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64DB64/TXXXX-2025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规程Specificationfordraftingofengineeringconstructionstandard2025-XX-XX发布2025-XX-XX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规程DB64/T××××-2025实施日期:2025年XX月XX日XXXXXXXXXXXX出版社20XX年XX月XX日3公告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4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5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宁建(科)发﹝2025﹞14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经验,参考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分7章和9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标准制定程序和要求、文本结构、层次划分及编号、编写细则等。本规程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和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中心(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文化西路69号,邮编:750001,邮箱:nxbzhk@163.com)。: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宁夏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建筑业联合会宁夏规划勘察设计协会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5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制定程序和要求 44.1一般规定 44.2标准预研 54.3立项申报 54.4标准起草 64.5征求意见 64.6审查报批 74.7发布备案 84.8评估复审 94.9档案管理 105文本结构 115.1一般规定 115.2前引部分 125.3正文部分 135.4补充部分 175.5条文说明部分 186层次划分及编号 196.1层次划分 196.2层次编排 197编写细则 207.1书写格式 207.2标点符号 217.3表 217.4图 217.5公式 227.6数值 2267.7量和计量单位 237.8注 23附录A标准制定流程 25附录B标准制定填报样表及格式 26附录C标准自审样表 46附录D标准封面编写格式 47附录E标准扉页编写格式 48附录F标准前言编写格式 49附录G技术内容编写格式 51附录H用词说明编写格式 52附录J引用标准名录编写格式 53附录K标准层次划分及编号 54本标准用词说明 55引用标准名录 56附:条文说明 5711.0.1为加强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工作管理,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程序,统一标准编写要求,提升标准编写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1.0.3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0.1工程建设地方标准engineeringconstructionlocalstandard省级行政区域的工程建设范围内,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为各类建设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维护、改造、加固、拆除等活动和结果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共同的、重复使用的地方性技术依据和准则文件,简称标准。2.0.2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administrativedepartmentofstandardization主管标准化工作的政府部门,本规程特指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2.0.3标准化行业主管部门industryadministrativedepartmentofstandardization按照经济社会活动的不同行业进行分工管理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本规程特指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4文本thetext应公开发布的所有标准技术内容。2.0.5结构structure标准中层次、要素以及附录、图和表的位置和排列顺序。2.0.6正文mainbody从标准的适用范围到附录之前位于文本中重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及技术内容等。2.0.7必要要素requiredelement标准编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2.0.8可选要素optionalelement标准编写中存在与否取决于编制需求的内容。2.0.9叙述statement阐述事实或信息的表述。2.0.10条款provision在标准中表达应用该标准需要遵守、符合、理解或作出选择的表述。2.0.11要求requirement表达声明符合该标准需要满足的客观可证实的准则,并且不允许存在偏差的条款。2.0.12允许permission表达同意或许可(或有条件)去做某事的条款。2.0.13条文text由条或段表述标准要素内容所用的文字和(或)文字符号。2.0.14制定工作formulatework标准制定工作包括标准编制和标准全过程管理。2.0.15项目主持人projectLeader标准第一起草人,提出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标准编制草案,全程组织协调标准制定工作。2.0.16主要编写人mainauthor排名前六位的主要起草人,负责标准关键技术内容或部分章节的编写,或全程统筹协调标准制定工作。33基本规定3.0.1标准制定应以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推动工程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3.0.2标准制定应在遵循基础性、通用性、公益性的基础上,体现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做到“确有必要、务实管用”,并应符合下列原则:1适应工程建设发展需求;2安全适用、绿色低碳;3技术先进、经济合理;4维护公众利益;5协商一致,共同确定;6广泛参与、公开透明。3.0.3标准制定应符合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发展要求,且不宜涉及专利技术与产3.0.4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社会团体等均可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立项申请。立项申请应由第一主编单位申报。3.0.5标准编制单位应符合下列要求:1标准编制单位应承担过与所编制标准内容相关工作,具备完成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且能解决标准编制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2标准主编单位不应超过2家,参编单位不宜超过6家,标准编制工作应由第一主编单位牵头负责。3.0.6标准起草组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起草人从事的工作与所编写标准内容相关,且具备相应技术职称,了解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要求与工作流程,具有标准编写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2主要编写人应具备高级及以上职称或为相关领域专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熟悉标准化工作,能够按照标准的语言、格式开展编写工作,对标准的条文进行解读,承担标准的技术服务。3项目主持人应具有该领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较高的标准化素养、较强的文字功底和良好的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对标准起草质量及技术内容要素全面负责。4起草组人员数量及构成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要起草人员数量应为标准内容所涉及的专业种类数量的3倍,且不应超过25人;2)起草组专业人员配置比例应根据标准专业技术内容占比进行合理设置。