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办公楼电气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高层办公楼电气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高层办公楼电气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高层办公楼电气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高层办公楼电气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层办公楼电气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1建筑基本情况本工程为高层办公楼,地上N层(具体层数根据项目调整),地下N层,建筑高度H米(符合高层民用建筑分类标准)。功能分区包括办公区、会议室、裙房商业、设备用房(变配电室、消防控制室、弱电间等)。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耐火等级一级。1.2电气系统组成电气系统涵盖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弱电系统、消防电气系统、防雷接地系统五大板块,具体如下:供配电系统:采用10kV高压进线,地下变配电室设置干式变压器,低压配电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结合方式,供电范围包括办公负荷、消防负荷、商业负荷等;照明系统:采用LED节能照明,办公区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调光、分区控制),应急照明采用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弱电系统:包括综合布线(数据、语音)、视频监控、门禁考勤、楼宇自控(BA)等,采用结构化布线体系;消防电气系统:涵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火栓泵、喷淋泵、排烟风机等)、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利用结构柱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接地形式为TN-S系统,接地电阻要求≤1欧姆。二、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1.图纸会审: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图纸会审,重点核对电气系统与建筑结构(如梁、柱、剪力墙)、给排水、暖通专业的交叉冲突(如桥架与风管、水管的布置间距),形成会审记录并解决遗留问题。2.深化设计:针对高层办公楼电气系统的复杂性,对母线槽、桥架、弱电管线的走向进行深化设计,绘制综合管线布置图(含水平与垂直方向),确保管线布置合理、满足维护空间(如桥架与风管间距≥200mm)。3.技术交底:编制《电气施工技术交底书》,明确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要求,向施工班组进行书面交底并签字确认。2.2材料设备准备1.材料进场检验:电缆、母线槽、配电柜、灯具、开关插座等材料进场时,需核查合格证、检验报告、3C认证证书(针对强制性产品),并按规范抽样复检(如电缆的绝缘电阻、导体电阻测试)。2.设备开箱检查:配电柜、变压器、消防报警主机等设备进场后,会同监理单位进行开箱检查,核对设备型号、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附件是否齐全(如说明书、接线端子图)。3.材料存放:电气材料应分类存放,避免受潮、腐蚀。例如:电缆应架空存放(离地≥300mm),母线槽应水平放置,灯具、开关插座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2.3现场准备1.临时用电布置:根据施工需求设置临时配电箱,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临时用电线路采用绝缘电缆,埋地或架空敷设(架空高度≥2.5米)。2.施工机具准备:配备电焊机、切割机、套丝机、电缆牵引机、兆欧表(500V/1000V)、万用表、网络测试仪等机具,确保机具性能良好。3.预留预埋检查:主体结构施工时,配合土建进行电气管线(线管、接线盒)的预留预埋,施工完成后检查管线是否通畅(用钢丝穿线试验)、接线盒位置是否准确(偏差≤10mm)。三、主要施工技术3.1供配电系统施工3.1.1配电柜(箱)安装1.基础槽钢制作与安装:基础槽钢采用10#或12#镀锌槽钢,按配电柜尺寸下料,焊接成框架(焊缝应饱满,无虚焊);基础槽钢安装前需调直,水平度偏差≤1mm/m,总偏差≤5mm;基础槽钢与接地干线连接(采用镀锌扁钢,截面≥25×4mm),接地电阻≤1欧姆。2.配电柜就位:配电柜搬运采用液压叉车或吊车,避免碰撞;配电柜就位后,用螺栓固定在基础槽钢上,垂直度偏差≤1.5mm/m,相邻配电柜间距一致(偏差≤2mm)。3.接线与调试:配电柜内母线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扭矩符合厂家要求(如M10螺栓扭矩为18N·m);电缆进线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电缆终端头采用热缩或冷缩工艺(绝缘层剥切长度符合规范,屏蔽层接地可靠);调试内容包括:断路器分合闸试验、保护装置整定(过电流、短路保护)、计量仪表校准。