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草、宿新市新公店(灵芝镇中心小学两栏式备课教案设计)古诗两首:草、宿新市新公店(灵芝镇中心小学两栏式备课教案设计)「篇一」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它的基调开朗、轻松,迥异于鲁迅其他严肃、庄重的作品,其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自由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过渡段的作用及划分原则
2、文章第二段的写景特点[难点]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三、教学目标1、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2、学习文章写景技巧。3、体味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四、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明确自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出感情;2、理解过渡段的作用、划分原则。[围绕重点自学]一、回忆有关鲁迅的知识(激发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知识)1、生平及相关知识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故乡:浙江绍兴2、《野草》与《朝花夕拾》的基调之别前者:沉闷、压抑后者:开朗、活泼二、过渡段1、由解题引入根据“从……到……”的句式将文章分为两部分:①~⑧/⑨~末尾第一部分: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三味书屋的生活2、提出质疑:第9段也涉及到一点百草园的事情,为何会划入第二部分?明确:过渡段3、讲解相关内容⑴作用:承上启下⑵划分原则:“划下不划上”。三、讲解课文1、2段1、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两段(学生朗读)2、问题研究:(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明确:解题方法:联系上下文⑴联系上文“……已经隔了七八年”,故用“似乎”。⑵联系下文“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故用“确凿”。3、结合课后习题二(1),仿照句子(学生发挥想象,动笔仿写句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例:⑴不必说金色的沙滩,也不必说连天的大海,单是蔚蓝的天空,就让人有美的憧憬。⑵不必说一飞万里的鲲鹏,也不必说展翅翱翔的胸鹰,单是浮云中那自由弱小的麻雀,就足以让人称羡不已。[课堂小结]参考小结: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野草》的基调沉闷、压抑;《朝花夕拾》的基调开朗、活泼。2、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划分原则为“划下不划上”。[导语设计]参考导语:导语一
上学期我们学习过鲁迅的《风筝》,今天再学习鲁迅的另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语二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他十岁读书、十二岁进“三味书屋”随寿镜吾老先生学习,不久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又常年卧病不起,家道中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是回忆他童年时的一段快乐往事。导语三
我们学过《风筝》,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怎样?(生:沉闷、压抑……)鲁迅的确是一个严肃、庄重的人,但他回忆童年的文章却有另一道风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明确自学重点]1、体会文章第二段的写景特点2、学习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围绕重点自学]一、写景特点(第二段)1、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⑴找出表示颜色(或隐含颜色)的词(学生快速阅读)碧绿、紫红、黄蜂、菜花⑵给出一组词“高大”、“肥胖”、“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它们都描写了事物的什么?(学生思考)明确;形状⑶总结⑴、⑵,它们均为作者的视觉感受,试找出作者的其他感受:听觉;味觉;触觉;嗅觉⑷春、夏、秋景:菜花;蝉;蟋蟀2、层次井然,条理分明⑴从整体到局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⑵从植物到动物或从动物到植物⑶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3、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⑴体会“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四个修饰词⑵体会“吟”、“伏”、“窜”三个动词的妙用延伸:能否分别换成“叫”、“趴”、“飞”?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发表见解)明确:“吟”更富有诗情画意;“伏”更能体现黄蜂的“肥胖”这一特征;“飞”更能体现云雀的轻捷,也更能突出飞行速度之快。⑶品味“低唱”、“弹琴”、“喷出”等一组动词,仿照其用法为“蜈蚣”也加一个动词。(如跳舞)二、作业背诵第2段[课堂小结]参考小结:1、写作(写景、写事)要按一定顺序2、写作(写物、写人)要抓住所写对象的特点第三课时[明确自学重点]1、了解百草园中美女蛇、玩雪、捕鸟等几件有趣的事;2、体会并学习“捕鸟过程”一节中动词连用的妙处。[围绕重点自学]问题研究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结合背景讨论)[背景知识]有人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人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人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明确: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感兴趣?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要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2、阅读“冬天的百草园”一段⑴捕鸟条件明确:“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⑵体会动词的妙用。(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明确:可以体会出童年鲁迅对“捕鸟”感兴趣,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动词可以体现孩子欢快的心情。3、鲁迅在三味书屋时做了哪些事?(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后半部分并提取信息)爬上花坛折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念课文;看老师读书;玩指甲;画画儿;等等。[课堂小结]参考小结:1、对一些观点要有自己的看法,反对牵强附会;2、要学会使用动词来描绘事件的过程。第四课时[明确自学重点]1、体会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围绕重点自学][问题研究]1、三味书屋中的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童年鲁迅对他是什么态度?明确:⑴极方正、质朴、博学(11段),幽默、风趣(22段),迂腐(21、22段),等等。⑵以敬慕、信服为主(鲁迅不是不喜欢先生,只是不太喜欢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练习一⑶)(学生讨论)明确:⑴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⑵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⑶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
