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史经典篇目阅读测试卷一、前言本测试卷旨在检测读者对《宋史》经典篇目的阅读效果,巩固宋史核心知识点,提升对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及人物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测试范围涵盖《宋史》中本纪(如《太祖本纪》《高宗本纪》)、列传(如《王安石传》《范仲淹传》《岳飞传》)、志(如《食货志》《职官志》)的经典内容,适用于宋史爱好者、高校历史专业学生及初级研究者。测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基础认知)、简答题(理解概括)、论述题(综合分析),梯度覆盖“记忆-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助力读者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实现针对性提升。二、测试内容(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答题要求: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仅有1个正确答案。1.下列事件中,与宋太祖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直接相关的是()A.澶州之盟B.杯酒释兵权C.庆历新政D.靖康之变2.《王安石传》中记载的“青苗法”核心内容是()A.废除科举B.兴修水利C.农户向官府借贷粮食D.精简军队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与《范仲淹传》中哪一改革主张一致?()A.均田免赋B.整顿吏治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4.《食货志》中“募役法”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农民徭役负担B.增加军队战斗力C.限制土地兼并D.强化中央财政5.《岳飞传》中“郾城大捷”的作战对象是()A.辽军B.西夏军C.金军D.蒙古军6.宋太祖“重文轻武”政策的直接结果是()A.武将权力膨胀B.文官集团主导政治C.边疆防御加强D.农民起义减少7.《王安石传》中,反对变法的核心人物是()A.司马光B.欧阳修C.苏轼D.曾巩8.《高宗本纪》中,南宋初年“绍兴和议”的主要内容是()A.宋金平分天下B.宋向金称臣纳贡C.金归还开封D.宋金结为兄弟之国9.《职官志》中“二府三司制”的“二府”指()A.中书省、门下省B.枢密院、中书门下C.尚书省、枢密院D.吏部、户部10.《宋史·刑法志》中“折杖法”的目的是()A.加重刑罚B.简化刑罚C.废除死刑D.扩大死刑适用范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答题要求:结合原文内容,简要回答问题,逻辑清晰,要点明确。1.《太祖本纪》中,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请列举3点并简要说明。2.《王安石传》中,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什么?请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概括。3.《范仲淹传》中“庆历新政”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岳飞传》中,岳飞的军事思想有何特点?请结合“郾城大捷”或“治军措施”举例说明。(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答题要求:结合至少2篇经典篇目(如本纪与列传、志与列传),进行综合分析,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谨。1.结合《太祖本纪》与《职官志》,谈谈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影响。2.结合《王安石传》与《食货志》,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原因,并评价其历史地位。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B(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解除武将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关键措施;A为宋真宗时与辽的和议;C为范仲淹改革;D为北宋灭亡事件)。2.C(青苗法规定农户可向官府借贷粮食,到期还本付息,旨在抑制高利贷;A、B、D均非青苗法内容)。3.B(“先天下之忧而忧”体现范仲淹的家国情怀,与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选拔贤能”的主张一致;A为明末李自成政策;C、D与范仲淹思想无关)。4.A(募役法将农民的徭役改为出钱代役,减轻了农民的人身束缚;B与军事无关;C为方田均税法目的;D为青苗法、均输法等的共同作用)。5.C(郾城大捷是岳飞抗金的关键战役,作战对象为金军完颜宗弼部)。6.B(重文轻武政策导致文官地位高于武将,文官集团主导政治;A与政策矛盾;C、D非直接结果)。7.A(司马光为《资治通鉴》作者,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曾写《与王介甫书》批评变法)。8.B(绍兴和议规定宋向金称臣,每年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A、C、D均不符合史实)。9.B(二府指枢密院(掌军事)、中书门下(掌行政);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掌财政)。10.B(折杖法将笞、杖、徒、流等刑罚折成杖刑,简化了刑罚体系,体现“宽刑”思想)。