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诗歌鉴赏综合题库解析版_第1页
全国高考诗歌鉴赏综合题库解析版_第2页
全国高考诗歌鉴赏综合题库解析版_第3页
全国高考诗歌鉴赏综合题库解析版_第4页
全国高考诗歌鉴赏综合题库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高考诗歌鉴赏综合题库解析版一、考情回溯与核心考点拆解诗歌鉴赏是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核心模块(分值占比约10%-12%),命题遵循“稳中有变、能力导向”原则:选材范围:以唐宋诗词为主(占比约80%),偶涉元曲、明清诗(如2023年全国乙卷选清代黄景仁《杂诗》);题材覆盖田园山水、边塞战争、咏史怀古、思乡怀人、咏物言志等常见类型。考查能力:聚焦“理解、分析、鉴赏、评价”四大能力,其中“分析诗歌形象”“赏析语言技巧”“概括思想情感”为高频考点(占比约70%),“评价诗歌观点”为难点(偶有考查)。(一)核心考点1:形象分析——人物、景物、事物的三重指向诗歌形象是情感的载体,考查类型分为三类:1.人物形象:诗人自身(如陆游《书愤》中的“衰鬓先斑”的爱国志士)、诗中塑造的人物(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分析重点:身份(隐士/战士/思妇)、性格(豪放/沉郁/孤独)、情感(爱国/思乡/怀才不遇)。2.景物形象:诗中描绘的自然或人文场景(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分析重点:意象组合(“月”“酒”“柳”等常见意象)、画面特征(清幽/雄浑/萧瑟)、情感作用(借景抒情/烘托氛围)。3.事物形象:诗中托物言志的对象(如于谦《石灰吟》中的“石灰”)。分析重点:事物特征(坚硬/高洁/耐寒)、象征意义(品格/理想/情感)。(二)核心考点2:语言赏析——炼字、炼句与风格的多维解读语言是诗歌的“外衣”,考查聚焦“精准性”与“艺术性”:1.炼字:考查动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形容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虚词(如“但使龙城飞将在”的“但”)。分析逻辑:字义→画面→效果(化静为动/以动衬静/情感强化)→情感。2.炼句:考查名句(如“无边落木萧萧下”)、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分析重点:句式特点(对仗/排比/设问)、内容内涵(景与情的关系)、表达效果(增强感染力/深化主题)。3.语言风格:考查诗人的整体风格(如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或诗歌的具体风格(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清雄超逸”)。(三)核心考点3:表达技巧——修辞、表现与结构的综合运用表达技巧是诗歌的“手法密码”,考查类型分为三类:1.修辞手法:比喻(如“忽如一夜春风来”)、拟人(如“感时花溅泪”)、夸张(如“白发三千丈”)、对偶(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托物言志(如“千磨万击还坚劲”)、对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典(如“怀旧空吟闻笛赋”)。3.结构技巧:开头(起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间(过渡,如“承上启下”)、结尾(卒章显志,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四)核心考点4:思想情感——家国、个人与时空的情感共鸣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考查聚焦“共性”与“个性”:共性情感:爱国(如陆游《示儿》)、思乡(如李白《静夜思》)、怀人(如李商隐《无题》)、田园之乐(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个性情感:怀才不遇(如贾谊《过秦论》?不,诗歌如李白《行路难》)、被贬失意(如苏轼《定风波》)、对生命的感慨(如曹操《短歌行》)。二、解题方法论:step-by-step突破策略(一)读诗:四步走读懂诗歌内核诗歌鉴赏的前提是“读懂”,需遵循“标题→作者→注释→正文”的逻辑:1.看标题:抓核心话题(如《书愤》暗示“愤懑”,《送元二使安西》暗示“送别”)。2.辨作者:联风格与经历(如杜甫的“沉郁”源于安史之乱,苏轼的“豁达”源于被贬经历)。3.读注释:解背景(如“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暗示白居易被贬)、疑难字词(如“胡笳”指少数民族乐器)。4.析正文:找意象:圈出“月”“酒”“柳”等关键词;抓情感词:如“愁”“恨”“喜”“悲”;理脉络:按“起承转合”梳理诗歌层次(如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抒情,尾联点题)。(二)审题:精准定位题型与答题方向审题是避免“答非所问”的关键,需明确三个问题:1.是什么题型?:形象题(“分析诗中人物形象”)、语言题(“赏析‘绿’字”)、技巧题(“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情感题(“全诗表达了什么情感”)。2.指向哪里?:局部(“颔联”“颈联”)vs整体(“全诗”)。3.要求是什么?:“分析”(需结合诗句)、“赏析”(需讲效果)、“概括”(需提炼关键词)。(三)答题:模板化表达与个性化解读结合不同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模板,但需避免“生搬硬套”,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1.