高温气候的形成

高温气候的特征主要是热量和水分综合的反映,也即是太阳辐射、气温、气湿和气流这些主要气象因素具体组合的结果。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表面温度高达6000OK,其辐射能量中红外线46%、可见光45%、紫外线9%。一年内,整个地球从太阳辐射获得5.4×1024J的热量。太阳辐射有一大部分被天空云层所反射;一部分穿过大气层至地面。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一部分是太阳本身的直接辐射;一部分是受大气介质散射作用而形成的从天空各个方向投射到地球表面的散射辐射。这些辐射一部分为地面吸收,另一部分为地面所反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取决于地表的性质。绿化的森林和草地,白天可阻挡太阳辐射,夜间又可阻挡地面辐射。

大气温度: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很弱,它主要靠地面热量的向上传播而获得热量。传热的方式有:

①辐射传导:辐射传热主要在离地面接近的气层高度内。由于地球人在现代生产、生活中不断排放二氧化碳、六氟化硫、氟里昂等化学物质,它们在大气层吸收地面发射的辐射,使地球表面空气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②热量交换:这是随着空气的流动而进行的热量传播。因下层空气受到强烈增温的地表影响而增温,产生冷热空气的对流,使热量在垂直方向进行交换;另外水的蒸发对于地面及空气之间热量的交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城市气温比郊区高,这时由于城市街道上除来自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外,还有街道和房屋墙壁反射来的辐射,白天比郊区增温显著、夜晚散热缓慢,这就是城市的“热岛效应”。

大气湿度:

大气中的水汽是太阳辐射热使用海洋、河流、湖泊、土壤以及植物的水分蒸发所产生。地球表面每年约蒸发518.6×103m3的水分,需12.60×1023J的热量,约占地球上来自太阳全部能量的2.5%。空气湿度是指相对湿度而言,它是气候的重要因素。我国华中地区夏季为温暖海洋气团所控制,气温高,蒸发旺盛,加之湖泊、江河表面有足够的水面供作蒸发,同时夏季草木繁茂,加强了植被的水分蒸发量,因此湿度很大。

……

我国炎热地区我国炎热地区有长江上游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大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珠江流域及华南沿海地带和岛屿、云南南部地区。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夏季是以持续长时间的高气温、高湿度、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强烈、平均风速不大为特点的炎热气候。处于炎热地区的电网企业要注意加强对夏季室外作业员工的安全健康防护。

二、高温作业的有关术语概念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GB/T4200-1997)

2.室外高温作业室外气温达到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有太阳辐射的室外工作地点黑球温度高于室外荫处的黑球温度4℃或4℃以上的作业。(DL/T669-1999)

3.WBGT指数

WBGT指数也称为湿球黑球温度(℃

),是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

)和干球温度(ta)三种参数,并由公式计算而获得。室内作业:WBGT=0.7tnw

+0.3tg………(1)

室外作业:WBGT=0.7tnw+0.2tg+0.1ta

……………..(2)

4.接触室外高温作业时间

作业人员一个工作日(8h)在太阳辐射下的累计时间(min)

5.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

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中每日13:00~14:00的气温平均值。

6.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三、高温对人体的影响问题

室外高温作业除受太阳辐射作用外,还受到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热的作用。虽然热辐射强度较高温车间低,但其持续的时间较长;此外,夏季室外在密集植物区域的作业点,如遇到无风则形成闷热环境。尤其在10:00~16:00这段时间内,气温升高、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强度大。气温常高于皮肤温度,以对流附加热持续作用于人体,此时如果劳动强度过大,则可因大量出汗,使机体水盐代谢紧张,甚至因蓄热过度而发生中暑。1.急性热致疾患-中暑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因“热”的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其死亡率可达10%~80%。表生产性中暑的特征临床特征生产性中暑一般性中暑发病年龄年轻年老是否流行发生个别发生流行发生体温过高较高极高有无中暑易患疾病少见常有流行气候不一定持续热浪出汗情况可以有汗常无汗酸碱失调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显著轻度急性肾衰常见少见高尿酸血症显著轻度酶升高水平显著增高轻度增高

2.慢性热致疾患

慢性热致疾患指长期的热直接作用所致的疾病外,也包括热的长期作用而引起的生理机能障碍;长期在高温下劳动,体力消耗较大而造成的衰弱;因热的作用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诱发其它疾病;由于机体的热应激而加重原先存在的疾病。长期高温作业过程中,人体在反复受热和劳动负荷双重作用下,生理功能失调。个人体质因素和以往的病史不同、热接触的程度和时间不同,因而临床症状和异常表现不一样。

