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668-2023 水稻土地力等级划分与培肥技术规程_第1页
DB23∕T 3668-2023 水稻土地力等级划分与培肥技术规程_第2页
DB23∕T 3668-2023 水稻土地力等级划分与培肥技术规程_第3页
DB23∕T 3668-2023 水稻土地力等级划分与培肥技术规程_第4页
DB23∕T 3668-2023 水稻土地力等级划分与培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

CCSB1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668—2023

水稻土地力等级划分与培肥

技术规程

2023-12-29发布2024-01-28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3668—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黑

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前进农场有限公司、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北

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二农场有限公司、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零农场有限公司、肇东市农业开发服务中

心联合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秋菊、黄晶、焦峰、李建勋、李鹏绯、刘鑫、李婧阳、刘春发、邹佳何、常

本超、王洪志、田立彬、薛忠海、谭龙、姜宇、左辛、宋方杰、孙吉军、隋玉刚、刘杰、于瑞国、高向

达、许巍、孙文涛。

I

DB23/T3668—2023

水稻土地力等级划分与培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田土壤地力等级划分与培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稻田土壤地力等级划分、稻田土壤

培肥技术及田间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稻田土壤地力等级划分与培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685水田平地施肥搅浆机

GB/T33469耕地质量等级

NY/T740田间开沟机械作业质量

NY/T889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890—2004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的测定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

NY/T1121土壤检测

NY/T2148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稻田土壤肥力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所得到的综合指数。

3.2

稻田土壤地力等级

基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水稻产量比的综合评估,对稻田土壤地力进行分等定级。

4稻田土壤地力等级划分

4.1土壤采样

按NY/T1121规定的方法执行。

4.2土壤测试

4.2.1土壤速效钾的测试按NY/T889中规定执行;

1

DB23/T3668—2023

4.2.2土壤pH的测试按照NY/T1121.2中规定执行;容重按照NY/T1121.4中规定执行;有机质按照

NY/T1121.6中规定执行;全氮按照NY/T1121.24中规定执行;有效磷按NY/T1121.7中规定执行。

4.2.3土壤碱解氮的测定按照《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方法执行;

4.2.4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测定方法参见附录A;

4.2.5土壤还原性硫含量测定方法参见附录B;

4.2.6土壤氧化锰含量测定按照NY/T890-2004中有效锰检测规定执行。

4.3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计算

4.3.1选取稻田耕层厚度、土壤容重、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按照Fuzzy

综合评判法计算,计算方法见附录D。

4.3.2还原物质总量为2.7coml/kg~3.5coml/kg和>3.5coml/kg时;或还原性硫含量为500mg/kg~600

mg/kg和>600mg/kg时;或氧化锰含量为250mg/kg~300mg/kg和>300mg/kg时,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相

应降低0.05和0.10。

4.4稻田土壤地力等级划分

按照附录C进行区域划分,基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四分位法分级(<25%、25%~75%和>75%),

结合水稻产量比分级(<75%、75%~85%和>85%),确定稻田土壤肥力等级(表1)。

表1稻田土壤地力等级划分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水稻相对产量

评估结果地力等级

黑龙江中南部稻区黑龙江西部稻区黑龙江东部稻区(%)

>85高肥高产1

>0.85>0.80>0.7575~85高肥中产2

<75高肥低产3

>85中肥高产4

0.60~0.850.65~0.800.50~0.7575~85中肥中产5

<75中肥低产6

>85低肥高产7

<0.60<0.65<0.5075~85低肥中产8

<75低肥低产9

5稻田土壤培肥技术

5.1分级培肥原则

1级~3级以保育为主,保持土壤肥力;4级~6级以培肥为主,在推荐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有机培肥;7

级~9级以改良为主,优先消除障碍因子。

5.2培肥方法

不同肥力等级稻田培肥方法参见表2。

2

DB23/T3668—2023

表2水稻土土壤培肥技术

等级黑龙江省中南部稻区黑龙江省西部稻区黑龙江省东部稻区

秸秆粉碎连续还田,第1年秸秆还

秸秆粉碎连续还田,第1年秸秆还田时配施调控氮素,

1级~3级田时配施调控氮素,纯氮2kg/667

纯氮1.5kg/667m2~2kg/667m2,之后还田无需配施氮素;

m2,之后还田无需配施氮素;

4级~6级秸秆粉碎连续还田,第1年、第2年连续2年配施调控氮素,纯氮2kg/667m2,翻压还田;

秸秆粉碎连续还田,第1年、第2年连续2年配施调控氮素,纯氮2kg/667m2,或施用堆沤肥或有机肥(1000

7级~9级

kg/667m2~1500kg/667m2),连续2年到3年;

采用深翻1年~浅翻1年~旋耕2年采用深翻1年~浅翻1年~旋耕2年

采用深翻年浅翻年旋耕的周期性整地模式,秋翻春旋;的周期性整地模式,秋翻春旋;