形象题模板:人物形象:“诗中塑造了一位____(身份)的形象,通过‘____’(诗句)表现了其____(性格/情感)。”景物形象:“诗中描绘了____(画面特征)的场景,通过‘____’(意象)烘托了____(情感/氛围)。”2.炼字题模板:“‘____’字本义是____,在诗中指____(描述画面),化____为____(效果),表达了诗人____(情感)。”3.技巧题模板:“颈联运用了____(手法),将____(对象)比作____(喻体)/通过____(分析),突出了____(效果),表达了____(情感)。”4.情感题模板:“全诗表达了____(情感类型),通过‘____’(诗句)表现了____(情感来源,如思乡、爱国)。”三、经典题库解析:历年真题与模拟题精析(一)2023年全国甲卷:陆游《书愤》(节选)题目呈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注: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一生渴望收复中原。)1.请分析诗中“气如山”的含义。(4分)2.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解题过程拆解:1.第1题(炼字题):读诗:标题“书愤”暗示“愤懑”,作者陆游是爱国诗人,注释强调“渴望收复中原”。审题:“气如山”是首联的关键句,需分析“气”的含义及“如山”的效果。答题:“气”指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如山”形容气势雄浑,突出诗人年轻时的爱国热情。2.第2题(技巧题):读诗:颔联是写景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都是意象。审题:问“表现手法”,需考虑“借景抒情”“对仗”等。答题:运用了借景抒情和对仗的手法。“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分别描绘了水军和陆军作战的场景,对仗工整,通过壮阔的战争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战斗生活的怀念和收复中原的渴望。答案示例:1.“气如山”中“气”指诗人年轻时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如山”形容气势雄浑,生动表现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和爱国热情。(4分)2.①借景抒情:通过“楼船夜雪”“铁马秋风”等意象,描绘了壮阔的战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战斗生活的怀念;②对仗:“楼船”对“铁马”,“夜雪”对“秋风”,“瓜洲渡”对“大散关”,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6分)(二)2022年全国乙卷:白居易《琵琶行》(节选)题目呈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注:白居易,唐代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作此诗。)请分析诗中“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6分)解题过程拆解:读诗:节选部分写琵琶女弹琴的过程,“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关键句。审题:问“作用”,需考虑结构(铺垫)、内容(表现琵琶女的情感)、情感(诗人的共鸣)。答题:结构上,为下文“弦弦掩抑声声思”做铺垫;内容上,通过“未成曲调”却“有情”,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且情感丰富;情感上,暗示诗人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被贬失意)。答案示例:“未成曲调先有情”在结构上为下文描绘琵琶女的演奏做铺垫;在内容上,通过“未成曲调”却已传递出情感,突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和内心的丰富情感;在情感上,暗示了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为全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6分)四、备考建议:从知识积累到能力提升(一)积累:构建诗歌鉴赏知识体系1.意象库:整理常见意象的情感含义(如“柳”代表离别,“月”代表思乡,“酒”代表愁绪)。2.风格谱:记忆名家的语言风格(如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李商隐“朦胧隐晦”)。3.技巧库:分类整理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结构技巧:起兴、卒章显志)。(二)练习:从模仿到创新的能力迭代1.定时训练:每周做2-3道高考真题,严格控制时间(每道题10分钟以内),提升解题速度。2.错题整理:将错题分类(如“情感分析错误”“手法判断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弥补知识漏洞。3.仿写训练:模仿诗歌的语言和技巧(如用“借景抒情”写一首思乡诗),深化对诗歌的理解。(三)语感:通过诵读培养诗歌感知力1.背诵经典:背诵《唐诗三百首》《宋词选》中的经典篇目,积累诗歌语言和情感范式。2.朗读品味:大声朗读诗歌,感受节奏、韵律与情感流动(如读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