5主要起草人参与标准编制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项目主持人同一年度不应主持超过1项(或1个系列)以上的地方标准编制工作;2)其他主要起草人员同一年度不应参与超过2项以上的地方标准编制工作。44制定程序和要求4.1一般规定4.1.1标准制定工作应分为标准预研、立项申报、标准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发布备案、评估复审、档案管理八个阶段,制定流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4.1.2标准制定全过程管理应遵循“程序合法合规、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原则。4.1.3标准应通过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实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其中标准的事项申报、资料报送、信息查询等均应通过工程建设标准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办理。4.1.4列入标准制定计划的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强制性标准、自治区相关产业政策及标准化改革要求;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尚未制定或不够具体,有必要在本行政区域内做出统一规定或需要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细化和提升;3拟纳入标准中的科技成果已通过验收或者鉴定,具备成熟的工程建设技术应用实践经验和推广应用条件;4与现行有效的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协调配套;5符合工程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体现地方地域、地质、气候、技术、材料、管理等特点。6技术内容属于本行业本领域的业务范畴,且与其它行业部门无交叉的;7与现行和正在制定的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无重复。4.1.5标准内容的编写应符合下列要求:1标准的技术内容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技术经济政策,对于技术上可行,但国家政策不允许的内容,不应纳入标准;2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不应低于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和指标;3不应设定具有地方保护、阻碍市场流通和其他妨碍公平竞争等内容的条款,不应指定或隐含生产厂家和供应商信息;4标准条文不应设定部门管理权限,不应规定所涉及的行政管理职能分工,不应引用行政管理等政策性文件以及法律法规的内容;5技术内容中不应规定索赔、担保、费用结算等合同内容;6充分考虑标准的实施,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能够进行检测、认证或评价。4.1.6标准的编写应遵循下列原则:1规范性:应做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格式规范、内容具体,同一标准中的术语、符号和代号应统一;2协调性:不应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抵触,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之间应协调配套,不得重复和矛盾;3易用性:标准应便于应用,条款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追溯性;4逻辑性:标准结构、层次、表述等应清晰,逻辑严谨;5准确性:标准用词应准确、严谨、简明、易懂,规定清晰,无歧义。4.1.7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标准名称、主编单位、项目负责人、适用范围发生变更,项目拆分合并、不适宜继续制定或者无法完成时,第一主编单位应向标准化行业主管部门提交书面说明。54.1.8标准应在立项文件下达后12个月内完成编制工作,逾期未完成的应自然终止。确需延期的项目,第一主编单位应在计划完成期满前2个月,书面说明延期原因和延期后的进度计划,延长时限不应超过6个月。4.2标准预研4.2.1标准预研应符合下列要求:1拟定标准内容提要;2确定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3进行必要性论证:1)标准需求程度分析;2)制定标准的目的和用途;3)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4进行可行性论证:1)制定标准的时机;2)标准普遍适用性分析;3)制定标准的条件。4.2.2本阶段应形成以下文件:1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书(附录B.12标准编制草案,确定标准主要章、节的技术内容。4.3立项申报4.3.1申报单位应根据标准年度立项征集通知,提出标准立项申请。申请材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书,其填写格式应符合附录B中第B.1节的规定;2标准编制草案;3有研究基础的项目,应提交标准前期研究成果;4标准内容涉及专利的,应提供专利的相关证明及专利持有人授权文件或专利实施许可声明。4.3.2标准化行业主管部门应对立项申请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初步审核筛查,提出上会项目名单,组织召开标准立项论证会。对不符合立项要求的,应给出不予上会理由。4.3.3标准立项论证会应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行业管理部门、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参加。项目申报单位应指定项目主持人参加标准立项论证会。4.3.4标准立项论证会专家组应由5名以上单数构成,专家应具备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在相关的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熟悉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4.3.5专家组应推选一名专家组组长负责主持项目论证会。4.3.6专家应对申请立项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适用性进行论证,并提出书面论证意见。4.3.7专家论证意见经审核汇总,四分之三以上专家同意立项的,通过立项。4.3.8为保障重大公共利益或者应对突发事件、列入政府重点工作等需要制定标准的,应优先立项。4.3.9对现行标准的修订,应根据标准的复审结论下达计划。4.3.10应对拟立项的地方标准制定计划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公示时间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列入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年度计划。4.4标准起草64.4.1列入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年度计划的,第一主编单位应组建标准起草组并拟定完成标准编制工作方案。标准编制工作方案应包含下列内容:1标准编制的依据、背景和意义;2编制单位情况、标准涉及的主要专业、主要起草人员及任务分工;3标准编制的工作基础,包括需协调的相关标准、拟设定的主要技术内容、技术路线、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工作方法等;4标准调研提纲,包括需要开展的专题调查、研究、试验、测试验证、专题论证等;5标准编制草案,深化、细化标准章、节内容;6编制时间进度及内容安排;7标准涉及专利情况;8经费预算及使用计划;9其他需要安排的工作。4.4.2第一主编单位在完成标准编制工作方案后,应组织召开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会议通知格式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中第B.2节的规定。4.4.3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应由第一主编单位主持,主要起草人员宜全部到场参会。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应按通知要求召开,讨论确定标准编制工作方案。4.4.4第一主编单位应将标准编制启动会会议纪要、标准编制工作方案等相关材料报标准化行业主管部门后,组织开展标准编制工作。标准编制启动会会议纪要的格式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中第B.3节的规定。4.4.5标准起草过程中,起草组成员应开展调查研究,在综合分析与实验论证基础上编写标准文本。