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净实验室规范管理操作手册1.总则1.1目的为规范超净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与操作,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度、安全性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防止交叉污染,保护实验人员健康,依据《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____)、《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____)等标准,制定本手册。1.2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包括实验人员、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等)及实验室相关的环境、设备、操作、应急等管理活动。1.3基本原则无菌优先:所有操作需遵循无菌技术规范,防止微生物污染。分区管理:按功能划分清洁区、缓冲区、操作区、辅助区,严格控制人员与物品流动。责任到人:实验室负责人对整体管理负责,各岗位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责。持续改进:通过日常监督、定期审核及问题反馈,不断优化管理流程。2.人员管理2.1准入要求培训考核:新入职人员需完成实验室安全、无菌操作、设备使用等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健康要求:患有传染性疾病(如流感、结核)或皮肤破损者,暂不得进入实验室。授权登记:所有进入人员需在实验室入口处登记姓名、单位、进入时间及实验内容,非授权人员禁止入内。2.2进入流程1.更换footwear:进入清洁区前,脱去个人鞋子,更换实验室专用拖鞋(拖鞋需每日消毒)。2.脱去个人衣物:将外套、围巾等个人物品放入指定衣柜,不得带入操作区。3.手部清洁: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搓揉时间不少于15秒),流动水冲洗后用一次性擦手纸擦干。4.穿戴洁净装备:戴一次性帽子(覆盖全部头发及耳部);穿无菌防护服(从下往上穿,避免接触地面,拉链拉至颈部);戴无菌手套(检查有无破损,手套边缘需覆盖防护服袖口);戴医用外科口罩(覆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5.风淋净化:进入风淋室,关闭门,开启风淋(风速≥20m/s),转动身体(正面、侧面、背面),确保全身被风吹到,风淋时间不少于15秒。6.进入操作区:风淋结束后,缓慢打开操作区门,避免气流扰动,进入时避免接触门帘或门框。2.3行为规范禁止在实验室进食、饮水、吸烟或嚼口香糖;禁止使用化妆品、香水或带香味的护肤品;操作时保持安静,避免大声说话或咳嗽(如需咳嗽,用肘部遮挡);手臂尽量在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内活动,避免频繁进出;禁止将个人物品(如手机、钥匙)带入操作区;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如需离开,需脱去洁净装备并消毒手部。2.4退出流程1.脱卸装备:按“手套→口罩→防护服→帽子”的顺序脱卸,将用过的装备放入医疗废物袋(标注“感染性废物”);2.手部消毒:用75%乙醇擦拭双手或再次洗手;3.登记离开:在入口处登记离开时间及实验完成情况;4.清洁个人物品:如有需要,对带入的实验物品(如笔记本、笔)进行消毒后带出。3.环境与设施管理3.1区域划分与功能区域功能描述洁净度要求(ISO____)清洁区更换衣物、洗手、准备实验物品ISO8缓冲区连接清洁区与操作区,减少气流交换ISO7操作区进行核心实验(如细胞培养、微生物接种)ISO5或更高辅助区存放设备、试剂、废弃物,进行灭菌处理ISO83.2环境参数控制温度:18-26℃(波动范围±1℃);湿度:40%-60%(波动范围±5%);压差:操作区相对于缓冲区正压≥5Pa,缓冲区相对于清洁区正压≥5Pa,清洁区相对于外界正压≥10Pa;洁净度:操作区浮游菌浓度≤100CFU/m³,沉降菌浓度≤3CFU/皿(φ90mm,4小时)。3.3日常清洁与消毒清洁频率:操作区:每日实验前、后各清洁1次;缓冲区、清洁区:每日下班前清洁1次;辅助区:每周清洁1次。清洁方法:用湿润的无尘布(或一次性擦拭布)擦拭表面,从高到低、从内到外;避免使用棉质抹布(易脱落纤维);清洁后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剂(有效氯500mg/L)消毒。消毒剂选择:75%乙醇:用于皮肤、器具表面、超净工作台消毒(作用时间1-3分钟);含氯消毒剂:用于地面、墙面、生物安全柜外表面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碘伏:用于皮肤破损处消毒(作用时间2-3分钟)。3.4空气净化系统维护高效过滤器(HEPA):每6-12个月检测一次风速(操作区风速≥0.3m/s),若风速下降至初始值的70%以下,需更换过滤器;更换后需进行检漏测试(用粒子计数器检测,泄漏率≤0.1%)。风机:每月检查风机运行状态(如噪音、振动),每季度润滑轴承。风管:每2年清洗一次风管内壁,避免积尘。