3.1.2母线槽敷设1.支架安装:母线槽支架采用镀锌角钢(L50×5),间距≤2米(垂直敷设时≤1.5米);支架安装前需弹线定位,确保支架水平或垂直,偏差≤3mm。2.母线槽连接:母线槽采用分段吊装(每段≤3米),垂直敷设时利用建筑结构(如梁、柱)设置固定点;母线槽连接时,对接头部位的绝缘层进行清理,螺栓连接扭矩符合厂家要求(如M8螺栓扭矩为10N·m);母线槽穿越防火分区时,需用防火堵料封堵(如防火泥、防火板)。3.绝缘测试:母线槽敷设完成后,用1000V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相间、相对地绝缘电阻≥20MΩ。3.1.3电缆敷设与终端制作1.电缆选型核对: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消防负荷采用耐火电缆,办公负荷采用阻燃电缆);电缆进场后,检查电缆外皮是否有破损,标识是否清晰(如型号、规格、生产厂家)。2.电缆敷设:电缆敷设前,清理桥架或线管内的杂物,检查路径是否畅通;电缆采用机械牵引(电缆牵引机),牵引力≤电缆允许张力(如铜芯电缆≤70N/mm²);电缆在桥架内排列整齐,避免交叉,固定间距≤1.5米(垂直敷设时≤1米);电缆终端头预留长度符合规范(如配电柜内预留≥0.5米,电缆井内预留≥1.5米)。3.电缆终端制作:电缆终端头采用热缩套管,剥切电缆外皮时避免损伤导体;导体连接采用铜鼻子(压接或焊接),压接模具与铜鼻子规格一致;终端头绝缘层恢复后,用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10MΩ),并做好标识(电缆编号、型号、规格)。3.2照明系统施工3.2.1照明管线预埋1.线管选择:室内照明管线采用PVC管(阻燃型)或镀锌钢管(消防负荷),线管壁厚符合规范(如PVC管壁厚≥1.5mm);线管弯曲半径≥6倍管径(镀锌钢管≥10倍管径),弯曲处无褶皱、裂纹。2.线管连接:PVC管采用套管连接,套管长度≥2倍管径,用胶粘剂粘结牢固;镀锌钢管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度≥6扣,连接处用接地卡跨接(镀锌扁钢截面≥4mm²)。3.接线盒安装:接线盒采用塑料或金属盒,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如开关盒距地1.3米,插座盒距地0.3米);接线盒与线管连接牢固,盒内预留导线长度≥150mm(便于后期接线)。3.2.2灯具及开关插座安装1.灯具安装:灯具安装前,检查灯具外观是否完好,配件是否齐全;吸顶灯具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固定点≥2个(重量≥3kg时采用预埋吊钩);嵌入式灯具安装时,需配合吊顶施工,确保灯具与吊顶面板平齐(偏差≤2mm);应急灯具安装位置符合消防要求(如安全出口标志灯距地2.2米,疏散指示灯距地0.5米)。2.开关插座安装:开关插座安装前,清理接线盒内的杂物,检查导线是否齐全(相线、零线、地线);开关插座固定采用自攻螺丝,安装高度偏差≤1mm,相邻开关插座间距偏差≤2mm;接线要求:相线接开关L端,零线接插座N端,地线接PE端(黄绿双色线),导线连接牢固(无虚接)。3.2.3智能照明系统调试1.系统布线检查:智能照明系统的通讯线路(如RS485总线)采用屏蔽双绞线,敷设时与强电线路分开(间距≥300mm);通讯线路连接牢固,终端电阻(120Ω)安装正确。2.设备调试:调试智能照明控制器(如调光模块、继电器模块),设置控制逻辑(如分区控制、定时控制);调试面板开关,确保按键功能与设计一致(如开/关、调光、场景切换);测试系统稳定性,连续运行24小时无故障。3.3弱电系统施工3.3.1综合布线系统1.配线架安装:配线架安装在弱电间的机柜内,机柜底部距地≥300mm,机柜内预留足够的散热空间;配线架固定牢固,水平度偏差≤2mm,标签清晰(如楼层、房间号)。2.网线敷设:网线采用超五类或六类非屏蔽双绞线(UTP),敷设时避免打结、扭曲(弯曲半径≥4倍线缆直径);网线在桥架内排列整齐,固定间距≤1.5米,与强电线路分开敷设(间距≥300mm)。3.水晶头制作与测试:水晶头采用T568B标准(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剥切网线外皮时避免损伤线芯;水晶头压接牢固,用网络测试仪测试通断(1-8芯全通),衰减值符合规范(如六类线≤21.6dB@100MHz)。3.3.2弱电设备安装1.交换机、路由器安装:交换机、路由器安装在机柜内,采用导轨固定,安装高度符合机柜布局要求(如顶部预留散热空间);设备接线整齐,电源线、网线标识清晰(如设备名称、端口号)。2.视频监控设备安装:摄像头安装在墙面或吊顶上,安装高度≥2.5米(室内),镜头朝向符合监控范围要求;摄像头电源线、视频线采用穿线管敷设,连接牢固(视频线采用BNC接头,电源线采用端子连接)。3.4消防电气系统施工3.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布线1.导线选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采用耐火铜芯线(NH-BV),截面≥1.5mm²(报警线路)、≥2.5mm²(联动线路);导线颜色区分:相线(红)、零线(蓝)、地线(黄绿双色)、报警线路(黄)。2.导线敷设:导线穿金属管或线槽敷设,金属管接地可靠(与接地干线连接);导线在管内无接头,接头需在接线盒内处理(采用焊接或端子连接)。3.4.2消防联动设备安装1.火灾探测器安装:感烟探测器安装在顶棚中央,距墙≥0.5米,间距≤15米;感温探测器安装在顶棚或墙面,距墙≥0.5米,间距≤10米;探测器安装牢固,与顶棚平齐(偏差≤2mm)。2.手动报警按钮安装:手动报警按钮安装在墙面,距地1.3米,间距≤30米;按钮安装牢固,标识清晰(如“手动报警”字样)。