4.4.6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应有依据。需进行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并形成专题报告;需开展测试验证的,应由标准起草组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承担。4.4.7标准起草阶段应完成下列内容:1标准文本,文本编写应符合本规程编写格式要求;2编制说明,其编写格式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中第B.4.1~B.4.3节的规定。3编写标准条文的同时,宜同步编写标准的条文说明。4.4.8标准文本编写完成后,第一主编单位应组织召开标准内部审查会。内部审查会应充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内部审查会应邀请相关专家和标准化行业主管部门参加,主要起草人员宜全部到场参会。4.4.9起草组应根据标准内部审查会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文本初稿。4.5征求意见4.5.1标准文本初稿完成后,标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标准征求意见应分为线下定向征求意见和线上公开征求意见。4.5.2第一主编单位申请开展线下定向征求意见,应提交下列材料:1标准定向征求意见函,格式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中第B.5节的规定;2标准文本初稿;3编制说明;4内部审查会专家签名簿;5内部审查会会议纪要。4.5.3线下定向征求意见应符合以下规定:1标准文本初稿、编制说明等应通过合规性审核;2第一主编单位应向不少于10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准使用单位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称、具有7行业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专家定向征求意见。3标准定向征求意见表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中第B.6条的规定;4标准定向征求意见时间不应超过15日;5标准起草组应对定向征求意见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和处理,形成定向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定向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中第B.7条的规定。对采纳后变化较大的意见应进行说明;对有较大意见分歧的应提出分析报告。4.5.4标准起草组应根据定向征求意见对标准文本初稿进行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4.5.5第一主编单位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应及时申请开展线上公开征求意见,并提交下列材料:1公开征求意见申请函,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中第B.8节的规定;2标准征求意见稿;3定向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4.5.6线上公开征求意见应符合以下规定:1征求意见稿内容应完整,编写格式应符合本规程规定,标准名称应采用编制计划下达时的名称或经标准化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变更的名称;2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表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中第B.9条的规定;3标准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不应少于30日;4公开征求意见期满,标准起草组应汇总反馈意见和建议,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形成公开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对其中有较大意见分歧的应提出分析报告。公开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中第B.10条的规定。4.5.7标准征求意见阶段存在下列问题,第一主编单位应提出延长或终止该项目计划的申请报告。1标准征求意见稿存在有争议的重大技术问题,由标准起草组聘请专家专题研究仍未解决;2标准征求意见稿存在重大分歧意见,经标准起草组沟通协调仍难以达成一致意见。4.5.8标准起草组应根据公开征求意见情况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4.6审查报批4.6.1第一主编单位在完成标准送审稿后,应申请召开标准审查会。送审资料应包括下列文件:1审查会申请函,其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中第B.11节的规定;2标准送审稿:3标准编制说明;4定向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5公开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6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名单,其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中第B.12节的规定;7其他必要的试验、验证材料;8涉及专利的,应提供专利实施许可声明;9其他有关资料。4.6.2审查方式分会审与函审。对技术、经济意义重大、涉及面广、分歧意见较多的标准应采用会审方式;对局部修订的标准可采取函审方式。4.6.3对送审资料符合审查要求的,标准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召开标准审查会。标准审查会应邀请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对会议程序进行监督。4.6.4审查会实行专家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审查会议的主持及专家审查意见的整理汇总。审查会专家组应符合下列要求:1审查专家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相关专业权威专家且熟悉标准化工作;2审查会专家组应为5名以上单数构成;3专家组组长由审查专家选举产生;4标准主要起草人不得担任标准审查专家。84.6.5标准主要编写人应全部到场参加标准审查会,第一主编单位应选派至少两人参与会议记录工作,其中一人做纸质记录并形成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意见汇总表及会议纪要;一人现场进行电子文本修改工作。4.6.6审查组应依次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查:1标准是否达到立项时的需求与目的;2标准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是否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协调;3标准的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情况,标准相关各方意见是否协调一致;4标准结构是否完整、清晰;5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必要性;6标准文本编写的规范性;7需要技术审查的其他事项。4.6.7标准审查会结束,审查专家应填写审查专家意见表并形成结论性意见,审查结果应以各审查专家结论性意见为准,审查专家组人数的四分之三以上的专家同意,为审查通过。4.6.8审查会应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应由全体审查组专家签字确认。4.6.9采取函审方式的应随函将标准送审材料发送至审查专家,审查组专家审查后应给出结论性意见,审查组专家人数的四分之三以上同意通过,为标准审查通过。4.6.10标准审查会不通过的,主编单位根据审查会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后,可申请召开二次标准审查会。二次标准审查会仍未通过,项目应予以终止。4.6.11标准审查会通过后,标准第一主编单位应根据审查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地方标准送审稿、标准编制说明等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地方标准报批材料。标准报批材料应包括下列内容:2标准编制说明;3审查会会议纪要;4审查会专家意见表;5标准审查意见处理情况表,其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中第B.13节的规定;6审查会专家复核意见表;7由专家组组长出具的标准报批稿复核意见书;8标准名称、起草人员变更申请及批复等有关文件;9标准涉及专利的,应提供专利的相关证明及专利持有人授权文件或专利实施许可声明。