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变电站电气设计技术方案_第1页
高压变电站电气设计技术方案_第2页
高压变电站电气设计技术方案_第3页
高压变电站电气设计技术方案_第4页
高压变电站电气设计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压变电站电气设计技术方案一、设计依据与工程概况(一)设计依据1.国家规范:《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____)、《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____)、《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____)、《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____)等。2.行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设计导则》、《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等。3.工程文件:业主方《变电站建设需求书》、电力系统规划部门《接入系统方案批复》、地质勘察报告、气象资料(如年平均雷暴日、最大风速)等。(二)工程概况1.电压等级:本期建设110kV/35kV/10kV三级电压,远期预留110kV扩展条件。3.接入系统:110kV侧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接入上级电网,35kV、10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预留电容器组接入间隔。4.地理位置:变电站位于城郊工业园区,地形平坦,土壤电阻率约100Ω·m,年平均雷暴日40天。二、主接线设计主接线是变电站电气设计的核心,需兼顾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三大原则,结合电压等级、进出线数量及负荷特性确定。(一)110kV侧主接线110kV侧为变电站电源侧,本期2回进线、1台主变,采用内桥接线(见图1)。该接线的优势:当其中一回进线故障时,桥断路器可快速切换至另一回进线,保证主变供电连续性;接线简单,设备数量少(仅需2台进线断路器、1台桥断路器、2台隔离开关),经济性好;远期扩建第二台主变时,只需增加1台主变断路器及相应隔离开关,灵活性高。(二)35kV侧主接线35kV侧为馈线侧,本期4回出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分段断路器设为备用)。该接线的特点:母线分为两段,每段带2回出线,当一段母线故障时,分段断路器可隔离故障段,保证另一段母线正常运行,可靠性高于单母线接线;分段断路器可作为备用电源,当某回出线故障时,可通过分段断路器切换至备用段,提高供电灵活性;远期扩建出线时,只需增加母线间隔,无需改变接线结构,扩展性好。(三)10kV侧主接线10kV侧为配电侧,本期8回出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分段断路器投入运行),并预留2组电容器组间隔。该接线的优势:分段运行可降低母线故障影响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电容器组与出线间隔分开布置,便于无功补偿调节;远期扩建出线或电容器组时,无需调整主接线,适应性强。三、主要电气设备选型设备选型需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结合短路电流计算、负荷特性及环境条件确定。(一)主变压器1.容量选择:本期负荷预测为35MW(有功),功率因数0.85,备用系数1.2,故主变容量为:\[S=\frac{K\timesP}{\cos\phi}=\frac{1.2\times35}{0.85}\approx49.4MVA\]选取标准容量50MVA(110/35/10kV)。2.接线组别:采用YNd11接线(高压侧星形、低压侧三角形),可抑制三次谐波,适应配电系统需求。3.冷却方式:采用油浸式自然冷却(ONAN),适用于城郊环境,维护简单。(二)断路器1.110kV断路器:选用SF6断路器(LW____),额定电流3150A,开断容量40kA,满足110kV系统短路电流要求(计算短路电流35kA);2.35kV断路器:选用真空断路器(ZN85-40.5),额定电流1250A,开断容量25kA,适用于35kV馈线侧频繁操作;3.10kV断路器:选用真空断路器(ZN63-12),额定电流630A,开断容量20kA,满足10kV配电系统要求。(三)互感器1.电流互感器(CT):110kV侧:选用LZZBJ9-126,准确级0.5/10P20(计量/保护),变比600/5A(主变高压侧);35kV侧:选用LZZB-35,准确级0.5/10P15,变比400/5A(出线侧);10kV侧:选用LMZJ-10,准确级0.5/10P10,变比200/5A(出线侧)。2.电压互感器(PT):110kV侧:选用JZXW-126,接线方式Y0/Y0/Δ(测量/保护/开口三角),变比110/√3/0.1/√3/0.1/3kV;35kV、10kV侧:选用JDJJ2-35/10,接线方式Y0/Y0/Δ,变比35/√3/0.1/√3/0.1/3kV。(四)避雷器1.110kV侧:选用Y10W-108/281,安装在进线断路器外侧,保护线路及主变免受雷电过电压;2.35kV、10kV侧:选用Y5W-42/105(35kV)、Y5W-12.7/31(10kV),安装在出线间隔及母线分段处,防止操作过电压;3.