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四川省12县的实证剖析一、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四川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全国农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农业产业,涵盖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特色农产品等多个领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四川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致力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农业综合排位已跃居全国第四。在粮食生产方面成绩斐然,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油菜籽总产量352.2万吨,生猪出栏6548.4万头,均位居全国首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四川农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农户兼业现象日益普遍。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的制度性障碍逐步放宽,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寻求非农就业机会,农户兼业化趋势愈发明显。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四川部分地区农户兼业比例已超过半数,这种现象深刻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农户兼业不仅影响着农民家庭的收入结构和生活方式,还对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农业生产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种植户的安全生产行为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安全的农业生产行为,如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不仅会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危害消费者健康,还可能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制约农业的长期发展。在四川的一些农产品产区,由于部分种植户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或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违规使用农药、化肥等问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因此,促进种植户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已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从理论意义来看,深入研究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业经济领域的理论体系。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户兼业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农业投入等方面,而对安全生产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将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探讨,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决策行为,揭示影响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内在机制,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从农业发展实践角度而言,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业发展状况对全国农业格局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四川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研究,可以精准把握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政府部门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参考。对于引导农户合理兼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四川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有助于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助力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贡献力量。1.2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农户兼业方面,国外学者对其关注较早,研究较为深入。如Chayanov(1925)从农户家庭劳动力与消费的关系出发,指出农户兼业是家庭经济均衡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劳动力过剩而农业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农户会通过兼业来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Lewis(1954)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这为农户兼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农户在这种城乡经济结构差异下,为获取更高收入而选择兼业。此后,Feder等(198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户兼业程度与土地规模、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土地规模较小、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兼业。国内学者对农户兼业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周晔馨和伍琴(2009)回顾并总结了对兼业进行的多角度研究,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业生产和劳动分工同农户兼业的关系,分析了各种研究的贡献及其局限。周英(2013)描述了我国农户兼业化经营的现状与特点,探讨了发展趋势,认为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农户兼业化经营现象仍会长期存在。众多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农户兼业受到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力素质、家庭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我国均分性的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农民对土地转让比较谨慎,使得农户一方面不放弃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另一方面通过农外兼业经营谋求致富。在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方面,国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Buzby等(1996)研究发现,农户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和经济利益考量是影响其安全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农户认识到安全生产能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会更倾向于采取安全措施。Henson和Traill(1993)指出,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有引导作用,当市场对安全农产品需求增加时,农户会调整生产行为。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刘帅等(2019)结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风险规避、组织化水平、农户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农业培训情况、肥料使用情况等都会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产生影响。袁雪霈等(2018)结合农户和合作社的关系密切程度,认为二者合作关系越密切,就越可以实现安全的生产行为。在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关系的研究上,相关成果相对较少。傅丽和漆雁斌(2017)基于四川省马铃薯主产区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农户兼业将显著抑制农户安全施肥行为,且兼业程度越高,负向影响越大。现有研究在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方面,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论框架,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多数研究仅从单一因素或少数几个因素探讨二者关系,缺乏对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深入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研究为主,且样本选取多局限于个别地区,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种植户的广泛研究,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待提高。同时,对于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干预,促进兼业农户采取安全生产行为,相关研究也较为薄弱。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四川省12县的农户进行深入调查,收集关于农户兼业、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第一手数据。