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室标准安全守则_第1页
中学化学实验室标准安全守则_第2页
中学化学实验室标准安全守则_第3页
中学化学实验室标准安全守则_第4页
中学化学实验室标准安全守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化学实验室标准安全守则一、总则化学实验室是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涉及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等各类试剂与操作。为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维护实验室环境秩序,依据《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结合中学化学实验特点,制定本守则。核心原则:1.预防为主:所有操作需先评估风险,落实防护措施;2.知行合一:严格遵循实验规程,禁止随意创新或简化步骤;3.敬畏规则:禁止违规使用试剂、设备,禁止未经授权的实验;4.及时报告:发现安全隐患或意外情况立即向教师报告。二、个人防护规范实验室操作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禁止穿拖鞋、凉鞋、短裤、短裙等暴露衣物,女生需将长发扎起。1.眼部防护所有实验(包括观察)必须佩戴防化学飞溅护目镜(禁止用普通眼镜替代);若试剂溅入眼睛,立即用洗眼器或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边冲边眨眼睛),随后就医。2.身体防护穿实验服(长袖、过膝,材质为耐酸碱的涤纶或棉麻),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试剂;手部接触试剂前戴橡胶手套(浓酸/碱用耐酸碱手套,有机试剂用丁腈手套);禁止将实验服带出实验室(防止污染外界)。3.足部防护穿closed-toeshoes(封闭式鞋子,如运动鞋、皮鞋),禁止穿拖鞋、凉鞋;若试剂溅到脚部,立即脱去鞋子,用清水冲洗皮肤,更换干净袜子。三、实验操作安全细则(一)试剂使用安全1.三不原则:不品尝任何试剂(包括看似“无害”的蔗糖、食盐等);不直接用鼻子凑近试剂瓶口闻气味(需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腔);不随意用手触摸试剂(尤其是浓酸、浓碱、重金属盐)。2.取用规则:固体试剂:用镊子(块状)或药匙(粉末)取用,避免用手接触;取用后立即盖紧瓶塞,放回原位(标签朝向外侧);液体试剂:倾倒时标签朝向手心(防止试剂腐蚀标签),瓶口紧挨试管口(避免洒漏),缓慢倒入;滴加时用胶头滴管(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不能接触试管壁),用完后洗净(滴瓶滴管除外);危险品取用:浓H₂SO₄、浓HNO₃、浓NaOH等强腐蚀试剂,需在教师指导下用量筒+玻璃棒转移,禁止直接倾倒。3.废弃物处理:废酸/废碱:倒入中和废液桶(用pH试纸测试至中性后再排放);易燃液体(如酒精、丙酮):倒入易燃物专用回收瓶(远离火源);重金属盐(如CuSO₄、Pb(NO₃)₂):倒入重金属废液桶(需用硫化钠沉淀后处理);固体废弃物(如破碎玻璃、滤纸):放入尖锐物品盒或普通垃圾桶(分类投放)。(二)加热操作安全1.酒精灯使用:点燃:用火柴或打火机(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熄灭: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防止火焰倒吸);添加酒精:需先熄灭酒精灯,用漏斗加入(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2/3,不低于1/4);意外失火:若酒精灯倾倒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覆盖灭火(禁止用水浇)。2.试管加热:预热:用酒精灯外焰来回加热试管底部(避免受热不均破裂);角度: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内容物: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沸腾喷出);固体需平铺在试管底部;夹持: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禁止用手直接拿加热后的试管(需待冷却后处理)。3.其他加热设备:电炉、酒精灯等需放在防火垫上,禁止靠近易燃物(如滤纸、酒精棉);使用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垫石棉网(均匀受热);加热后的玻璃仪器(如烧杯、试管)需放在石棉网上冷却(禁止直接放在实验台或冷水里)。(三)气体操作安全1.易燃气体(H₂、CO、CH₄):制备时需在通风橱内进行(防止气体积聚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用试管收集气体,靠近酒精灯火焰,若发出尖锐爆鸣声则不纯);剩余气体需用燃烧法处理(禁止直接排放到室内)。