4.6.12标准化行业主管部门应对标准报批材料进行审核后,报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核准、统一编号、批准发布。4.7发布备案4.7.1标准的发布与备案实行公告制度。未经批准发布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不得在工程建设中使用。4.7.2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后,应通过信息平台公开标准全文。标准条文说明应同时公开发布,配套使用。4.7.3备案材料应包括标准批准发布文件、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等。4.7.4标准发布后,第一主编单位应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和评估工作,推动标准的有效应用。4.8评估复审94.8.1标准实施满1年后,第一主编单位应每年组织主要编写人员开展标准应用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标准在本地区应用项目;2标准产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3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情况;4是否存在与新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矛盾冲突的内容;5标准的推广宣传情况。4.8.2地方标准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工程建设的需要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情况,适时对已发布实施的标准进行复审。4.8.3标准复审周期不宜超过5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及时进行复审:1相关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2国家有关政策发生调整;3科学技术发展或者社会需求发生变化;4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发生变化;5主要技术内容和适用条件发生变化;6标准实施发现问题。4.8.4标准复审结论包括继续有效、废止、修订三种情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且技术内容全面适用的标准应继续有效。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标准应废止:1)不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2)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内容重复或抵触矛盾;3)主要技术内容不再适用。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标准应进行修订:1)不满足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2)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经修订;3)部分技术内容不再适用或制约科技成果推广应用;4)可与其他地方标准合并。4.8.5标准复审工作应分为主编单位自审和组织专家复审两个阶段。1主编单位自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编单位会同参编单位结合标准实施、咨询、反馈及标准应用评估报告等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自审,形成自审意见,填写地方标准自审意见表。地方标准自审意见表的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2)参加复审的人员宜包括主要起草人员、行业相关技术人员、熟悉该标准的有关专家;2标准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复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专家复审应结合标准自审意见进行审查论证,形成标准复审结论;2)标准主要起草人不应作为复审专家参加标准复审。3专家复审可以采取会议审查或函审的方式。4.8.6无自审意见的标准,应根据专家复审意见进行处理。4.8.7标准复审结果应公示10个工作日后,公告发布。4.8.8复审结果为修订的,第一主编单位应在公告发布后1个月内提交修订申请,并按标准制定程序进行修订。4.8.9修订后的标准实施后,原标准应公告废止。4.9档案管理104.9.1标准档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书;2标准制(修)项目计划下达通知;3标准送审和报批公文;4标准发布公告;5标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印刷稿;6编制说明;7定向征求意见表;8定向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9公开征求意见表;10公开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11审查专家意见表;12审查会会议纪要;13审查意见处理情况表;14审查会专家复核意见表;15标准报批稿复核意见表;16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名单;17标准名称、起草人员变更申请及批复等有关文件;18专利证书复印件及专利实施许可声明;19标准年度应用评估报告;20标准实施情况报告;21标准复审记录表;22其他相关材料。4.9.2第一主编单位应做好日常资料收集和存档管理,标准出版印刷完成后应将标准从立项开始的所有材料整理成册,归档保存,存档期限不应低于10年。115文本结构5.1.1标准文本应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补充部分和条文说明部分构成,各部分构成应符合表5.1.1的规定。表5.1.1标准各部分构成5.1.2标准名称应由标准对象、标准用途和标准特征名三部分组成。标准名称编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标准对象应简练、明确反映标准主题;2标准用途宜符合下列规定:1)用途可用“勘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检测、评价”等词语表达;2)当标准对象涉及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多项技术要求时,标准名称宜加“技术”指代用途;3)当标准对象为某种材料或产品在工程中的应用,标准名称宜加“应用技术”指代用途。3标准应根据其特点和性质,采用“标准”、“规程”作为特征名,当对操作、工艺、过程、程序等技术事项做出规定时,特征名宜采用“规程”;4标准的名称不应出现外语单词、字母或缩略词等;5标准的名称应有对应的英文译名,英文译名的首字母应大写,其余字母应小写,标准名称常用英文译名宜符合表5.1.2的规定。12表5.1.2标准名称常用英文译名Standardfor××Specificationfor××Standardforplanningof××Standardfordesignof××Standardforconstructionof××Standardforacceptanceof××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Standardfortestmethodof××Standardforevaluationof××Standardformanagementof××5.1.3标准编号应由标准代号、发布顺序号和发布年代号组成。5.1.4标准修订后发布时,应将原标准发布年代号改为该标准新发布的年代号,标准顺序号应沿用原顺序号。5.1.5标准编制过程中,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应在标准名称下面用括号标注标准文本所处编制阶段。5.2.1标准封面应包括标准类别、标准编号、备案号、标准名称、标准名称英文译名、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机构等要素。标准封面编写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5.2.2扉页应包括标准类别、标准名称、标准编号、主编单位、批准单位、实施日期、出版单位和出版年份等。标准扉页编写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5.2.3标准发布公告中应包括下列内容:1标题及公告号;2标准名称和编号;3标准实施日期;4全面修订的标准应列出被替代标准的名称、编号和废止日期;5局部修订的标准,应采用“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的典型用语予以说明;6批准部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5.2.4标准前言应包括下列内容:1制定(修订)标准的任务来源;2标准的编制工作概况和主要技术内容,对修订的标准还应简述主要技术内容的变更情况;3标准的管理部门、日常管理机构,以及标准技术内容解释咨询单位名称、通信地址、邮编13和电子邮箱;4标准的主编单位与参编单位名称、主要起草人员与主要审查人员名单;5.2.5参编单位的排列顺序应按对标准编制工作的贡献大小进行排序。