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安全防范工作规章制度汇编_第1页
中小学安全防范工作规章制度汇编_第2页
中小学安全防范工作规章制度汇编_第3页
中小学安全防范工作规章制度汇编_第4页
中小学安全防范工作规章制度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安全防范工作规章制度汇编一、总则(一)目的依据为保障中小学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汇编。(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普通中小学(含公立、民办)的安全防范工作,涵盖校园日常管理、应急处置、隐患排查、教育培训等全流程。(三)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把安全防范放在首位,强化日常管理,及时排查隐患,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班级分工协作。3.全员参与,协同联动: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4.依法依规,科学规范: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采用科学方法开展安全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效能。二、组织架构与职责(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决策和指挥机构。组长:校长(全面负责校园安全工作,为第一责任人);副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协助校长统筹安全工作,负责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成员: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后勤主任、班主任、保安队长、家长委员会代表。(二)岗位职责1.校长: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规划和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安全问题;审批安全经费,保障安全设施投入;发生突发事件时,担任总指挥,协调应急处置。2.分管副校长:组织实施安全工作计划,监督各部门履行安全职责;牵头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负责安全档案管理和信息上报;协调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的工作联系。3.安全管理部门(如安全处):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处理安全事故,上报相关信息。4.班主任:负责班级安全日常管理,制定班级安全公约;开展班级安全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排查班级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报告;配合学校处理班级安全事故。5.任课教师:负责课堂及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安全;检查教学器材和场地安全,规范教学操作;发现学生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告知班主任;参与学校安全培训和演练。6.保安人员:24小时值守校门,严格执行出入登记制度;开展校园日常巡逻,及时制止违规行为;维护校园监控系统,保存录像资料(不少于30天);配合学校处理突发事件,协助警方调查。7.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安全工作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配合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家校沟通;参与校园安全检查,监督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三、日常安全防范制度(一)校园出入管理1.校门值守:保安人员24小时值守,佩戴证件,坚守岗位;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2.学生出入:学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牌;上课期间外出需持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保安登记后放行,并及时通知家长。3.访客管理: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需出示有效证件,填写《访客登记单》(包括姓名、联系电话、被访人、来访事由、出入时间),联系被访人确认后放行;访客离开时需签字确认。4.车辆管理:外来车辆需经学校同意,登记车牌号后驶入指定区域;禁止在校园内超速、鸣笛;学生上下学期间,校门周边禁止车辆停靠。5.快递与外卖:快递、外卖人员不得进入校园,需在指定地点(如校门东侧)交接;学校可设置快递柜,方便学生领取。(二)教学活动安全1.课堂管理:任课教师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检查教学器材(如投影仪、实验设备)和场地安全;课堂上关注学生动态,制止追逐打闹、攀爬桌椅等危险行为。2.实验课安全:实验前讲解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强调“三不”(不随意触摸药品、不擅自操作设备、不离开实验岗位);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防止发生爆炸、烧伤等事故;实验后清理场地,关闭电源和水源。3.体育课安全:课前检查场地(如跑道、单杠、篮球架)和器材(如跳绳、足球)是否完好;学生做好热身运动,禁止违规操作(如倒立时推搡、投篮时争抢);游泳课需由专业教师带领,配备救生员,确保学生安全。4.社会实践安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研学)需制定安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提前检查交通工具(如大巴车)安全,配备急救药品;活动中教师全程陪同,禁止学生单独行动。(三)校园环境安全1.校舍安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校舍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墙体、屋顶、楼梯、栏杆等是否有裂缝、松动;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校舍符合国家建筑安全标准。2.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灭火器、消火栓、应急灯、疏散标志)每季度检测一次,确保完好有效;消防通道保持畅通,禁止堆放杂物(如纸箱、桌椅);教学楼每层设置消防栓,配备灭火器(每间教室至少1个)。3.食堂安全:食堂需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工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每年体检一次);食材采购需索证索票(包括供应商资质、检验报告),储存分类存放(生熟分开、干货与湿货分开);加工过程严格遵守卫生规范(如食材洗净、烹饪熟透);餐具每日消毒,留样保存48小时(每样100克)。4.宿舍安全:宿舍保持整洁,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热得快、电火锅)、明火(如蜡烛、打火机)和危险物品(如刀具、鞭炮);宿舍管理员每日查寝,登记学生归寝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宿舍安装应急灯和疏散标志,确保疏散通道畅通。(四)学生日常管理1.课间活动:课间值班教师(每楼层1名)在走廊、楼梯口值守,维护秩序;禁止学生追逐打闹、攀爬栏杆、投掷物品;楼梯口设置“靠右行”警示标志,避免拥挤。2.物品管理:禁止学生携带危险物品(如刀具、易燃物品、仿真枪)进入校园;班主任每周检查一次学生书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告知家长。3.心理健康: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班主任每月与学生谈心一次,关注情绪变化(如抑郁、焦虑、易怒);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联系心理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必要时通知家长寻求专业帮助。4.防溺水安全:夏季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强调“六不”(不私自下河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学校周边水域设置警示标志,禁止学生靠近。