2.助燃气体(O₂):存储:氧气瓶需远离火源、热源(温度不超过30℃);使用:避免与易燃物(如酒精、汽油)接触(防止剧烈燃烧);剩余气体:需关闭阀门,妥善存放。3.有毒气体(SO₂、NO₂、Cl₂):制备或使用时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禁止在开放环境操作);吸收:用NaOH溶液或水吸收尾气(防止泄漏到空气中);接触后处理:立即离开实验室,呼吸新鲜空气,严重者就医。(四)玻璃仪器安全1.仪器检查:使用前检查玻璃仪器是否有裂纹、破损(如试管、烧杯),禁止使用破损仪器(防止破裂伤人);2.连接与拆卸:玻璃导管与橡皮塞连接时,需用水润湿导管(减小摩擦),缓慢旋转插入(禁止用力过猛);拆卸加热后的装置(如蒸馏装置),需待冷却后进行(防止玻璃受热膨胀破裂);3.破碎处理:若玻璃仪器破碎,立即停止操作,用镊子捡起碎片(禁止用手直接捡),放入尖锐物品盒,并报告教师。(五)用电安全1.设备使用:电器设备(如电炉、离心机)需由教师指导使用,禁止擅自操作;使用前检查电源线是否破损(若有破损立即停止使用);禁止湿手触摸电器(防止触电);2.断电规则:实验结束后,关闭所有电器电源(拔下插头);3.意外触电: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燥木棍挑开电线),若有人触电,立即呼救并送医。四、应急处理流程1.化学灼伤酸灼伤(如浓H₂SO₄、HCl):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然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涂抹(中和剩余酸),最后用干净纱布包扎;碱灼伤(如浓NaOH、KOH):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然后用2%硼酸溶液涂抹(中和剩余碱),最后包扎;强氧化剂灼伤(如KMnO₄、H₂O₂):用维生素C溶液冲洗(还原氧化剂),再用清水冲洗。2.火灾分类处理:油类火灾(如酒精、汽油):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子灭火(禁止用水浇,防止火势蔓延);电器火灾(如电炉、电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禁止用水浇,防止触电);普通火灾(如滤纸、木材):用泡沫灭火器或水灭火;逃生规则:若火势无法控制,立即撤离实验室,关闭房门(防止火势扩散),拨打119报警,并向教师报告。3.烫伤轻度烫伤(皮肤发红、疼痛):立即用冷水冲洗10-15分钟(降低局部温度),然后涂抹烫伤膏(如湿润烧伤膏);重度烫伤(起水疱、皮肤破损):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禁止挑破水疱),立即送医。4.割伤轻度割伤(少量出血):用碘伏消毒伤口,用创可贴或纱布包扎;重度割伤(大量出血):立即用干净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报告教师并送医(禁止自行涂抹药物)。五、实验室环境与设备管理1.环境维护实验台保持整洁(禁止堆放无关物品,如书本、零食);试剂瓶按分类存放(如酸类、碱类、盐类、易燃液体分开摆放),标签清晰(若标签脱落,立即更换);通风橱使用后及时关闭(防止有害气体扩散);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台(倒掉废液、洗净仪器、整理试剂),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滑倒)。2.设备管理危险品(如浓H₂SO₄、浓HNO₃、易燃液体)需存放在专柜(带锁,由教师保管),并标注“危险品”标识;仪器(如天平、量筒、酒精灯)使用后需归位(放回指定位置,保持清洁);消防设备(灭火器、消防栓、洗眼器)需定期检查(每月一次),确保完好可用;实验室钥匙由教师或管理员保管,禁止学生私自携带。六、责任分工与安全培训1.教师责任课前:检查实验室设备、试剂是否安全(如酒精灯是否有破损、试剂是否过期);课中:演示正确操作(如药品取用、加热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监督学生操作(禁止学生擅自做实验);课后:清理实验室(检查水电是否关闭、门窗是否锁好);记录实验情况(如发生意外,填写《实验室安全事故记录表》)。2.学生责任预习:了解实验内容、步骤及安全风险(如涉及易燃试剂,需提前熟悉灭火方法);遵守:严格遵循教师指导,禁止违规操作(如擅自混合试剂、改变实验步骤);报告:发现安全隐患(如试剂瓶破裂、电线老化)或意外情况(如灼伤、失火)立即向教师报告;配合:参与实验室清洁(如整理实验台、清洗仪器),遵守垃圾分类规定。3.安全培训新生入学:必须参加实验室安全讲座(内容包括守则解读、应急处理、设备使用);每学期:组织安全演练(如灭火器使用、火灾逃生、化学灼伤处理);特殊实验:涉及危险品或复杂操作(如制备氢气、使用浓硫酸),需提前进行专项培训(确保学生掌握风险防控措施)。七、附则1.本守则适用于中学化学实验室所有师生及管理人员;2.违反本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