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现在的观点偏向于第三种)(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读《朝花夕拾》,以便对鲁迅的人、作品有更深的了解[课堂小结]参考小结:1、鲁迅对先生的态度以敬慕为主;2、鲁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以乐为主。[教后反思]吕士凯古诗两首:草、宿新市新公店(灵芝镇中心小学两栏式备课教案设计)「篇二」课文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通读顺,认识并学写生字“枯”、“荣”。2.能正确理解“离离”“枯”“荣”的意思,并体会小草顽强的生命力。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离离”“枯”“荣”的意思。2.深入体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3.理解诗意并有感情地诵读。设计理念:1.以读为本,反复诵读。2.抓关键词,理解诗意。3.拓展全诗,深化主题。教学准备:ppt课件、小草一棵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介绍作者。(一)欣赏歌曲播放歌曲《小草》,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跟唱。(二)谈话揭题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刚刚唱的是什么歌吗?师:对,就是《小草》(师出示小草,并把小草粘贴在黑板上),它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诗,诗题就是《草》。(三)板书诗题师: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上面一个草字头,这两竖就像小草长长的叶子,下面是个“早”字,这一横就像宽广的土地,草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四)读准课题师:谁来读诗题?师:平舌音读的真准(或者:它是个平舌音字)。谁再来读?再请你读。请你读!全班一起读。(五)简介作者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板:白居易)师:想跟老师一起认识他吗?(课件出示白居易画像和简介)师:瞧,他就是(生:白居易),你们知道吗?他可是唐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一生写了很多的诗,写这首《草》的时候,他才16岁。想读吗?点评:歌曲导入,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生活中熟知的信息导入新课,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一棵鲜活的小草长在黑板上(在黑板上粘贴带有草根的小草),再一次形象直观地展现文本主体,为课题的书写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并为后文指导学生理解“烧不尽”做好了铺垫。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一)初读正音,读通诗句1.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自由读两遍这首诗,要求借助生字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读吧!2.指名读,相机正音“枯”“荣。3.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办法记住“枯”“荣”的字形。突出两个字都有“木”字旁这一特点,告诉学生“木”字旁和草木有关。4.师相机让孩子猜字谜“一座山岭真有趣,上下草木真茂密”。(生答“荣”)5.把“枯”“荣”送回诗句中读,指导读准第二句诗中两个“一”的不同声调。6.全班齐读。(二)老师范读,读出节奏。1.老师范读,指导节奏。师:听出来了吗?和平时读课文不一样,老师在读诗的时候,速度特别(生:慢)还听出什么不一样?(生自由回答,相机在课件中出示诗的节奏)2.学生练读3.指名每人读一句,要求读得慢一些。4.分小组合作读,第一组读第一、三句,第二组读第二、四句,指导学生读出节奏。5.全班齐读。点评: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本节课的读,有三个层次。自由读、指名读,在学生读准读通顺后,教师范读,目的明确地指导孩子感觉速度、节奏的变化,层次清楚且教学预设明确,对于指导学生整体感受诗的韵味很有帮助。(三)生谈感受,整体感知师:有些韵味了。说说,诗中的小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有的知道小草一年中的变化,有的知道了小草连火都烧不掉,还有的知道了诗中写的是草原上的小草。点评:整体入手也是诗词教学的重要方法。执教者从“诗中的小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问题引入,既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整首诗的把握能力,且巧妙地从读过渡到对诗句关键字词的理解,可谓“一石二鸟”,水到渠成。三、反复品读,读懂读透(一)学第一句,理解“原”“离离”。1.理解“原”字师:你们是从哪个字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草原上的草呢?(课件中“原”字反红)对,“原”在这首诗中可以理解为草原,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原野”。(课件出示“原野”图片)师:这就是原野。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想到哪些词?2.理解“离离”。师: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第一句诗中哪个词写了?(生:离离)师:谁能用“离“来组个词?师:你们刚才组的词都是“离”现在常用的意思。在这首诗中“离离”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离离”在《辞源》中的解释三种:茂盛的样子;懒散的样子;裂开的样子。)师:在这首诗中,我们该选哪一种意思呢?(第一种)师:生活中,你们一定见到过茂盛的小草吧!谁来说说什么样?(课件出示茂盛的小草图片)师:瞧,这小草长得又绿又高又密,很茂盛的样子,就是(师手执词卡:离离)指名读。3.指导朗读“离离原上草”。(课件再次出示原野图片)师:瞧,这茫茫原野,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茂盛的小草,这就是(生读:离离原上草)师:再往远处望去,映入眼帘的还是(生:茂盛的小草);再往天边望去,眼前出现的还是(生:茂盛的小草),这真是(生读:离离原上草)(二)学第二句,理解“枯”“荣”。