5.2.6主要审查人员名单的确定和编排,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要审查人员应是参与标准审查的专家组成员,应以到会签名为准;2主要审查人员名单应在主要起草人名单之后另行编排;3主要审查人员应按审查专家组组长、组员的顺序排列。5.2.7标准前言编写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F的规定。5.2.8标准应有中文目次,可附英文目次。英文目次应与中文目次相对应,并在中文目次之后另页编排,英文目次页码应与中文目次页码连续。5.2.9标准的目次应从第1章按顺序列出,包括:章名、节名、附录名、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条文说明及页码。标准的页码应起始于第1章,目次中条文说明前应加“附:”。5.3.1标准的总则应按下列内容和顺序编写:1制定标准的目的;2标准的适用范围;3标准的共性要求;4执行相关标准的要求。5.3.2制定标准的目的应概括阐明制定标准的理由和依据,编制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方针、政策以及实施后达到的目的等。5.3.3标准的适用范围应明确标准技术内容所适用的对象、范围及限制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适用范围应与标准名称反映的主题及技术内容相一致;2在规定的范围中,当有不适用的内容时,应明确不适用的范围;3适用范围不应规定参照执行的内容;4标准的适用范围应采用“本标准(特征名)适用于……”的典型用语;对标准的不适用范围应采用“本标准(特征名)不适用于……”的典型用语。5.3.4标准的共性要求应为涉及整个标准的基本原则或通篇的共性要求。当基本原则或共性要求的内容超过3条时,宜单独设置“基本规定”一章。5.3.5执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应采用“……,除应符合本标准(特征名)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等典型用语。5.3.6标准中采用的术语、符号和缩略语,当现行标准中尚无统一规定,且需要给出定义或涵义时,可独立成章,集中列出。当内容少时,可不设此章。145.3.7当同时存在术语、符号和缩略语时,应分节编写。章的设置原则和章名称应符合下列规定:1标准中只有术语时,章名称应为“术语”;2标准中只有符号时,章名称应为“符号”;3标准中同时有术语和符号时,章名称应为“术语和符号”;4标准中同时有术语、符号和缩略语时,章名称应为“术语、符号和缩略语”。5.3.8标准中的术语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GB/T10112和《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GB/T20001.1进行编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术语应是标准中出现的具有特定含义的专业词汇,不应使用俗称、方言,并应单独设条;2当相关专业术语标准已有,而本标准中的概念或定义角度有差别时,宜修改后列出,并应在条文说明中说明修改原因;3现行同级或上级术语标准中已有统一规定的术语或约定俗成、不言自明的术语不宜列出;4术语应规定三方面的内容,即术语名称、对应的英文译名及定义或涵义;5术语定义宜采用反映客体全部特征的内涵定义形式,定义应准确、简练,不应过宽或过窄,不应使用术语本身进行解释;6术语中不应作技术规定,不应出现表和公式;7术语的英文译名除专用名词外,英文字母应全部小写,名词应用单数,动词应用原形。5.3.9标准中的符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符号标准》GB/T20001.2进行编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符号应是标准中出现的,每一个符号应包括物理量(系数或其他符号)、破折号和中文释义;2符号宜采用国际通用符号;当无国际通用符号时,应采用字母符号表示;3当字母符号相同时,应采用上角标、下角标区分不同概念或量;主体符号应以单个字母表示,上、下标可采用一个字母、缩写词、数字或其他标记表示;4当主体符号的涵义不致混淆时,宜少用或不用上下标;当需要上下标时,宜先采用下标,少采用上标;当多个下标连续排列容易混淆时,可采用逗号分开;5主体符号的字母应采用斜体;上下标的字母、数字或标记,除代表序数的字母(i,j,k,m,n……)采用斜体外,均应采用正体;6大小写拉丁字母宜用于有量纲物理量,小写希腊字母宜用于无量纲物理量;7符号、缩略语的排列宜遵循“先英文后希腊文”的原则,并按字母顺序进行编排,符号排列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大写英文字母应置于小写英文字母之前;2)无角标的字母应置于有角标的字母之前;3)有字母角标的字母应置于有数字角标的字母之前;4)其他特殊符号应排在最后。8当符号多且有规律时,应对其进行分组,组别前应加条号,每个组内应按字母编排,顺序应符合本条第7款的规定;9当两个不同符号表征同一类概念时,两个符号之间宜用顿号隔开。5.3.10缩略语是外文词组构成的短语的缩写,应是标准中出现的。缩略语编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缩略语应由英文名称中首字母组成,字母应大写,并应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152每一个缩略语应包括外文缩写、英文名称、中文解释;3缩略语设置为节或章时,在正文条款中宜直接用缩略语表述;4当缩略语少于2个时,应在正文条款中第一次出现时用中文名称表述,缩略语写于中文名称后括号中,英文全称应写入条文说明中,后续出现可使用缩略语。5.3.11当某一或某些要求属于标准中某一章的共性要求时,应在这一章中单独作为“节”列出,标题应为“一般规定”。当标准某条款涉及的内容较多且相对独立时,宜作为附录列于正文之后,每个附录的内容应完整。5.3.12技术内容应采用条的形式表达,其编写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G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技术内容应规定需要遵守的准则和达到的技术要求以及采取的技术措施,明确标准使用者该如何做,不得叙述其目的或理由;2定性和定量应准确,并应有依据;3纳入标准的技术内容,应成熟且行之有效,不成熟的内容不得写入标准;4凡能用文字阐述的,不宜用图作规定;5不得将其他标准的正文或附录作为本标准的正文或附录;6章节构成应合理,层次划分应清楚,编排格式应统一;7技术内容表达应准确无误,文字表达应逻辑严谨、简练明确、通俗易懂,不得模棱两可;8不同类型条款表述的严格程度用词应恰当,标准严格程度用词应符合表5.3.12的规定;9同一术语或符号应始终表达同一概念,同一概念应始终采用同一术语或符号;表5.3.12标准严格程度用词应宜可5.3.13标准条款的编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条的表述应完整,一条宜表达一个技术内容;2条款的内容宜做正面规定;3当条的内容层次较多时宜分为款,款内容层次较多时宜分成项;164条与款、款与项的连接宜采用“符合下列规定”“符合下列要求”“包括下列内容”“按下列步骤”“遵循下列原则”“采用下列方法”等典型用语;5条与款连接用语中,条中严格程度用词与款中的严格程度用词应相互协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条中用“应”,款中可用“应”或“宜”或“可”;2)条中用“宜”,款中可用“宜”或“可”,不得用“应”;3)条中用“可”,款中应用“可”,不得用“应”或“宜”。5.3.14引用标准的名称及编号应准确,引用相关标准的编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方标准可以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宁夏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应引用企业标准;被引用的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必须是经备案的标准;2当工程建设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的有关内容时,不得引用其名称和编号,应将采纳的相关内容结合标准编写的实际,作为标准的正式条文列出;3标准中涉及的技术内容在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宁夏地方标准中已有规定时,宜引用这些标准代替详细规定,不宜重复被引用标准中相关条文的内容;4当引用的标准在其修订后仍然适用于本标准,并不需要对本标准进行修订,应省略发布年号;当引用某项标准的具体章、节、条和款时,应写明标准发布年号;对标准条文中引用的标准在其修订后不再适用,应写明被引用标准的发布年号;5引用标准典型用语应符合表5.3.14的规定。表5.3.14引用标准典型用语典型用语一般引用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一般引用有关规定特定引用(年号)的有关规定一般引用××(行业标准编号)的有关规定章特定引用(年号)中第×章的规定节特定引用条特定引用款特定引用5.3.15在同一标准中引用其他章、节、条、附录、表格、公式时,条款指向典型用语应符合表5.3.15的规定。