3.5设施损坏处理发现墙面裂缝、地面破损或门窗密封不严等问题,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维修人员进入实验室前需进行培训,穿洁净装备;维修完成后,对该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并检测洁净度,合格后方可恢复使用。4.设备与器具管理4.1设备分类与清单类别关键设备辅助设备净化设备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空气净化器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紫外线消毒灯实验设备移液器、离心机、培养箱显微镜、冰箱4.2操作流程(以关键设备为例)4.2.1超净工作台开机:提前30分钟打开风机(风速调至0.3-0.5m/s),开启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关闭紫外线灯后,用75%乙醇擦拭工作台面、侧壁、挡板(从内到外)。使用:物品摆放:清洁区(靠近风机)放未使用的器具,操作区(中间)放正在使用的物品,污染区(靠近操作者)放用过的器具;操作时,手臂尽量保持在工作台内,避免接触工作台边缘;避免在工作台内剧烈移动(如快速取放物品),防止气流扰动。关机:操作结束后,用75%乙醇擦拭工作台面,关闭风机,记录使用时间、实验内容及设备状态。4.2.2生物安全柜预运行:开机后让风机运行10-15分钟,待气流稳定后再操作;操作:物品从安全柜左侧放入,右侧取出;操作时,手臂缓慢进出,避免阻挡进风口;实验结束后,用75%乙醇擦拭柜内表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监测:每3个月检测一次风速(进风口风速≥0.5m/s,出风口风速≥0.3m/s),每6个月进行生物安全性测试(如烟雾测试)。4.2.3高压蒸汽灭菌器装载:物品摆放不宜过密(留出间隙,便于蒸汽穿透),液体瓶塞需松动(避免爆炸);设置参数:温度121℃,压力0.1MPa,时间20-30分钟(根据物品类型调整);监测:每次灭菌需放入生物指示剂(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若指示剂变色,说明灭菌合格;卸载:灭菌结束后,待压力降至0MPa、温度降至80℃以下,再打开门;取出物品时,避免烫伤。4.3日常维护每日使用前检查设备外观(如有无破损、电源线是否老化);每周清洁设备表面(如超净工作台的风机罩、生物安全柜的进风口);每月检查设备配件(如移液器的吸头、离心机的转子),如有损坏及时更换。4.4校准与验证校准周期:移液器:每6个月校准一次(用天平检测体积准确性);培养箱:每3个月校准一次(用温度计检测温度准确性);灭菌器:每12个月校准一次(用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准确性)。验证要求:校准需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出具校准报告;验证结果需记录在设备档案中。4.5故障处理设备出现故障时,立即停机,悬挂“故障”标识;报告实验室负责人,联系维修人员(需具备设备维修资质);维修完成后,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如超净工作台的风速、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合格后方可重新使用;记录故障情况、维修过程及测试结果。5.实验操作规范5.1通用操作要求物品传递:清洁物品(如灭菌后的试管、培养基)从清洁区传入操作区,需经过缓冲区(用75%乙醇擦拭表面);污染物品(如用过的吸头、培养皿)从操作区传出,需放入双层医疗废物袋(标注“感染性废物”),送至辅助区灭菌。无菌技术:接种环、镊子等器具需在火焰上灭菌(烧至通红,冷却后使用);吸管使用时,避免接触容器口边缘(保持1-2cm距离);培养基瓶口需用火焰灼烧(开启和关闭时各灼烧一次)。废弃物处理:感染性废物(如细胞培养液、微生物菌液)需高压灭菌后再丢弃;化学废物(如乙醇、丙酮)需倒入指定的化学废液桶(分类收集,标注成分);锐器(如针头、玻璃碎片)需放入锐器盒(防刺穿,标注“锐器”)。5.2具体实验操作(以细胞培养为例)1.准备工作:将培养基、血清、胰酶等试剂从冰箱取出,置于37℃水浴箱中预热;2.消毒:用75%乙醇擦拭超净工作台面,开启风机和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3.取细胞:从培养箱中取出细胞瓶,用75%乙醇擦拭瓶身,放入超净工作台;4.换液:打开细胞瓶塞(用火焰灼烧),吸出旧培养基,加入新培养基(沿瓶壁缓慢注入,避免冲击细胞);5.传代:加入胰酶(覆盖细胞层),置于37℃培养箱中消化2-3分钟;待细胞脱落,加入血清终止消化,离心(1000rpm,5分钟),弃上清,加入新培养基,分装至新细胞瓶;6.清理:操作结束后,用75%乙醇擦拭细胞瓶,放回培养箱;清理超净工作台,关闭风机和紫外线灯。5.3交叉污染防控分区操作:不同实验(如细菌培养与细胞培养)需在不同的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物品专用:实验器具(如移液器、吸管)需专用,避免交叉使用;清洁验证:实验结束后,对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进行清洁,并用琼脂平板检测(沉降菌≤3CFU/皿),确认无交叉污染。6.应急管理6.1突发情况分类设备故障:超净工作台风机停止、灭菌器压力异常等;环境异常:停电、停水、压差波动等;污染事件:培养基泄漏、微生物污染等;人员受伤:烫伤、划伤、化学试剂灼伤等。