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010
CCSF15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783—2024
地热井监测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andevaluationofgeothermalwells
2024-11-28发布2024-12-28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783—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资料收集...........................................................................1
5监测要求...........................................................................1
监测方案.......................................................................1
监测内容.......................................................................2
监测频率.......................................................................2
监测精度.......................................................................2
监测方法.......................................................................2
6数据采集与记录.....................................................................3
数据采集.......................................................................3
数据记录.......................................................................3
7数据整理与保存.....................................................................4
数据整理.......................................................................4
资料管理.......................................................................4
8地热资源监测评价...................................................................4
9成果报告...........................................................................5
附录A(资料性)地热井监测方案示例...................................................7
附录B(资料性)地热井动态监测记录表.................................................8
附录C(资料性)水位监测年报表......................................................10
附录D(资料性)水量监测年报表......................................................11
附录E(资料性)水温监测年报表......................................................12
附录F(资料性)地热井监测评价报告编写提纲..........................................13
参考文献.............................................................................15
I
DB37/T478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I
DB37/T4783—2024
地热井监测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热井监测评价资料收集、监测要求、数据采集与记录、数据整理与保存、地热资源
监测评价、成果报告编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热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监测评价工作,地热田监测及评价工作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1615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NB/T10097地热能术语
DB37/T4253地热资源勘查技术规程
DB37/T4310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1615、NB/T10097、DB37/T42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旁测管monitoringtube
一种固定在泵管或井壁旁,便于水位监测的管道。
井温监测geo-thermalmonitoring
为分析地热尾水回灌对地温场的影响,在地热水停采阶段,对采灌井全井段温度的定期观测。
4资料收集
进行监测工作前应广泛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a)区域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热地质条件、区域开发利用现状、周边地热井情况等资料。
