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考前冲刺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_第1页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考前冲刺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_第2页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考前冲刺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_第3页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考前冲刺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_第4页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考前冲刺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考前冲刺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80分)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80分)1、[单选题]支正在腕背横纹上A.4寸B.3寸C.5寸D.7寸E.8寸答案:C解析:支正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横纹尺侧端上5寸,阳谷穴与小海穴连线上。此定位见于《针灸学》教材。选项A(4寸)接近但不足5寸;选项B(3寸)为支沟穴定位;选项D(7寸)和E(8寸)超出前臂常规范畴。明确记载支正穴位置为5寸。2、[单选题]下列古代针灸文献关于针灸处方原则和取穴规律的记载,不正确的描述是A.病在上者取之下B.病在左者取之左C.病在胸腹者取四肢D.病在局部者取阿是穴E.病在左者取之右答案:B解析:《灵枢·官针》提出巨刺与缪刺法,强调“左取右,右取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选项B“病在左者取之左”违背了左右交叉取穴规律,而E“病在左者取之右”符合经典记载。A项对应“下病上取,上病下取”;C项体现远端取穴;D项为阿是穴应用原则。只有B与古代文献所述相悖。3、[单选题]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背外侧,当第4、5耻间,耻験缘后方赤白肉际处的腧穴是A.内庭B.涌泉C.太溪D.侠溪E.后溪答案:D解析:足少阳胆经腧穴定位需参考《针灸学》相关内容。侠溪位于足背第四、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属胆经荥穴。内庭位于足阳明胃经,第二、三趾间;涌泉在足底肾经;太溪属肾经位于内踝后;后溪属小肠经在手部。选项D对应题干描述。4、[单选题]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的腧穴是A.命门B.腰奇C.长强D.腰俞E.腰阳关答案:A解析:在针灸学中,腧穴定位是重要内容。《针灸甲乙经》记载命门位于后正中线第2腰椎棘突下。长强(C)在尾骨尖端下方,腰阳关(E)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腰俞(D)在骶管裂孔,腰奇(B)属于经外奇穴,位置多在骶部。题目描述的“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与命门位置吻合。答案正确对应A选项。5、[单选题]隔蒜灸多用于治疗A.阳痿早泄B.呕吐腹痛C.未溃疮疡D.腹痛泄泻E.疮疡久溃答案:C解析:隔蒜灸法属直接灸的一种,古代医籍如《千金要方》记载其有拔毒、消肿、定痛之效,适用于外科病症。《针灸学》指出隔蒜灸多用于阴疽流注、肺痨、瘰疬及初起肿疡等未溃之疮疡。选项C对应未溃阶段,此时灸之可促痈肿消散;疮疡久溃(选项E)则属虚证,需用补法或附子饼灸。呕吐腹痛(选项B)、腹痛泄泻(选项D)常用隔盐灸温中散寒;阳痿早泄(选项A)多选隔附子灸壮阳。各选项适应症与不同隔物灸法特性相关。6、[单选题]足厥阴肝经的井穴是A.曲泉B.中封C.蠡沟D.太冲E.大敦答案:E解析: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在四肢末端趾甲角旁。《灵枢·本输》载肝经井穴为“大敦”。曲泉为合穴,中封为经穴,蠡沟为络穴,太冲为输穴。大敦位于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对应井穴特征。7、[单选题]经外奇穴中,位于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的是A.十宣B.八邪C.四缝D.后溪E.少商答案:A解析:经外奇穴十宣定位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主治昏迷、高热、癫痫等症。八邪位于手背各指缝间,四缝在第二至第五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后,少商为手太阴肺经井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十宣符合题干描述,其他选项定位不符。参考《针灸学》经外奇穴章节。8、[单选题]迎随补泻法中的补法是A.