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长会班主任语文发言稿_第1页
小学家长会班主任语文发言稿_第2页
小学家长会班主任语文发言稿_第3页
小学家长会班主任语文发言稿_第4页
小学家长会班主任语文发言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家长会班主任语文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本班语文班主任李老师。首先,衷心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家长会——这不仅是一次“学情通报会”,更是我们共同探讨“如何让孩子爱上语文、学好语文”的“教育共识会”。语文是“百科之母”,它承载着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培养。今天,我将从班级语文现状复盘、核心能力培养策略、家校协同路径三个维度,和大家聊聊孩子的语文学习,希望能给各位家长一些可操作的建议。一、班级语文现状:进步与成长并存,问题与期待共生本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呈现出三个明显的进步:1.课堂参与度提升: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主动举手发言,比如小宇在《秋天的雨》一课中,分享了自己观察到的“桂花香像妈妈的香水”,充满童趣;朵朵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讨论中,提出“如果我有魔法,要给小女孩送一件羽绒服”,体现了共情能力。2.阅读量逐步增加:班级“图书角”的借阅率达到了85%,不少孩子养成了每天读15-20分钟的习惯,比如浩浩坚持读《昆虫记》,还能给同学讲“蚂蚁搬家的秘密”;萌萌读了《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开始追问“我们的祖先是谁”。3.写作真实感增强:孩子们的作文从“套话连篇”转向“记录生活”,比如小阳写《第一次煮面》,详细描述了“水烧开时的气泡像小珍珠”“盐放多了舌头像吃了黄连”,充满生活气息;乐乐写《我的好朋友》,用“她的笑声像一串银铃”“每次我哭她都会递纸巾”,捕捉到了朋友的温暖。但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共性问题:阅读深度不足:部分孩子停留在“读故事”层面,不会主动思考“为什么”“怎么办”,比如读《龟兔赛跑》,只知道“兔子骄傲输了”,却不会追问“如果兔子没睡觉,乌龟还能赢吗?”;写作缺乏细节:有些孩子的作文像“流水账”,比如写“去公园玩”,只写“我玩了滑梯、秋千”,没有提到“风把头发吹到脸上的感觉”“滑梯上的阳光暖暖的”;基础积累不扎实:少数孩子对生字词的掌握停留在“机械默写”,不会运用,比如“‘飘’和‘漂’的区别”“‘的、地、得’的用法”,需要加强语境中的练习。二、语文核心能力培养:抓住“三个关键”,让学习更有温度语文学习不是“刷题”,而是“养根”——养“语言运用之根”“思维发展之根”“文化自信之根”。接下来,我想和大家聊聊阅读、写作、基础积累这三个核心板块的培养策略,以及家长可以如何参与。(一)阅读: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让孩子学会“深度思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但“读得多”不等于“读得好”。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选对书:从“兴趣”到“经典”的阶梯式阅读低年级孩子以“图画书、桥梁书”为主(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培养阅读兴趣;中年级可以过渡到“文学性绘本、短篇童话”(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感受语言的美感;高年级可以读“长篇小说、科普读物”(比如《哈利波特》《十万个为什么》),拓展知识面。注意:避免让孩子读“快餐式”书籍(比如某些搞笑漫画、低龄化网文),这些书缺乏语言营养,会降低孩子的审美阈值。会读书:从“被动听”到“主动问”的思维训练亲子共读时,不要只是“家长读、孩子听”,可以用“提问法”引导思考:针对情节:“如果你是小红帽,遇到大灰狼会怎么做?”(培养共情与判断)针对语言:“作者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体会比喻的妙处)针对主题:“《丑小鸭》里的‘丑’真的是缺点吗?”(引导价值观思考)比如朵朵的妈妈每天和她读《论语》,会问“‘己欲立而立人’是什么意思?”,朵朵回答:“就是我想做好,也要帮别人做好”——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温度的思维训练”。养习惯:从“碎片读”到“固定读”的仪式感每天晚饭后30分钟,设为“家庭阅读时间”:家长放下手机,孩子拿出书本,一起读。比如浩浩的爸爸坚持和他读《史记》,每周六上午一起讨论“项羽为什么会输”,浩浩说:“因为他太骄傲了,不听范增的话”——这样的习惯,会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精神必修课”。