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元分析**(一)教材地位本单元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是学生在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首次接触“面积”概念。它既是对“一维空间”(长度)的拓展,也是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及体积的重要铺垫,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面积”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大量操作感知。他们已能区分“长短”(长度),但对“大小”(面积)的认知仍停留在“视觉判断”层面,易混淆“面积”与“周长”。因此,教学需通过摸、比、量、算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面积概念,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意义。(三)单元内容框架1.面积的意义2.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4.面积单位的换算(平方厘米与平方分米、平方分米与平方米)**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区分“面积”与“周长”。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单位面积的直观表象。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其面积。4.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能进行简单换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探究(拼摆、测量)、观察比较(图形大小、单位差异)、归纳推理(公式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计算课桌面、房间地面的面积),激发学习兴趣。2.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与表达能力。**三、单元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建立“面积”的概念。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并建立表象。(二)教学难点1.区分“面积”与“周长”。2.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四、教学策略**1.直观感知法:通过“摸物体表面”“比图形大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面积”的含义。2.操作探究法: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自主推导面积公式;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感知单位大小。3.对比辨析法:设计“周长与面积”的对比练习,区分两者的本质差异。4.生活联结法:将面积计算与生活场景(如铺地砖、量课本)结合,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五、课时安排**课时内容教学重点1面积的意义理解面积概念,区分面积与周长2常用面积单位建立单位面积的直观表象3-4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推导面积公式,正确计算面积5面积单位换算理解进率,进行单位换算6整理与复习系统梳理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分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面积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描述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2.会用“重叠法”“数格子法”比较面积大小,初步感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3.区分“面积”与“周长”,避免概念混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难点:区分面积与周长。(三)教学准备教具:课本、笔记本、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格子纸。学具:每人1张长方形纸、1张正方形纸。(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引发思考(5分钟)出示课本和笔记本,提问:“这两个物体的封面,哪个更大?”(学生用视觉判断)追问:“‘大’指的是封面的什么?”(引出“面积”概念的雏形)2.操作感知,建立概念(15分钟)(1)摸一摸,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让学生摸一摸课本封面、桌面、手掌面,说说“摸的感觉”(平平的、有大小)。总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如课本封面的面积、桌面的面积)。(2)比一比,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学生用重叠法比较)出示两个形状不同、无法重叠的图形(如三角形和长方形),提问:“怎么比较它们的面积?”(引出“数格子法”)用格子纸覆盖图形,数格子数量(格子大小相同),格子多的面积大。总结: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3.对比辨析,区分面积与周长(10分钟)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如果绕纸片一周画一条线,这条线的长度是什么?”(周长)“纸片的表面大小是什么?”(面积)用手势表示:周长是“围一圈”(手势沿图形边缘画圈),面积是“占的地方”(手势覆盖图形表面)。练习:判断“课桌面的周长”“课桌面的面积”分别指什么(巩固概念)。4.巩固练习,深化理解(8分钟)(1)完成课本第61页“做一做”:用数格子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格子大小相同)。(2)游戏:“猜一猜”——出示两个图形(一个格子大但数量少,一个格子小但数量多),让学生判断面积大小(渗透“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小结: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比较面积可以用重叠法、数格子法(格子要相同)。作业:找身边的3个物体,描述它们的面积(如“铅笔盒的面积比橡皮大”)。(五)板书设计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的大小→物体的面积(如课本封面、桌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比较方法:重叠法、数格子法(格子大小相同)**第二课时:常用面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米(m²)。2.建立单位面积的直观表象(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大小)。3.能根据物体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单位面积的直观表象。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三)教学准备教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卡片,实物(指甲盖、手掌、地砖)。学具:每人1套面积单位卡片(1cm²、1dm²)。(四)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需求驱动(5分钟)出示两个图形(格子大小不同),提问:“用不同格子数的图形,怎么比较面积?”(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单位,感知大小(18分钟)(1)平方厘米(cm²)出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厘米),提问:“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平方厘米)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边长(确认1厘米),摸一摸表面(感知大小)。