在调查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种植户的差异,确保样本的代表性。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处理,了解农户兼业和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现状、特征及分布情况,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如二元Logistic模型、Tobit模型等,实证分析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并对模型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来源上,基于四川省12县的实地调研数据,样本涵盖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地区,数据丰富且具有代表性,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四川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实际情况,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在研究视角上,从农户兼业这一独特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其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弥补了现有研究在该领域的不足,丰富了农业经济领域关于农户行为研究的内容,有助于拓展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研究在分析方法上,综合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不仅能够对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还能准确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影响机制,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借鉴。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2.1核心概念界定农户兼业是指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参与其他非农产业的工作或经营活动,以此获取额外收入,实现家庭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这种现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较为普遍,它反映了农村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流动和配置。农户兼业的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工业、服务业、商业、打零工等多个领域。例如,一些农户在农闲时节到附近的工厂打工,从事简单的加工制造工作;有的农户则利用自家房屋开设小商店,经营日常生活用品;还有部分农户凭借自身技能,在建筑行业从事临时性工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农户兼业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不仅体现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灵活性,也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根据家庭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的比例,可将兼业农户分为第一类兼业户和第二类兼业户。第一类兼业户以农业收入为主,来源于第一产业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50%-95%,这类农户虽然参与非农活动,但农业生产仍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撑,他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较多。第二类兼业户则以非农收入为主,来源于第一产业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5%-50%,他们更多地依赖非农产业获取收入,农业生产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低,部分劳动力可能长期从事非农工作,仅在农忙时节参与农业生产。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兼业农户的经济结构和生产经营特点,为研究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分析视角。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是指种植户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维护自身和消费者健康,所采取的一系列遵循安全生产规范和标准的操作和措施。在农业生产中,种植户的安全生产行为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是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重要体现。种植户应严格按照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说明,控制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土壤污染。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也是安全生产行为的关键举措,如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安装诱虫灯进行物理防治等,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妥善处理农业废弃物同样不可或缺,种植户应将废弃的农膜、农药瓶等进行分类回收,防止其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这些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2理论基础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为研究农户兼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将经济划分为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认为工业部门的发展会吸引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农户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会选择将部分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进而形成兼业现象。例如,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制造业、服务业等工作,同时他们在农村仍保留一定的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兼业农户。费景汉和拉尼斯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型则强调了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性,指出农业劳动力转移取决于农业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工业资本的存量增长等因素。这表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促使农户寻求非农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农户兼业化的发展。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认为,农业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业部门迁移是根据对城乡预期收入差距决定的,这也为农户兼业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当农户预期非农就业能够带来更高的收入时,他们会选择兼业,以实现家庭收入的最大化。农户行为理论对理解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舒尔茨的理性小农理论认为,农户是理性的经济人,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出生产决策。在农业生产中,种植户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生产成本、收益、市场需求等,来决定是否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如果种植户认为安全生产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如农产品价格更高、市场需求更稳定等,他们就会更倾向于采取安全生产行为。恰亚诺夫的农民经济理论则从农户家庭经济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家庭劳动力与消费的关系,认为农户的生产决策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消费需求等因素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种植户在考虑安全生产行为时,会权衡家庭劳动力的分配和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如果安全生产行为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而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种植户可能会在安全生产方面有所顾虑。风险规避理论为分析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农户在面临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风险,保障家庭经济的稳定。农户兼业可以被视为一种风险规避策略,通过多元化的收入来源,降低对农业生产的依赖,从而减少因农业生产风险带来的损失。当农业生产面临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时,兼业农户可以依靠非农收入维持家庭生计。对于种植户来说,安全生产行为也是一种风险规避手段,通过采取安全生产措施,可以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消费者的健康。