耕整地1~1~2

年的周期性整地模式,秋翻春盐碱类型稻田,采用深松、春季旱有冷潜问题稻田,采用秋翻、深松、

方式

旋。平整免搅浆、勤排勤灌、施用酸性稻壳深松、开沟排水、间歇灌溉、

肥料和有机肥。晒田耕作栽培相结合的方式。

注:各等级推荐施肥参照附录E。

6田间档案

应建立田间档案,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稻田土壤地力等级划分、稻田土壤培肥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

3

DB23/T3668—2023

附录A

(资料性)

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的测定

A.1原理

土壤氧化还原的强度因素(氧化还原电位)和数量因素(还原性物质量)是土壤氧化还原过程中既

相关又相区别的两个方面,在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土壤营养状况以及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中,数量因素起

重要的作用,测定还原性物质可以具体表示这种数量关系,并能揭示其中某种物质所占的比重及其作用。

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用硫酸铝溶液浸提,浸出液在高温和酸化条件下能被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者统称为还

原性物质总量。在以硫酸铝为浸提剂时,浸出液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不同强度氧化剂的作用,可将还原

性物质区分为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亚铁和二价锰,并可计算出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

A.2试剂

A.2.1硫酸铝浸提剂c[Al2(SO4)3·18H2O]=0.1mo1/L,称取66.6g硫酸铝[Al2(SO4)3·18H2O],溶于950mL

水中,溶液pH约1.5~1.9,用5mo1/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2.50,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A.2.2氢氧化钠溶液:5mo1/L,称取2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

A.2.3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K2Cr2O7)=0.0200mo1/L]:0.0200mo1/L,称取经150℃烘干2h的0.9806g

重铬酸钾(精确至0.0001g),加入200mL水,加热溶解,冷却后,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A.2.4硫酸亚铁标准溶液[c(FeSO4)=0.02mo1/L]:0.02mo1/L,称取5.56g硫酸亚铁(FeSO4·7H2O)或7.84

g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溶于5mL硫酸(1+1)溶液中,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A.2.5硫酸溶液(1+1)。

A.2.6邻啡啰啉指示剂:称取1.49g邻啡啰啉(C12H8N2·H2O),溶于含有0.70g硫酸亚铁(FeSO4·7H2O)

或1.0g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的100mL水溶液中,保存于棕色瓶中。

A.3仪器

A.3.1锥形瓶,250mL。

A.4操作步骤

A.4.1称取10.0000g新鲜土样(精确0.0001g,同时测定含水量)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0.00

mL硫酸铝浸提剂,加塞,摇匀。放置5min后用慢速滤纸过滤于另一250mL锥形瓶中,加塞,滤液

立即进行还原性物质总量的测定。滤液还可作活性还原性物质、亚铁和二价锰的测定用。

A.4.2吸取5.00mL~25.00mL滤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和5mL

硫酸(1+1)溶液,再加入水至总体积约为50mL。在锥形瓶口加盖小漏斗,在95℃以上的水浴加热20

min。加热后的溶液颜色仍应是橙黄色或绿黄色,如以绿色为主则应弃去,另吸取较少滤液重做。冷却

后,加入2滴邻啡啰啉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由黄色经绿色突变至棕红色为终点。同

时做空白试验。

注:用硫酸铝作还原性物质的浸提剂,是由于Al3+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和相当强的络合能力。硫酸根不

4

DB23/T3668—2023

但具有相当强的交换和络合能力(对某些有机还原性物质),而且不致干扰以后在同一浸出液中测定各

种还原性物质。此外,硫酸铝溶液还有很强的缓冲能力,在浸提过程中,可使浸出液的pH改变较小。

浸出液的低pH(pH值为2.5左右),有利于防止浸出液中亚铁的被氧化。同时,硫酸铝是一种电解质

溶液,有助于土样的凝聚,便于过滤。

A.5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

W=C20(Vo-V)t/Vo/m/k100

式中:W:还原性物质总量,cmo1/kg;

C: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1/L;

20:加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体积,mL;

Vo:空白试验消耗硫酸亚铁标准溶液体积,mL;

V: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用量,mL;

t:分取倍数(待测液体积200mL/吸取待测液体积);

m:新鲜土样质量,g;

k:新鲜土样换算成烘干土样的水分换算系数。

A.6允许误差

样品进行两份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取两位小数。两份平行测定结果允许误差为0.05

cmo1/kg~0.10cmo1/kg。

5

DB23/T3668—2023

附录B

(资料性)

土壤硫离子测定方法

B.1方法

电极直接测定法——标准加入法

B.2试验原理

硫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土壤中的硫化物,具有选择性好、测量范围宽、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土

壤中的硫化物当加入盐酸后则生成硫化氢气体,借助二氧化碳气流将硫化氢带至醋酸锌二醋酸钠的吸收

液中,然后用碱性EDTA-抗坏血酸混合液溶解,用硫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

当硫离子选择性电极同溶液触时,所产生的电位与硫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呈线性关系。即

E=E0—Slog[S2-],在室温下,试验求得的能斯特斜率S为30mV/pS2-。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一

般土壤中元素不干扰测定。测定范围为0.2mg/kg~50mg/kg,测定下限为0.2mg/kg。

B.3试剂制备

试剂1:抗氧化络合剂储备液;称取5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和50g氢氧化钠,溶解于20mL蒸

