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输血流程申请管理规范一、引言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纠正急性失血、改善慢性贫血、补充凝血因子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输血也存在传播血源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发生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溶血等)的风险。规范输血流程申请管理,是保障输血安全、促进合理用血、降低医疗风险的核心环节。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及行业指南制定,旨在明确输血申请、审核、执行、反馈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输血治疗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开展输血治疗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包括临床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科等)、输血科(血库)、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三、输血申请管理(一)申请主体与资质输血申请应由患者的经治医师提出。经治医师应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经过医院组织的“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包括输血指征、流程、不良反应处理等),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输血申请工作。(二)申请前评估经治医师在申请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评估内容包括:1.病情评估:明确患者需要输血的原因(如急性失血性休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所致凝血功能障碍等)。2.实验室指标评估:依据近期(≤72小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输血必要性,如:急性失血:血红蛋白(Hb)≤70g/L或红细胞压积(Hct)≤25%;慢性贫血:Hb≤60g/L或有明显贫血症状(如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纤维蛋白原(FIB)≤1g/L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3.替代方案评估:优先考虑非输血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如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贫血、维生素K1治疗凝血因子缺乏);自体输血(如术前自体血储存、术中自体血回收、术后引流血回输);其他(如补液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若患者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经治医师应主动告知并建议采用,避免异体输血风险。(三)申请材料要求输血申请需提交以下材料,确保信息完整、准确:1.《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填写,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室、诊断);输血指征(如“急性失血性休克,Hb65g/L”);申请血制品类型(如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及数量;经治医师签名及申请日期。2.实验室检查报告: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近期结果。3.病史资料:既往输血史、过敏史、基础疾病史(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缺陷病等)。(四)知情同意管理输血前,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充分告知以下信息,取得书面同意:1.输血的目的及预期益处;2.输血的风险(如传播疾病、不良反应等);3.替代治疗方案(如自体输血、药物治疗);4.输血费用。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后,该文书应纳入病历管理,作为输血申请的必要依据。四、输血申请审核管理(一)审核主体与职责输血申请由输血科(血库)执业医师负责审核,必要时邀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成员参与。审核职责包括:确认输血指征是否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相关指南;核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信息是否准确;判断申请血制品类型及数量是否合理;评估替代方案是否已充分考虑。(二)审核内容与标准审核应遵循以下标准,确保输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1.指征符合:输血指征需与患者病情及实验室指标一致(如急性失血患者Hb≤70g/L方可申请红细胞悬液)。2.材料齐全:《输血申请单》、实验室检查报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等材料无遗漏。3.量效匹配:申请数量应与患者病情相符,避免超量输血,如:红细胞悬液:一般每次输注1-2单位(每单位约200ml全血制备);新鲜冰冻血浆:每次输注____ml(特殊情况如大量失血可适当增加);血小板:每次输注1-2治疗量(每治疗量约____ml)。4.替代方案合理: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患者未采用时,经治医师需在申请单中说明理由(如患者拒绝、病情不允许等)。(三)审核结果反馈输血科(血库)应在收到申请后30分钟内完成审核,并将结果反馈给经治医师:审核合格:输血科(血库)立即启动血制品准备流程(如交叉配血、联系血站取血)。审核不合格:向经治医师说明理由(如“Hb85g/L,未达到慢性贫血输血指征”“申请材料缺失传染病筛查报告”),要求修改申请或补充材料后重新提交。异议处理:经治医师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向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委员会应在24小时内完成复核并反馈结果。五、输血执行流程管理(一)标本采集与送检1.采集主体:标本由责任护士采集,采集前需核对患者身份(姓名、住院号、床号、腕带信息),确认无误后采集静脉血(避免从输液侧肢体采集)。2.标本要求:标本量需满足检测需求(一般为3-5ml),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采集日期及时间,置于EDTA抗凝管中(血常规)或普通管中(凝血功能)。3.送检要求:标本采集后2小时内送输血科(血库),送检过程中避免震荡、污染,确保标本质量。(二)血制品领取与核对1.领取流程:临床科室护士携带《输血申请单》及患者病历到输血科(血库)领取血制品。2.双人核对: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与护士共同核对以下信息,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名:患者信息:姓名、住院号、床号、科室、ABO血型及Rh血型;血制品信息:血制品类型、编号、有效期、剂量、血型(与患者血型一致)、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阴性);血袋外观:无破损、无溶血、无凝块、无变质;储存条件:血制品储存温度符合要求(如红细胞悬液2-6℃、血浆-20℃以下)。(三)输注操作规范1.输注前核对:护士在输注前再次核对患者身份(腕带、床头卡)及血制品信息,确认无误后开始输注。2.输血器使用:使用一次性输血器(带滤器),输注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避免与其他药物(如葡萄糖溶液、抗生素)混合输注。3.输注速度: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速度:一般患者:红细胞悬液每分钟40-60滴,血浆每分钟30-50滴,血小板每分钟20-30滴;急性失血患者:可加快速度(如红细胞悬液每分钟____滴),但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四)输注过程监测1.监测频率:输注开始后15分钟内每5分钟巡视一次,之后每30分钟巡视一次,直至输注结束。2.监测内容: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体温)。3.