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原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9094第一章建筑结构设计基础 3161451.1结构设计概述 3184441.2结构设计原则 330712第二章结构力学原理 4119152.1力学基本概念 47602.1.1力的概念 4316672.1.2力的分类 4215502.1.3力的合成与分解 4216732.2结构力学分析 4326732.2.1矩阵分析法 4232782.2.2单元法 5205082.2.3有限元法 5184952.3结构受力分析 5209942.3.1杆件受力分析 5129692.3.2构件受力分析 5229272.3.3结构整体受力分析 55662.3.4结构稳定性分析 52154第三章材料力学与功能 5114643.1常用建筑材料 5134223.1.1混凝土 5128433.1.2钢筋 6251093.1.3砖石 6249363.1.4木材 6222543.1.5金属材料 6311843.2材料力学功能 6115183.2.1抗压强度 634313.2.2抗拉强度 6220203.2.3弹性模量 6306073.2.4延伸率 6138123.2.5脆性 646463.3材料功能检测 7302403.3.1抗压强度检测 7257133.3.2抗拉强度检测 7324963.3.3弹性模量检测 788453.3.4延伸率检测 7133363.3.5脆性检测 718751第四章结构稳定性分析 7121984.1稳定性基本概念 7167204.2结构稳定性计算 8231384.3结构稳定性优化 83815第五章结构可靠性分析 9297865.1可靠性基本概念 9298095.2结构可靠性评估 9303435.3结构可靠性设计 928192第六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0161176.1抗震设计原则 10209996.2抗震结构体系 10171086.3抗震设计计算方法 10593第七章建筑结构耐久性设计 1177687.1耐久性设计概述 11190057.1.1耐久性定义及重要性 11226117.1.2影响耐久性的因素 119437.2耐久性设计方法 1181767.2.1材料选择 11211497.2.2结构设计 12156107.2.3施工质量控制 12278147.3耐久性评估与维护 12285547.3.1耐久性评估 12221597.3.2维护保养 128737第八章结构安全评估与检测 1237078.1结构安全评估 12106018.2结构检测技术 1343808.3结构安全监控 1326426第九章结构设计软件应用 14228319.1常用结构设计软件 1447589.2结构设计软件操作 14133049.3结构设计软件应用实例 1413500第十章建筑结构设计案例解析 152320610.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案例 151112810.1.1项目背景 153270410.1.2设计原则 151724810.1.3结构体系 151460110.1.4结构设计要点 152064410.2大跨度空间结构设计案例 161267210.2.1项目背景 16910410.2.2设计原则 161136810.2.3结构体系 162405410.2.4结构设计要点 162700010.3复杂结构设计案例 16642810.3.1项目背景 161526810.3.2设计原则 16201710.3.3结构体系 172844810.3.4结构设计要点 17第一章建筑结构设计基础1.1结构设计概述建筑结构设计是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经济、美观等多方面因素。结构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所处环境、材料功能等条件,通过科学计算和合理布局,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体系选择: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型要求、地理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2)结构计算:依据国家规范和设计标准,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力学分析,计算结构内力、位移、稳定性等参数,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极端情况下的安全。(3)构件设计:根据结构计算结果,对建筑物的构件进行设计,包括梁、板、柱、墙等,保证构件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要求。(4)节点设计:对建筑物中的关键部位,如梁柱节点、墙体连接等,进行特殊设计,保证节点处的受力安全。(5)结构施工图绘制:将结构设计成果绘制成施工图纸,为施工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1.2结构设计原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以下原则是必须遵循的:(1)安全性原则:结构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防止因结构问题导致的发生。这包括对材料功能、施工质量、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充分考虑。(2)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结构设计应尽量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需要设计师具备良好的经济观念和成本控制能力。(3)适用性原则: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功能和舒适度。(4)美观性原则:在满足安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结构设计还应考虑建筑物的美观性,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5)环保性原则:结构设计应遵循绿色环保理念,尽量采用环保材料,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创新性原则:在结构设计中,设计师应不断摸索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结构设计的科技含量,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以上原则的遵循,建筑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环保等多重目标,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章结构力学原理2.1力学基本概念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及其与力的关系。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力学原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为力学基本概念的简要介绍:2.1.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1.2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效果,力可分为以下几种:(1)集中力:作用在物体上某一点的力,如重力和支座反力。(2)分布力:作用在物体表面或体积上的力,如荷载、风载等。(3)力偶: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组成,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旋转。2.1.3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本运算。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等效的力,力的分解则是指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等效的力。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力的合成与分解有助于分析物体受力情况。2.2结构力学分析结构力学分析是研究建筑结构在力的作用下,内力和位移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以下为结构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2.2.1矩阵分析法矩阵分析法是将结构力学问题转化为线性方程组求解的方法。通过建立结构的刚度矩阵、荷载矩阵和位移矩阵,可以求解结构的内力和位移。