馏水中,加入12g抗坏血酸,稀释至250mL,每1d~2d新鲜配制。

试剂2:硫化钠标准液:称取0.3753g一级或二级硫化钠(Na2S·9H2O),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

10g二胺四乙酸二钠盐,10g氢氧化钠,24g抗坏血酸,振荡使混合物溶解,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稀

释至250mL。必要时用碘量法标定。然后根据计算,在测定前取1份体积的抗氧化络合剂储备液,加

入4份体积的蒸馏水,将硫化物标准液稀释成0.1mg/L~100mg/L的硫化物标准液。

B.4仪器和设备

硫离子选择性电极(314型,江苏分析仪器厂)为指示电极,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江

苏分析仪器厂)。

B.5操作步骤

快速准确称取5g土壤,置于100mL的烧杯中,迅速加入10mL抗氧化络合剂储备液,40mL蒸

馏水,插入电极,轻微搅拌,记录电位(E1)。然后加入0.1mL~1mL标准硫化物溶液(其浓度的选

择应在加入后使ΔE>10MV为宜),记录电位(E2),按标准加入法计算未知液中硫离子的浓度。

B.6绘制工作曲线

分别移取0.1mL、0.2mL、1mL、2mL、10mL和20mL当天标定的硫化钠溶液放置于100mL棕

色容量瓶中,用抗氧化络合剂储备液稀释至标线。其硫离子的含量分别是0.1mg/L、0.2mg/L、1mg/L、

2mg/L、10mg/L和20mg/L。分别移取30mL~40mL上述溶液放入烧杯中,插入Ag2S电极和双盐桥

饱和甘汞电极,在搅拌下测其电位值。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以电位值E为纵坐标,硫离子浓度为横坐标

绘制工作曲线。

B.7计算

按照下式计算硫化物的含量:

C(mg/kg)=aS2-50/W

式中:C:样品中S2-的含量,mg/kg;

6

DB23/T3668—2023

aS2-:由工作曲线查得浸泡液中S2-离子的浓度,mg/L;

50:加入抗氧化络合剂使用液量,mL;

W:分析样品烘干后重量,g。

7

DB23/T3668—2023

附录C

(规范性)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区域分类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区域分类按表C.1。

表C.1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区域分类表

区域所辖地区包含县(市、区)

甘南县、龙江县、克山县、克东县、依安

县、拜泉县、泰来县、富裕县、肇州县、

肇源县、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黑龙江西部稻区齐齐哈尔、大庆、绥化

绥化市北林区,肇东市、安达市、海伦市、

绥棱县、青冈县、庆安县、兰西县、望奎

县、明水县、讷河市

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

通河县、延寿县、尚志市、五常市、绥芬

黑龙江中南部稻区哈尔滨、牡丹江

河市、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东宁市、

林口县

萝北县、绥滨县、桦南县、桦川县、汤原

县、同江市、富锦市、抚远市、集贤县、

黑龙江东部稻区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

宝清县、友谊县、饶河县、勃利县、虎林

市、密山市、鸡东县、佳木斯郊区

呼玛县、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

大小兴安岭山区大兴安岭、黑河、伊春嫩江县、孙吴县、逊克县、铁力市、汤旺

县、丰林县、南岔县、大箐山县、嘉荫县

注:根据水稻分区来看,大小兴安岭山区受热量资源制约,水稻种植面积较小,此次分级不包括此区。

1

DB23/T3668—2023

附录D

(资料性)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计算

D.1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计算流程

本标准中选取稻田耕层厚度、土壤容重、pH、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

按照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权重加权求和进行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计算。计算流程如图E.1:

肥力指标

相关分析隶属度函数

指标相关系数隶属度函数拐点值

指标权重隶属度值

加乘

综合肥力指数

图D.1综合肥力指数计算流程

D.2各肥力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各项肥力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获得某一肥力指标与其他肥力指标相关系数的

平均值(不包括肥力指标自身的相关系数),将该平均值与所有肥力指标相关系数平均值总和的比值作

为该肥力指标的权重。

D.3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函数的选择

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函数模型有两类。容重和pH采用梯型隶属度函数(抛物线型,图2a),耕

层厚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采用正相关型隶属度函数(S型,图2b)。

图2a图2b

图D.2隶属度函数模型

2

DB23/T3668—2023

梯型隶属度函数为:

正相关型隶属度函数为:

D.4隶属度拐点值

各指标隶属度函数所采用的拐点值详见附表2。

表D.1各区域隶属度函数拐点数值

容重pH耕层厚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

项目

(gcm-3)(水)(cm)(gkg-1)(gkg-1)(mgkg-1)(mgkg-1)(mgkg-1)

X11.05.515201.015020130

X21.16.520502.525040200

X31.27.0------

X41.47.5------

D.5肥力指标隶属度的计算

将肥力指标的实测值,代入相应的隶属度函数,计算隶属度值。

D.6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数的计算

以模糊数学中的加乘原则为原理,利用各土壤肥力指标的权重值和隶属度值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