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心为灯引航成长——做学生成长引路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更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灯”——在他们困惑时给予方向,在他们迷茫时赋予力量,在他们成长时见证蜕变。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做“成长引路人”,需要的是认知的转型、情感的共鸣、价值的引领与能力的赋能,四者交织成网,方能托举学生向更辽阔的未来前行。一、认知觉醒:从“知识灌输者”到“成长陪伴者”的角色重构传统教学中,教师常以“知识传递”为核心,将课堂变成“单向输出”的舞台。但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探索”。我曾遇到过一个叫小宇的学生:他上课从不发言,作业敷衍了事,成绩始终在班级中下游。起初,我以为是他“学习态度有问题”,直到一次家访才发现:他对机械原理充满兴趣,家里摆满了拆解的闹钟、收音机,但父母认为“这些没用”,强迫他把精力放在“主科”上。这件事让我反思:教师的职责不是“纠正”学生的兴趣,而是“看见”学生的天赋。于是,我调整了对小宇的教育策略:在物理课上,我特意设计“机械装置改造”的项目式学习,让他担任小组组长;课后,我推荐他参加学校的“科技社团”,指导他做“自动浇花装置”的小发明;甚至和他父母沟通,让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半年后,小宇不仅物理成绩提升到班级前10名,还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更重要的是,他变得自信了,主动担任了班级“科技委员”,开始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发明创造。这件事让我明白:成长引路人的第一步,是放下“教师的权威”,学会以“学生的视角”看世界。我们要做的不是“把知识塞进学生脑子里”,而是“点燃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不是“规定学生的成长路径”,而是“陪伴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正如罗杰斯所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有独立人格、能自主学习、能适应社会的人。”当我们从“灌输者”转变为“陪伴者”,课堂便从“教师的舞台”变成了“学生的乐园”。二、情感共鸣:用“心灵对话”构建有温度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孩子。”但“爱”不是“溺爱”,而是“共情”——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情绪,用真诚的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我曾遇到过一个叫小薇的女生:她性格内向,总是独来独往,有一次甚至在作文里写“活着没意义”。我意识到,她的内心可能藏着未被诉说的痛苦。于是,我没有直接找她谈话,而是在她的作文本上写了一段评语:“你的文字像带着露珠的百合,细腻又温柔。如果愿意,我想做那个听你说话的人——哪怕是烦恼,哪怕是眼泪,我都愿意接住。”第二天,她主动来找我,哭着说:“父母离婚了,妈妈总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走了’,我觉得自己是负担。”我没有急于“安慰”她,而是静静地听她倾诉,偶尔说:“我能理解你心里的委屈”“你一定很害怕吧?”当她把情绪释放完,我才说:“你看,你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说明你很爱她;而她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是她自己的情绪没处理好,不是你的错。”从那以后,我和小薇有了一个“秘密约定”:每周五下午,我们在教室后面的“心情角”聊15分钟——她可以说任何想聊的话题,我只做“倾听者”和“支持者”。渐渐地,她开始主动和同学说话,作文里也出现了“阳光”“希望”这样的词。期末时,她在给我的卡片上写:“老师,谢谢你愿意听我说话,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多余的人’。”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教育,从来不是“说教”,而是“共情”。当学生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他们才会愿意向教师打开心扉,教师的引导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三、价值引领:在生活细节中植入“成长的密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价值观的人”。但价值观的形成,从来不是“靠背诵名言警句”,而是“在生活中践行”。我所在的班级有一个传统:每月开展一次“公益行动”——去养老院陪老人聊天、给社区小朋友教画画、为山区孩子收集旧书……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却在学生心里种下了“责任”与“善良”的种子。有一次,我们去养老院陪老人。一个叫小晴的学生主动坐在一位失明的老奶奶身边,握着她的手说:“奶奶,我给你唱首歌吧,是我妈妈教我的《茉莉花》。”老奶奶听着歌,眼泪顺着眼角流下来:“我孙女和你一样大,她好久没来看我了。”小晴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老奶奶的手背。从那以后,小晴每周都会去养老院看老奶奶,给她带自己做的饼干,帮她整理房间。期末时,老奶奶特意给学校写了一封信,表扬小晴“像我的亲孙女一样”。这件事让我意识到:价值观的引领,藏在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里。当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付出的快乐”“被需要的价值”,他们自然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在于他获得了什么。”我们不需要刻意“教”学生“要善良”“要负责”,只需要给他们提供“践行善良”“承担责任”的机会,让他们在行动中体会“成长的意义”。四、能力赋能:搭建“自主成长”的实践平台成长的本质,是“自主发展”。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搭建“自主成长”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挑战中突破自我。我所在的班级有一个“班级自治委员会”:从班规制定到活动策划,从卫生管理到纪律监督,全部由学生自己负责。刚开始,学生们不知所措:有的班委不知道怎么组织活动,有的同学不会处理矛盾。我没有代替他们做,而是给他们提供“方法指导”——比如教他们用“头脑风暴”设计活动,用“沟通四步法”解决矛盾。渐渐地,学生们学会了“自主管理”:班级的“主题班会”由学生自己设计,比如“如何应对考试焦虑”“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运动会”的项目策划由学生自己负责,比如设计“趣味接力赛”“班级口号”;甚至“班级经费”的管理也由学生自己做,他们建立了“经费台账”,每一笔支出都公开透明。期末时,班级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学生们在总结会上说:“原来我们自己可以做这么多事!”这件事让我明白: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自己成长”。当我们给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他们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正如杜威所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结语:以心为灯,照亮成长的路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成长”;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不是“规定学生的未来”,而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未来”。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教师,像一盏灯——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学生”;不是“燃烧自己”,而是“点燃学生”。当我们用“心”去理解学生,用“情”去陪伴学生,用“智”去引导学生,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星星”,只要我们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都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教育是一场“慢的艺术”,需要我们有“等待的耐心”和“陪伴的决心”。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引路人”:以心为灯,照亮学生成长的路,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勇敢地走向更辽阔的世界。参考文献[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五氟利项目创业计划书
- 佳木斯市中医院肿瘤患者随访管理质量考核
- 运城市人民医院药物抗体检测考核
- 通辽市中医院循证医学应用考核
- 中国塑胶栈板项目投资计划书
- 唐山市人民医院科室服务改进考核
- 中国三氯溴甲烷项目投资计划书
- 大庆市中医院审计基础知识与迎审准备试题
- 邯郸市人民医院临床技能带教考核
- 晋中市人民医院粪便检验技术准入考核
- 2025-2030FTTR家庭组网标准演进与市场渗透策略研究
- 屠宰兽医检验考试题及答案
- 内蒙古信息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学制2018
- 园林古建筑防雷设计方案
- GB/T 13591-2025乙炔气瓶充装规定
- 风叶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主题活动:曹冲称象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 采暖拆除工程方案范文(3篇)
- 常州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
- 帽状云形成原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