b)地热井资料,包括:名称、位置、成井深度、开发利用层位、开采深度、成井结构等。
c)采矿许可证、取水许可证、开发利用现状、回灌现状等。
d)监测资料:包括以往工作取得的各项监测资料,如成井时的水位、水温、水量、化学组分等。
e)地热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水位下降、水温降低、热污染、水化学污染等。
f)供暖面积、供暖工程温度、洗浴人次等。
5监测要求
监测方案
1
DB37/T4783—2024
5.1.1监测方案内容应包括:监测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实物工作量及进度安排、组织结
构及人员安排、经费预算、保障措施等。编写提纲见附录A。
5.1.2在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中应重点说明监测内容、监测频率、监测精度、监测方法等,并应说明
监测设施安装要求及注意事项。
监测内容
5.2.1地热资源开采期监测内容包括水位(压力)、水量、水温、化学组分等;非开采期监测内容包
括水位(压力)、井温等。
5.2.2水位包括采灌井动水位、静水位等。
5.2.3水量包括开采量、回灌量、回扬量等。
5.2.4水温包括开采井井口温度、回灌尾水温度等。
5.2.5化学组分分析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2-2-++2+2+-
a)简分析项目:HCO3、Cl、SO4、CO3、K、Na、Ca、Mg、pH值、NO3、溶解性总固体、总硬
度、耗氧量、达到医疗价值的微量元素或放射性元素等。
b)全分析项目:包括简分析项目、微量元素和特殊组分(F、Br、I、SiO2、B、H2S、Al、Pb、Cs、
Fe、Mn、Li、Sr、Cu、Zn等)、放射性元素(U、Ra、Rn、Th)及总α、总ß放射性等。
c)气体成分包括:H2S、CO2、O2、N2、H2、CO、NH4等。
5.2.6地热尾水回灌时,应对井温进行监测。
监测频率
5.3.1水位(压力)、水量、水温按下列要求进行监测。
a)水位(压力)、水量、水温应同步观测。
b)地热尾水回灌时,回灌井与开采井水位(压力)同时监测。
c)开采期,采用自动监测设备时,频率设定为1次/h;采用人工监测时,频率设定为1次/d。
d)非开采期,采用自动监测设备时,频率设定为1次/d;采用人工监测时,频率设定为1次/10
d。
5.3.2化学组分按下列要求进行监测。
a)易受气候影响的地热资源,开采井应在枯水期进行样品采集;不易受气候影响的地热资源,
开采井应在开采高峰期进行样品采集。
b)回灌井应在回灌运行前进行样品采集。
c)简分析项目每1年监测1次,全分析项目及气体成分每5年监测1次,化验结果变化较大的
应加大监测频率。
5.3.3井温应在地热尾水回灌前后各监测1次。回灌开始前15d内完成监测,回灌结束后15d至30d
内完成监测。
监测精度
水位观测数据精确到0.01m;压力观测数据精确到0.01MPa;水温观测数据精确到0.1℃;水量观
3
测数据精确到0.01m;井温观测数据精确到0.1℃。
监测方法
5.5.1水位(压力)、水量、水温监测
5.5.1.1根据地热井各监测内容的动态变化特征及所处环境特点,选取合适的监测仪器,保证监测精
度和监测时效性。
2
DB37/T4783—2024
5.5.1.2监测仪器包括水位计、压力计、温度计、流量计等。
5.5.1.3压力计、温度计、流量计应距井口就近规范安装,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5.5.1.4安装仪器前应掌握地热井所在区域的极端天气和降雨特征,做好监测装置的防雨、防潮、防
冻、防盗保护等。
5.5.1.5按照仪器特性及说明书要求,定期校验,校验方法和精度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计量管理的规
定。
5.5.1.6按数据采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宜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并每年利用
人工监测进行数据的验证。
5.5.1.7人工监测按下列要求执行。
a)宜设置旁测管,便于测线的下入,旁测管应与泵管等长。
b)现场测量、记录和检查应由2人以上完成。手动测量时应提前检查测量工具是否完好,水位
两次测量误差小于0.01m方可记录。
c)采用仪器测量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待数据稳定后方可记录。
5.5.1.8自动监测按下列要求执行。
a)监测网络建设时,应保障电力供应和信号发射,有线传输应保障线路通畅,无线传输应保障
网络环境。
b)自动监测仪器应每年校验1次,采用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比测的方式进行。
5.5.2化学组分监测
5.5.2.1宜由专业人员进行样品采集,送至具有相关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测试。
5.5.2.2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按DB37/T4253规定执行。
5.5.3井温监测
5.5.3.1采用高精度井温仪进行地热井内测温。
5.5.3.2由井口自上而下观测,至井底后自下而上复测,结果取两者平均值。若2次监测数据相差超
过0.5℃,应重新监测。
5.5.3.3热储段测点间距不应大于5m,其他位置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0m。
6数据采集与记录
数据采集
6.1.1每月至少采集并保存数据1次。
6.1.2应同时记录地热井采、灌过程中发生的影响监测内容操作事项,便于后期数据异常的原因分析。
数据记录
6.2.1原始测量数据和记录事项均要在现场直接记录于电子手簿或人工手簿中,并签字确认。
6.2.2人工手簿中任何原始记录均不应涂改。如出现记录错误,应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写出正确的