17表5.3.15条款指向典型用语章符合本标准(特征名)第×章的有关规定节条5.3.16标准的语言应准确、简明、易懂,不应使用俚语、俗语、方言或含糊不清的词语。5.3.17在规定允许偏差范围时,应采用“允许偏差为”的典型用语,不应写成“大于(或小于)”“不超过”等。5.4.1标准中的附录是正文中某一内容的具体规定,应属于标准的组成部分,与正文具有同等效力。5.4.2附录应为正文条文所引用,编写格式应与正文相同。5.4.3附录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编排。5.4.4标准中表示严格程度的用词应采用本规程表5.3.12规定的典型用词。标准用词说明应单独列出,编排在正文之后,有附录时应排在附录之后。5.4.5用词说明编写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H的规定。5.4.6引用标准名录的编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标准正文和附录中所引用的标准应编入引用标准名录中,条文说明中引用的标准不应列入;2引用标准名录编写时应先写标准名称,后写标准编号;3标准名称及标准编号应与正文和附录中的引用标准一致;4引用标准名录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层次,依次列出;5当每个层次有多个标准时,应按先工程建设标准、后产品标准的顺序,依标准编号顺序排列,引用标准名录排列顺序应符合表5.4.6的规定;18表5.4.6引用标准名录排列顺序123DB64/T××××DB64/T××××45.4.7引用标准名录编写格式应符合附录J的规定。5.5.1条文说明部分应包括封面页、制定或修订说明、目次、所需说明的内容。5.5.2条文说明封面页编制应包括标准类别、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和“条文说明”字样,标准名称和标准编号应与封面名称一致。5.5.3条文说明的目次应为中文,目次应根据条文说明的实际章节按顺序列出章名、节名及页码。章、节、附录名称应与正文一致。5.5.4条文说明应解释条文制定的目的、理由、主要依据、执行条文时应注意的事项等,对引用的重要数据、公式和图表等还应说明出处。条文说明不应对条款内容做补充性规定或加以延伸,不应对条文内容进行重复。如标准条文内容简单明确,可不设置条文说明。5.5.5条文说明的编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使用叙述性语言,表述应严谨明确、简练易懂,具有针对性;2不应写入有损公平、公正原则的内容,不应写入具体单位名称、产品名称、商标以及个人姓名,不应写入涉及国家规定的保密内容;3修订或局部修订的标准,修改的条文应做相应解释,并应对新旧条文进行对比说明;4条文说明应按章、节、条的顺序,以条为基础对应编写;需对术语、符号说明时,可按章或节为基础进行说明;5当相邻条款解释内容相近时,可合并编写条文说明;当起止条号为连续两条或不连续条时,宜用间隔点“、”表示;当起止条号连续且超过两条时,宜用连接号“~”表示;6条文说明的图和表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顺序编号,编号格式为“章编号-顺序号”;7条文说明页码应与正文连续编排,其中封面页应为暗码。196层次划分及编号6.1层次划分6.1.1标准应按章、节、条、款、项划分层次。同一层次中,应按先主体、后个体,先共性、后个性的原则排序。6.1.2章是标准的分类单元,节是标准的分组单元,条是标准的基本单元。条应表达一项具体内容,当其层次较多时,可细分为款,款也可再细分为项。6.1.3标准编写中不得出现独节、独条、独款、独项。6.1.4章与节之间、节与条之间不得出现无编号的悬置段。6.2层次编排6.2.1标准层次划分及编号应符合本规程附录K的规定。6.2.2章、节、条、款、项的编号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且在所属标准、章、节、条、款内应连续。6.2.3章、节、附录均应设置标题,条、款、项不应设置标题。6.2.4章、节、条、款、项的编排应符合下列要求:1章名称为一级标题,由章序号与章名称构成,应居中设置;2节名称为二级标题,由节编号与节名称构成,应居中设置,其中节编号应由本条所属章序号与本条序号中间采用英文句点“.”相隔的形式表示;3条编号由本条所属章序号、节序号及本条序号共同组成,条编号的各层次序号之间应采用右下角圆点号“.”相隔。当章内不分节时,条的编号中对应节序号应采用数字“0”表示;4款编号由款序号单独构成;5项编号由项序号加右半括号构成。6.2.5当节内容较多或内容较复杂时,可在节内设置次分组单元。次分组单元的编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次分组单元不应少于2组;2次分组单元的编号应采用大写罗马数字顺序编号;3同一节中各次分组单元的条编号应连续。6.2.6附录名称为一级标题,编号应采用大写正体英文字母,从“A”起连续编号,但不应采用“I”“O”“X”三个字母,附录名称应居中设置。207编写细则7.1.1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宜采用A4幅面;在排版印刷时应采用850mm×1168mm的1/32幅面,允许偏差应为±1mm。7.1.2扉页、前言、中文目次、英文目次、章和附录、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条文说明封面页、条文说明目次、条文说明各章和附录,均应另页书写。7.1.3章、节、条、款、附录、术语、图、表的编号与文字之间应空两个标准字符书写,项的文字内容应在编号后接写。上述编号中的数字和字母应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且应加粗。正文和附录中的数字和字母应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7.1.4标准中各层次文字的字体、字号及书写位置宜按表7.1.4的规定执行。表7.1.4各层次文字的字体、字号及书写位置条款项—7.1.5术语英文译名应在术语名称后空两个标准字符书写,术语的定义应另起一行后左起空四个标准字符书写,换行后应顶格书写。7.1.6标准条文及条文说明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217.2.1标点符号的用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的有关规定。7.2.2图名、表名、公式、表栏标题不应使用标点符号,标准名称、章节名称不宜使用标点符号,表中文字间可使用标点符号,句末不应使用标点符号。7.2.3条、款、项的文字引出语应加冒号,款、项中间项应加分号,款、项结束项应加句号,款、项文字表达中使用句号时,款、项中间项应加句号。7.2.4“注”中与公式的“式中”,中间注释项后应加分号,最后的注释项后应加句号。7.2.5条款中不宜采用括号方式表达补充内容。7.3.1当条款中的某些规定出现过多的项目与数据,宜采用表格的方式表述。7.3.2表应排在有关条文附近,与条款的内容相呼应,并应在条款中采用“按表×.×.×取值”“符合表×.×.×的规定”等典型用语引出。7.3.3表应有表编号和表名称,应列于表上方居中。表编号应按条编号前加“表”字;表名称宜与条款表述一致。7.3.4当同一条款内有多个表时,应在条编号后加短横线“-”和顺序号。7.3.5当表格需跨两页及以上时,应在每页重复表的编号,并在续排表编号前加“续”。7.3.6表头宜位于表的上方或表的左侧边栏,表头不应使用斜线。7.3.7表中各栏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应将共同的计量单位加括号、紧接表名称后书写;计量单位不同时,应将加括号的计量单位分别写在各栏标题后。7.3.8同一表格中数据编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数值应以小数点上下对齐;2数值的有效位数应相同;3表栏中文字或数字相同时,应重复写出;4当表栏中无内容时,不应留白,应以短横线“—”表示,且上下对齐。7.3.9附录中表的编写应与正文相同,当附录仅有一个表无其他条款时,表编号应在附录号前加“表”。7.4.1正文、附录及条文说明中可采用图的形式对技术规定进行示意,图内不应做技术规定。7.4.2图应有图编号和图名称,条文中的图应按条号前加“图”字编号,并应列于图下方居中;当同一条款中有多个图时,应在图编号后加短横线“-”和顺序号。7.4.3图示意的内容应与条款规定相呼应。图应排在相关条款内容之后,在条款中宜用括号引出图编号。7.4.4当图有多个分图时,应在每个分图下方采用“(a)、(b)、(c)……”进行编号,并22应加分图名称。7.4.5图中所示内容的解释宜采用阿拉伯数字“1、2、3……”或字母“a、b、c……”标引形式,由引出线引出,并宜从下至上、从左至右,按顺时针编号。图注应列于图名下方,格式为序号后加短横线“—”和注释。7.4.6附录中图的编写方法应与正文相同,当附录仅有一个图无其他条款时,图的编号应在附录号前加“图”。7.5.1当条款中需要使用符号表示量之间关系时,宜采用公式进行表达。公式应以数学形式表示。7.5.2公式应排在相应条款内容之后,与条款内容相呼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按下式(下列公式)计算”、“满足下式(下列公式)要求”等典型用语引出;2标准中出现一个公式时应采用“按下式计算”,同时出现多个公式时应采用“按下列公式计算”;3当公式为一个不等式时,应采用“满足下式要求”,当出现多个不等式时,应采用“满足下列公式要求”。7.5.3正文和附录中的公式编号应与条编号一致,当同一条款中有多个公式时,公式编号应在条编号后加短横线“-”和顺序号,并应连续编号。