1.在第二句诗中,有一个字和“离离”的意思很接近,谁找到了?(板:荣)还有一个字的意思和“荣”恰恰相反,那就是(板:枯)一年之中,小草师怎样发生变化的呢?仔细观察后再来回答。2.(课件出示小草四季的动态变化图片,配乐《小草》伴奏曲)师同步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春天来了,小草长出了嫩嫩的(生:小芽)夏天来了,阳光雨水更加充足,小草也长得更(生自由答:绿)了,更(生自由答:高)了,更(生自由答:密)了,更(生自由答:茂盛)了。秋天到了,小草开始由绿色变成(生:黄色)冬天,小草都(生:枯萎了)3.现在你们知道,“荣”指的是哪两个季节的小草吗?(生:夏天)对,这就是“荣”。(图上出“荣”字)“枯”指的又是哪个季节的小草呢?(生:冬天)对,这就是“枯”。从春天到夏天,小草会茂盛一次;从夏天到冬天,小草又会枯萎一次。一年之中,小草先荣一次,再枯一次,这就是一岁(生:一枯荣)。(课件同步出示第二句诗)4.同学们,看看图,再联系生活想一想,你会怎样读出这一“枯——”一“荣——”的变化呢?指名读,男女生读。(三)朗读第一、二句师:同学们,你们看,这茫茫原野,一年中先荣一次,再枯一次,等到第二年,又先(荣一次),再(枯一次),这就是(课件出示前两句诗)(全班齐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点评:“离离”一词与现代词义相去甚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这个词语,在反复读的基础上,由易到难,由文本到生活,由生活到直观图像,再由图像回到文本,步步深入,恰到好处地理解,并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学第三、四句,感悟主题:1.一年之中,小草除了要经历秋冬的干枯以外,有可能会遇上熊熊野火。你们看,这样一场大火之后,小草还能再长出来吗?自己读后两句诗,找找答案吧!2.根据学生回答,指导理解并板书“烧不尽”“吹又生”。3.师小结:是啊,野火再大,能烧掉的仅仅是(师手指贴在黑板上的小草)露在地面上的草茎草叶,而永远也烧不掉的是这深扎在泥土中的(生:草根)只要根在,小草的生命就(在),当第二年春风一吹,小草就又能再长出来,这就是(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生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4.大火烧过后,小草还有可能遇到哪些磨难呢?5.是啊,困难重重,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磨难,只要根在,生命就(生:在)(课件出示悬崖之上、戈壁之中、冰天雪地和遍地沼泽中生长的小草)哪怕是在悬崖之上,戈壁之中,哪怕是冰天雪地,遍地沼泽,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小草就能重新生长。这真是春风(生:吹又生)!6.诗读到这,你们觉得小草怎么样?7.多么了不起的小草呀!所以白居易才会这样赞美小草,谁来读?指3生读。全班一起来!5.链接相关名句,指导朗读。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被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深深地感动着:在我们的民间有这样一句话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课件出示链接的句子:贴着地面的小草,大风也拔不起来。)女同学读,男同学读得更有气势些!当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卢勤曾经这样赞美小草的生命力:(课件出示链接的句子:你看路边的小草,被人踩来踩去,可它还是活下来了,它拼命地站起来,接受大自然给予的阳光、雨露,所以,它比温室里的花朵更有生命力。)6.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让我们一起夸一夸,男同学读!女同学读!7.链接生活,运用诗句。这两句诗经过1000多年流传到现在,已经成为千古名句。在苦难面前,人们经常会想到它。22年前的那个5月,我国的大兴安岭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森林火灾,烧毁森林101万公顷(课件出示火烧大兴安岭图)。22年的今天,我们再看大兴安岭,又是一片茂盛的林海(课件出示林海图),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昨天是汶川大地震后重建一周年的纪念日。(课件依次出示地震毁坏的房屋图、解放军救援图、学生捐款图和汶川重建规划图)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叔叔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灾区人民没有向困难低头,他们正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这也正是野火(生读: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五)师生互动,背诵全诗同学们,这看似不起眼的小草,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启示。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来读这首诗。会背的同学可以站起来和老师加上动作一起背一背。点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千古名句,二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者没有急于告诉这句哲理诗所含着的深意,而是在学生观看图片后,问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野火过后,小草还能再长出来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诗,从而明白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三、学写“枯”“荣”,互动评价这首诗会读会背了,还有两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1.观察字形。在前面的观察中,我们知道了这两个字中都有一个木字,再仔细观察这两个“木”字,它们的写法一样吗?(你们的眼睛真尖,就像你们说的,木字旁在左,捺变点:木字旁做底,捺不变。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一捺要变成点吗?“荣”字中的“木”字为什么不变呢?2.师范写,生练写。3.师巡视学生写字,并点评。点评:生字“枯”和“荣”的学习,从正音到识记字形,再到学完整首诗后的指导书写,都紧紧抓住“木字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让学生在本次的识写练习中有所得,有所悟。四、拓展全诗,深化理解1.拓展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齐读后四句。2.你们知道,白居易在这首送别诗中向朋友表达了怎样的希望吗?(希望朋友像小草一样顽强)今天,老师也要把这美好的希望送给大家,让这顽强的小草永远扎根在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古诗两首:草、宿新市新公店(灵芝镇中心小学两栏式备课教案设计)「篇三」一、导入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二、默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三、精读“百草园”这部分内容。品味作者的传神描写,感受其愉悦的情感。1.针对第2~4段交流各自喜欢的理由。2.分组(分节)活动,品味其中准确传神的描写。