2.2.2单元法单元法是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单元,通过求解单元的受力平衡方程,得到结构各部分的受力情况。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结构的分析。2.2.3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将结构划分为大量的小单元,通过求解单元的受力平衡方程,得到整个结构的受力情况。有限元法在建筑结构分析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2.3结构受力分析结构受力分析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以下为结构受力分析的主要内容:2.3.1杆件受力分析杆件是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其受力分析包括拉力、压力、剪力、弯矩等。通过对杆件受力的研究,可以了解杆件的变形和破坏规律。2.3.2构件受力分析构件是由杆件组成的结构单元,其受力分析包括轴向力、剪力、弯矩、扭矩等。通过对构件受力的研究,可以了解构件的变形和破坏规律。2.3.3结构整体受力分析结构整体受力分析是指研究整个结构在力的作用下,内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结构整体受力的分析,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3.4结构稳定性分析结构稳定性分析是研究结构在力的作用下,是否会失去平衡和发生破坏。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临界荷载分析、失稳形式分析和稳定性评价指标等。通过稳定性分析,可以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第三章材料力学与功能3.1常用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材料的选择。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及其特点:3.1.1混凝土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复合材料。它具有成本低、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3.1.2钢筋钢筋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受力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可焊性。钢筋与混凝土结合,可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功能。3.1.3砖石砖石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好的耐久性。砖石结构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古城墙等建筑中。3.1.4木材木材是一种天然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功能、保温功能和装饰效果。在我国,木材主要用于古建筑、木结构建筑等领域。3.1.5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钢材、铝材、铜材等,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可塑性。金属材料在建筑结构中主要用于受力构件、连接件等。3.2材料力学功能材料力学功能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表现出的力学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1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压力作用时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不同材料的抗压强度不同,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在20~60MPa之间。3.2.2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拉力作用时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材料的抗拉强度通常低于抗压强度。3.2.3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单位面积上的应力与应变之比。弹性模量越大,材料的刚度越好。3.2.4延伸率延伸率是指材料在受到拉力作用时,断裂前产生的最大应变。延伸率越高,材料的塑性越好。3.2.5脆性脆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断裂的性质。脆性材料在受到冲击或振动时,容易产生裂纹。3.3材料功能检测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材料功能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几种常用的材料功能检测方法:3.3.1抗压强度检测抗压强度检测是通过将标准试件放置在压力试验机上,施加压力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压力值,计算抗压强度。3.3.2抗拉强度检测抗拉强度检测是通过将标准试件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施加拉力至试件断裂,记录最大拉力值,计算抗拉强度。3.3.3弹性模量检测弹性模量检测是通过将标准试件放置在万能试验机上,施加预定的应力,测量应变值,计算弹性模量。3.3.4延伸率检测延伸率检测是通过将标准试件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施加拉力至试件断裂,测量断后标距,计算延伸率。3.3.5脆性检测脆性检测是通过观察材料在受到冲击或振动时的裂纹扩展情况,判断其脆性程度。第四章结构稳定性分析4.1稳定性基本概念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原有形态和承载能力,不发生失稳现象的性质。稳定性分析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旨在保证结构在各种工况下具有良好的稳定功能。稳定性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结构整体失稳,如框架结构的侧向失稳;另一类是结构局部失稳,如梁的侧向扭转失稳。稳定性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性系数:稳定性系数是衡量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表示结构在临界状态下的安全储备。稳定性系数越大,结构稳定性越好。(2)临界力:临界力是指结构在失稳前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当结构受到的载荷达到临界力时,结构将发生失稳现象。(3)失稳形态:失稳形态是指结构在失稳过程中表现出的变形特征。不同类型的结构失稳形态有所不同,如压杆的失稳表现为侧向弯曲,梁的失稳表现为侧向扭转。4.2结构稳定性计算结构稳定性计算是评估结构稳定性的关键环节。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1)解析法:解析法是通过建立结构稳定性微分方程,求解临界力和稳定性系数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简单结构的稳定性计算,如压杆、梁等。(2)数值法:数值法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迭代求解结构稳定性微分方程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结构的稳定性计算,如空间结构、超高层建筑等。在进行结构稳定性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结构几何参数:包括杆件长度、截面尺寸、支座条件等。(2)材料功能: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3)载荷类型:包括集中载荷、分布载荷、静载荷、动载荷等。4.3结构稳定性优化结构稳定性优化是指在满足结构安全、经济、美观等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结构参数,使结构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结构稳定性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截面优化:通过调整截面尺寸、形状和材料,使结构稳定性系数最大。