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设计绿色环保标准实施手册前言本手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___)、《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____)等法律法规及现行国家标准编制,旨在为建筑设计阶段落实绿色环保要求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指南,覆盖场地规划、节能、节水、材料、室内环境等全流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住宅、办公、商业等)与工业建筑设计。手册遵循“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因地制宜适配性、技术经济合理性”原则,强调“设计-施工-运行”协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1术语与定义1.1绿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2全生命周期: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行维护到拆除回收的全过程。1.3非传统水源:指雨水、再生水(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使用标准的水)、海水淡化水等除自来水外的水资源。1.4可再生能源:指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循环利用的能源。2总则2.1编制目的规范建筑设计中绿色环保措施的落地,明确各专业(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的协同要求,确保项目达到国家或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如一星、二星、三星)。2.2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民用建筑(住宅、办公、商业、医院、学校等);工业建筑(厂房、仓库等);既有建筑改造项目。2.3基本原则绿色优先:将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作为设计核心,优先采用低能耗、低排放技术;因地制宜: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地形、水资源、能源条件,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案(如北方侧重冬季保温,南方侧重夏季遮阳);全生命周期:考虑建筑从设计到拆除的全过程环境影响,避免“重建设、轻运行”;协同设计: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同步参与,优化系统集成(如光伏与建筑屋面一体化设计)。3场地规划与生态修复3.1场地选址3.1.1标准要求优先选择已开发用地(如城市更新地块)或低生态价值用地(如荒地、废弃工矿用地),避免占用耕地、林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不得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如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内建设;场地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____)要求(如住宅与主干道距离≥20米),减少交通噪声与尾气影响。3.1.2实施要点开展场地生态敏感性评价:通过卫星遥感、现场勘查识别场地内的生态要素(如古树名木、湿地、地下水文),制定避让或保护方案;优先利用既有基础设施(如已有的道路、给排水管网),减少新增土方工程。3.2生态基底保护3.2.1标准要求保留场地内原有植被(尤其是乔木、灌木),乔木保留率≥80%(按胸径≥10cm计算);种植乡土植物(如北方的国槐、南方的香樟),比例≥70%,避免引入外来入侵物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恢复或营造生物栖息地(如屋顶花园、人工湿地),提升场地生物多样性。3.2.2实施要点绘制植被现状图:标注保留树木的位置、胸径、树种,在设计图纸中明确保护范围(如树木周围10米内不得堆土或施工);采用近自然种植模式:模拟本地自然群落结构(如乔-灌-草分层种植),减少人工养护需求。3.3雨水管理3.3.1标准要求执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根据地区降水特征):北方地区≥70%,南方地区≥80%(参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采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如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15cm)、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透水砖孔隙率≥20%)、雨水收集池(容积根据雨水径流量计算);雨水利用优先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厕所冲水等非饮用水用途,利用率≥30%(工业建筑可适当提高)。