(二)写作:从“假大空”到“真鲜活”,让孩子学会“用文字表达生活”写作是“用文字记录生命的痕迹”,但很多孩子怕写作文,因为“没的写”“不会写”。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找素材:从“生活小事”到“情感共鸣”的观察训练写作的素材不是“编出来的”,而是“观察出来的”。比如:让孩子写“妈妈的手”:可以引导他摸一摸妈妈的手——“有没有茧子?”“是不是比你的手大?”“妈妈的手帮你做过什么?”(比如“妈妈的手帮我系鞋带,帮我擦眼泪,帮我做红烧肉”)让孩子写“下雨的早晨”:可以让他站在窗边看——“雨丝像什么?”“地上的水洼像什么?”“有没有小朋友打伞?伞的颜色像什么?”(比如“雨丝像细细的头发,水洼像镜子,小朋友的伞像一朵朵小花”)比如小阳写《第一次煮面》,就是因为妈妈让他“全程参与”:打鸡蛋时,他发现“鸡蛋液像黄色的瀑布”;下面条时,他看到“面条像小蛇一样钻进水里”;尝面时,他说“盐放多了,舌头像吃了黄连,妈妈却笑着说‘没关系,下次就会了’”——这样的作文,充满了“真实的温度”。学表达:从“一句话”到“一段话”的逻辑训练低年级孩子可以写“一句话日记”(比如“今天我帮妈妈浇花,花笑了”);中年级可以写“一段话日记”(比如“今天我帮妈妈浇花,我拿了小水壶,往花盆里浇了水,叶子上的水珠像珍珠,妈妈夸我懂事,我很开心”);高年级可以写“有细节的作文”(比如加入“触觉、听觉、嗅觉”的描写:“今天我帮妈妈浇花,小水壶的水洒在叶子上,凉丝丝的;叶子上的水珠滴在泥土里,发出‘滴答’的声音;花盆里的月季花开了,有淡淡的香味,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我们的宝宝长大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三)基础积累:从“死记硬背”到“活学活用”,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解决问题”基础积累(生字词、古诗文、标点符号)是语文学习的“地基”,但“背得牢”不等于“用得好”。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生字词:从“默写”到“运用”的语境练习比如学了“飘”和“漂”,可以让孩子用它们造句:“树叶从树上飘下来”(飘:随风而动);“小船在水里漂”(漂:随水而动)。比如学了“的、地、得”,可以让孩子填句子:“红红的(苹果)”(的:修饰名词);“慢慢(走)”(地:修饰动词);“跑得(快)”(得:修饰形容词)。比如萌萌的妈妈每天让她用“生字卡”玩“组词游戏”:拿出“秋”字,萌萌说“秋天、秋风、秋雨、秋收”,妈妈补充“秋高气爽、一叶知秋”——这样的练习,让生字词“活”了起来。古诗文:从“背诵”到“理解”的文化渗透背诵古诗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让孩子感受文化的力量”。比如背《静夜思》,可以讲“李白为什么想家?”“他看到月亮想到了什么?”(比如“李白在外地打工,晚上看到月亮,想起了妈妈做的月饼”);背《悯农》,可以让孩子去菜园摘菜,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比如“宝宝摘了10个西红柿,手都酸了,农民伯伯种一亩地要摘多少个?”)。三、家校协同:避免“三个误区”,做“有智慧的支持者”语文学习不是“学校的事”,也不是“家长的事”,而是“家校共同的事”。接下来,我想和大家聊聊家长辅导的三个误区,以及正确的配合方式:(一)误区一:“替孩子做”代替“教孩子做”比如孩子写作文,家长不要“替他写”(比如“你这样写不对,应该这样写”),而是“引导他想”(比如“你今天有没有遇到好玩的事?”“这件事里,你最开心的是什么?”);比如孩子不会读课文,家长不要“替他读”(比如“你读错了,应该这样读”),而是“和他一起读”(比如“我们比赛,看谁读得更有感情”)。(二)误区二:“功利化阅读”代替“兴趣化阅读”比如有些家长让孩子读“作文选”“满分作文”,认为“读这个能提高作文分数”——其实,“作文选”里的文章大多是“模式化”的,缺乏真实情感;而“经典文学”里的文章,才是“有生命力的”。比如朵朵读了《安徒生童话》,写了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家》,里面写“我给她煮了热牛奶,让她睡我的小床,她笑着说‘从来没有这么温暖过’”——这样的作文,比“作文选”里的“假大空”更感人。(三)误区三:“只看分数”代替“关注成长”语文学习是“慢功夫”,不是“立竿见影”的。比如孩子这次考试没考好,不要骂他“你怎么这么笨”,而是和他一起分析“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比如“生字词错了,是不是没复习?”“阅读题错了,是不是没读懂题目?”“作文扣分,是不是没写具体?”)——这样的沟通,会让孩子觉得“考试是为了发现问题,不是为了批评我”。四、结语:让语文成为孩子的“精神伙伴”各位家长,语文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思维理解世界”。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的潜在差生。”而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孩子“爱上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