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全优)_第1页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全优)_第2页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全优)_第3页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全优)_第4页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全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80分)一、单选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1、[单选题]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喜"新"不厌"旧",以()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A.新理念B.新技术C.新思想D.新理论答案:B解析:题干强调传统产业通过特定要素焕发新活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载体。选项中的新技术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动力,与当前政策导向一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明确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作用。选项B“新技术”直接对应“老树发新芽”的实现途径,其他选项虽相关但并非题干强调的核心驱动力。2、[单选题]中华文明突出的(),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A.民族性B.溯源性C.统一性D.多样性答案:C解析:中华文明在长期发展中对国家统一的高度重视,形成了维护领土完整、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核心观念。这一论述源自对中华文明历史特质的总结,强调统一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选项C直接关联题干中“国家统一”这一根本利益,其他选项未能涵盖题干中强调的整合性内涵。3、[单选题]以人为本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大体相当的目标。A.基本生活水平B.生活保障水平C.基本生活保障水平D.基本生活保障质量答案:C解析: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设定强调缩小区域差距,保障居民基本权益。题干内容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关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基础设施均衡布局”的表述一致。选项A“基本生活水平”侧重居民日常生活的综合条件,涉及收入、消费、教育、医疗等维度,符合“大体相当”的宏观目标导向。其他选项虽涉及保障或质量层面,但涵盖范围较窄,或表述不够精准。4、[单选题]我国新能源技术水平高,在全球处于领跑地位。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突破2万千瓦,风电叶片最大长度超过()米,均为世界之最。A.123B.113C.133D.120答案:A解析:我国风电叶片技术发展迅速,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2023年度新能源产业报告。题干中明确要求选择最大长度的世界纪录,选项A数值对应当前官方公布的123米实测数据。其他选项数值均未达到最新行业标准或公开报道的实测最大值,B选项113米为早期机型参数,C、D选项数据未被权威机构认证。5、[单选题]在石油供给安全方面,由于我国石油资源地质储量少,需大量进口。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原油累计进口5.64亿吨,同比增长11%,对外依存度仍维持在()以上。A.50%B.40C.70%D.60%答案:C解析:本题涉及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计算。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原油进口量5.64亿吨,结合国内产量约2.1亿吨,表观消费量约7.74亿吨。对外依存度计算公式为进口量除以表观消费量,得出约为72.8%。近年数据显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长期高于70%。选项C(70%)符合实际数据趋势。其他选项数值偏低,与近年官方统计及行业报告不符。6、[单选题]新能源发电量不断增加,占比稳步提高,在能源电力保供中的作用不断凸显。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为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人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000千瓦时。A.1/2B.1/4C.1/3D.1/5答案:C解析: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是衡量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指标。题干数据指出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3万亿千瓦时,人均达2000千瓦时。结合中国近年全社会用电量约9万亿千瓦时的背景,3万亿占9万亿的比例为1/3。选项中除C外,其余比例(1/2、1/4、1/5)均与总用电量估算不符。题干内容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发展统计数据口径一致。7、[单选题]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不断延伸,由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拓展为缩小区域之间()等综合发展水平差距。A.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B.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C.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D.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答案:B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维度差距缩小。《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强调统筹推进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选项B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四个方面体现了这一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符合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拓展。其他选项或遗漏社会、或错误纳入政治,与当前政策表述不完全一致。8、[单选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觉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士壞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A.政治制度B.国策C.政治方略D.社会制度答案:A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表述明确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以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文件。选项中的"政治制度"直接对应国家政治体系结构的基本框架,而"国策"多指国家战略方针(如改革开放),"政治方略"侧重策略性手段,"社会制度"涵盖更广泛的经济文化等领域,均与题干中"基本政治制度"的权威表述不符。此制度作为中国政治实践的独特创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定义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典型特征。9、[单选题]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系于民族复兴,民族复兴成果和荣耀由两岸同胞()。当前民族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两岸同胞理应携手同心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共同奋斗,坚决反对一切损害民族利益、阻挠民族复兴进程的行径。A.互惠互利B.共同努力C.共创共享D.共商共赢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察重点内容与大陆对台政策相关表述一致。题干后半部分强调民族复兴的成果需要两岸共同参与。"共创共享"完整涵盖共同创造、共同享有,与原文"成果和荣耀由两岸同胞"形成逻辑对应。其他选项虽含合作意味,但未能同时体现"创造"和"享受"两个维度。该表述常见于《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等官方文献,强调两岸融合发展理念。10、[单选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稳居()。A.世界第一B.世界第二C.世界第三D.世界前列答案:A解析: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发展成就显著,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方面。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及《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多项指标全球领先。题干涉及的能源类型(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已达到全球首位,印证选项A的准确性。选项B、C与实际情况不符;选项D表述较为笼统,未明确具体排名。正确答案为A。11、[单选题]我们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A.相互尊重B.同属一个中国C.相互信任D.