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_第1页
完整版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_第2页
完整版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_第3页
完整版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_第4页
完整版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整版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1)一、选择题1.由8个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拿走一个小正方体,这时它的表面积是()cm2。A.18 B.21 C.24 D.562.将平移或旋转,总是无法得到()。A. B. C. D.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4,a是三个数中最大的数,则a是()。A.偶数、合数 B.偶数、质数 C.奇数、质数 D.奇数、合数4.自然数a和b,a是b的2倍,则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2 B.b C.ab D.a5.已知,并且a、b、c都大于零。那么a、b、c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A.a B.b C.c6.5米的和1米的比较,其结果是()。A.前面的数大 B.后面的数大 C.两数相等7.有10人要坐船,大船每只坐4人,小船每只坐3人.下面的租船方案,最合理的是()A.大船3只 B.小船4只 C.大船2只 D.大船1只,小船2只8.用大豆发豆芽,1kg大豆可长出5kg豆芽。已知种子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但种子萌发长出芽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后,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那么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大豆长成豆芽过程中有机物质量变化。A. B. C. D.二、填空题9.2.03立方分米=(______)升(______)毫升3.07立方米=(______)立方分米=(______)立方厘米10.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________)。11.在15,11,42,12,8,17,60中,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数有(________);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数有(________);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是(________)。12.a是b的18倍,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13.五(1)班有42人,五(2)班有48人。如果把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分成若干小组,要使每个班每个小组的人数相同,每组最多有(______)人。14.用棱长1cm的正方体木块,在桌面上拼摆出下图的模型。这个模型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3,在外面的面积是(___________)cm2,有4个面露在外面的木块一共有(___________)个。在此基础上继续拼摆成一个长方体模型,最少要添加(___________)个木块。15.用长6cm、宽3cm、高1cm的两个小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是(______)cm2,表面积最大是(______)cm2。16.有6包洗衣粉,其中一包略重些,用天平称,至少称(______)次能保证找出略重的这包洗衣粉。三、解答题17.直接写得数。18.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9.解方程。x+=x-=-x=20.如图:杨树:○○○○○○松树:○○○○○○○○○○○○(1)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几倍?(2)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几分之几?21.媛媛和丽丽去图书馆看书,媛媛每3天去一次,丽丽每4天去一次,8月21日两人第一次在图书馆相遇。她们第二次相遇是几月几日?22.王叔叔是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周末经常去训练场进行训练。训练路线由三部分组成,从起点到全程的处是上坡,从处到全程的处是下坡,其余的是平地,如下图所示。(1)下坡路线占全程的几分之几?(2)王叔叔从起点出发,骑行了全程的后原地休息,然后继续向终点方向骑行了全程的,这时他处于哪段训练路线?(列式计算说明)23.下图是一个长方体(数据均为内部测量),请仔细观察,并解答下面各题。(1)长方体“上面”面积是()dm2,“左面”面积是()dm2。(2)如果将这个长方体容器注满水,一共可以装水多少升?(3)装满水后,将一个底面半径是1dm,高1.5dm的圆锥形物体放入水中(完全浸没),然后再拿出来,这时水面将下降多少?24.一个底面长和宽都是3dm的长方体容器,装有11.9升水,现在将一个苹果浸没在水中,这时容器内水深1.35分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5.(1)将图形①绕O点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将图形②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分别画出两次平移后得到的图形。26.下面是甲、乙两城市上半年的降水情况统计表。1月份2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甲市降水量/毫米521051570110乙市降水量/毫米1536257572120(1)完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甲、乙两城市上半年降水情况统计图(2)甲市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与最少的月份相差()毫米。(3)乙市从()月份到()月份降水量增加最多。(4)()月份甲、乙两市的降水量最接近,()月份甲、乙两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拿走一个小正方体减少了3个面,又增加了3个面,所以现在图形的表面积就等于原来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据此解答。【详解】(1+1)×(1+1)×6=2×2×6=24(平方厘米)故选:C。【点睛】此题关键是理清拿走一个小正方体后表面积不变。2.B解析:B【分析】将原图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以及平移,看是否可以得到选项中的图形即可。【详解】A.由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的;B.平移或旋转都无法得到;C.由图形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的;D.由图形平移得到的。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留意阴影小正方形的位置。