7.5.4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书写,公式编号应加圆括号“(×.×.×)”右侧顶格书写。7.5.5条文说明中的公式应采用“章编号-顺序号”的形式编号。7.5.6公式应只给出最后的表达式,不应列出推导过程。复杂而冗长的公式宜在等号处转行,当做不到时,应在运算符号处转行。7.5.7公式变量应由字母符号表示,不应使用量的名称或描述量的术语表示。7.5.8公式中符号的涵义和计量单位,应在公式下方“式中”二字后注释。公式中多次出现的符号,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注释,以后出现时可不重复注释。7.5.9公式中符号注释的编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公式下面的“式中”两字应另行左起顶格书写,加冒号后接写需注释的符号;2符号与注释之间应加破折号,破折号应占四个标准字符,破折号上下应对齐;3注释内容较多时应换行,换行后首字应与破折号后首字对齐;4每个符号注释均应另起一行书写;5所有的注释符号应按公式中的先后顺序排版;6物理量注释应加计量单位,可设参数取值;7符号注释中不得做技术规定,不应出现表、图、公式。7.6.1标准中数字用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的有关规定。7.6.2标准中的数值应采用正体阿拉伯数字。在叙述性文字段中表达非物理量的数字为一至九时,可采用中文数字。237.6.3当数值小于1时,应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应采用圆点。7.6.4书写四位和四位以上的数字,应采用三位分节法。7.6.5分数、百分数和比例数应采用数学符号表示。7.6.6表示量的数值应反映出所需要的精确度,数值的有效位数应全部写出。数值为数列时,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均应精确到相同数位。7.6.7当多位数的数值需采用10的幂次表示时,有效位数中的“0”应全部写出。多位数数值不应断开换行、换页。7.6.8带有长度计量单位的数值相乘,应采用乘号“×”表达,并应在每个数值后书写计量单位。7.6.9带有表示偏差范围的数值和表示参数范围的数值应以无歧义的方式表示,参数范围的数值可采用“~”表达,前后计量单位均应写出。7.7.1标准中的物理量和有数值的单位应采用符号表示,不应使用中文、外文单词或缩略词代替。在条款叙述中,不得使用符号代替文字说明。7.7.2物理量及其符号的编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T3101和《量和单位》GB3102的有关规定。数学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GB/T3102.11的有关规定。7.7.3计量单位名称用于叙述性文字中时,计量单位符号应与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数值结合使用,不应单独使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符号和单位名称及其他信息不应混合使用;2条款中不应使用非标准化的缩略语表示单位符号;3计量单位的符号应采用正体字母。7.7.4物理量的主体符号应采用斜体字母,单位的符号应采用正体字母,代号应采用正体字母。7.7.5物理量符号宜少用或不用上角标和下角标。当采用上角标和下角标时,宜优先采用下角标。物理量符号的上角标和下角标编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上角标和下角标的字母、数字或标记,除代表序数的i、j为斜体外,均应采用正体字母;2上角标和下角标的字母宜用小写;3上角标宜采用1个,下角标可采用1个到3个;4单个拉丁字母“O”不应作为主体符号和下角标。7.7.6当标准条文中列有同一计量单位的系列数值时,可仅在最末一个数值后写出计量单位的符号。7.8.1注应采用“1、2、3……”顺序编号,注的字体应比正文字体小一号。条文说明中的内容不得采用注的形式。7.8.2条款中不宜采用“注”,当条款有注释需求时,宜将其内容纳入条文说明中;如为技术要求时,应直接放入条款中。注释内容中不得出现图、表或公式,不应做补充技术规定。247.8.3表注可对表的内容作补充说明和补充规定。表注应列于表格下方,左起空四个标准字符书写。表中只有一个注时,应在注的第一行文字前标明“注:”;同一表中有多个注时,表注应在“注:”后采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号,编号与文字之间应空两个标准字符书写。7.8.4图注不应对图的内容作规定,仅对图的理解作说明。图注应列于图名的下方,居中排列。7.8.5角注可对条文或表中的内容作解释说明,术语和符号不得采用角注。角注应标注在所需注释内容的右上角,用“①、②……”表示,仅有一处时宜用“*”表示。7.8.6“注”的排列格式应另起一行列于所属条文下方,左起空四个标准字符书写,在“注”字后加冒号,接写注释内容。每条注释换行书写时,应与上行注释的首字对齐。2526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书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制27项目名称主编单位单位地址参编单位制定或修订被代替标准号(没有填无)是否为原主编单位项目主持人姓名联系电话专业职务/职称电子邮箱工作单位项目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专业职务/职称电子邮箱工作单位项目组其他主要成员姓名专业职务/职称工作单位28拟制(修)订地方标准项目的内容提要:拟制(修)订地方标准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包括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升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规范、引领产业发展,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等方面的情况;或者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提高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的情况)29标准实施对象和范围可能涉及实施对象类型、实施主体数量、实施面积等)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30拟制(修)订地方标准项目转化先进研究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说明包括是否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以及采用程度;是否有已结题科研项目或在研科研项目支撑,如涉及,应填写立项单位和时间,项目编号和名称,项目结题时间等相关信息;是否有科研成果或自主知识产权支撑,如涉及,应填写科研成果或知识产权的授予部门和时间,成果编号和名称等相关信息)拟制(修)订地方标准项目的主要创新点:拟制(修)订地方标准项目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标准对比情况包括同类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如涉及,应填写相关标准编号和名称,发布单位和时间,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对比等相关信息)31主编单位意见:签字(签章)签字(签章)参编单位意见(有多家参与单位的,应分别签字盖章签字(签章)签字(签章)签字(签章)签字(签章)签字(签章)签字(签章)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中心意见:签章(签章)年月日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单位)意见:签字(签章)年月日32B.2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编制启动工作会议通知格式关于召开宁夏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编制启动工作会议的通知根据《关于下达20××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宁建(科)发〔20××〕××号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已列入编制计划。经前期充分筹备并报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中心同意,定于20××年×月×日在××召开编制组成立暨编制启动工作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20××年×月×日(星期×)××××开始二、会议地点××××(地址:××××)三、会议议程(一)主持人宣读编制单位和编制组成员名单;(二)主编单位汇报编制背景、编制思路及编制工作准备情况;(三)编制单位讨论确定标准编制工作方案;(四)学习标准化工作有关政策文件。传真:E-mail:五、其他事项请参会代表于×月×日前将参会回执反馈给联系人。