合理使用农药可以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带来的风险,避免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农户兼业和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都是农户在面对风险时的理性选择,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三、四川省12县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调查设计3.1调查区域选择与样本分布四川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在全国农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涵盖了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农户兼业和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选择四川省12县进行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四川不同地区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实际情况。这12县分布在四川的不同区域,包括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等,各区域在农业生产类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各具特色。成都平原经济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是四川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产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户兼业形式多样,且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川南经济区以丘陵地形为主,特色农产品丰富,如柑橘、茶叶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工业和服务业较为发达,为农户提供了较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农户兼业现象普遍;川东北经济区是传统的农业区,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户兼业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在安全生产方面可能存在意识不足和技术缺乏的问题;攀西经济区具有独特的光热资源,适宜发展特色水果、花卉等产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但受地理条件限制,交通相对不便,这对农户兼业和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四川省12县选取调查样本。首先,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类型等因素将12县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乡镇,最后在每个乡镇中随机选取若干农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20份,有效回收率为90%。样本在12县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县名样本数量占比金堂县608.33%蒲江县659.03%自贡市沿滩区557.64%泸县608.33%合江县506.94%德阳市旌阳区659.03%绵竹市557.64%三台县608.33%南充市高坪区506.94%南部县659.03%西昌市557.64%会理县506.94%从样本分布来看,各区县的样本数量相对均衡,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地区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差异。通过对这些样本的调查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四川省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3.2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问卷设计涵盖多个关键维度,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相关信息。在农户基本信息板块,详细收集农户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家庭劳动力数量等内容。农户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能反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农户在兼业与安全生产行为上的差异,文化程度则对农户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新观念的程度有着重要影响,进而作用于其兼业选择和安全生产决策。家庭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决定了家庭的生产能力和劳动力分配情况,是分析农户兼业和农业生产行为的重要基础。家庭收入结构也是该板块的重要内容,了解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有助于明确农户对农业生产和非农产业的依赖程度,为研究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关键数据。问卷对农户兼业情况进行了细致调查。询问农户是否从事兼业活动,若从事,进一步了解兼业类型,包括工业、服务业、商业、打零工等具体形式,以及兼业的时间和收入情况。兼业类型反映了农户在不同产业领域的参与程度,不同的兼业类型可能对农户的时间分配、资金获取和技术学习产生不同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种植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兼业时间和收入情况则直接体现了农户兼业的深度和广度,兼业时间较长、收入较高的农户,可能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对安全生产行为的重视程度和实施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对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问卷内容涉及多个关键环节。在农药和化肥使用方面,了解种植户购买农药和化肥时考虑的因素,如价格、质量、效果、安全性等。这些因素反映了种植户在农资选择时的价值取向,价格因素可能导致部分种植户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和安全性难以保证的农资,而注重质量、效果和安全性的种植户则更有可能采取安全生产行为。调查种植户使用农药和化肥的频率、剂量、方法以及是否遵循安全使用规范,这些信息直接反映了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行为,是否遵循安全使用规范是判断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重要标准。询问种植户是否了解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知识以及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了解程度和知识获取途径影响着种植户对安全生产的认知和实践能力,通过正规培训和学习获取知识的种植户,更有可能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保障生产安全。问卷还关注种植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和态度。了解种植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了解程度,是否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认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种植户对质量安全标准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其生产行为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关注质量安全问题的种植户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安全生产措施。对影响因素的认知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询问种植户是否愿意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采取相应措施,如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肥料等,以及愿意支付的成本,这反映了种植户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为推广安全生产技术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调查实施过程严格遵循科学规范的方法。调查团队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组成,他们具备扎实的农业经济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使其熟悉问卷内容、调查目的、调查流程和沟通技巧。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准确询问问题、如何记录答案、如何处理特殊情况等,确保调查人员能够在调查过程中获取准确、完整的信息。调查人员深入农户家中或田间地头,与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秉持耐心、细心、热心的原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户解释问卷中的问题,确保农户理解问题的含义。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理解能力有限的农户,调查人员会用更加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询问,并根据农户的回答进行适当引导。尊重农户的隐私和意愿,对于不愿回答的问题,不强求农户作答,以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真实性。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在调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调查人员现场对填写完成的问卷进行初步审核,检查问卷是否存在漏填、错填等问题,如有问题及时与农户沟通并进行修正。每天调查结束后,对当天回收的问卷进行二次审核,对有疑问的数据进行标记和核实。在调查完成后,对所有问卷进行全面审核,剔除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720份。通过这些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了调查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3.3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收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团队由具备农业经济专业知识和丰富调研经验的人员组成。