3.D解析:D【分析】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差1,最大的自然数为a,中间的自然数为a-1,最小的自然数为a-2,三个数相加的和是24,列方程求出a的值即可。【详解】由题意可知,a+a-1+a-2=24解:3a-3=243a=24+33a=27a=27÷3a=9则a既是奇数,也是合数。故答案为:D【点睛】列出方程并根据等式的性质求出a的值是解答题目的关键。4.D解析:D【分析】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由自然数a和b,且a是b的2倍可知:a和b是倍数关系,据此解答。【详解】自然数a和b,a是b的2倍,则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a。故选:D。【点睛】如果两个数互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数据较大则用短除法的形式求。5.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假设=1,求出a、b、c的值,再进行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详解】假设=1a×=1a=1÷=1×=×b=1b=1÷=1×=c×=1c=1÷=1a<c<b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采用了假设法,假设法是数学常用方法之一,使题目变得具体化,简单化。6.C解析:C【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列式计算并比较结果的大小。【详解】5×=(米)1×=(米)=故选:C。【点睛】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子的积作为分子,分母不变,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7.D解析:D【详解】因为10=4+6=4×3×2,所以租船方案,最合理的是大船1只,小船2只.故选D.8.A解析:A【分析】种子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详解】通过分析知道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故答案为:A。【点睛】此题中涉及到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是学习的难点,更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扎实掌握。二、填空题9.3030703070000【分析】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用高级单位的数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前面整数部分的数不动,作为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只把小数部分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详解】2.03立方分米=2立方分米+0.03立方分米=2升+0.03×1000毫升=2升30毫升3.07立方米=3.07×1000立方分米=3070立方分米=3070×1000立方厘米=3070000立方厘米【点睛】能够掌握各个单位间的进率,明确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对于复名数的改写,要依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策略来解答。10.【分析】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最大的真分数是分子比分母小1的分数,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点睛】本题考查分数单位和真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11.12、6015、6015【分析】根据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根据奇数、合数的意义,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一个自然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详解】在15,11,42,12,8,17,60中,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数有42、12、60;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数有:15、60;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是:15。【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奇数、合数的意义2、3、5的倍数的特征。12.ba【分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因为a是b的倍数,即a和b是倍数关系,a是较大数,b是较小数,据此解答。【详解】a是b的18倍,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最下公倍数是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注意找准较大数和较小数。13.6【分析】要使每个班每个小组的人数相同,每组最多有多少人,就是求两个班人数的最大公因数,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得即可。【详解】48=2×2×2×2×342=2×3×742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点睛】掌握全部共有的质因数(公有质因数)相乘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14.23211【分析】(1)我们已知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cm,所以一块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1×1=1立方厘米。这个模型一共有7块,所以模型体积=1×7=7立方厘米。(2)已知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cm,所以一个面的面积为:1×1=1平方厘米。再利用三视图,从上面看有5个面,从前面看有5个面,那么前后面:5×2=10个面。从左面看有4个面,那么左右面:4×2=8个面,最后一共:5+10+8=23平面厘米。(3)观察题中模型,有4个面露在外面木块只有第一层最左边的一个和第二层一个,一共2块。(4)观察题中模型。长是3,宽是2,高是3,所以总体积:3×2×3=18块。图中模型有7块,所以再加:18-7=11块。【详解】(1)1×1×1=1立方厘米,1×7=7立方厘米(2)从上面看有5个面,前后面:5×2=10个,左右面:4×2=8个5+10+8=23平面厘米。(3)第一层最左边的一个和第二层一个,共2块。(4)3×2×3=18块18-7=11块【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观察物体。