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B.针尖垂直经脉,顺经而刺C.针尖顺着经脉,逆经而刺D.针尖逆着经脉,顺经而刺E.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答案:E解析:迎随补泻法的补泻关键在于针尖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的关系。补法遵循“随”的原则,即针尖顺经脉循行方向而刺。《灵枢·九针十二原》载“追而济之谓之补”,追即顺经,指针尖与经脉走向一致。选项E描述“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即针尖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一致,同时进针顺应此方向,符合补法的定义。其余选项中,A、D逆经脉方向,属泻法;B垂直刺未体现顺逆补泻;C存在矛盾表述(顺经脉但逆经而刺),均不符合补法特点。9、[单选题]胃经是经脉中分支最多的一条经脉,共有分支A.3支B.4支C.5支D.6支E.7支答案:C解析:胃经属于足阳明经,在十二正经中分支较多。《灵枢·经脉》记载其循行路线从头走足,分布于头面、胸腹、下肢外侧前缘。经络在循行过程中,于不同部位分出支脉。根据传统针灸学文献,胃经共有五条分支,分布于头面、胸腹等区域。选项C的“5支”对应经典描述。10、[单选题]应用“烧山火”方法的腧穴多位于A.四肢末梢或肌肉浅薄处B.有重要脏器、血管、肌腱的部位C.头部D.肌肉丰厚处E.头面五官附近答案:D解析:该题目涉及针刺补泻手法中“烧山火”的操作特点。出处可见于《针灸大成》,其中提到复式补泻手法需根据腧穴所在部位选择。烧山火属补法,操作时通过分层提插、捻转营造热感,需在肌肉丰厚处实施以保障安全和效果。A选项四肢末梢肌肉浅薄,不适合分层操作;B选项涉及重要脏器,深刺风险大;C、E选项位于头面部,肌肉层较薄;D选项肌肉丰厚处可提供足够深度实施手法。11、[单选题]首次提到“薄贴”一词的中医古籍是A.《肘后备急方》B.《千金翼方》C.《理瀹骈文》D.《本草纲目》E.《五十二病方》答案:B解析:《千金翼方》中载有关于“薄贴”的记载,如卷二十三对疮肿的论述:“薄贴,用赤小豆末和鸡子白涂之。”其余选项如《理瀹骈文》虽系统阐述外治,但成书晚于《千金翼方》;《五十二病方》为现存最早医方书,未见此词。选项A、D、E均未明确提及。该题主要涉及中医外治法的文献溯源。12、[单选题]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的腧穴是A.照海B.大钟C.水泉D.太溪E.商丘答案:D解析:这道题涉及足少阴肾经腧穴的定位。《灵枢·本输》记载:“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动脉应手。”题干描述的位置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与太溪定位一致。照海位于内踝尖下方凹陷;大钟在太溪穴后下方;水泉位于太溪直下1寸;商丘在内踝前下方凹陷。D选项符合经典文献记载及腧穴定位描述。13、[单选题]五禽戏中具有“舒肝养血”功效的戏种是A.熊戏B.虎戏C.猿戏D.鹿戏E.鸟戏答案:E解析: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中,各戏种对应不同脏腑功能。鸟戏模仿禽类展翅轻盈之态,其动作特性注重开合升提,舒展筋脉。传统养生理论指出此类运动形式可调节气机升降,促进肝胆疏泄功能,疏通经络以达调肝养血的生理效果。虎戏主肾,鹿戏通肝,熊戏理脾,猿戏养心,此五戏配伍体现中医"形神共养"原则。14、[单选题]世界庆学史上第一套由医生编创的医疗体操是A.五禽戏B.四段锦C.八段锦D.易筋经E.洗髓经答案:A解析:五禽戏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用于强身防病。四段锦无历史记载,八段锦约起源于宋代,易筋经、洗髓经与少林相关,传说晚于华佗。华佗五禽戏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有明确记载,成为古代医疗体操的重要代表。其他选项或时间晚,或非明确医学背景。答案A。15、[单选题]经外奇穴,位于额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的是A.印堂B.曲池C.太阳D.太溪E.阳池答案:C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经外奇穴的定位。《针灸学》中明确记载太阳穴的位置: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处。选项A印堂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属督脉;选项B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属手阳明大肠经;选项D太溪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属足少阴肾经;选项E阳池位于腕背横纹中点,属手少阳三焦经。题干中描述的解剖位置与太阳穴完全吻合,其他选项对应经络和位置均不符合题目要求。正确答案为C。16、[单选题]耳穴的分布规律,不正确的是A.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B.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C.