(2)支座优化:通过调整支座位置、类型和约束条件,使结构稳定性系数最大。(3)结构布局优化:通过调整结构布局,使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材料优化:通过选择高功能材料,提高结构稳定性。在进行结构稳定性优化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结构功能要求:保证结构满足使用功能,如承载能力、刚度、变形等。(2)经济性: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结构成本。(3)施工条件:考虑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因素,保证结构稳定性。(4)环境因素:考虑温度、湿度、地震等环境因素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第五章结构可靠性分析5.1可靠性基本概念结构可靠性分析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在于保证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能够承受各种可能的荷载作用,并保持良好的工作功能。可靠性基本概念包括可靠度、失效概率、安全系数等。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失效概率则是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丧失预定功能的概率。安全系数是结构抗力与荷载效应之比,用以衡量结构的可靠性。5.2结构可靠性评估结构可靠性评估是对结构在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的可靠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过程。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法、概率分析法、模糊分析法等。统计分析法是基于大量实际工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构失效概率的方法。概率分析法是通过建立结构失效概率模型,计算结构失效概率的方法。模糊分析法则是考虑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运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可靠性评估的方法。5.3结构可靠性设计结构可靠性设计是根据可靠性基本原理,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力学等学科知识,对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设计基准期:设计基准期是指结构在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所需考虑的时间范围。根据工程特点和规范要求,合理确定设计基准期是保证结构可靠性的基础。(2)选择合适的可靠性指标:根据结构类型、使用功能、重要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可靠性指标,如可靠度、安全系数等。(3)确定荷载和抗力模型:荷载和抗力模型是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基础。荷载模型包括荷载大小、分布、作用时间等参数;抗力模型包括材料功能、构件尺寸、连接方式等参数。(4)计算结构失效概率:根据荷载和抗力模型,计算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失效概率。(5)优化设计:在满足结构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设计参数,优化结构方案,提高结构经济效益。(6)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可靠性控制:在施工和运营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结构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对结构可靠性的全面分析和设计,为建筑结构的安全、耐久、经济提供有力保障。第六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6.1抗震设计原则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倒塌,保障人员生命安全。(2)可靠性原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保证结构在地震后的正常使用功能。(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结构抗震设计的成本。(4)适应性原则:结构应具有一定的适应地震作用的能力,通过调整结构体系、构件尺寸和材料功能等,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达到预期的抗震效果。6.2抗震结构体系抗震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2)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度,适用于高层建筑。(3)框剪结构:框剪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4)筒体结构:筒体结构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度,适用于超高层建筑。(5)转换结构:转换结构通过设置转换层,实现结构体系的转换,适用于复杂建筑造型。6.3抗震设计计算方法抗震设计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反应谱法:反应谱法是基于地震反应谱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确定结构的最大地震响应。(2)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是一种动态分析方法,通过模拟地震波在结构上的传播过程,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3)位移法:位移法是基于结构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确定结构的抗震功能。(4)等效静力法:等效静力法是将地震作用等效为静力荷载,通过计算结构的静定响应,评价结构的抗震功能。(5)功能设计法:功能设计法是一种基于结构功能目标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设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功能目标,计算结构的抗震设计参数。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震设计方法,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同时应结合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不断优化抗震设计方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第七章建筑结构耐久性设计7.1耐久性设计概述7.1.1耐久性定义及重要性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预期的使用寿命内,能够保持其设计功能、安全功能及美观性的能力。耐久性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7.1.2影响耐久性的因素影响建筑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材料功能:包括材料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2)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紫外线、酸雨等;(3)结构设计:如结构的几何形状、构造措施、连接方式等;(4)施工质量:如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环境等;(5)维护保养: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检查、修复等。7.2耐久性设计方法7.2.1材料选择在建筑结构耐久性设计中,首先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久性的材料。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保证结构在预期使用寿命内具备良好的功能。