3.3.2实施要点计算雨水径流量:采用公式Q=ψ×F×q(ψ为径流系数,F为汇水面积,q为设计暴雨强度),确定雨水收集池容积;透水铺装基层采用碎石垫层(厚度≥15cm),确保雨水下渗能力;下沉式绿地与建筑基础的距离≥3米,避免雨水浸泡地基。4建筑节能设计4.1围护结构节能4.1.1标准要求外墙:北方地区传热系数≤0.6W/(m²·K)(采用外保温系统),南方地区≤1.0W/(m²·K)(采用自保温墙体);屋面:北方地区传热系数≤0.5W/(m²·K)(采用保温层+找坡层),南方地区≤0.8W/(m²·K)(可增加架空通风层);门窗:气密性等级不低于6级(参考《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传热系数≤2.8W/(m²·K)(采用Low-E中空玻璃,空气层厚度≥12mm);外窗遮阳:南方地区东、西向窗户采用固定遮阳棚或活动遮阳帘,遮阳系数≤0.6(参考《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4.1.2实施要点选择外保温系统(如EPS板、岩棉板):避免热桥效应(如梁、柱部位增加保温层厚度);门窗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框料导热系数≤1.8W/(m·K),减少热量传递;屋顶采用倒置式保温(保温层在防水层之上):提高保温层使用寿命。4.2暖通空调系统节能4.2.1标准要求冷水机组:能效比(COP)≥5.0(参考《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____);风机盘管:能效比(EER)≥3.2(参考《风机盘管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____);新风系统:热回收效率≥60%(采用全热交换器,适用于过渡季节通风);空调系统分区:按功能(如办公区、会议室)、朝向(如南、北)划分,避免过度供冷/供热。4.2.2实施要点采用变流量系统(如变频水泵、变频风机):根据负荷变化调整流量,降低能耗;新风量计算: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____)要求,每人每小时≥30m³(办公区)、≥20m³(住宅);空调管道采用保温材料(如橡塑海绵):厚度≥20mm,减少冷热量损失。4.3可再生能源利用4.3.1标准要求太阳能光伏:建筑屋面或墙面安装面积比例≥5%(住宅)、≥10%(办公建筑),发电量≥建筑年用电量的3%;地源热泵:适用于地下水位稳定、土壤热导率≥1.5W/(m·K)的地区,COP≥4.0(供热)、≥5.0(供冷);太阳能热水:住宅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覆盖率≥50%(南方地区)、≥30%(北方地区),集热器效率≥50%。4.3.2实施要点开展可再生能源可行性研究:通过软件模拟(如TRNSYS)计算太阳能辐照量、地热能储量,选择最优技术;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将光伏板作为建筑屋面或墙面材料(如光伏瓦、光伏幕墙),减少建筑材料使用;地源热泵系统:钻孔深度≥80米,孔间距≥4米,避免热干扰。5水资源利用5.1节水系统设计5.1.1标准要求节水器具:坐便器用水量≤4.5L/次(双冲式),水龙头流量≤0.15L/s(感应式),淋浴器流量≤0.10L/s(恒温式);给水系统:采用分压供水(如低区直接供水、高区变频供水),减少管网压力损失;绿化灌溉:采用滴灌或微喷灌(比传统喷灌节水30%以上),灌溉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减少蒸发)。5.1.2实施要点选择节水认证产品(如中国节水产品认证、美国WaterSense认证);给水管道采用PPR管或不锈钢管:减少漏水率(≤1%);绿化灌溉系统设置雨水传感器:当土壤湿度≥60%时自动停止灌溉。5.2非传统水源利用5.2.1标准要求再生水:用于冲厕、绿化、道路冲洗的比例≥50%(参考《建筑中水设计标准》GB____);雨水:收集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的比例≥80%;海水淡化水:沿海地区工业建筑可采用,用于冷却循环水的比例≥30%。5.2.2实施要点再生水处理工艺:采用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如MBR膜生物反应器+紫外线消毒),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____);雨水收集系统:设置截污挂篮(去除大颗粒杂质)、沉淀池(去除泥沙)、过滤装置(去除悬浮物);非传统水源管道与自来水管道分开设置,标注明显标识(如“再生水”红色标识)。6材料与施工6.1绿色材料选用6.1.1标准要求建筑材料应符合绿色产品认证(如中国十环认证、美国LEED认证);禁止使用高能耗、高污染材料(如粘土砖、实心混凝土砌块);木材采用FSC认证(森林管理委员会)的可持续木材,比例≥30%(办公建筑)。6.1.2实施要点编制绿色材料清单:明确材料的环保指标(如甲醛释放量、VOC含量)、供应商信息;墙体材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导热系数≤0.18W/(m·K),比粘土砖轻50%);装修材料采用水性涂料(VOC含量≤50g/L)、环保板材(甲醛释放量≤0.124mg/m³,符合E1级标准)。