表长期热接触所产生的蓄积作用高温作业几个月后高温作业几年后慢性热衰竭,症状有:头痛、高血压、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心胃痛、失眠、易激怒、心动过肌损害;消化器官非恶性疾患;血红蛋速、眩晕、恶心。白过少

3.影响人的注意力和动作协调高温可以影响人的精力集中和动作协调,因此,在高温作业环境下误差率升高,工效降低,易发生安全事故。

Beshir曾研究过一组健康人群在三种温度下(WBGT20℃、26℃、30℃

)工作,对示踪操纵能力的影响。发现:

WBGT20℃平均误差值是3~4次;WBGT26℃平均误差值是6~7次;WBGT30℃平均误差值是8~9次。

四、有关高温作业的标准

1.范围

适用于电力行业室内、室外高温作业。如:火电、电建、供输电、修造企业等。

2.标准

(1)《高温作业场所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34-1989

(2)《高温作业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200-1997

(代替GB4200-1984)

(3)《室外高温作业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9-1999

《室外高温作业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9-1999规定:

①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小于30℃的地区,室外高温作业按表1分级。

表1

室外高温作业分级标准热辐射黑球温差(℃)接触时间(min)

4-5.45.5-6.97.0-8.48.5-9.910-11.411.5-13≥13

≤120ⅠⅠⅠⅡⅡⅢⅢ121-240ⅠⅠⅡⅡⅢⅢⅣ241-360ⅠⅡ

ⅡⅢⅢ

ⅣⅣ

≥361Ⅰ

ⅢⅣⅣⅣ

②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等于或高于30℃的地区,室外高温作业按表2分级。

表2

室外高温作业分级标准热辐射黑球温差(℃)接触时间(min)

4-5.45.5-6.97.0-8.48.5-9.910-11.411.5-13≥13

≤120ⅠⅠⅡⅡⅢⅢⅣ

121-240ⅠⅡⅡⅢⅢⅣⅣ

241-360ⅡⅡ

ⅢⅢ

ⅣⅣⅣ

≥361Ⅱ

ⅢⅣⅣⅣⅣ

注:凡室外高温作业地点,空气相对湿度平均等于或大于80%的工种(岗位),应在分级基础上提高一级,但最高为Ⅳ级。

③监测周期、内容及仪器

A.监测周期:

每年在最热季节(本地区出现或高于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监测一次。

B.测试内容:黑球温度(℃)、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相对湿度(%)。

C.测试仪器:

WBGT测量仪;

黑球温度测定仪;通风干湿度计;

监测要求

A.必须在夏季最热月本地区实际出现或高于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测试。

B.在生产劳动正常状态下,室外有太阳辐射时测定。

C.每一工作地点,每天测3次,测试时为9:00-10:00,13:00-14:00,16:00-17:00连测3天,取平均值。

D.相对湿度应在本地区最热月,每天13:00-15:00测一次,连测五天,取平均值。

(4)《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Z.2-2002,规定了:

①按体力劳动指数提出了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上限值

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上限值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分区小于30℃地区大于或等于30℃地区

≤153132∽203031∽252930≥252829

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的计算方法:综合温度(℃)=湿球温度(℃)×0.7+

黑球温度(℃)×0.3

当无热辐射存在时,黑球温度可用干球温度代替。

②高温作业分级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接触高温WBGT指数(℃)作业时间(min)

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0-4041-4243--120ⅠⅠⅠⅠⅡⅡⅡⅢⅢⅢ121-240ⅠⅠⅡⅡⅢⅢⅣⅣ241-360ⅡⅡⅢⅢⅣⅣ

361-ⅢⅢⅣⅣ

在工作地点定向辐射热强度平均值等于或大于2kw/m2的高温作业,应在上表的基础上相应提高一个等级,但最高不应超过Ⅳ级。

五、电网企业室外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1.选取适应高温作业的人员男性,25~45岁,体重正常,体形修长者。就业前体检,排除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肺结核、肝脏疾病、肾脏病、肥胖病、贫血及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汗腺过多或对热敏感者。

2.配备高温作业防护用品高温作业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晒霜等。

3.合理安排作息制度早晚工作,中午休息;尽可能白天作“凉活”,晚间作“热活”;采取勤倒班的方法,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在通风荫凉处休息,可避免辐射与对流附加热的作用,促进散热,加快热平衡的恢复。

4.供给合理高温饮料合理饮水,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