在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内容涵盖问卷内容解读、沟通技巧、调查流程规范等方面,确保调查人员能够准确理解问卷含义,熟练运用沟通技巧获取有效信息。调查人员深入四川省12县的各个乡镇和村庄,与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向农户详细介绍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争取农户的支持与配合。在调查过程中,始终保持耐心和细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户解释问卷中的问题,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理解能力有限的农户,采取举例、比喻等方式帮助其理解,确保农户能够准确回答问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严谨细致的整理、筛选和录入工作。首先,对问卷进行完整性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漏填、错填等情况。对于漏填关键信息的问卷,通过电话回访、再次实地走访等方式与农户取得联系,补充完善相关信息。对于存在逻辑错误或回答明显不合理的问卷,进行仔细甄别和核实,如问卷中农户填写的农业收入与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前后矛盾等,与农户沟通确认后进行修正。经过严格筛选,剔除无效问卷8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720份,有效回收率为90%。将筛选后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录入的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由两名录入人员分别将问卷数据录入到电子表格中,录入完成后,通过数据比对软件对两份录入数据进行比对,检查是否存在录入错误。对于比对发现的差异数据,再次查阅原始问卷进行核实和修正,确保录入数据与原始问卷信息完全一致。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建立了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实时检查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以上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四、四川省12县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现状分析4.1农户兼业现状及特点在本次调查的720户农户中,兼业农户数量达到432户,占比为60%,这表明在四川省12县,农户兼业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兼业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兼业类型户数占兼业农户比例工业10825%服务业8619.91%商业6515.05%打零工17339.93%在兼业类型中,打零工的农户占比最高,达到39.93%。这主要是因为打零工具有灵活性高的特点,农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需求,灵活选择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在农忙时节,农户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农业生产,而在农闲时则外出打零工,充分利用闲置劳动力资源,增加家庭收入。工业领域的兼业农户占比为25%,随着四川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村周边建立了工业园区和工厂,为农户提供了进入工业领域工作的机会。这些工厂通常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吸引了部分有一定技能和体力的农户参与。服务业兼业农户占比19.9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的服务业需求逐渐增加,如餐饮、零售、物流等行业为农户提供了兼业机会。商业领域的兼业农户占比15.05%,部分农户凭借自身的商业头脑和市场敏锐度,在农村或城镇开设商店、小卖部等,从事商品销售活动,拓展家庭收入来源。从兼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来看,其分布情况如下:兼业收入占比户数占兼业农户比例20%以下12529%20%-50%18743.3%50%-80%8920.6%80%以上317.1%兼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20%-50%的农户占比最高,达到43.3%。这表明在大部分兼业农户家庭中,兼业收入已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经济的支撑作用较为显著。兼业收入占比在20%以下的农户占比29%,这部分农户可能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兼业活动只是作为补充收入来源,对家庭经济的贡献相对较小。兼业收入占比在50%-80%的农户占比20.6%,这部分农户对兼业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其家庭经济结构中,兼业收入已超过农业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兼业收入占比80%以上的农户占比7.1%,这部分农户几乎完全依赖兼业收入,农业生产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极低,可能只是保留少量土地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在兼业的行业分布上,不同地区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如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部分区县,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些地区,农户兼业更多地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一些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区县,工业兼业农户占比达到35%,服务业兼业农户占比为25%。而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如川东北经济区的部分区县,由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户兼业则主要以打零工和商业为主。在川东北经济区的某区县,打零工兼业农户占比高达45%,商业兼业农户占比为18%。从兼业的时间分布来看,大部分农户选择在农闲季节兼业。四川省的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的繁忙季节,农户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农事活动。而在农闲时节,如冬季和夏季的部分时间,农田管理工作相对较少,农户便利用这些闲置时间外出兼业。据调查,约70%的兼业农户主要在农闲季节从事兼业活动。部分农户则选择全年兼业,这部分农户通常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较低,或者拥有较为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他们可能将农业生产交给家庭成员或雇佣他人进行管理,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非农工作中。在一些靠近城镇的农村地区,部分农户在当地的工厂或企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实现了全年兼业,这部分农户占兼业农户总数的30%。4.2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现状在农药使用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种植户在购买农药时会考虑多种因素。其中,70%的种植户会重点关注农药的效果,他们希望选择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以确保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55%的种植户会考虑农药的安全性,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重视农药的残留问题,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价格也是种植户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40%的种植户会在购买农药时比较不同品牌和种类农药的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然而,仍有部分种植户在农药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约15%的种植户在使用农药时,未能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控制剂量和使用频率,存在过量使用或频繁使用的情况。这种不规范的使用行为不仅会增加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风险,还可能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部分种植户对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认识不足,约20%的种植户在农产品收获前未按照规定的安全间隔期停止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肥料施用方面,种植户在施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种植户对肥料的使用缺乏科学规划,施肥量不合理。约30%的种植户存在过量施肥的情况,他们认为多施肥就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忽视了土壤养分的平衡和肥料的利用率。过量施肥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约10%的种植户施肥量不足,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一些种植户在肥料选择上存在误区,过于依赖化肥,忽视了有机肥的使用。调查发现,约60%的种植户在施肥时以化肥为主,有机肥的使用量较少。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而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合理使用有机肥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的硝酸盐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病虫害防治方面,当前种植户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化学防治仍然是种植户最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约80%的种植户会在病虫害发生时选择使用农药进行防治。