主变中性点:选用Y1.5W-12.7/31(10kV侧),防止中性点过电压。四、二次系统设计二次系统是变电站运行控制的“大脑”,需实现继电保护、自动控制、测量监控、通信调度四大功能。(一)继电保护配置1.主变压器保护:主保护:差动保护(比率制动式)、瓦斯保护(重瓦斯跳闸、轻瓦斯报警);后备保护:过电流保护、过负荷保护、零序电流保护;非电量保护:油温过高报警、油位异常报警。2.110kV线路保护:主保护:光纤差动保护(用于线路两端);后备保护:过电流保护、速断保护。3.35kV/10kV线路保护:主保护:电流速断保护;后备保护:过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用于接地系统)。(二)自动装置1.备用电源自动投入(BZT):安装在35kV、10kV分段断路器处,当某段母线失电时,BZT装置自动合上分段断路器,切换至备用电源;2.电容器自动投切:采用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根据10kV母线电压及无功负荷,自动投切电容器组(本期装设2组1000kvar电容器);3.变压器分接头自动调整(AVC):通过采集10kV母线电压,自动调节主变分接头,保持电压稳定。(三)测控与通信系统1.测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测控装置(DTU),实现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的遥测(电流、电压、功率)、遥信(开关状态、故障信号)、遥控(分合闸操作);2.通信系统:110kV侧采用光纤通信(连接上级220kV变电站),35kV/10kV侧采用以太网通信(连接站内监控系统),满足调度自动化要求(远动信息传输速率≥____bps)。五、防雷与接地设计(一)防雷保护1.直击雷防护:在变电站屋顶装设2支避雷针(高度25m),保护范围覆盖所有电气设备(按滚球法计算,滚球半径30m);2.感应雷防护:在110kV、35kV、10kV进出线侧安装避雷器,防止雷电波侵入;3.雷电侵入波防护:主变高压侧装设避雷器,与主变之间的距离≤15m(符合GB____要求)。(二)接地系统1.接地电阻要求:根据GB____,110kV变电站接地电阻≤1Ω;2.接地体设计:采用水平接地体(φ12mm镀锌圆钢,埋深0.8m)与垂直接地体(φ50mm镀锌钢管,长度2.5m)组合,水平接地体环网布置,垂直接地体间距5m;3.接地电阻计算:土壤电阻率100Ω·m,水平接地体长度200m,垂直接地体数量10根,计算接地电阻约0.8Ω(满足要求)。六、电缆敷设设计(一)电缆选型1.110kV电缆: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YJLV____kV),截面300mm²(满足110kV进线电流要求);2.35kV电缆: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YJLV22-35kV),截面150mm²;3.10kV电缆: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YJV22-10kV),截面70mm²(满足出线负荷要求);4.控制电缆:选用阻燃聚氯乙烯绝缘电缆(KVV-0.45/0.75kV),截面2.5mm²(用于保护、测控回路)。(二)敷设方式1.110kV电缆:采用直埋敷设(埋深1.2m),电缆沟内铺设细砂,上方覆盖混凝土板;2.35kV/10kV电缆:采用电缆沟敷设(沟深1.0m),电缆支架间距0.8m,分层布置(动力电缆在上,控制电缆在下);3.电容器组电缆: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桥架高度2.5m),便于散热及维护。七、辅助系统设计(一)照明系统1.正常照明:采用LED灯(功率30W),安装在设备区、控制室、电缆沟内,照度≥200lx(设备区)、≥300lx(控制室);2.应急照明:采用EPS电源供电(备用时间1h),安装在楼梯间、出口处,照度≥50lx。(二)通风系统1.主变室:采用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出风口),夏季最高温度≤40℃;2.控制室:采用空调通风(制冷量5kW),保持温度20~26℃,湿度40%~60%。(三)消防系统1.火灾报警:安装感烟探测器(覆盖控制室、电缆沟)、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在出口处),联动消防泵及灭火器;2.灭火装置:设备区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ABC型,每处2具),电缆沟配备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每处1具)。八、设计总结与特点(一)设计总结本方案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规范,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实现了:可靠性:主接线采用内桥+单母线分段,保护配置完善,接地系统符合要求;经济性:设备选型兼顾性能与成本,电缆敷设采用直埋+电缆沟,降低工程造价;自动化:二次系统实现遥测、遥信、遥控,满足调度自动化要求;扩展性:预留110kV进线、35kV/10kV出线及电容器组间隔,适应远期负荷增长。(二)注意事项1.设备兼容性: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