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旁D.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角E.与头面五官相应的穴位在耳屏答案:E解析:耳穴分布规律中,耳垂对应头面部,耳甲对应内脏,耳舟对应上肢,对耳轮对应躯干和下肢,耳屏主要对应鼻、咽喉等部位而非头面五官。《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世界卫生组织1987)明确指出,耳垂为头面区,耳屏对应的是鼻咽区。选项E错误将头面五官定位于耳屏。选项A、B、D表述正确,选项C中"耳旁"应为"耳舟"更准确,但描述大体符合上肢对应位置。耳屏(选项E)实际对应的穴位主要为外鼻、咽喉等,并非整个头面五官。17、[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内针治疗范畴的是A.支气管哮喘B.高血压C.三叉神经痛D.面肌痉挛E.口腔溃疡答案:E解析:皮内针法主要用于慢性顽固性疾病和反复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哮喘、高血压、神经痛及痉挛。《针灸学》中明确皮内针的适应症包含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口腔溃疡通常采用点刺、药物贴敷等方法,不属于皮内针的治疗范围。选项E对应疾病与皮内针的适用范围不符。18、[单选题]下列穴位中,可应用三棱针点刺法的是A.十宣穴B.内关穴C.天府穴D.阳池穴E.环跳穴答案:A解析:《灵枢·官针》载“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三棱针点刺法属此法。十宣为经外奇穴,位于手指末端,脉络丰处,点刺出血可泄热开窍。《针灸大成》列举十宣主“乳蛾,一切急性病之失神”。其余四穴所在部位肌肉较厚或邻近重要血管,非点刺所宜。19、[单选题]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的腧穴是A.中极B.关元C.石门D.气海E.阴交答案:B解析:任脉腧穴定位中,脐下3寸处为关元穴。中极位于脐下4寸,石门在脐下2寸,气海位于脐下1.5寸,阴交位于脐下1寸。历代医籍如《针灸甲乙经》《类经图翼》均明确记载关元位置。脐下3寸符合题干描述,其余选项与定位不符。答案选项B为关元。20、[单选题]熏洗疗法按操作方法分类,下列正确的是A.熏洗法、淋洗法、头面熏洗法B.全身熏洗法、淋洗法、浸渍法C.浴洗法、熏洗法、浸渍法D.熏洗法、浸渍法、淋洗法E.熏洗法、淋浴法、浸渍法答案:D解析:熏洗疗法按操作方法可分为熏洗法、浸渍法、淋洗法。熏洗法指利用药液蒸汽熏蒸患处;浸渍法是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淋洗法则以药液冲洗患处。《中医外治技术》中明确该分类。选项A中的"头面熏洗法"属于应用部位,B的"全身熏洗法"属部位分类,C的"浴洗法"及E的"淋浴法"均为非标准术语,D符合标准操作方法分类。第Ⅱ卷(非选择题20分)二、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多选题]以下阐述的脉诊方法中,正确的是A.诊脉时间以清晨为最佳B.诊脉时,患者可采取坐位,仰卧位或站位C.医生诊脉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日,手指指端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患者体表成45度角为宜D.医生诊脉时先以中指定关E.小儿寸口甚短,一般多用“一指拇指或食指)定关法”,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答案:ACDE解析:《内经》提及诊脉以平旦为佳,此时气血未乱。选项A符合。《脉经》指出三指诊脉时指尖平齐、呈45度,选项C正确。《难经》强调中指定关后布寸、尺,选项D无误。《医学入门》载小儿寸口短,宜用一指定关,选项E合理。选项B中“站位”易影响气血,不符脉诊体位要求。2、[多选题]优质艾绒应具备的条件是A.无杂质B.干燥C.柔软易团聚D.贮存久E.火力强暴答案:ABCD解析:优质艾绒的质量要求源于其制作工艺和应用效果。艾绒由艾叶经反复捶打、筛选后制成,杂质含量低保证燃烧稳定;干燥状态避免霉变,利于保存;柔软易塑形便于捏成艾炷或艾条;贮存时间长的陈艾绒燃烧更温和,符合中医理论中"陈久者良"的经验。火力过猛("强暴")易造成烫伤,不符合艾灸温补要求。答案依据《艾灸疗法》及传统制艾工艺标准。A、B、C、D对应无杂质、干燥、柔软易团聚、贮存久,符合优质艾绒标准;E选项描述的"火力强暴"与艾灸特性相悖。3、[多选题]下列穴位中,位于耳轮的有A.耳中B.耳尖C.肩D.肾上腺E.外生殖器答案:ABE解析:耳穴的分布区域中,耳轮包含耳中、耳尖、外生殖器等。耳中位于耳轮脚处,耳尖在耳轮顶端,外生殖器在耳轮上脚前上部。肩属对耳轮区域,肾上腺位于耳屏,两者不在耳轮上。相关内容参考《耳穴名称与定位》(GB/T13734-2008)。选项A、B、E属于耳轮穴位,C、D属其他区域。4、[多选题]颈肩部疼痛的推拿疗法,为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常在枕部、颈部、肩部施以的手法是A.拿法B.弹拨法C.揉法D.滚法E.一指禅推法答案:ABCDE解析:推拿疗法中缓解颈肩部肌肉痉挛的手法选择需结合不同手法的功效特点。《推拿学》指出,拿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