6.2循环材料利用6.2.1标准要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30%(参考《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JGJ130);钢筋、钢材的回收利用率≥80%(工业建筑);旧建筑拆除的材料(如砖、木材)应优先用于新建建筑的景观、小品。6.2.2实施要点施工前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方案:分类收集(如混凝土、钢筋、木材),运输至再生处理厂;再生混凝土:采用建筑垃圾破碎后的骨料(取代率≤30%),用于路基、垫层;旧木材处理:去除腐朽部分,加工成木方、木板,用于室内装修(如吊顶、地板)。7室内环境质量7.1通风与空气品质7.1.1标准要求新风量:办公区≥30m³/(人·h),住宅≥20m³/(人·h)(参考GB____);室内污染物浓度:甲醛≤0.10mg/m³,VOC≤0.60mg/m³,苯≤0.09mg/m³(参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____);通风系统:采用机械通风+自然通风结合(如过渡季节开启窗户,冬季采用新风系统)。7.1.2实施要点设计可开启窗户:面积≥外窗面积的30%(住宅)、≥50%(办公建筑),便于自然通风;新风系统设置过滤装置(如PM2.5过滤器,效率≥90%),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装修后进行室内环境检测: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7.2采光与照明7.2.1标准要求窗地比:住宅客厅≥1/6,办公区≥1/5(参考《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____);照明功率密度(LPD):办公区≤8W/m²,住宅≤6W/m²(参考《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____);自然光利用:采用导光管(适用于地下空间)或反光板(适用于高层办公建筑),增加室内采光。7.2.2实施要点建筑朝向:优先采用南北向(减少东西向阳光直射),窗户布置在房间南侧(住宅)或北侧(办公建筑);照明系统:采用LED灯具(能效等级≥2级),结合智能控制(如人体感应、光感控制),实现人走灯灭、光线自动调节;导光管设计:直径≥30cm,长度≤15m,采光罩采用高透光率材料(如聚碳酸酯,透光率≥90%)。8运行与维护8.1智能化管理8.1.1标准要求建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监测空调、照明、给排水等系统的运行状态(如能耗、水耗、温度、湿度);采用物联网(IoT)技术:通过传感器、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收集数据,实现远程控制(如手机APP调节空调温度);能耗分项计量:分为电力、燃气、水等分项,计量精度≥1级(参考《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范》JGJ/T154)。8.1.2实施要点BAS系统集成:将空调、照明、安防等系统整合到同一平台,实现联动控制(如有人时开启空调,无人时关闭);数据analytics:通过软件(如EnergyPlus)分析能耗数据,识别节能潜力(如空调系统能效下降时及时维修);智能电表安装:每个租户或功能区安装独立电表,促进用户节能。8.2节能监测与改造8.2.1标准要求定期开展能耗审计:每2年1次(大型公共建筑),每5年1次(住宅);空调系统:每年清洗冷凝器、蒸发器,每3年更换制冷剂(如R32,比R22节能10%以上);照明系统:每5年进行节能改造(如将荧光灯更换为LED灯,节能率≥50%)。8.2.2实施要点能耗审计机构:选择具有节能服务认证(如EMCA认证)的机构;空调系统维护:采用专业清洗设备(如高压水枪),去除冷凝器表面的灰尘(提高换热效率10%-15%);照明改造:计算投资回报期(如LED灯价格为荧光灯的3倍,但寿命为5倍,投资回报期约2年),选择经济可行的方案。9评价与认证9.1国内外标准对比标准名称发布机构侧重点适用范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___)中国住建部全生命周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中国境内建筑LEED(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sign)美国USGBC能源效率、室内环境、材料可持续全球范围内建筑BREEAM(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EnvironmentalAssessmentMethod)英国BRE生态环境、气候变化、资源利用欧洲及全球范围内建筑9.2申报流程(以GB/T____为例)1.准备阶段:收集项目资料(如规划许可证、设计图纸、能耗计算书),确定申报等级(一星、二星、三星);2.现场检查: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进行现场核查(如围护结构保温层厚度、雨水收集系统);3.专家评审:提交申报材料(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技术报告),由专家委员会评审;4.公示与发证:评审通过后公示7天,无异议则颁发绿色建筑评价证书。9.3注意事项申报材料应真实、完整:如能耗计算书需由专业软件(如PKPM、DeST)生成,数据可追溯;技术方案应落地可行:如太阳能光伏系统需提供供电协议、发电量预测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