3.联动设备调试:调试消防泵、排烟风机的控制线路,确保联动信号正常(如火灾探测器报警后,消防泵启动、排烟风机开启);调试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确保火灾时应急照明启动、疏散指示方向正确。3.5防雷接地系统施工3.5.1防雷引下线安装1.引下线选择:利用结构柱内的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每柱选2根φ16以上主筋),主筋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双面焊,焊缝长度≥6倍主筋直径);引下线顶部与避雷带连接(焊接),底部与接地极连接(焊接)。2.引下线标识:在引下线距地1.5米处设置标识(如“防雷引下线”字样),便于后期维护。3.5.2接地极与接地干线敷设1.接地极安装:人工接地极采用镀锌角钢(L50×5×2500),埋设深度≥1.5米,间距≥5米;接地极之间采用镀锌扁钢(40×4)连接,焊接长度≥2倍扁钢宽度(双面焊)。2.接地干线敷设:接地干线采用镀锌扁钢(40×4),沿墙明敷或埋地敷设(埋地深度≥0.8米);接地干线与接地极、防雷引下线、设备接地端子连接牢固(焊接或螺栓连接)。3.5.3等电位联结1.总等电位箱(MEB)安装:总等电位箱安装在地下变配电室或电梯井旁,距地0.5米;总等电位箱与接地干线连接(镀锌扁钢截面≥25×4mm),连接牢固。2.局部等电位箱(LEB)安装:局部等电位箱安装在卫生间、设备用房等场所,距地0.3米;局部等电位箱与金属管道(如给排水管、暖气管)、金属构件(如钢结构)连接(采用镀锌扁钢或铜导线)。四、质量控制措施4.1质量标准依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____);《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____);《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标准》(GB____);《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____)。4.2过程质量检查1.隐蔽工程验收:电气管线预埋、接地极安装、防雷引下线焊接等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需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2.分项工程验收:配电柜安装、电缆敷设、灯具安装等分项工程施工完成后,按规范进行验收(如配电柜垂直度偏差、电缆绝缘电阻、灯具安装高度),验收合格后填写《分项工程验收记录》。3.竣工验收:电气系统全部施工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包括观感质量验收、功能测试),验收合格后填写《竣工验收报告》。4.3常见质量问题预防1.线管堵塞:线管敷设时,用管帽或泡沫塞住管口,避免混凝土或杂物进入;土建施工时,派专人监护电气管线,防止被破坏。2.开关插座位置偏差:预埋接线盒时,采用定位模板(如根据建筑轴线定位),确保接线盒位置准确;土建抹灰时,用靠尺检查接线盒位置,及时调整。3.电缆绝缘电阻低:电缆敷设前,用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10MΩ),避免使用受损电缆;电缆敷设时,避免与尖锐物体接触,防止电缆外皮破损。五、安全管理措施5.1安全管理制度1.三级安全教育:施工人员进场前,需进行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安全技术交底:每道工序施工前,向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高空作业、临时用电、动火作业),明确安全要求。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电焊工、电工、吊车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需持有效证件上岗,严禁无证操作。5.2安全防护措施1.高空作业防护:高空作业(≥2米)时,需系安全带(高挂低用),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符合规范(如立杆间距≤1.5米,横杆间距≤1.2米)。2.临时用电防护:临时用电线路采用绝缘电缆,埋地或架空敷设(架空高度≥2.5米);配电箱、开关箱采用防雨型,门锁齐全,接地可靠(接地电阻≤4欧姆)。3.动火作业防护:动火作业前,办理《动火许可证》,配备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清理周围可燃物;动火作业时,派专人监护,作业后检查现场,确认无火灾隐患。5.3应急处置方案1.触电事故处置: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切断电源(用绝缘工具挑开电线),避免直接接触触电者;对触电者进行心肺复苏(CPR),并拨打120急救电话。2.火灾事故处置:发生火灾时,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疏散人员;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初期火灾(避免用水扑救电气火灾)。3.高空坠落处置:发现有人高空坠落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避免移动受伤者(防止骨折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