举例:指甲盖的面积约1平方厘米,橡皮的面积约5平方厘米。活动: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铅笔盒盖子的面积(大约多少?)(2)平方分米(dm²)过渡:“测量较大的物体,用平方厘米太小,怎么办?”(引出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让学生量一量边长(10厘米),摸一摸(比平方厘米大)。举例:手掌的面积约1平方分米,课本封面的面积约5平方分米。活动: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多少?)(3)平方米(m²)过渡:“测量更大的物体,如教室地面,用平方分米还是太小,怎么办?”(引出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1米),让学生站一站(大约能站10个小朋友),感知大小。举例:地砖的面积约1平方米,教室地面的面积约50平方米。活动:估计教室前面黑板的面积(大约多少平方米?)3.巩固练习,选择单位(10分钟)(1)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给物体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如“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5()”——平方分米)。(2)游戏:“我说你猜”——教师说物体(如“黑板”),学生猜面积单位(平方米);教师说单位(如“平方厘米”),学生说物体(如“指甲盖”)。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小结: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要根据物体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作业:找身边的物体,用合适的面积单位描述它们的面积(如“窗户的面积约2平方米”)。(五)板书设计常用面积单位单位名称边长符号实际大小举例平方厘米1厘米cm²指甲盖、橡皮平方分米1分米dm²手掌、课本封面平方米1米m²地砖、教室地面**第三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1)——长方形面积**(一)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活动,自主推导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掌握长方形面积=长×宽,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难点:理解公式的本质(长×宽=所含单位面积的数量)。(三)教学准备教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长方形纸片(长3厘米、宽2厘米;长4厘米、宽3厘米;长5厘米、宽2厘米)。学具:每人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张长方形纸片(长5厘米、宽3厘米)。(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激活旧知(5分钟)提问:“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回顾上节课内容)出示长方形纸片(长5厘米、宽3厘米),提问:“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引出本节课主题)2.操作探究,推导公式(18分钟)(1)拼一拼,填一填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每人拼1个),记录长方形的长、宽、所用小正方形数量(面积)。示例:长(厘米)宽(厘米)小正方形数量(个)面积(平方厘米)3266431212521010(2)找规律,推公式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小正方形数量=长×宽,面积=长×宽)总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字母表示:S=a×b)(3)验证公式用公式计算刚才拼的长方形面积(如长3厘米、宽2厘米,面积=3×2=6平方厘米,与小正方形数量一致)。出示长方形纸片(长5厘米、宽3厘米),用公式计算面积(5×3=15平方厘米),再用小正方形量一量(验证是否正确)。3.巩固练习,应用公式(10分钟)(1)完成课本第66页“做一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给出长和宽,如长8厘米、宽6厘米,面积=8×6=48平方厘米)。(2)实际应用: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用分米作单位),计算它的面积(如长6分米、宽4分米,面积=6×4=24平方分米)。(3)拓展:“如果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面积是21平方厘米,宽是多少?”(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宽=面积÷长,21÷7=3厘米)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小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如长用厘米,宽也用厘米,面积用平方厘米)。作业:测量家里的长方形物体(如餐桌、电视柜),记录长、宽,计算面积(写在练习本上)。(五)板书设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实验: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发现:面积(小正方形数量)=长×宽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字母表示:S=a×b示例:长5厘米、宽3厘米,面积=5×3=15(平方厘米)**第四课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推导正方形的面积公式。2.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面积。3.能解决正方形面积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导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难点: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三)教学准备教具:正方形纸片(边长2厘米、3厘米、4厘米),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每人1张正方形纸片(边长5厘米),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衔接新知(5分钟)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出示正方形纸片,提问:“正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特点?”(长=宽,叫做边长)过渡:“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宽),那它的面积怎么计算?”(引出本节课主题)2.自主探究,推导公式(15分钟)(1)拼摆正方形,记录数据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正方形(每人拼1个),记录正方形的边长、所用小正方形数量(面积)。示例:边长(厘米)小正方形数量(个)面积(平方厘米)24439941616(2)找规律,推公式小组讨论:“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小正方形数量=边长×边长,面积=边长×边长)总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字母表示:S=a×a或S=a²)强调:“a²”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如3²=3×3=9)。(3)验证公式用公式计算刚才拼的正方形面积(如边长3厘米,面积=3×3=9平方厘米,与小正方形数量一致)。出示正方形纸片(边长5厘米),用公式计算面积(5×5=25平方厘米),再用小正方形量一量(验证是否正确)。3.巩固练习,应用公式(12分钟)(1)完成课本第67页“做一做”:计算正方形的面积(给出边长,如边长7厘米,面积=7×7=49平方厘米)。(2)实际应用:测量家里的正方形物体(如方桌、地砖),记录边长,计算面积(如地砖边长1米,面积=1×1=1平方米)。(3)拓展:“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分米,边长是多少?”(引导学生逆向思考:边长=√16=4分米,因为4×4=16)4.