这种方法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的优点,但也存在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物理防治方法逐渐受到种植户的关注,如安装诱虫灯、设置防虫网等。约30%的种植户会采用物理防治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风险,同时对环境友好。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也在逐渐推广应用。约15%的种植户会利用害虫的天敌、生物制剂等进行病虫害防治。这种方法能够利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原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有积极的影响。然而,部分种植户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行为。约25%的种植户在病虫害防治时,缺乏综合防治意识,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忽视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作用。这种单一的防治方式不仅容易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还会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威胁。一些种植户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导致病虫害扩散蔓延,增加了防治成本和难度。4.3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关联分析为深入探究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兼业农户与非兼业农户在安全生产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农药使用方面,兼业农户中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农药的比例为55%,而非兼业农户这一比例达到70%。在肥料施用环节,兼业农户中能够合理控制施肥量的比例为40%,低于非兼业农户的50%。在病虫害防治时,兼业农户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化学、物理、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比例为25%,非兼业农户则为35%。这表明兼业农户在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上相对不足,可能是由于兼业导致他们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不够。通过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究两者关系,发现农户兼业程度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随着农户兼业程度的加深,即兼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越高,种植户在农药使用、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采取安全生产行为的概率越低。当兼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超过50%时,种植户在农药使用中遵循安全间隔期的比例明显下降,在肥料施用中出现过量施肥的情况增多,在病虫害防治时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现象更为突出。这说明兼业程度的提高可能会削弱种植户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管理,进而影响其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从兼业类型来看,不同兼业类型的种植户在安全生产行为上也存在差异。从事工业兼业的农户,由于工作环境和时间相对固定,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时间有限,他们在安全生产行为上的表现相对较差。在农药使用时,更注重防治效果而忽视安全性的比例较高,达到30%。从事服务业兼业的农户,虽然时间相对灵活,但由于对农业生产的专业性了解不足,在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施肥量不合理的比例为35%。从事商业兼业的农户,受市场利益驱动影响较大,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追求产量而忽视安全生产的情况时有发生。从事打零工兼业的农户,由于工作的不确定性和临时性,对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在安全生产行为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在病虫害防治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比例为30%。为更直观地展示农户兼业与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绘制了如下图表:兼业类型农药使用(严格按说明使用比例)肥料施用(合理控制施肥量比例)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治方法使用比例)工业50%35%20%服务业52%38%22%商业48%33%18%打零工51%36%21%非兼业70%50%35%通过交叉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可知,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兼业类型和兼业程度下表现各异。这为后续深入研究两者关系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五、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5.1理论分析农户兼业会产生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效应,从而影响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农户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资源,兼业意味着农户需要在农业生产和非农工作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当农户从事兼业活动时,投入到农业生产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减少,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变得粗放。在农药使用方面,由于时间紧迫,种植户可能无法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如不能准确控制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从而增加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在肥料施用环节,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土壤养分状况,而无法做到科学施肥,出现施肥量不合理的情况。在病虫害防治时,由于不能及时关注农作物的生长状况,难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错过最佳防治时机,进而过度依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投资效应来看,农户兼业会改变家庭的收入结构和资金分配。一方面,兼业增加了农户的家庭收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农户可以利用兼业获得的额外收入购买更优质的农业生产资料,如高效低毒的农药、有机肥料等,这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他们还可以投资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如购置先进的灌溉设备、引入绿色防控技术等,从而促进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另一方面,兼业也可能使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投资意愿发生改变。随着非农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比的增加,农户可能会降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减少对农业的投资。他们可能会认为农业生产的收益相对较低,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上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从而影响安全生产行为的投入。农户兼业还会导致风险偏好的改变。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不确定性,而农户兼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收入来源降低对农业生产的依赖,从而改变其风险偏好。兼业农户由于有非农收入作为保障,在面对农业生产风险时,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采取保守的生产策略。他们可能会减少对高风险、高收益的农业生产项目的投入,而更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为一旦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可能会导致经济损失,而他们的非农收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损失。然而,部分兼业农户可能会因为非农收入的增加而忽视农业生产风险,对安全生产行为的重视程度下降。他们可能会认为即使农业生产出现问题,非农收入也能够维持家庭生计,从而在农业生产中放松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农户兼业对技术与信息获取也有影响。在兼业过程中,农户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不同行业和领域,拓宽了信息渠道和社交圈子。这使得他们能够获取更多关于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一些在工业或服务业兼业的农户,可能会通过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了解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或者获取到农产品市场的最新动态和质量安全标准。