(五)校园周边安全管理1.环境整治:配合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清理校园周边违规摊点(如流动小吃摊、无证商店),取缔非法出版物销售点;整治交通秩序(如设置减速带、斑马线、警示牌),禁止在学校门口50米内停放车辆。2.护学岗:上下学期间,由保安、教师、家长志愿者组成“护学岗”,在学校门口及周边值守,维护学生安全;引导学生有序过马路,防止发生交通事故。3.隐患排查:每周排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如流浪狗、破损路灯、施工工地),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禁止在校园周边200米内开设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场所。(六)校车安全管理(如有)1.车辆要求:校车需符合国家《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定期检测(每半年一次),确保车况良好;配备GPS定位系统和行车记录仪,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2.驾驶员要求:驾驶员持A1或A2驾驶证,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验,无重大交通事故记录;遵守交通规则,不超载、不超速、不酒驾;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每年至少一次)。3.随车照管:每辆校车配备1名随车照管人员,负责清点学生人数(上下车各一次),维护车内秩序,提醒学生系安全带;上下车时引导学生有序上下,防止被车辆碰撞。4.责任签订:学校与校车驾驶员、随车照管人员签订《校车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分工;定期检查校车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应急管理(一)应急预案制定1.预案种类: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校园暴力应急预案》《防溺水应急预案》等,涵盖各类突发事件。2.预案内容:明确应急流程(报警、疏散、救援、报告)、责任分工(总指挥、疏散组、救援组、通讯组、后勤组)、疏散路线(张贴在教室、走廊等显眼位置)、联系方式(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电话)。3.备案与修订:应急预案报上级教育部门备案;每学年根据实际情况(如校舍改造、人员变动)修订一次,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应急演练1.演练计划: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应急演练(如火灾演练、地震演练),制定演练方案(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流程),提前通知师生。2.演练实施:演练时严格按照预案流程进行,如火灾演练需包括报警(拨打119)、疏散(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低姿行走)、清点人数(班主任在安全区域核对名单);地震演练需包括避险(躲在课桌下、墙角)、疏散(有序撤离到操场)。3.总结评估:演练后召开总结会,评估演练效果(如疏散时间、秩序、应急措施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如疏散路线拥堵、部分学生未掌握逃生方法),完善应急预案。(三)应急处置1.事件报告:发生突发事件(如火灾、食物中毒、校园暴力)时,现场人员立即报告学校领导(拨打校内应急电话),启动应急预案;学校在1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部门(如教育局)和有关单位(如公安、消防、医疗)。2.现场处置:火灾:立即组织学生疏散,用灭火器扑灭初期火灾;禁止乘坐电梯,走楼梯逃生;疏散到安全区域后清点人数,联系家长。地震:组织学生躲在课桌下或墙角,待震动停止后有序撤离;避免拥挤,防止踩踏事故。食物中毒: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拨打120急救电话;保留剩余食品和呕吐物,配合卫生部门调查。校园暴力:立即制止暴力行为,疏散周边学生;拨打110报警,保护现场;联系家长,送受伤学生就医。3.善后工作:事件处理后,学校及时向家长通报情况,做好安抚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五、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一)检查制度1.每日巡查:保安人员每日早、中、晚对校园进行巡查,重点检查校门、围墙、消防设施、教学器材等,记录《每日巡查日志》。2.每周小检查:各班级、部门每周对本区域进行检查(如教室的电源、宿舍的电器、食堂的卫生),填写《每周安全检查记录表》,上报安全管理部门。3.每月大检查: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对校园进行全面检查,涵盖校舍、消防、食堂、宿舍、校园周边等,形成《每月安全检查报告》。4.每学期全面检查:联合教育、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开展全面检查,重点排查重大安全隐患(如校舍裂缝、消防通道堵塞、食堂卫生不达标),提出整改意见。(二)隐患排查与整改1.隐患登记:发现隐患后,立即登记在《安全隐患排查台账》中,包括隐患地点、隐患描述、排查时间、排查人员。2.整改措施:根据隐患等级(一般隐患、重大隐患)制定整改方案:一般隐患(如教室电源插座松动、楼梯扶手轻微损坏):由所在部门立即整改,整改期限不超过3天。重大隐患(如校舍墙体裂缝、消防设施失效):立即上报上级教育部门,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不超过1个月)。3.跟踪验收:整改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验收,确认隐患消除;对逾期未整改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如批评教育、纪律处分)。六、安全教育与培训(一)学生安全教育1.常态化教育:开学第一课:每学期开学第一天,以“安全”为主题,讲解校园安全常识和应急流程。主题班会:每月至少开展1次安全主题班会,内容包括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超载车辆)、消防安全(正确使用灭火器、火灾逃生方法)、食品安全(不吃过期食品、不吃流动摊点食品)、防诈骗(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泄露个人信息)等。专题讲座:每学期邀请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的专家开展1-2次安全专题讲座(如“防校园暴力”“防溺水”)。2.宣传教育: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海报、黑板报、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宣传安全知识;在校园内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如“小心地滑”“禁止攀爬”)。3.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安全实践活动(如消防器材使用演练、交通规则体验),提高安全技能。(二)教职工安全培训1.全员培训:每年至少开展1次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方法等。2.专项培训:保安人员:每季度开展1次安保技能培训(如防暴器材使用、访客登记、校园巡逻)。食堂工作人员:每学期开展1次卫生培训(如食材处理、餐具消毒、个人卫生)。班主任:每学期开展1次班级安全管理培训(如学生心理疏导、隐患排查)。3.考核评估:培训后进行考核(如笔试、实操),考核不合格的教职工需重新培训;将安全培训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七、责任追究与奖惩(一)责任追究1.追责情形:不履行安全职责(如班主任未开展班级安全教育、保安未值守校门);玩忽职守(如任课教师未检查教学器材安全,导致学生受伤);隐瞒安全事故(如学校未及时报告食物中毒事件);违反安全管理制度(如食堂工作人员未持健康证上岗)。2.追责方式: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口头警告;情节较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如记过、降级)、解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因失职导致学生死亡)。(二)表彰奖励1.表彰对象:安全工作表现突出的教职工(如及时发现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