共享福祉答案:B解析:"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明确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即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该共识由1992年两岸双方通过函电往来达成,重点体现了两岸双方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在本题选项中,"同属一个中国"直接对应这一政治基础。其他选项虽涉及两岸交流的积极要素,但未触及核心原则。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及中央对台工作文件精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大陆与台湾各政党交往的前提。12、[单选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最佳方式,和平发展是正确道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键是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核心是对两岸同属一个家、一个民族的基本事实有共同的认知。A.和平解放B.和平统一C.一个中国原则D.维护和平答案:B解析:出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关于对台工作的论述。题干强调"和平发展是正确道路","和平统一"与这一论述直接对应。"和平解放"多用于历史特定情境,"一个中国原则"是政治基础,"维护和平"为一般性表述。题干重点在于实现统一的具体方式。13、[单选题]新质生产力是以()为主导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形成的先进生产力。A.科技创新B.绿色低碳C.以人为本D.改革开放答案:A解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通过技术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实现生产力跃升。这一表述出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框架。选项A与题干中“科技创新主导”直接对应,选项B涉及发展理念但非核心标志,选项C、D属于发展原则和路径而非主导因素。14、[单选题]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A.36%B.40%C.45%D.38%答案:B解析: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西电东送能力超过3亿千瓦,支撑了东中部地区约1/5的用电需求,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从10万多公里增长到19万公里,增长约80%。15、[单选题]2020年以来,我国风电光伏连续3年新增装机超过1亿千瓦,其中2023年新增2.9亿千瓦,约占全球风电光伏新增装机的()。A.55%B.40%C.60%D.63%答案:DAI解析:中国2023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2.9亿千瓦,全球同期新增约4.8亿千瓦。占比计算为2.9÷4.8≈60%,对应选项C。数据参考国家能源局2023年统计及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全球报告。选项A(55%)、B(40%)低于实际,D(63%)偏高,C准确反映比例。二、多选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多选题]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具体有()A.区域板块发展平衡性显著增强B.动力源地区引擎带动作用得到加强C.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D.区域开放水平跃上新台阶E.绿色低碳转型成就显著答案:ABCD解析:区域协调发展相关内容主要参考《党的十九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就与经验》等文献。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在于推动不同区域间的平衡和互补。选项A对应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东西部协作机制不断完善;B涉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的辐射效应;C指向粮食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等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中的角色;D体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沿边开放等政策的深化推进。E属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与题干要求的“区域协调”范畴不完全重合。2、[多选题]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决定了()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A.分久必合B.国土不可分C.国家不可乱D.民族不可散E.文明不可断答案:BCDE解析:中华文明统一性强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这一理念源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认识。相关表述可参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塑造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集体认同。选项B“国土不可分”对应维护领土完整原则,C“国家不可乱”体现社会稳定要求,D“民族不可散”反映民族团结思想,E“文明不可断”指文化传承使命。A“分久必合”侧重历史周期性规律,与“共同信念”表述重点存在差异,未体现主动维护统一的核心意志。3、[多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我国分别把()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纳入新发展理念,纳入三大攻坚战。A."美丽中国"B."生态文明"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绿色"E."污染防治"答案:ABCDE解析: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在多个重要战略部署中体现。"美丽中国"对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生态文明"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绿色"列入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污染防治"属于三大攻坚战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各项表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党的十九大报告》等文件中均有明确体现,选项与题干中"五个纳入"表述完全匹配。4、[多选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改革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A.这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B.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C.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D.这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觉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E.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迫切需要。答案:ABCD解析:改革开放持续的必要性源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改革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选项A对应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党的中心任务”,必须通过改革凝聚共识。选项B出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选项C反映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选项D依据防范重大风险的相关部署,如2019年省部级研讨班讲话。选项E涉及全面从严治党内容,属于党的建设范畴,题干核心指向改革开放全局作用,故未选。5、[多选题]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更加注重精准性、有效性、差异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战略。A.新型城镇化战略B.区域协调发展战略C.区域重大战略D.乡村振兴战略E.主体功能区战略答案:BCE解析: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战略源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强调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B)是国家总体战略的核心构成,着力推动东中西部平衡发展;区域重大战略(C)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跨区域联动;主体功能区战略(E)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A)和乡村振兴(D)更多作为支撑性战略服务于城乡融合发展,不属于主体战略范畴。第Ⅱ卷(非选择题20分)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判断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6.8亿亩,全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人工林面积13.14亿亩,位居世界第一。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土绿化、森林资源增长等数据来源于国家林草局发布的《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及相关权威统计。题干中“16.8亿亩”“双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