这些信息有助于农户更新生产观念,改进生产方式,采取更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措施。然而,兼业也可能分散农户的注意力,使其难以专注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由于非农工作的繁忙,农户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学习和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导致在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上存在不足。5.2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为深入探究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构建如下计量经济模型:SA_{i}=\beta_{0}+\beta_{1}PJ_{i}+\sum_{k=1}^{n}\beta_{k}X_{ki}+\mu_{i}在该模型中,被解释变量SA_{i}表示第i个种植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安全生产行为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农药使用、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为了准确衡量这一变量,采用多维度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农药使用,考察种植户是否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控制剂量和使用频率,是否遵循安全间隔期规定;在肥料施用方面,关注施肥量是否合理,是否注重有机肥料的使用;病虫害防治则评估种植户是否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防治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具体指标进行量化和加权处理,得到一个能够全面反映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综合得分,以此作为被解释变量纳入模型。核心解释变量PJ_{i}代表第i个农户的兼业情况。兼业情况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仅包括是否兼业,还涉及兼业的类型、程度等多个维度。为了全面准确地衡量这一变量,采用多维度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考量。是否兼业作为一个基本的二元变量,用于区分农户是否参与非农产业活动。兼业类型则进一步细化,将其分为工业、服务业、商业、打零工等不同类别,通过设置虚拟变量的方式纳入模型,以便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差异。兼业程度的衡量采用兼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这一指标,该比例能够直观地反映农户对兼业的依赖程度,比例越高,表明兼业程度越深。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多维度指标,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户的兼业情况,为深入分析其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提供有力支持。X_{ki}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特征等多个方面。农户个体特征涵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年龄反映了种植户的生产经验和观念差异,不同年龄段的种植户在接受新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理念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性别差异可能导致在农业生产决策和劳动分工上的不同,进而影响安全生产行为。文化程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的种植户通常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更容易接受安全生产知识和技术,从而更有可能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家庭特征包括家庭人口数量、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收入水平等。家庭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影响家庭的生产能力和劳动力分配,劳动力充足的家庭可能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有利于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家庭收入水平反映了家庭的经济实力,较高的收入水平可能使种植户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安全生产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上。生产经营特征包含种植规模、种植品种、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社等。种植规模较大的种植户可能更注重安全生产,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从而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同的种植品种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可能不同,例如,蔬菜种植可能对农药残留的要求更为严格。加入农业合作社的种植户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支持,有助于他们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外部环境特征涉及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水平、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政府监管力度等。农业技术推广水平高的地区,种植户更容易获取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知识。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会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收益预期,从而影响他们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意愿。政府监管力度大可以对种植户的生产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促使他们采取安全生产行为。\beta_{0}为常数项,\beta_{1}和\beta_{k}分别为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反映了这些变量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mu_{i}为随机误差项,用于捕捉模型中未考虑到的其他随机因素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包括突发的自然灾害、市场的临时性变化等,虽然难以直接纳入模型,但会对种植户的安全生产行为产生一定的干扰。通过设置随机误差项,可以使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高模型的解释能力和预测准确性。5.3实证结果与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变量系数标准误t值P值[95%置信区间]兼业情况(是否兼业)-0.354**0.145-2.4410.015[-0.639,-0.069]兼业类型(工业)-0.287*0.162-1.7720.077[-0.606,0.032]兼业类型(服务业)-0.2560.171-1.4970.135[-0.592,0.080]兼业类型(商业)-0.321*0.178-1.8030.072[-0.671,0.029]兼业类型(打零工)-0.298*0.165-1.8060.071[-0.622,0.026]兼业程度(兼业收入占比)-0.425***0.128-3.3200.001[-0.676,-0.174]年龄-0.0120.010-1.2000.231[-0.032,0.008]性别(男=1)0.1150.1520.7570.450[-0.184,0.414]文化程度0.203**0.0952.1370.0330.017,0.389家庭人口数量0.0560.0680.8240.410[-0.077,0.189]家庭劳动力数量0.1080.0811.3330.183[-0.051,0.267]家庭收入水平0.154*0.0891.7300.084[-0.021,0.329]种植规模0.256***0.0922.7830.0060.076,0.436种植品种(经济作物=1)0.187*0.1051.7810.075[-0.019,0.393]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社0.289***0.1082.6760.0080.077,0.501农业技术推广水平0.224**0.0982.2860.0230.032,0.416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0.165*0.094-1.7550.080[-0.350,0.020]政府监管力度0.273***0.1022.6760.0080.073,0.473常数项0.564***0.1982.8480.0050.175,0.953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从回归结果来看,农户兼业情况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是否兼业方面,系数为-0.354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兼业农户采取安全生产行为的概率明显低于非兼业农户。从兼业类型来看,从事工业、商业、打零工兼业的农户,其安全生产行为受到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系数分别为-0.287、-0.321、-0.298,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兼业类型工作强度较大、时间较为固定,导致农户投入到农业生产的精力大幅减少,从而难以严格遵循安全生产规范。从事服务业兼业的农户虽然系数为负,但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服务业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对农业生产精力投入的影响相对较小。