数字与文字,并注明原因及涂改人。作废的测量数据应以单线划去,重测记录需加注“重测”二字,并
注明原作废数据记录于何处。
6.2.3电子手簿中所有原始记录在首次录入确定后不应修改,如检查确定存在错误数据只能标注显示
错误,并注明错误原因。重测数据另建档录入,应标注原始记录存档位置。
6.2.4地热井动态监测记录表见附录B。
3
DB37/T4783—2024
7数据整理与保存
数据整理
7.1.1监测数据采集后,应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
7.1.2因计数或记录错误、操作不当等产生个别的异常数据,采用统计的方法判别,确定后应予以剔
除。
7.1.3水位监测数据按下列要求进行整理:
a)为消除井筒效应,更加精确的研究地热水位动态变化特征,需将不同温度的观测水位统一换
算到某一温度下的校正水位。可按公式(1)式进行水位校正;
×ℎ
=···································································(1)
𝜌𝜌1�𝐻𝐻1−�
𝑡𝑡1
式中:𝐻𝐻𝐻𝐻−𝜌𝜌2
Ht——校正后水位埋深,单位为米(m);
H1——取水段中点垂深,单位为米(m);
3
ρ1——地热井内水柱平均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一般取热储与液面的平均温度所
对应的密度;
h——观测水位埋深,单位为米(m);
3
ρ2——校正温度对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ρ1、ρ2取值参见GB/T11615中参考值。
b)编制地热水位监测年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水位标高和水位埋深、每月及年内的水位
特征值(最高、最低、平均)等,表格见附录C,并绘制水位动态变化曲线。
7.1.4编制水量监测年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采灌总量、瞬时流量,表格见附录D,并绘制水
量动态变化曲线。
7.1.5编制地热水温监测年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每月及年内的温度特征值等,表格见附录E,
并绘制水温动态变化曲线。
7.1.6汇总多年水质化验资料,绘制主要离子动态变化曲线。
7.1.7根据井温监测资料,绘制不同时期测温曲线。
资料管理
7.2.1建立地热水监测点卡片,作为永久档案资料。卡片内容应包括监测点位置、坐标、地面高程、
测点高程、井位示意图、综合柱状图、监测目的层位、起止深度、监测内容、建井日期、监测井用途、
起测日期、监测记事等。
7.2.2应对各类监测数据分类整理、编目、存档,在原始纸介质资料保存的同时,应建立地热井监测
电子文档。
8地热资源监测评价
分析年度总开采量与批复生产规模的符合性。
根据开采井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分析水位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预测水位变化趋势。
根据水温动态监测资料,分析水温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根据化验资料,分析主要离子及特征离子含量年际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根据气体成分化验资料,分析水溶气中主要气体含量变化特征,评价气体组分对大气可能造成的
污染。
4
DB37/T4783—2024
根据地热资源开发用途对地热水质量进行相应评价,按DB37/T4253执行。
按公式(2)计算地热资源开采的热能,按照GB/T11615规定,评价地热资源开发节能和减排效
果。
=()····································································(2)
式中:𝑄𝑄𝑄𝑄𝐿𝐿𝑐𝑐𝑤𝑤𝜌𝜌𝑤𝑤𝑡𝑡−𝑡𝑡0
Q——地热资源开采的热能,单位为焦(J);
3
QL——地热水年度开采量,单位为立方米(m);
cw——水的比热,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J/(kg·℃)];
3
ρw——地热水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t——开采井井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0——尾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用地热利用率表示地热水全年有效利用的热量与全年可供热量的比值,采用公式(3)进行计算,
分析地热资源利用效率。
()
=··········································································(3)
()
𝑄𝑄1𝑡𝑡−𝑡𝑡0
式中:𝜂𝜂𝑄𝑄2𝑡𝑡−𝑡𝑡1
η——地热能利用率,无量纲;
3
Q1——地热水年度开采量,单位为立方米(m);
3
Q2——地热水年度可开采量,单位为立方米(m);
t——开采井井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0——尾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1——当地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对于地热尾水回灌工程,还应进行以下评价:
a)根据水量监测数据按公式(4)计算回灌率,评价是否符合地热尾水回灌率的要求;
=············································································(4)
式中:𝛿𝛿𝑄𝑄3⁄𝑄𝑄1
δ——回灌率,无量纲;
33
Q3——回灌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或立方米每年(m/a);
33
