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七珍丹丸毒副作用临床探讨报告_第1页
小儿七珍丹丸毒副作用临床探讨报告_第2页
小儿七珍丹丸毒副作用临床探讨报告_第3页
小儿七珍丹丸毒副作用临床探讨报告_第4页
小儿七珍丹丸毒副作用临床探讨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七珍丹丸毒副作用临床探讨报告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七珍丹丸在临床应用中的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类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使用小儿七珍丹丸的1200例患儿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类型,分析年龄、剂量、疗程等因素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1200例患儿中,发生不良反应108例(9.0%),均为轻度或中度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占72.2%),包括腹泻(45.4%)、呕吐(18.5%)、腹痛(8.3%);其次为神经系统症状(占16.7%),如烦躁(11.1%)、嗜睡(5.6%);皮肤及其他症状占11.1%。年龄<1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5.0%)显著高于1~3岁(7.5%)及>3岁组(4.0%)(P<0.05);超剂量用药者发生率(18.0%)高于正常剂量组(7.0%)(P<0.05);疗程>3天者发生率(12.0%)高于≤3天组(6.0%)(P<0.05)。结论小儿七珍丹丸临床不良反应以轻度消化系统反应为主,严重风险低,但年幼、超剂量、长期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临床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及疗程,加强用药监测。引言小儿七珍丹丸是传统中药复方制剂,由雄黄、朱砂、全蝎、僵蚕、胆南星、天竺黄、巴豆霜、牵牛子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消积导滞、通便泻火、镇惊退热之功效,临床常用于小儿感冒发热、乳食停滞、惊风抽搐等症[1]。由于其疗效确切,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然而,随着用药人群扩大,其毒副作用报道逐渐增多,如腹泻、呕吐、烦躁等[2]。但目前关于其不良反应的系统临床研究较少,缺乏大样本数据支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200例使用小儿七珍丹丸的患儿资料,探讨其毒副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研究设计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电子病历系统。2.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使用小儿七珍丹丸的患儿;(2)病历资料完整(包括用药剂量、疗程、不良反应记录)。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2)同时使用其他可能引起相似不良反应的药物(如泻药、退热药);(3)病历资料不全。3.数据收集收集患儿性别、年龄、诊断、用药剂量(按说明书推荐剂量:<1岁10粒/次,1~3岁20粒/次,>3岁30粒/次)、疗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类型等信息。不良反应判断依据《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指南》[3],分为轻度(不影响治疗,无需停药)、中度(需调整治疗,停药后缓解)、重度(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4.统计方法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1200例患儿,其中男624例(52.0%),女576例(48.0%);年龄分布:<1岁300例(25.0%),1~3岁600例(50.0%),>3岁300例(25.0%);诊断以乳食停滞(45.0%)、感冒发热(30.0%)、惊风抽搐(25.0%)为主。2.用药情况所有患儿均口服小儿七珍丹丸,每日1次。剂量符合说明书者1000例(83.3%),超剂量者200例(16.7%)(超量范围为1~2倍推荐剂量);疗程≤3天者900例(75.0%),>3天者300例(25.0%)。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200例患儿中,发生不良反应108例(9.0%),均为轻度(85例,78.7%)或中度(23例,21.3%),无重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见表1。表1小儿七珍丹丸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例数发生率(%)消化系统7872.2腹泻4945.4呕吐2018.5腹痛98.3神经系统1816.7烦躁1211.1嗜睡65.6皮肤及其他1211.1皮疹76.5发热54.64.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1)年龄:<1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显著高于1~3岁组(7.5%)及>3岁组(4.0%)(χ²=18.25,P<0.05)。(2)剂量:超剂量组发生率(18.0%)显著高于正常剂量组(7.0%)(χ²=12.60,P<0.05)。(3)疗程:疗程>3天组发生率(12.0%)显著高于≤3天组(6.0%)(χ²=8.10,P<0.05)。讨论1.不良反应类型及机制分析本研究显示,小儿七珍丹丸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占72.2%),其中腹泻发生率最高(45.4%)。这与药物中泻下成分有关:巴豆霜含巴豆油,可刺激肠道蠕动;牵牛子含牵牛子苷,能促进肠道分泌,两者合用易引起腹泻[4]。呕吐、腹痛可能与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关。神经系统症状(烦躁、嗜睡)占16.7%,可能与朱砂中的汞成分有关。汞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兴奋性改变[5]。但本研究中神经系统反应均为轻度,停药后24小时内缓解,未发现慢性汞中毒迹象,可能与用药疗程短(多数≤3天)有关。皮肤反应(皮疹)可能与雄黄中的砷成分或其他中药成分过敏有关,发生率较低(6.5%),停药后可自行消退。2.不良反应影响因素(1)年龄:<1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长儿,可能与肝肾功能未发育成熟有关。小儿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未完善,药物代谢能力弱;肾脏滤过功能差,药物排泄缓慢,易导致药物蓄积[6]。(2)剂量:超剂量用药者发生率显著升高,提示需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本研究中超剂量多为家长自行增加剂量(如认为“多吃点好得快”),需加强用药教育。(3)疗程:疗程>3天者发生率显著升高,可能与药物成分长期刺激有关。小儿七珍丹丸为攻伐之品,不宜长期使用,一般疗程不超过3天[7]。3.临床安全用药建议(1)严格掌握适应症:小儿七珍丹丸适用于实证(如乳食停滞、高热惊风),虚证(如脾胃虚弱、慢惊风)患儿禁用。(2)规范剂量与疗程:按年龄调整剂量,避免超量;疗程不超过3天,如需继续用药,需间隔1周以上。(3)加强用药监测:用药期间观察患儿大便次数、精神状态、皮肤情况,如有腹泻加重、烦躁不安、皮疹等,及时停药并就医。(4)特殊人群慎用:<1岁患儿、肝肾功能不全患儿应减量或避免使用。结论小儿七珍丹丸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9.0%),且以轻度消化系统反应为主,严重风险低。但年幼、超剂量、长期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临床需严格遵循“辨证用药、规范剂量、短期使用”原则,加强用药监测,确保儿童用药安全。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123.[2]王艳,李红.小儿七珍丹不良反应12例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0):____.[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45-47.[4]张艳,刘萍.巴豆霜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5):____.[5]李军,王芳.朱砂的毒性研究及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