不良反应处理:若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用生理盐水维持);通知经治医师及输血科(血库);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反应给予解热镇痛药、过敏反应给予抗组胺药);保留血袋及剩余血制品,送输血科(血库)进行检测。六、输血后反馈与记录(一)疗效评估输注后24小时内,经治医师需评估输血疗效,内容包括:1.症状改善:如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缓解;2.体征稳定: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是否恢复正常;3.实验室指标:复查血常规(Hb、Hct)、凝血功能(PT、APTT、FIB)等,判断指标是否升高或恢复正常。评估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中,若疗效不佳(如Hb未上升或下降),需分析原因(如继续失血、溶血反应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二)不良反应上报与处理1.上报流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临床科室应在24小时内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表》,上报输血科(血库)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表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住院号、科室);输血时间、血制品类型及编号;不良反应症状(如“输注10分钟后出现寒战,体温39℃”);处理措施及结果。2.调查分析:输血科(血库)收到报表后,应立即开展调查(如核对血制品与患者信息、检测剩余血制品质量、复查患者实验室指标),查找不良反应原因(如血制品污染、输注操作不当、患者过敏体质等),并在48小时内将调查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3.严重不良反应处理: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溶血反应、急性肺损伤),应立即上报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如加强血制品质量检测、优化输注流程)。(三)病历记录要求输血相关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纳入病历管理,内容包括:1.《输血申请单》及审核结果;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3.标本采集及送检记录(采集时间、送检人、接收人);4.血制品领取及核对记录(领取时间、核对人签名);5.输注过程记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速度、患者反应);6.输血后疗效评估记录;7.不良反应处理及上报记录。七、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一)组织管理医院应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主任,成员包括输血科(血库)主任、临床科室主任、检验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等。委员会职责包括:制定、修订输血管理相关制度(如本规范);监督检查输血流程执行情况;审查输血申请的合理性(如每月抽查10%的输血病例);评估输血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每季度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原因);组织输血知识培训(如每年至少1次);协调解决输血管理中的问题(如血制品供应紧张时的调配)。(二)人员培训1.培训对象:所有参与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经治医师、护士、输血科工作人员)。2.培训内容: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行业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指南》);专业知识(输血指征、流程、自体输血技术、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伦理知识(知情同意、患者权益保护)。3.培训要求:培训每年至少开展1次,培训后进行考核(如笔试、操作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从事输血相关工作。(三)监督检查1.检查频率: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输血流程监督检查。2.检查内容:输血申请合格率(如是否符合指征、材料是否齐全);审核流程执行情况(如是否及时审核、反馈是否规范);标本采集与送检规范性(如是否核对身份、标本是否及时送检);血制品领取与核对准确性(如是否双人核对、信息是否一致);输注过程监测情况(如是否巡视、不良反应处理是否及时);病历记录完整性(如是否记录输血前后指标、不良反应)。3.整改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某科室输血申请单未填写替代方案”“某护士输注前未核对患者身份”),应向相关部门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在1周内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后进行复查,确保问题解决。(四)指标考核医院应建立输血管理指标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科室及个人绩效考核挂钩:1.考核指标:输血申请合格率≥95%;输血指征符合率≥90%;自体输血率≥20%(根据科室特点调整,如外科科室≥30%);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率100%;病历记录完整率100%。2.奖惩措施:对考核优秀的科室及个人(如“输血指征符合率100%”“自体输血率达40%”),给予表彰及奖励(如奖金、评优优先);对考核不合格的科室及个人(如“输血申请合格率低于80%”“不良反应未上报”),给予批评教育、扣减绩效奖金,情节严重者暂停输血相关工作。八、应急管理(一)突发大量输血应急预案1.适用场景:患者失血量超过1000ml(如严重创伤、产后大出血)或需要紧急输血(如心跳骤停、DIC)。2.流程要求:临床科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输血科(血库)、检验科、麻醉科;输血科(血库)优先供应血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必要时向血站紧急申请;检验科快速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检查(30分钟内出结果),为输血提供依据;麻醉科协助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如补液、升压、呼吸支持);临床科室每30分钟向输血科(血库)反馈患者病情及血制品需求,调整输血方案。3.演练要求:应急预案每年至少演练1次,确保各部门协调配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二)稀有血型患者输血管理1.稀有血型定义:指ABO血型系统以外的少见血型(如Rh阴性、Kell血型、Duffy血型等)。2.管理措施:建立稀有血型患者数据库(包括姓名、住院号、血型、输血史、联系方式);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律不齐医学科普
- 初识教育技术
- 初中成语运用专项训练
- 食道癌常见症状分析与护理规范
- 艺术与表演训练
- 小学生的修辞方法
- 介绍一个企业的
- 防火消防安全课件大纲
- 南大就业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英语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新闻记者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 DB61-T 5080-2023 轻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板材应用技术规程
-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GB/T 22484-2025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
- 2025年浙江输血竞赛考试题库
- 2.3寸草心(课件)-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
- 精神科进修结束汇报
- 移动模架管理办法
- 企业考试相关管理办法
- 农村三资管理课件
- 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人文医学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