对比练习,区分长方形与正方形(8分钟)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正方形边长5厘米),提问:“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长方形:6×4=24平方厘米;正方形:5×5=25平方厘米)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有什么联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公式是长方形公式的特例)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小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宽),所以面积=边长×边长(S=a²)。作业:测量家里的正方形物体(如方凳面、瓷砖),记录边长,计算面积(写在练习本上)。(五)板书设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宽=边长)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字母表示:S=a×a或S=a²示例:边长3厘米,面积=3×3=9(平方厘米)**第五课时:面积单位换算**(一)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2.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如3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3.能解决涉及单位换算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难点:区分面积单位换算与长度单位换算(如1分米=10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三)教学准备教具: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厘米),格子纸(1分米×1分米,分成100个1厘米×1厘米的小格子)。学具:每人1张格子纸(1分米×1分米)。(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引发疑问(5分钟)提问:“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提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学生猜测,引出本节课主题)2.操作探究,理解进率(15分钟)(1)探究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出示格子纸(1分米×1分米),提问:“这张纸的面积是多少?”(1平方分米)引导学生观察:“这张纸被分成了多少个1厘米×1厘米的小格子?”(横向10个,纵向10个,共10×10=100个)结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分成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验证进率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需要100个),验证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计算:“1分米=10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用公式推导,巩固进率)。(3)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过渡:“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推导)提问:“1米等于多少分米?”(1米=10分米)推导:“1平方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结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4)总结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强调:“面积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100(如3平方分米=3×100=300平方厘米);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0(如500平方厘米=500÷100=5平方分米)。”3.巩固练习,应用换算(12分钟)(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单位换算(如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平方米=()平方分米)。(2)对比练习:区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换算(如1分米=()厘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米=()分米,2平方米=()平方分米)。(3)实际应用:“一块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先算面积:5×5=25平方分米,再换算成平方厘米:25×100=2500平方厘米)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小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换算时要注意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的转换(乘或除以100)。作业:完成课本第71页练习十六第1、2题(单位换算)。(五)板书设计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dm²=100cm²)推导:1分米=10厘米,1平方分米=10×10=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m²=100dm²)推导:1米=10分米,1平方米=10×10=100平方分米换算方法: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乘100(如3dm²=3×100=300cm²)低级单位→高级单位:除以100(如500cm²=500÷100=5dm²)**七、单元评价与反思**(一)评价设计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操作活动(如拼摆小正方形、测量物体面积)、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采用“星级评价”(如参与度、合作性、表达能力)。2.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 3609.1-2025眼面部防护焊接防护第1部分:焊接防护具
- YY/T 1488-2025中医器械舌象信息采集设备
- 应用HPS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2025年中国腻子粉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氧芴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晋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院感染控制考核
- 齐齐哈尔市中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晋升考核
- 晋城市人民医院骨移植技术操作考核
- 唐山市中医院肌肉骨骼超声操作与评估资格认证考核
- 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护理病例教学考核
- JGT 352-2017 现浇混凝土空心结构成孔芯模
- Turning Red《青春变形记(2022)》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
- 2024年泰州市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公开课氯气的性质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幼儿园花样跳绳培训
- (正式版)SHT 3224-2024 石油化工雨水监控及事故排水储存设施设计规范
- 护理制度与职责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课件
- 十大医药代表成功经验分享
- 以工代赈项目技能培训方案
- 精益改善套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