(二)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要点:杯酒释兵权:通过酒宴解除石守信等武将的军权,改任虚职,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原文:“明日,皆称疾,请解军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削弱相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院掌军事,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掌财政,分割宰相财权(原文:“以枢密使分宰相兵柄,三司使分宰相财权”)。重文轻武:扩大科举录取名额,提高文官地位,武将不得兼任地方长官(原文:“宰相须用读书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2.答案要点:政治背景:北宋中期,官僚机构膨胀,吏治腐败,财政赤字严重(“冗官、冗兵、冗费”)。经济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社会背景:辽、西夏不断侵扰,边疆危机加剧,军费开支庞大(“岁赐”辽、西夏银绢,加重财政负担)。3.答案要点:核心主张:整顿吏治,选拔贤能(“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失败原因:触动了官僚贵族的利益(如“抑侥幸”限制恩荫制度,遭到贵族反对);改革措施过于激进(如“明黜陟”严格考核官员,导致官员抵触);宋仁宗动摇(后期不再支持改革)。4.答案要点:军事思想特点:强调“精忠报国”的忠义精神(“岳母刺字”“还我河山”);注重军队纪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灵活运用战术(“郾城大捷”中以步兵破骑兵,采用“拐子马”战术)。举例说明:郾城大捷中,岳飞针对金军“拐子马”(连环马)的弱点,命令士兵用麻扎刀砍马腿,打破金军优势,取得胜利(原文:“飞戒步卒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三)论述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要点(思路):结合《太祖本纪》: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权力,“收精兵”将地方军队调入中央,“削实权”削弱地方节度使权力(设通判监督知州)。结合《职官志》:“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权力(枢密院掌军事,中书门下掌行政,三司掌财政),“差遣制”使官员权力分散(官、职、差遣分离)。制度特点:强干弱枝(中央权力集中,地方权力削弱);重文轻武(文官地位高于武将,武将不得掌兵);分化事权(将权力分割给多个机构,相互制约)。影响: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藩镇割据(如唐朝后期的藩镇之乱);消极:导致“冗官、冗兵、冗费”(官僚机构膨胀,军队战斗力下降,财政赤字严重),为北宋积贫积弱埋下隐患。2.答案要点(思路):结合《王安石传》: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原文:“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结合《食货志》:变法的经济效果: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青苗法”“募役法”等使国库充盈);减轻了农民负担(“募役法”改徭役为出钱,农民可专注于农业生产)。成败原因:成功因素:王安石的决心(“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部分措施符合社会需求(如“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失败原因:触动了官僚贵族的利益(如“青苗法”被官员滥用,变成高利贷;“募役法”加重了农民负担);改革派内部矛盾(如吕惠卿与王安石不和);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废除变法(“元祐更化”)。历史地位: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试图解决“冗官、冗兵、冗费”问题,虽然最终失败,但为后世改革提供了借鉴(如明代张居正改革、清代雍正帝改革)。四、使用说明1.前置准备:先阅读《宋史》经典篇目(如《太祖本纪》《王安石传》《食货志》等),梳理核心知识点(人物、事件、制度)。2.答题建议:选择题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平移车辆协议书模板
- 临时用工派遣合同协议书
- en590申购协议合同
- 光伏合同续约协议书范本
- 公司内部合伙人合同协议
- 共同修建房屋合同协议书
- 合同法自愿变更离婚协议
- 超合同价10%补充协议
- 公司医院体检保密协议书
- 08版南京装修合同范本
-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课件
- GB/T 44621-2024粮油检验GC/MS法测定3-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
- 餐饮加盟协议合同书
- 知道网课智慧《睡眠医学(广州医科大学)》测试答案
- 糖尿病医疗广告宣传指南
- T CEC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剩余电流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ISO15614-1 2017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中文版)
- 国际金融(第七版)全套教学课件
- JJG 677-2006光干涉式甲烷测定仪
- 甘肃省天水市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模拟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