附件:参会回执20××年×月×日抄报: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中心参会回执图B.1标准编制组成立暨标准启动工作会议通知格式33B.3编制组成立暨编制启动工作会议纪要格式暨编制启动工作会议纪要20××年×月×日,××××(主编单位)在××(会议地点)主持召开宁夏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编制启动工作会议。××××(主编单位)和编制组各单位代表共××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持人×××宣读了编制单位和编制组成员名单,宣布编制组成立。×××(项目主持人)对标准编制背景、编制思路和编制工作准备情况进行了说明(可简述项目主持人汇报的主要内容与会代表就标准编制工作方案的内容、深度、编制分工、进度计划安排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会议对标准编制工作方案进行了讨论和修改,确定了标准的章节结构和主要内容,通过了编制工作分工和进度计划安排,学习了有关标准化文件和编写规定,会议要求编制组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编写,确保按进度计划要求完成编制任务。附件:1.讨论通过的标准编制工作方案2.会议签到表《××××》编制组(主编单位代章)××年×月×日图B.3编制组成立暨编制启动工作会议纪要格式34B.4.1标准编制说明封皮格式见图B.4.1。B.4.2标准编制说明扉页格式见图B.4.2。B.4.3标准编制说明内容编写符合B.4.3节的规定。B.4.1标准编制说明封面编写格式XXXXXXXXX技术规程编制说明20XX年XX月XX日图B.4.1标准编制说明封面编写格式35B.4.2标准编制说明扉页编写格式图B.4.2标准编制说明扉页编写格式36B.4.3标准编制说明内容编写格式《XXXXXXXXXX》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地方标准的制(修)订,结合XX需求的实(一)成立起草组、确定分工(五)报批审核(一)编制原则(一)主要条款说明图B.4.3标准编制说明内容编写格式37B.5标准定向征求意见函格式意见的函各有关单位、专家(也可列出具体单位和专家):《××××××××××××》已形成初稿,现征求你们意见,请研究提出意见,于×月×日前反馈我单位。(联系人:×××,电话:×××,邮箱:×××,地址:×××,邮编:×××)附件:1.宁夏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初稿及条文说明2.宁夏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初稿)定向征求意见表××××(第一主编单位盖章)20××年×月×日图B.5标准定向征求意见函格式38B.6标准定向征求意见表E-mail39B.7标准定向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40B.8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申请函格式关于申请公开征求宁夏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根据《关于下达20××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宁建(科)发〔20××〕工作。该标准初稿已定向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并按有关意见和建议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现申请公开征求意见。(联系人:×××,电话:×××,邮箱:×××,地址:×××,邮编:×××)附件:1.宁夏工程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及条文说明;2.宁夏工程建设标准《××××》定向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第一主编单位盖章)20××年×月×日图B.8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申请函格式41B.9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表E-mail42B.10标准公开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43B.11标准审查会申请函格式关于申请召开宁夏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送审稿)审查会的函根据《关于下达20××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宁建(科)发〔20××〕××号],由××××(主编单位名称)会同相关单位开展宁夏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该标准已公开征求各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形成送审稿,现申请召开审查会。(联系人:×××,电话:×××,邮箱:×××,地址:×××,邮编:×××)附件:1.宁夏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送审稿;2.标准编制说明;3.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表;4.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名单;5.主要技术指标的试验、验证报告复印件;6.标准涉及专利实施许可声明;7.其他有关资料。××××(第一主编单位盖章)20××年×月×日图B.11标准审查会申请函格式44B.12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名单表B.12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名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45B.13标准审查意见处理情况表表B.13工程建设标准审查意见处理情况表序号意见章条及原标准内容修改意见及依据提出专家意见处理理由46继续有效□修订□废止□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标准情况1.标准发布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制定情况;2.相关国家、行主编单位自审意见(建议及理由继续有效、应予修订或):47DB64DB64/TXXXX-20XX标准名称标准英文译名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图D标准封面编写格式48标准名称DB64/T××××-20××批准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版社20××年××月××日49F.1制定标准前言编写格式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宁建(科)发〔20××〕××号]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本标准(特征名)共分×章和××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等。本标准(特征名)由宁夏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中心负责管理,由××××(第一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第一主编单位地址:××省××市××区××街道××号,邮编:×××,邮箱:×××)。主编单位:×××××××××××××××××××××××××参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徐州线条eps施工方案(3篇)
- 西藏诗词朗诵活动方案策划(3篇)
- 清水泥施工方案(3篇)
- 红色文创活动方案策划(3篇)
- 综合型建筑施工方案(3篇)
- 施工方案验算怎么解决(3篇)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题及答案
- 2025年1-6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 心肺复苏测试题目及答案
- 企业法务合同审查标准化流程及要点清单
- 造价咨询合同管理办法
- 孤立性血管性眩晕
- 2026《衡中学案》高考一轮总复习 生物学 全书
- 问题性皮肤培训课件
- 2025年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 检车站员工管理制度
- 特色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智能航运管理-洞察阐释
- 被迫签署离职协议书
- 内蒙古华电正能圣圆伊金霍洛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风电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
- 学习解读《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T223-2025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