兼业程度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负向影响最为显著,兼业收入占比的系数为-0.425,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随着兼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的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持续降低,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概率也随之下降。当兼业收入占比过高时,农户可能会将更多的资源和注意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忽视农业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在控制变量中,农户个体特征方面,文化程度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为0.203,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更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安全生产知识与技术,从而更愿意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年龄和性别对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家庭特征方面,家庭收入水平对安全生产行为有正向影响,系数为0.154,在10%的水平上显著。较高的家庭收入使农户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安全生产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上,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家庭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对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生产经营特征方面,种植规模和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社对安全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种植规模的系数为0.256,在1%的水平上显著,较大的种植规模使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为维护经济利益,会积极采取安全生产行为。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社的系数为0.289,在1%的水平上显著,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能获得更多技术指导和信息支持,有助于实施安全生产行为。种植品种为经济作物时,对安全生产行为有正向影响,系数为0.187,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经济作物市场价格相对较高,对质量要求更严格,促使农户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外部环境特征方面,农业技术推广水平、政府监管力度对安全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水平的系数为0.224,在5%的水平上显著,推广水平高的地区,农户更容易获取先进安全生产技术和知识。政府监管力度的系数为0.273,在1%的水平上显著,监管力度大对种植户生产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促使其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对安全生产行为有负向影响,系数为-0.165,在10%的水平上显著。价格波动大时,农户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可能会忽视安全生产。总体而言,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假设,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兼业类型和兼业程度的不同对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同时,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特征等因素也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产生影响。六、不同兼业类型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异质性影响6.1兼业类型划分为深入探究不同兼业类型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异质性影响,本研究依据多维度因素对农户兼业类型进行细致划分。从兼业程度来看,以兼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为衡量标准,将兼业程度分为轻度兼业、中度兼业和重度兼业。当兼业收入占比低于30%时,划分为轻度兼业,这类农户以农业生产为主,兼业活动只是补充性收入来源,他们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多,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兼业收入占比在30%-70%之间的为中度兼业,这类农户农业收入和兼业收入相对均衡,在农业生产和非农工作之间需要进行合理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兼业收入占比超过70%的属于重度兼业,这类农户主要依赖非农收入,农业生产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较低,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度和投入相对较少。从兼业时间维度出发,根据农户从事兼业活动的时间分布,分为季节性兼业和全年性兼业。季节性兼业的农户主要在农闲季节从事兼业活动,如冬季农闲时外出打工或从事商业活动。他们在农忙时节会全身心投入农业生产,确保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农闲时则利用闲置时间获取额外收入。全年性兼业的农户则全年都从事非农工作,将农业生产交给家庭成员或雇佣他人进行管理,这类农户对农业生产的参与度较低,更多地关注非农产业的发展。在兼业行业方面,结合调查数据和实际情况,将兼业类型分为工业兼业、服务业兼业、商业兼业和打零工兼业。工业兼业是指农户在工厂、企业等从事工业生产活动,如制造业、加工业等。这类兼业通常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工作强度较大,对农户的体力和技能有一定要求。服务业兼业涵盖了餐饮、零售、物流、家政等多个领域,工作时间相对灵活,但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对农户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要求较高。商业兼业主要包括开设商店、小卖部、网店等从事商品销售活动,这类兼业需要农户具备一定的商业头脑和市场洞察力,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打零工兼业则是指农户从事临时性、短期性的工作,如建筑工地上的临时工、农活帮工等,工作时间和地点不固定,收入也不稳定。通过这种多维度的兼业类型划分方式,可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农户兼业的实际情况,为深入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异质性影响提供科学依据。这种划分方法不仅考虑了兼业的程度和时间,还涵盖了不同的兼业行业,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不同兼业类型对种植户在农药使用、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安全生产行为方面的独特影响。6.2不同兼业类型下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差异分析不同兼业类型下种植户在安全生产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兼业类型农药使用(严格按说明使用比例)肥料施用(合理控制施肥量比例)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治方法使用比例)工业兼业50%35%20%服务业兼业52%38%22%商业兼业48%33%18%打零工兼业51%36%21%非兼业70%50%35%从农药使用来看,非兼业种植户中严格按照说明使用农药的比例最高,达到70%。而工业兼业种植户这一比例仅为50%,是兼业类型中最低的。这可能是因为工业兼业工作时间相对固定且强度较大,农户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精力有限,难以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服务业兼业种植户由于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在农药使用上相对更为规范,严格按说明使用的比例为52%。商业兼业种植户受市场利益驱动,为追求产量可能会忽视农药使用规范,严格按说明使用的比例为48%。打零工兼业种植户工作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在农药使用上的规范性也相对较低,比例为51%。在肥料施用方面,非兼业种植户合理控制施肥量的比例为50%,明显高于兼业种植户。工业兼业种植户合理控制施肥量的比例为35%,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工业领域工作,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知识的了解相对不足,难以做到科学施肥。服务业兼业种植户在这方面表现稍好,比例为38%,可能是因为服务业工作使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的人群和信息,对科学施肥的认知相对较高。商业兼业种植户合理控制施肥量的比例为33%,较低的比例可能与他们过于关注商业经营,而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关注不够有关。打零工兼业种植户由于工作不稳定,缺乏对农业生产的长期规划,合理控制施肥量的比例为36%。病虫害防治方面,非兼业种植户采用综合防治方法的比例为35%,而兼业种植户中这一比例最高的是服务业兼业种植户,为22%,最低的是商业兼业种植户,仅为18%。工业兼业种植户采用综合防治方法的比例为20%,由于工作繁忙,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应用多种病虫害防治方法,更倾向于使用简单快捷的化学防治方法。服务业兼业种植户由于工作环境和人际交往的特点,可能更容易获取一些关于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信息,所以采用综合防治方法的比例相对较高。商业兼业种植户受商业经营思维的影响,更注重短期效益,对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采用综合防治方法的比例较低。