Q1——开采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或立方米每年(m/a)。
b)绘制回灌量-水位动态曲线,根据演化趋势,按照DB37/T4130有关规定,评价自然条件下回
灌潜力;
c)根据开采井水位变化趋势,评价回灌对开采井水位的影响;
d)根据井温监测数据,分析回灌前后开采井、回灌井井温变化特征,评价回灌对地温场的影响;
e)按照DB37/T4310有关规定,进行地热尾水回灌效果评价、回灌堵塞评价、回灌疏通评价、
热储损害评价;
f)对比分析开采井、回灌井水质差异,并分析原因,评价气体成分对地热尾水回灌的影响。
9成果报告
应根据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需求,定期编制监测评价报告,每年编制一期年报,每5年编制一
期阶段报告。
报告应全面涵盖各类监测结果,分析变化特征,预测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建
议。
5
DB37/T4783—2024
报告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论证充分,文、图、表一致,结论明确,附表、附件齐全,应突
出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
报告提纲见附录F,针对地热资源的类型、用途的不同,可对报告提纲进行调整。
6
DB37/T4783—2024
A
A
附录A
(资料性)
地热井监测方案示例
地热井监测方案可参照图A.1进行编制。
×××地热井监测方案
1前言
1.1目的任务
1.2矿业权设置及变更
1.3矿区周边其他矿山、矿业权情况
1.4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2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2.1区域地质
2.2水文地质特征
2.3地温场特征及边界条件
3矿区地热地质特征
3.1钻遇地层特征
3.2成井结构及工艺
3.3地温场特征
3.4热储层特征
3.5地热水水位、水温、水质现状
4开发利用概况
4.1地热开发利用概况
4.2回灌方案概述
5工作部署、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5.1工作部署
5.2监测内容、监测频率、监测方法
5.3数据采集、记录与存储
6实物工作量和进度安排
7预期成果
8组织结构及人员安排
9经费预算
10保障措施
11附图
监测系统平面布置图。
图A.1地热井监测方案示例
7
DB37/T4783—2024
B
B
附录B
(资料性)
地热井动态监测记录表
开采井动态监测记录表见表B.1,回灌井动态监测记录表见表B.2。
表B.1开采井动态监测记录表
井号:;地面标高:;测点标高:;静水位:;液面温度:
监测时间水位监测开采监测
月日时分由测点算起的深度降深水表读数水量压力井口温度
mmm3m3/hMPa℃
监测记录人:;校对人:;监测日期:;第页;共页
8
DB37/T4783—2024
表B.2回灌井动态监测记录表
井号:;地面标高:;测点标高:;静水位:;液面温度:
监测时间水位监测回灌监测回扬监测
月日时分由测点算升幅水表读数水量压力尾水水表读数水量井口
起的深度mm3m3/hMPa温度m3m3/h温度
m℃℃
监测记录人:;校对人:;监测日期:;第页;共页
9
DB37/T4783—2024
C
C
附录C
(资料性)
水位监测年报表
水位监测年报表见表C.1。
表C.1水位监测年报表
井号:地热井用途:测点标高:地面标高:单位:m
坐标:年份:
内容日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
2
3
4
水位
5
埋深
6
…
月平均
年平均年最大年最小年变化
1
2
3
水位
4
埋深
5
校正
6
值
…
月平均
年平均年最大年最小年变化
1
2
3
4
水位
5
标高
6
…
月平均
年平均年最大年最小年变化
填表人:复核人:审核人:
10
DB37/T4783—2024
D
D
附录D
(资料性)
水量监测年报表
流量监测年报表见表D.1。
表D.1流量监测年报表
井号:地热井用途:
坐标:年份:
开采量回灌量回扬量
日期总开采量瞬时开采量总回灌量瞬时回灌量总回扬量瞬时回扬量备注
m3m3/hm3m3/hm3m3/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边境安全防护员培训总结课件
- 垃圾屋数据中台建设中的隐私保护与资源利用效率悖论研究
- 哌啶酮盐酸盐在抗肿瘤药物中的构效关系与血脑屏障穿透机制
- 后疫情时代公共空间声压分级标准争议
- 反射棱镜纳米镀层环境稳定性与长周期可靠性研究
- 反光胶条生产工艺能耗与碳排放的碳中和路径重构
- 单相诱导塑封电机模块化设计对供应链弹性供应链的支撑度评估
- 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透明化与溯源信任机制构建
- 化工生产链中三氯乙烷挥发性逸散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防控系统构建
- 功率倍增放大模块面向空天应用的极端环境可靠性强化与热失控预警
- 群众文化副高答辩问题及答案
- 弱电维护保养合同
- GB/T 41972-2022铸铁件铸造缺陷分类及命名
-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全国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应用》精品课件
- 主编-孙晓岭组织行为学-课件
- 新闻传播中的媒介素养课件
- 中医刮痧法诊疗操作评分标准
-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样式及说明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住建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解读培训课件
- Q∕GDW 12154-2021 电力安全工器具试验检测中心建设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