7.2.2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应考虑以下方面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1)合理的几何形状:减少结构在环境作用下的应力集中现象;(2)有效的构造措施:如增加保护层、采用防腐蚀材料等;(3)优良的连接方式:保证结构在受力过程中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4)耐久性评估:对结构在预期使用寿命内的耐久性进行评估,保证结构满足设计要求。7.2.3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包括:(1)选用合格的施工材料;(2)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环境符合要求;(4)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施工水平。7.3耐久性评估与维护7.3.1耐久性评估建筑结构的耐久性评估是对结构在预期使用寿命内的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材料功能评估:对结构材料进行检测,评估其耐久性;(2)结构功能评估:分析结构在环境作用下的功能变化;(3)结构寿命预测:根据耐久性评估结果,预测结构的使用寿命。7.3.2维护保养建筑结构的维护保养是保证结构耐久性的关键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日常维护:对结构进行检查,发觉并及时处理问题;(2)定期检查:对结构进行全面检查,评估结构功能;(3)修复与加固:针对结构存在的问题,采取修复与加固措施,提高结构耐久性;(4)更新改造:在必要时,对结构进行更新改造,以满足使用要求。第八章结构安全评估与检测8.1结构安全评估结构安全评估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建筑结构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满足安全要求。结构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设计评估:根据设计规范、标准及相关要求,对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保证结构设计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等功能要求。(2)结构施工评估: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施工方法、施工质量等进行评估,保证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3)结构检测评估:通过对结构检测数据的分析,评估结构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功能,为结构安全监控提供依据。8.2结构检测技术结构检测技术是结构安全评估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现场检测:通过现场实地观测、检查、测量等手段,获取结构现状信息,为结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2)无损检测: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结构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以评估结构内部质量及损伤状况。(3)结构试验:通过模拟实际工况,对结构进行加载试验,以评估结构在特定工况下的功能。(4)监测技术:利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对结构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结构动态响应数据,为结构安全评估提供实时信息。8.3结构安全监控结构安全监控是保证建筑结构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控对象:针对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和关键环节进行监控。(2)监控内容:包括结构位移、应力、应变、裂缝、沉降等参数的实时监测。(3)监控方法: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人工观测、无人机等手段进行监控。(4)预警系统:根据监控数据,建立预警模型,对结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觉安全隐患。(5)应急响应:针对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保证结构安全问题的及时处理。通过以上措施,结构安全监控有助于及时发觉和处理结构安全问题,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运行。第九章结构设计软件应用9.1常用结构设计软件在当前的建筑结构设计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结构设计软件:(1)AutoCAD:AutoCAD是一款广泛使用的通用绘图软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易用性。它可以用于绘制结构施工图、立面图、剖面图等。(2)Revit:Revit是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一款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具有三维建模、施工图绘制、结构分析等功能。(3)SAP2000:SAP2000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结构分析软件,适用于各类建筑结构、桥梁、隧道等工程。它具有结构分析、设计、优化等功能。(4)ETABS:ETABS是一款专门针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软件,具有结构分析、设计、施工图绘制等功能。(5)ANSYS:ANSYS是一款多功能的有限元分析软件,适用于各类结构、流体、热传导等工程领域。9.2结构设计软件操作结构设计软件的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模:根据设计要求,使用软件绘制结构的三维模型。在建模过程中,需注意结构的几何尺寸、材料属性、边界条件等。(2)分析:对建立好的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包括静定、超静定、动力、稳定性等分析。分析结果将直接影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3)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设计,包括截面选择、配筋、验算等。设计过程中需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4)施工图绘制:根据设计结果,绘制结构施工图。施工图应包含结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以便施工人员按照图纸施工。9.3结构设计软件应用实例以下是一个结构设计软件应用实例:某多层建筑项目,建筑高度为50m,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设计过程中,使用Revit软件进行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绘制结构施工图。在Revit中创建建筑模型,包括柱、梁、板等构件。根据建筑模型,自动结构分析模型,并进行结构分析。分析完成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构设计,包括截面选择、配筋等。利用Revit软件绘制结构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施工图绘制完成后,将其导出为CAD格式,以便施工人员使用。通过Revit软件的应用,该项目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实现了高效、准确的建模、分析和设计,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第十章建筑结构设计案例解析10.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案例10.1.1项目背景本案例为一栋位于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为200米,共50层,主要用于商业办公及五星级酒店。该项目地处地震多发区,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10.1.2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