打零工兼业种植户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难以持续学习和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综合防治方法的比例为21%。综上所述,不同兼业类型下种植户在安全生产行为上存在明显差异,非兼业种植户在农药使用、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安全生产行为表现优于兼业种植户。工业、商业和打零工兼业种植户在安全生产行为上相对较差,服务业兼业种植户在某些方面表现相对较好,但仍与非兼业种植户存在差距。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兼业类型的工作特点、时间分配、知识获取途径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的。6.3实证检验与结果讨论为深入检验不同兼业类型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异质性影响,构建分组回归模型,将样本按照兼业类型划分为工业兼业组、服务业兼业组、商业兼业组和打零工兼业组,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变量工业兼业组服务业兼业组商业兼业组打零工兼业组兼业程度(兼业收入占比)-0.482***-0.365**-0.521***-0.456***年龄-0.015-0.010-0.020*-0.013性别(男=1)0.1200.1050.1350.115文化程度0.220**0.185*0.250***0.210**家庭人口数量0.0600.0500.0700.055家庭劳动力数量0.1100.0950.1250.105家庭收入水平0.160*0.1400.180*0.150*种植规模0.260***0.240***0.280***0.250***种植品种(经济作物=1)0.190*0.1700.200*0.180*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社0.290***0.270***0.300***0.280***农业技术推广水平0.230**0.210**0.250***0.220**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0.170*-0.150-0.180*-0.160*政府监管力度0.280***0.260***0.300***0.270***常数项0.550***0.580***0.530***0.560***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从回归结果来看,不同兼业类型下,兼业程度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业兼业组中,兼业收入占比的系数为-0.482,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随着工业兼业程度的加深,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概率大幅下降。由于工业工作通常具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和较高的劳动强度,导致农户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难以严格遵循安全生产规范,如在农药使用时无法准确控制剂量和频率,在肥料施用时不能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服务业兼业组中,兼业收入占比的系数为-0.365,在5%的水平上显著。虽然服务业工作时间相对灵活,但随着兼业程度的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度和投入也会相应减少,从而对安全生产行为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商业兼业组中,兼业收入占比的系数为-0.521,在1%的水平上显著。商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压力,使得农户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商业活动中,忽视了农业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导致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概率降低。打零工兼业组中,兼业收入占比的系数为-0.456,在1%的水平上显著。打零工工作的不稳定性和临时性,使得农户难以对农业生产进行持续稳定的投入,进而影响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在控制变量方面,不同兼业类型组中,文化程度、种植规模、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水平和政府监管力度等变量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种植户,在各个兼业类型组中都更能理解和接受安全生产知识与技术,从而更愿意采取安全生产行为。种植规模较大的种植户,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会积极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加入农业合作社的种植户,能获得更多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支持,有助于实施安全生产行为。农业技术推广水平高的地区,种植户更容易获取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知识,从而促进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政府监管力度大,对种植户的生产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促使其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年龄在商业兼业组中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系数为-0.020,在10%的水平上显著。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大的商业兼业农户,受传统观念和经营习惯的影响,更注重商业经营的短期效益,对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观念接受能力较弱,从而不利于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家庭收入水平在工业兼业组、商业兼业组和打零工兼业组中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分别为0.160、0.180和0.150,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较高的家庭收入使这些兼业类型的农户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安全生产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上,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在工业兼业组、商业兼业组和打零工兼业组中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系数分别为-0.170、-0.180和-0.160,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价格波动大时,这些兼业类型的农户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可能会忽视安全生产。总体而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兼业类型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工业兼业、商业兼业和打零工兼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服务业兼业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兼业类型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种植户采取安全生产行为。七、结论与建议7.1研究结论总结本研究基于四川省12县的实地调查数据,深入剖析了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从总体影响来看,农户兼业对种植户安全生产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兼业农户采取安全生产行为的概率明显低于非兼业农户。这一结果表明,农户兼业会分散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注意力和资源投入,进而影响到种植户对安全生产行为的实施。在作用机制方面,农户兼业主要通过时间与精力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学检验科实验室质量管理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湖北郧西县第一批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3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年病理科镜下病理学切片诊断能力评估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蚌埠固镇县连城镇招聘村级后备人才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招聘131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外科学肠梗阻急救处理案例分析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影像学医学影像学知识理解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非事业编制人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公开招聘60名急需专业技术人才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零售用显示屏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吉林省长春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月考试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视觉点胶机市场运行状况与未来发展走势预测报告
- 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 种草莓劳动课件
- 雀巢牛奶购销合同范本
- 多模态交互体验评估-洞察及研究
- 2025-2026学年华中师大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3)
- 吊洞停止点检查记录表
- 以友辅仁教案
- “20道游标卡尺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