6.2应急流程6.2.1停电立即关闭所有设备(如超净工作台、培养箱),避免来电时电流冲击;开启备用电源(如发电机),维持培养箱、冰箱等关键设备的运行;若备用电源无法启动,将细胞、微生物等样品转移至其他实验室的培养箱或冰箱;记录停电时间、影响范围及处理措施。6.2.2污染事件立即停止操作,撤离无关人员,关闭实验室门;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1000mg/L)覆盖污染区域(如培养基泄漏处),作用30分钟;清理污染物品(如用无尘布擦拭,放入双层医疗废物袋),标注“高污染”;报告实验室负责人,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如熏蒸);消毒后,检测该区域的洁净度(浮游菌、沉降菌),合格后方可恢复使用。6.2.3人员受伤烫伤: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30分钟,涂抹烫伤膏;划伤:用碘伏消毒伤口,用无菌纱布包扎;若伤口较深,需就医注射破伤风疫苗;化学试剂灼伤: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灼伤部位15-30分钟,若为强酸/强碱,需用中和剂(如碳酸氢钠溶液、硼酸溶液)冲洗,然后就医。6.3应急物资备用电源:发电机、UPS(不间断电源);消毒物资:75%乙醇、含氯消毒剂、碘伏、无菌纱布;急救包:创可贴、烫伤膏、中和剂、止血带;个人防护装备: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7.记录与档案管理7.1记录内容环境监测记录:温度、湿度、压差、洁净度(浮游菌、沉降菌)、监测时间、监测人;设备管理记录:设备使用时间、操作人、维护情况、校准报告、故障处理记录;消毒记录:消毒区域、消毒剂类型、浓度、时间、操作人;实验记录:实验名称、目的、方法、结果、操作人、日期;培训记录: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参训人员、考核结果。7.2记录要求记录需真实、及时、规范(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不得涂改);记录需注明日期、时间、操作人,确保可追溯;电子记录需备份(如存入U盘、云盘),防止数据丢失。7.3档案保存保存期限:环境监测记录、设备管理记录、消毒记录保存至少3年;实验记录、培训记录保存至少5年;保存方式:纸质档案存入文件柜(防潮、防火、防虫);电子档案存入专用电脑(设置密码,定期备份);查阅权限:实验室负责人可查阅所有档案;其他人员需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阅。8.监督与改进8.1日常监督实验室负责人每日检查:人员行为(如是否遵守进入流程)、环境清洁(如操作区是否有杂物)、设备状态(如超净工作台是否正常运行)、记录情况(如是否及时填写);员工自查:每日实验前检查个人装备(如手套是否破损)、实验物品(如培养基是否过期);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如提醒员工戴口罩、清理操作区杂物),并记录纠正措施。8.2定期审核内部审核:每半年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内部审核员(具备审核资质)进行审核,检查手册的执行情况(如环境参数是否符合要求、设备是否定期校准),出具内部审核报告;外部审核:每年邀请第三方机构(如认证机构)进行审核,验证实验室管理的符合性(如是否符合GB____标准),出具外部审核报告。8.3持续改进问题反馈: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短视频代运营合同协议
- 2025年短视频创作者收益协议协议
- 2025年短视频创作者分成协议合同
- 2025汽车租赁协议书合同
- 2025 林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工业螺丝刀采购市场质量检测与使用规范报告
- 2025年环保型电子元器件制造标准与行业发展报告
- 2025年保洁服务行业服务标准与市场竞争格局发展报告机遇
- 2025年成人舞蹈编导培训课程体系数字化转型研究
- 2025年低空经济无人机商业化路径探索报告
- GB/T 9865.1-1996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样品和试样的制备第一部分:物理试验
- GB/T 40746-2021淡水有核珍珠
- 油罐防腐施工方案
- 光伏发电论文
-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 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设计一台双筒CLTA型旋风除尘器
- nsc330系列通信控制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v8.0
- JJG 1148-2022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试行)
- 边坡治理设计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
- 电力多经企业的发展和规划(1)
- 基于PLC的变频器多段速调速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