15.102【分析】要使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那就要把最大面拼在一起,即把长方体最大的两个面对着合起来,减少了2个最大的面,此时的长方体显然是最小的表面积;同理,要使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解析:102【分析】要使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那就要把最大面拼在一起,即把长方体最大的两个面对着合起来,减少了2个最大的面,此时的长方体显然是最小的表面积;同理,要使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就要把最小面拼在一起,据此即可解答。【详解】最小表面积:(6×3+6×1+3×1)×2×2-3×6×2=27×4-36=108-36=72(平方厘米)最大表面积:(6×3+6×1+3×1)×2×2-3×1×2=27×4-6=108-6=102(平方厘米)【点睛】掌握将两个长方体最大的两个面相粘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拼成的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将两个最小面相粘合,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6.2【分析】先将6包分成3、3二组,先称量3、3两组,找出较重的一组,再把这3包分成1,1,1,再称量1,1两组,如果平衡,剩下的那包就是略重的,如果不平衡,天平低的那端就是略重的。【详解】根解析:2【分析】先将6包分成3、3二组,先称量3、3两组,找出较重的一组,再把这3包分成1,1,1,再称量1,1两组,如果平衡,剩下的那包就是略重的,如果不平衡,天平低的那端就是略重的。【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有6包洗衣粉,其中一包略重些,用天平称,至少称(2)次能保证找出略重的这包洗衣粉。【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将这些洗衣粉进行合理的分组。三、解答题17.;;;;;;【详解】略解析:;;;;;;【详解】略18.0;;;3【分析】第一小题中可以利用分数减法的结合律,先将后两个分数相加,再做减法;第二小题中先进行通分,再进行计算;第三小题中先去括号,然后先加减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第四小题中将同分母分数解析:0;;;3【分析】第一小题中可以利用分数减法的结合律,先将后两个分数相加,再做减法;第二小题中先进行通分,再进行计算;第三小题中先去括号,然后先加减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第四小题中将同分母分数结合相加,再进行计算。【详解】;;;19.x=;x=;x=【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据此解答。【详解】x+=解:x=-x=解析:x=;x=;x=【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据此解答。【详解】x+=解:x=-x=x-=解:x=+x=-x=解:x=-x=20.(1)2倍(2)【分析】(1)要计算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几倍,就用松树的棵数除以杨树的棵数;(2)要计算杨树的棵数是松树棵数的几分之几,就用杨树的棵数除以松树的棵数,结果要化为最简分数。【详解析:(1)2倍(2)【分析】(1)要计算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几倍,就用松树的棵数除以杨树的棵数;(2)要计算杨树的棵数是松树棵数的几分之几,就用杨树的棵数除以松树的棵数,结果要化为最简分数。【详解】(1)12÷6=2答: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2倍。(2)==答: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点睛】结合象形图所表示的数目,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得两种树木棵数之间的倍份关系,是比较基础的题目。21.9月2日【分析】要求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先求出两人再次都到图书馆所需要的天数,也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8月21日两人在图书馆相遇,再过12日她俩就都到图解析:9月2日【分析】要求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先求出两人再次都到图书馆所需要的天数,也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8月21日两人在图书馆相遇,再过12日她俩就都到图书馆,也就是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9月2日。【详解】因为3和4是互质数,所以3和4的最小公倍数:3×4=12也就是说再过12日就能一起到图书馆。根据第一次都到图书馆的时间是8月21日,可推知她俩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9月2日。答:她们第二次相遇是9月2日。【点睛】此题考查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此题关键是先求出这两个人再次都到图书馆中间相隔的时间,也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22.(1)(2)平地训练路线【分析】(1)求下坡路线占全程的几分之几,用求得即可;(2)根据王叔叔骑行的路程判断王叔叔处于哪段训练路线即可。【详解】(1)答:下坡路线占全程的。(2)解析:(1)(2)平地训练路线【分析】(1)求下坡路线占全程的几分之几,用求得即可;(2)根据王叔叔骑行的路程判断王叔叔处于哪段训练路线即可。【详解】(1)答:下坡路线占全程的。(2)答:这时他处于平地训练路线。【点睛】本题考查分数加减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整条路线的分布情况。23.(1)10;5;(2)25L;(3)0.157dm。【分析】(1)上面的面积=长×宽;左面面积=宽×高,据此列式计算;(2)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求出容积即可;(3)根据圆锥体积=底面解析:(1)10;5;(2)25L;(3)0.157dm。【分析】(1)上面的面积=长×宽;左面面积=宽×高,据此列式计算;(2)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求出容积即可;(3)根据圆锥体积=底面积×高×,求出圆锥体积,圆锥体积÷长方体底面积即可。【详解】(1)5×2=10(平方分米);2×2.5=5(平方分米)(2)5×2×2.5=25(dm3)25dm3=25L答:一共可以装水25L。(3)×3.14×1²×1.5=1.57(dm3)1.57÷(5×2)=1.57÷10=0.157(dm)答:这时水面将下降0.157dm。【点睛】关键是熟悉长方体特征,掌握长方体和圆锥体积公式。24.25立方分米【分析】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先求出苹果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和水的体积之和。再减去水的体积,求出苹果的体积。【详解】11.9升=11.9立方分米,3×3×1.35-11.9=1解析:25立方分米【分析】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先求出苹果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和水的体积之和。再减去水的体积,求出苹果的体积。【详解】11.9升=11.9立方分米,3×3×1.35-11.9=12.1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