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教育活动简报_第1页
校园安全教育活动简报_第2页
校园安全教育活动简报_第3页
校园安全教育活动简报_第4页
校园安全教育活动简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学校202X年秋季校园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简报一、活动背景与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2X年秋季学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教基〔202X〕XX号)要求,切实强化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提升师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应急处置能力与自我保护技能,构建“家校社协同、全场景覆盖”的平安校园防护体系,XX学校于202X年9月至10月集中开展“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成长校园”秋季校园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二、活动概况本次活动以“全覆盖、强实效、重联动”为原则,覆盖全体师生(含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历时2个月,采用“专题讲座+实战演练+主题教育+家校协同”四位一体模式,涵盖防电信诈骗、消防安全、心理健康、防暴恐、校园欺凌、防溺水、网络安全等12项核心安全主题,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3场,参与人次超3000。三、具体活动内容与实施细节(一)专题讲座:多领域专家赋能,构建系统安全认知邀请辖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消防救援支队宣传科教官、学校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分别针对不同安全场景开展精准化讲座:校园消防安全讲座:教官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方式,重点讲解“火灾初期扑救技巧”(灭火器“提、拔、握、压”四字诀、室内消火栓操作流程)、“疏散逃生规范”(弯腰低姿、捂住口鼻、沿墙壁或疏散标志行进)及“常见消防隐患排查”(教室插线板过载、宿舍违规使用电器),现场组织师生实操灭火器扑灭模拟火源,确保“人人会用”。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老师以“情绪的‘红绿灯’”为主题,通过互动游戏(如“情绪猜猜乐”)引导学生识别“焦虑、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教授“深呼吸法”(4-7-8呼吸法)、“情绪日记法”(记录情绪触发事件与应对方式)等调节技巧,强调“主动求助”的重要性(如向班主任、心理老师倾诉)。(二)实战演练:模拟真实场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聚焦“突发情况应对”,组织3场高仿真演练,确保师生掌握“快速反应、规范操作、协同配合”的应急技能:消防应急演练:设定“教室电路老化引发火灾”场景,警报响起后,各班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楼梯两侧快速疏散(避免拥挤),全程用时2分40秒(符合中小学疏散标准);随后,消防教官指导学生分组实操灭火器扑灭“油盆火”,纠正“对准火焰顶部”等常见错误。防暴恐应急演练:模拟“陌生男子持器械闯入校园”场景,保安人员立即启动“一键报警”装置,同时用防暴叉、盾牌形成“防御圈”拦截歹徒;班主任快速组织学生锁闭教室门,用桌椅顶住门窗,提醒学生“远离窗户、保持安静”;辖区民警5分钟内赶到现场,将“歹徒”制服。演练后,安保主任讲解“防暴恐应急流程”(报警、避险、配合处置),强调“生命安全优先”原则。地震应急演练:设定“有感地震”场景,学生听到“地震来了”信号后,立即躲在课桌下(双手抱头、蜷缩身体),待“地震暂停”信号响起,快速有序疏散至操场(避免奔跑、推搡);演练后,地理老师讲解“地震预警信号识别”(如“预警短信”“地震预警APP提示”)及“震后自救技巧”(如被困时敲击物体传递信号)。(三)主题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强化习惯养成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个性化主题教育,结合年级特点设计活动,实现“安全知识入脑入心”:低年级(1-2年级):重点围绕“防溺水、防拐骗”开展“情景模拟课”,通过“角色扮演”(如“陌生人给糖吃怎么办?”“独自在家有人敲门怎么办?”),让学生学会“拒绝陌生人的邀请”“拨打110报警”等自我保护方法;制作“安全儿歌”(如“防溺水,要牢记,河边池塘不能去;陌生人,给吃的,摇头说不转身走”),通过传唱强化记忆。中年级(3-4年级):聚焦“校园欺凌、交通安全”开展“主题班会”,观看《校园欺凌的危害》短视频,组织“小组讨论”(如“遇到欺凌时如何求助?”“看到欺凌时如何制止?”),引导学生树立“拒绝欺凌、勇敢说不”的意识;制作“交通安全手抄报”,内容涉及“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闯红灯”“乘坐电动车戴头盔”,在校园展览栏展示。高年级(5-6年级):针对“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开展“辩论会”(如“网络交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学生认识“网络谣言、不良信息”的危害,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真实性”;开展“情绪树洞”活动,学生将烦恼写在纸条上投入“树洞箱”,心理老师定期回复,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四)家校协同:构建立体防护,凝聚安全合力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联动家长,推动“家庭安全教育”与“学校安全管理”同频共振:线下家长会:召开“家校共护安全”主题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家庭防火技巧”(如定期检查燃气管道、不在阳台堆放易燃物)、“孩子网络使用监管”(如设置手机“青少年模式”、控制上网时间)、“上下学交通安全”(如接送孩子时不随意停车、提醒孩子走人行道),发放《家庭安全手册》200余份(含“家庭应急物品清单”“常用报警电话”)。线上家长课堂:通过“班级群”开展3期线上讲座,邀请专家讲解“青少年防沉迷网络”(如“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家庭应急准备”(如“家庭应急包应包含哪些物品?”)、“孩子心理健康关注”(如“如何识别孩子的情绪异常?”),参与家长达1500余人次,收到家长反馈留言300余条(如“原来家庭应急包要放矿泉水和压缩饼干,我之前没准备”)。家长志愿者队伍:组建“安全护航志愿者队”,由20名家长组成,每天上下学时段在学校门口协助维护秩序(引导学生安全过马路、提醒家长有序停车),每周排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如“校门口流动摊贩”“破损的路灯”),形成“家校联动、齐抓共管”的安全格局。四、活动成效总结本次系列活动实现了“三个提升”:1.安全意识提升:通过问卷调查(覆盖1000名学生、500名家长),92%的学生能正确识别“刷单诈骗”“冒充客服”等常见诈骗手段,87%的家长表示“更重视孩子的网络安全监管”。2.应急技能提升:消防演练中,89%的学生能正确使用灭火器;防暴恐演练中,95%的班级能在1分钟内完成“锁门、顶门”动作,达到“快速反应”要求。3.家校联动提升:家长志愿者队伍累计服务时长超100小时,排查校园周边隐患12处(如“校门口电动车乱停”“路边窨井盖破损”),均已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家长参与学校安全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有30名家长主动申请“安全讲座”讲师(分享“家庭防火经验”)。五、下一步计划为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学校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融入日常教学:将安全教育纳入“校本课程”,每周开设1节“安全课”(如“周一安全小课堂”),内容涵盖“季节安全”(如夏季防溺水、冬季防一氧化碳中毒)、“节日安全”(如春节放鞭炮安全、国庆出行安全)。2.丰富活动形式:引入“情景模拟剧场”“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技能大比拼”等互动性强的活动,如组织“校园安全小卫士”评选(鼓励学生发现校园隐患、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强化联动机制:与辖区公安、消防、社区建立“安全联动协议”,每学期开展1次“安全隐患联合排查”(如检查校园消防设施、周边交通环境),每学年举办1次“家校社安全论坛”(邀请专家、家长、社区工作者共同探讨校园安全问题)。4.完善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