选第2段的:要求了解景物特点,什么季节,作者写景的角度、顺序、详略等。选第3、4段的:要求抓人物动作描写,了解捕鸟的过程。注:小组活动有人作归纳记录。如第2段归纳出写景的顺序,第3、4段摘出关键的动词等。3.交流分享。教师适当板书,再次归纳学生的认识。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明确:成功的描写应该是在有感情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选择适当的角度,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描写。四、学习第5段,体会作者情感1.自读第5段。2.交流体会。五、作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准备一个自己的童年故事片断,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有条件的上网查询资料,更多了解作者。古诗两首:草、宿新市新公店(灵芝镇中心小学两栏式备课教案设计)「篇四」巴州区花丛镇中心小学赵开毅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塘物产丰富,景色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2.认识排比句及它在描写景物上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学习重、难点:1.感受草塘景美,物产丰富及作者思想感情变化。2.从句子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3.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方法。教具准备:CAI课件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所学。课文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草塘的可爱的?(板书: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二、充分感悟景色美丽。1.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来写草塘的景色美丽的?(板书:草塘小河)请把这些语句找出来读一读。(1)充分感悟草塘美景。(出示CAI:第五自然段的文字内容)A.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感悟草塘的美景,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有关的词句。B.交流所学,体会草塘的美。(板书:大、色彩美、充满生机)C.用你们自己独有的方式,把对草塘美的感受读出来。D.是啊,这茫茫的草被风吹拂着,草浪在不停地翻滚,绿色在不停地流动,是多么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啊!让我们来亲眼看一看那美丽的草塘吧!(播放CAI,教师范读)(2)体会小河美。A.用同样的方法品读第18、19自然段。B.把体会到的美读出来。(引导读出作者的惊喜、小河的清澈及倒影的美丽)C.欣赏感悟排比句的美,小河的美。这幅大自然的画卷以清凌凌的河水作背景,倒映出绿的芦苇、蓝的天空、白的云朵。这正是可爱的草塘的一个美丽的缩影。作者因爱而怜,才生怕开坏了这幅美好的画卷。(出示小河美景片断CAI,伴随音乐、朗读、感受小河的景美。)2.指导有感情地背诵。三、感悟草塘的物产丰富。刚才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草塘的可爱,是缘于风景的优美;而丰富的特产,使可爱的草塘美得那么实在。你们想去见识草塘更可爱的一面吗?1.自学课文描写草塘物产丰富的段落,并作上记号。2.全班交流。(1)读一读你所画的句或段,说一说理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怎么理解?通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鸡多、鱼多、狍子多)(2)小组内练习分角色地朗读。(3)指名读,指导读出小丽的自豪与特产的丰富。四、回归整体,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1.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2.全班交流自学情况。“可爱的草塘”是作者随着对草塘不断深入的了解,情感不断变化后产生的认识。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呢?开始没到草塘时,作者觉得“没意思”;看到美丽的草塘后,“情不自禁”地赞美草塘;听了小丽介绍并亲自捞鱼后,已“恋恋不舍”了;最后连水中的倒影也“生怕弄坏”。作者的这一情感变化说明了什么?(板书:没意思、情不自禁、恋恋不舍、生怕弄坏)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后作业。请学习了本课后,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从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两方面来夸一夸自己的家乡。古诗两首:草、宿新市新公店(灵芝镇中心小学两栏式备课教案设计)「篇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教学设计】一、导入课文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波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益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6年崇左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6年佛山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
- 连云港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渭南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抚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佛山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大同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a卷)
- 2025欧盟REACH法规高关注物质清单
- 《过渡金属稀土金属》课件
- 图文广告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京东安全工程师笔试题库
- 2025年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 2024年10月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
- 2025版校园食堂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表
- kpmg -2025年香港就业市场展望
- 2021年10月23日内蒙古事业单位联考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银行】外包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 2025-2030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市场现状调研及投资发展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